疫情结束之后,你最想干什么?逛街化妆喝奶茶,但这些都比不过一顿火锅。三五人围坐一桌,中间是腾腾冒着热气的火锅,慢慢聊天,慢慢涮菜,也不怕久坐菜凉。随着疫情逐步平稳,餐厅恢复堂食,哥老官、海底捞、谭鸭血、电台巷等网红火锅统统都回来了。闻风而动的“吃货们”也早已按捺不住,取号排队、上菜开吃,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最想吃的火锅安排上了
“幸好我事先打了电话,否则就要等位呢!”想火锅的第N天,小孟终于约上了闺蜜们,走进了阔别已久的谭鸭血长寿路店。
“热辣辣的红汤在锅里翻滚,冰可乐从喉头滚落,吃不到火锅的日子里,我隔着屏幕看自己过去拍的照片,仿佛都能闻到那股麻辣鲜香的味道。”小孟的这番思念,可有不少“同道中人”,上个周末,本市各大商圈的网红火锅店门口,都迎来了久违的取号排队人群。
“3月6日我就看到谭鸭血火锅的公众号推送了一条复工开业消息,第一时间转发进了闺蜜群,大家立马响应,问什么时候聚会。”尽管下巴已经发酸,口水止不住分泌,小孟还是决定再观望一下,“等一等,看看别人怎么行动的” 。一直到上周末,小孟一行四人终于走进了阔别许久的火锅店。
“没想到这么多人吃火锅,看来大家都憋坏了。”小孟告诉记者,原本她打算晚上六点“开饭”,却在电话中被门店服务员告知,晚市五点半至七点半左右要等位,建议午市来,她立马改了计划,提前冲进了店里。
久违的取号等位在上个周末出现在了各大商圈,其中火锅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上周六,记者在电台巷火锅人民广场旗舰店看到,晚上六点,有五六十人在店门口等待,店员一边发号,一边提醒顾客不要在门口聚集,先到其他地方逛逛,然后再回来。“可以先去旁边打卡奶茶,再来吃火锅,更满足。”
“最近周末的中午也开始排队,不过等的时间不算长,大概等四五桌的样子就能进去。” 店员告诉记者,相对来说晚市的人气就要旺得多了,甚至有顾客下午三点多就来了,不过一般五点前不需要等待,高峰时段等位时间也比过去要短。
防护到位更能吃得安心
“本来上周五晚上就想去海底捞了,结果北京西路店爆满。周六再打电话到海宁路店,一听说人不多,就马上‘杀过去’了。”吃到熟悉的味道,龚小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朋友圈,还不忘记录下店家的种种防范措施。
“一进门就有消毒液,我很配合地招呼店员往我衣服上、手上多喷喷。”她笑说,走到二楼后,还有免洗消毒液等提供,每桌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入座之后,店员还提醒我们,离开座位的时候最好戴上口罩。如果嫌麻烦,可以让店员帮忙去拿调料、水果,不过我们更喜欢自己动手。”
而在电台巷火锅,相比过去一桌桌紧挨着的拥挤,店家已经调整了桌数,每桌之间都保持安全距离,尽管店内座无虚席,但仍然比较安心。量体温和出示随申码,也依旧是在外用餐的标配,完成这一套程序后,就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刻。
铜壶中的白汤缓缓注入铜锅中,花椒、辣椒、姜末、黄油融入其中,变成一锅火辣辣的红油辣锅,等到红汤开始翻滚,小孟和闺蜜们的四双筷子便迫不及待地自给自足——鸭掌牛蛙先煮,毛肚七上八下入嘴,牛肉羊肉双双下锅,等待中先尝一下酱料咸淡……
“我自己在家做过麻辣香锅,也叫过火锅外卖,但都不及这十分之一,火锅还是人多才有气氛啊。”小孟说这话的时候,还用纸巾擦了擦眼睛,立马被闺蜜们调侃:“哎,你不会感动到哭了吧!”原来小孟宅家的日子里久未佩戴隐形眼镜,这次戴隐形外加火锅辣味熏天,眼睛一时没习惯便流下了“热泪”。这个幽默的误会也将就餐气氛炒到了最高点,“吃完去逛街吧!”“想去超市买冰激凌。”“没错!我还想喝碎冰冰。”
趁着春光正好,要把从前心安理得的日子再过一遍,女孩们你一言我一语敲定了下午的行程。原来吃的不止是火锅,更是那种热腾腾的生活的感觉。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钱文婷
< class="pgc-img">>说:网红火锅所在大厦与光明中学仅一弄堂之隔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火锅、小龙虾……时下,最受宠爱的美食!疫情平稳复工复市,一众餐饮网红店人气爆棚,但“呛煞人”“吃勿消”的市民投诉也接踵而来。一头是城市的烟火气,一头是扰民的油烟味,在“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行动中,这对如影随形的矛盾一直考量着执法者的智慧与能力。协同治理百姓安居,轻微免罚企业减负——守牢生态底线、助力复工复市,上海正探寻着城市治理中有温度的“更优解”。
< class="pgc-img">>图说:大楼餐饮“油烟气”经油烟异味净化一体机处理后高空排放 新民晚报记者 王军 摄(下同)
< class="pgc-img">>图说:火锅店已全部安装蜂窝式油烟净化网板的一级油烟净化设施
油烟扰民 变罚为治
黄浦区金陵东路569号汇都国际广场,“贤合庄卤味火锅”等多家网红火锅店聚集于此。重新开业后,天天“火到要爆”的生意,引来了周边居民尤其是距离仅10米远的光明中学师生的投诉:油烟扰民,满身尽带“火锅味”!
黄浦区生态环境局现场调查后发现,广场大楼物业提供的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设施使用正常,油烟排放口设置符合相关标准规范。问题出在,部分火锅店将就餐区通风排风口设置于大楼南侧,集中排放到室外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孩子的读书。执法人员还发现部分商家未按环保要求安装油烟初级净化装置。
“这中间有违反环保要求的问题,也有达标扰民的问题。”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根据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管理规定和处罚要求,不仅要整改,还要进行立案处罚,罚款5000~50000元。但受疫情影响,餐饮服务业确实存在困难,一味的“罚”字当头可能会失去刚刚回来的“烟火气”,解决百姓诉求,应在根子上找问题,在治理上下功夫。
< class="pgc-img">>图说:“火锅香”来自就餐区通风排风排放
明确责任 多方联手
执法人员约谈了相关商家和大楼管理者,要求携手治理,增加油烟排放净化装置,限期完成通风排风管道调整等。
在柔性执法中,大楼物业和餐饮企业积极落实整改。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楼南侧的通风排风口已被封堵,火锅店不仅全部安装了一级油烟净化设施,还将就餐区的油烟味通过原有室内排风收集接入大楼油烟管道,经由油烟异味净化一体机处理后高空排放。在大楼南侧的弄堂里,记者已经闻不到“熏得脑袋都疼”的“火锅味”。
提前干预 创新治理
“在企业落实整改后,我们作出了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黄浦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田逢其向记者表示,今后将加强辖区楼宇物业的主体责任,督促相关企业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过滤设备,提前做好干预机制,让网红店的“烟火气”里不再有扰民的“油烟味”。
天钥桥路319号网红店“沪小胖”也遭遇了相同的烦恼。徐汇区生态环境局通过约谈,而不是单纯处罚的方式,探索第三方服务治理新模式。免罚并不是放松监管、放任不管,而是在有温度的执法中,创新治理方式,通过搭建化解矛盾的平台,寻找解决各方诉求的最佳平衡点,让城市多些人间的烟火气,少些扰民的不和谐。
新民晚报记者 王军
明日热线预告
09:00-10:00 普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黄昌发
10:30-11:30 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金正斌
13:30-14:30 虹口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唐珣
15:00-16:00 奉贤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郑古兵
互动平台
市民服务热线 12345
新民晚报新闻热线 962555
手机客户端 “新民”App
微信公众号 “新民帮侬忙”
<>新民晚报新媒体 戴佳嘉/制作
花四五小时排队,买一杯十分钟就能喝掉的奶茶,你愿意吗?
最近,人民广场成为“排队圣地”,鲍师傅糕点、喜茶等网红美食的门店前大排长龙,想要集齐这两大“网红”,竟然需要等待十小时。
所谓的网红美食,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会引发如此大范围的排队呢?小新就来与大家一探究竟。
排队5小时!这样的喜茶,你喜欢吗?
今天下午1时许,小新来到人民广场附近,尽管是工作日,又是上班时间,但在来福士广场的喜茶前,却有数百人正在排队。小新向工作人员拿了一个号——543号!
然而,此刻店内的号码是284号,也就是说,在小新身前还有将近260号人……
图说:"喜茶"店内的叫号系统 新民晚报新民网 唐梦葭 图
“如果你现在排队的话,估计要等待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
有工作人员告诉小新,前几天已经开始每人限购六杯,今天更是将限购收紧为“每人三杯”。
图说:喜茶的限购措施 新民晚报实习生 宋楠 摄
但即便如此,排队时间还是没有缩短,商场开门前就会有不少人在门外等待,高峰期甚至超过六小时。
喜茶方面更是表示,今天开始,原有的孕妇排队优惠措施也已取消。孕妇将和普通顾客一样领号排队。喜茶方面表示,这恰恰是为了孕妇的安全着想。因为在这之前,曾出现过40多名孕妇一起排队的情况。
图说:"喜茶"店外的排队情况 新民晚报新民网 唐梦葭 图
小新在现场还看到,队伍中除了普通顾客,还有不少“黄牛”,原价25元一杯的“喜茶”奶盖,有的黄牛以100元的价钱卖出。整整加价了75元!
现场还有黄牛直接询问顾客购买限购的“额度”。50元购入,随后再以70元的价格倒卖出去。
另一方面,小新还发现:喜茶虽然限购,但不限“号”。虽然每个号只能限购三杯。但只要手上有两个号,服务员依然会给你6杯喜茶。
据一位排队的男士说,他就是在某专职跑腿APP上接了代单,每杯加价50元,按每人限购6杯算的话,他每排一次队,就可以有300元的收入。
图说:"喜茶"店外的黄牛在确认订单内容 新民晚报新民网实习生 宋楠 图
而在马路对面的鲍师傅糕点店同样人气爆棚。
为了不影响西藏南路上的行人通行,在鲍师傅店外排队的消费者还要先拿号。这就得走到50米开外的人民公园茶室,等待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拿来的号码。
图说:正在购买“网红”鲍师傅的阿姨 新民晚报新民网 唐梦葭 图
“我们大概等了4个小时。”
排在十多位的蒋阿姨和小姐妹上午10点不到就来了,记者见到她们时颇有胜利在望的欣喜。
而在队伍里,还有“黄牛”主动搭讪:“我这个位子让给你要伐?只要100块,马上就能买到了。”蒋阿姨告诉记者,出售排队位的“黄牛”可多了,报价从100元到150元不等。
网友爆料,有天早晨8点左右她经过人民广场时,就看到“鲍师傅”糕点店的门口便有组织地排起了队,排队者都是40~50岁的中年阿姨,并且有一个专门的带头人负责清点人数与安排工作。
图说:黄牛以高价向顾客出售“鲍师傅”糕点 新民晚报新民网 唐梦葭 图
>>>网友:再好喝也不值得这么排队
如此排队的网红奶茶,究竟有没有那么好喝?
小新简单搜集了网友评论后发现。为味道点赞的网友的不在少数。然而绝大部分网友也明确表示:味道再好也不值得如此排队。网友@林叠字情绪问题 表示:喝过,好喝,但是等几小时不值得,除非你觉得自己时间很廉。
还有不少网友更是直言:不要为了一条朋友圈,而浪费自己的时间。
网友:为了个朋友圈,有必要吗?
@偶尔闲置的扣扣:为了个朋友圈有必要吗…
@猹离子:再说了这家也是盗版的吧…
@鱼乐坊W:媒体同志,你们不是托吧?……
@丶慌慌张张:这不就是“皇茶”改了一个名字吗,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弓长宇鹏:只要是排队的,都是好吃的,这是套路。
@徐之璨:谁在说上海节奏快我跟他急!节奏快谁那么有空六七个小时排一杯20元的茶!精致慢生活有木有?
“后浪推前浪” 红得快散得也快
鲜肉月饼、葱油饼、青团、牛蛙火锅、奶茶、冰淇淋……这两年,各类网红美食隔几天就能刷爆朋友圈,但“吃货们”的追捧来得快去得也快,网红美食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红起来容易,红下去却难。
图说:小新购买到的网红喜茶 新民晚报新民网 唐梦葭 图
记者昨天下午在来福士广场转了一圈,这里的地下一层几乎汇集网红美食的“老中青三代”,遥望一层人山人海的喜茶,颇有落寞之感。红起来没多久的“光之奶酪”店前仍有排队,但时间已经从过去的两个小时缩短到了半小时。前几个月还在各大公众号上被追捧的“仰望包脚布”已经“泯然众人”,记者看到只有4、5个人在购买。还有“正豪大大鸡排”,刚刚登陆上海滩时也曾经创下排队记录,但随着连锁店增多和新鲜感褪去,排队已经不是常态。
事实上,部分网红美食因为口碑和口味不相匹配,扩张太快,遭遇复制等多种原因,让其网络造势出来的热度来得快、退得也快。例如曾经火遍申城的徹思叔叔烘焙工房如今已经销声匿迹。
>>>拉动传统商业人气全靠网红?
近年来实体商业遭遇电商冲击,部分商场甚至门庭冷落。如何吸引消费者重返百货商场,成为业界话题。而网红美食的出现,却让人气快速集聚,难道网红美食就是传统商业拉动人气的“救命稻草”?
“网红店话题性强,吸睛、吸粉能力强,已经成为了实体商业的宠儿。”
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红店往往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成为爆款,能为商场带来大量人气,目前不少新开业商场都愿意引进。去年开业的百联世纪购物中心就把桃园眷村、乌云冰淇淋、仰望等浦东首店和网红店引入商场,淮海中路上也有先在网上火起来的无印良品旗舰店、Line Friends旗舰店、维秘旗舰店开幕,被业内视作淮海路改造复苏的标志。
图说:维密旗舰店落户上海。新民晚报新民网 唐梦葭 摄
不过网红店的生命周期却大多不长,其话题性、美誉度往往被过度消费乃至于透支。
对此,有专家指出,尽管商场可以通过常换常新来保持新鲜感,吸引消费者,但一两家网红店肯定不能成为全店的“流量担当”。如何打造更多的长青品牌,还要靠坚守和创新。
“一些老字号品牌至今仍有连绵不绝的排队人群,这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实力。”(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新民网 唐梦葭 实习生 宋楠 钟子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