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道主义”和同乡情谊,在法律上没有责任的黄千方,赔了郝中友家5万元钱,这让他多少感到憋屈。
行走在迷宫一般、占地面积超77.8万平方米的中国轻纺城,你会讶异于,像郝中友、黄千方这样的筠连人,如同随处可见的服装面料,人造棉、麂皮绒、牛奶丝等一样地存在:那个在“筠连风味”的招牌下热火朝天烧一碗酸菜苦笋汤的,是筠连人;在宾馆前台笑意吟吟的,是筠连人;那两个以“兄弟”相称,齐心协力地扛起一匹沉重的羊毛呢的,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筠连老乡。
“魔幻现实主义”的“快手”以外,是四川宜宾的筠连人在柯桥艰辛而真实的打工生活。而留在筠连的年轻人,同样在玩“快手”,他们收获了什么?
拍摄者无奈赔偿5万元
黄千方有时会在“快手”上发布卖鱼的视频。杀一条三斤一两的草鱼,他只用不到60秒钟的时间。
从水箱里捞出鱼,猛地砸下。他挥舞一把光泽暗哑的菜刀,鱼鳞像雪花一样飞舞起来,接着掏出鱼鳃,剖开鱼腹,去除内脏,“19块5,”他熟练地报出价格。
上午,黄千方在笛扬商苑的摊位卖,老板一个月给他3000元,下午,他转移到小马路菜市场,“卖一条大鱼能挣10块钱”,往往要到五六点才能收工。
喝瓶老酒,刷一会儿“快手”,黄千方在鱼摊后面的铁架床沉沉睡去。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凌晨一点,他就要起床,去杭州萧山进货。怕醒不来,从凌晨1点03分到1:21分,他设了5个闹钟。
骂了句粗口,黄千方诅咒最近湿漉漉的天气。郝中友意外身亡,从法律上来说,他没有责任,但从“人道主义”讲,他觉得理亏。这个词,是他从郝中友大伯口中听说的,对方提出5万元的赔偿,他觉得高,但对方很客气。郝中友8岁的女儿小玲挺喜欢他,追着他喊“大伯”,他心软了。
黄千方也离过婚,前妻在他坐牢三年后离开了,留下女儿,“就当每个月少抽点烟吧,以前抽20元一包的,现在抽10元一包的,”他签下承诺书,按下红手印,答应一次性补偿一万元,剩下4万元,按每月300元分期付给小玲,“绝不间断,永不反悔。”
直到签承诺书时,他才知道,同乡网友的全名叫“郝中友”:“才认识二十分钟,又不是我让他跳的,一年白干了。”
在柯桥打工的筠连人过得有好有坏
“在老家能干什么呢,一个月顶多一千块钱,给孩子买奶粉都不够,”杜红和郝中友先后在同一家川菜馆打工,都来自筠连县巡司镇梧桐村,她在五组,郝中友在八组,是梧桐村最远的一个村组,大山环绕。
杜红挺胖,但相貌底子不错,一双大眼睛流光溢彩。25岁的杜红,大女儿已经6岁,她和丈夫也没有领结婚证。
这次过年回家,她最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听说我要走了,大女儿裹起铺盖(被子)哭得稀里哗啦,我在车上哭得稀里哗啦,但过了一会儿山路太颠了,我被晃吐了,就不哭了,”杜红给心酸的讲述赋予一个段子手式的结尾。
有报道说,筠连有占地50亩的“浙商大酒店”,修建者是在柯桥创业成功的筠连人。围绕着郝中友的同乡中,生活看来都不容易。黄千方在平台审查不严格前也跑过外卖,赶上春节旺季,一个月能挣一万六七,他最喜欢下雨下雪天,一个中午就能挣三百元,一次,黄千方送外卖时被小车撞飞,住了大半个月院。成功属于其中的吃苦耐劳者。郝中友原来帮忙打下手的厨师老李不识字,连普通话都讲不溜,烧菜时看不懂菜单,只能由郝中友把菜名一道道地报给他。老李攒下辛苦钱,到现在也拥有了一家棋牌室、一家美容店,还买了一辆货车。
一些在柯桥的筠连人认为,他们的数量“起码有十万人”。从最基础的摆地摊、拖架车等做起,筠连人的身影遍布柯桥,一个网帖说,“在中国轻纺城的集中批发点——东升路,两侧门市90%以上的是筠连人经营,所以被称为‘筠连一条街’”。
普通人努力生活,就有回甘和温暖
我第一次知道筠连,也是在“快手”上:一个筠连博主,自称“填海第一人”,每天在“快手”直播向河里丢一块石头,他充满雄心壮志,相信自己将能填河、填江、填海……
如同郝中友出租屋窗内窗外的迥异世界,有时刷着“快手”视频,我也会惊讶于,眼前呈现的与我感知的,是两个世界。
“你喜欢看什么?”我问。黄千方随手点开快手直播,一个娇嗲的女声传出,透过美颜滤镜,主播眉目娟秀,黄千方一边念着字幕,“湖南人,23岁,有一女,不能再生育,”——“就是为了找对象嘛!”他哈哈一乐,轻快地点击两下屏幕,一颗爱心飞了出来。“他们能赚好多钱,”黄千方认定。
张萌是王秀芬继任丈夫的邻居,他今年26岁,在县城开文印店,兼卖鲜花。他也玩“快手”,粉丝量是郝中友的10倍。在另一个短视频应用上,他则有1万多粉丝。他“快手”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有100多万人次观看,主题是“重访盐津‘鬼城’”,那是个废弃的别墅群,张萌配上诡异音乐。一条热门评论说,其中一栋别墅“有个人影”。
张萌身边玩短视频的人不少,他认识一个隔壁村博主,拥有几十万粉丝,“据说一年能赚一二十万元,”张萌没想过以此挣钱,但他可以理解郝中友们的动机,“这样拍视频挣钱,总比搬砖干农活轻松点。”
玩快手的都是怎样的人?杂志《GQ》,曾总结,“快手”为“普通人努力生活的痕迹,有残酷,也有回甘和温暖。快手赋予每个人表达展示的权利,证明普通人的生活是有力量的。”
“快手”平台工作人员回复钱江晚报说,平台对危险行为有管理规定,类似跳河的内容无法通过审核。短视频是大家记录生活、休闲娱乐的方式,希望大家理性对待,录制视频时注意安全,切勿为了博取关注冒险拍摄。
或许,残酷的从不是“快手”,而是步步紧逼的生活。其中包含底层的努力和仰望,不乏追名逐利的狂热,但也渴望关注理解、打破审美隔阂。
郝中友去世后,他的90多条“快手”视频被平台清零。其中一段视频里,他打扮成乞丐模样,黑色布条挂在身上,捧着泥碗,脸上抹得乱七八糟。
如同快手上众多视频给我的观感一样,乍一看有点滑稽,甚至失笑出声,但看着看着,心慢慢沉下去,五味杂陈的情绪如鲠在喉。
郝中友踩着背景音乐的节奏,唱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都是有钱人,谁有那多余的零钱,给我这可怜的人”。他说,当天的气温只有5摄氏度。
20天后,他穿着这身衣服,跃入冰冷河水。
(除郝中友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郝中友的悲剧,让人唏嘘。他的背后,是和他一样,试图通过直播等方式迅速改善自己生活的众多年轻人。他们家庭条件一般,学历普通,年纪轻轻就在打工,在大城市里渴望更好的生活,但又缺乏足够的能力,于是就寻求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试图用“出格出位”的方式引人关注,迅速出名,然后变现。
“红了,就不用再上班了!”这大概是他们共同的心声,诚然,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但是从现实来看,想通过几个视频就让人生走向巅峰,是不切实际的。而采取各种出格的方式,最终将得不偿失,付出的代价也许是承受不起的。想要改变生活,最终还是要脚踏实地,好好奋斗。如果能吃苦,从事诸如送外卖等相对辛苦的工作,也能有份体面的收入。所有那些看上去的捷径,其实都是最远的弯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走向自己人生的高峰。
乐圈是个名利场,有利益纠葛、互看不爽的明星不在少数,所以就有了不少明星开撕的“名场面”。
尤其是女明星之间,开撕是常有的事,毕竟女人多的地方,事儿也多啊。
不过娱乐圈中,也有不少姐妹花,不开撕、不暗斗,而是抱团取暖,一起捞金。
第一对,李冰冰和妹妹李雪
李冰冰是娱乐圈的知名大花,曾主演《风声》、《云水谣》、《雪花与秘扇》等影视剧,还曾进军好莱坞,出演《巨齿鲨》等电影。
李冰冰1994年出道,到如今已经快30年,她在圈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 class="pgc-img">>近些年,李冰冰上线的新作品不多,和许多混圈许久的明星一样,其实李冰冰早早就开起了公司,毕竟比起演戏,开公司可赚钱多了。
在李冰冰出道、混圈,以及后面开公司的路上,一直有一个人和她并肩作战,那就是李冰冰的妹妹李雪。
< class="pgc-img">>从2004年开始,李雪就正式成为了李冰冰的经纪人,连名字也是进入经纪行业之后才改的。成为李冰冰的经纪人之后,李雪在背后持续发力,促进李冰冰的事业。
李冰冰几部对事业推动极大的电影作品,例如《天下无贼》、《云水谣》、《风声》等电影,都是李雪挑选剧本,并极力说服李冰冰接演的。
在商业版图上,李雪也促成了李冰冰与各类大牌的合作,李雪可以说是李冰冰在演艺事业上的第一功臣。
< class="pgc-img">>2010年,李雪再次发力,创立了和颂传媒,李冰冰则是创始合伙人,姐妹俩开始一起开公司。
公司起初主要围绕李冰冰的事业开展业务,如今和颂传媒的发展势头良好,合作艺人包括李冰冰、赵丽颖、陈学冬、耿乐、张慧雯、贾青等等。
< class="pgc-img">>如今李冰冰和李雪姐妹俩已经成了娱乐圈有名的“富豪姐妹花”,两人的资产据说已经超过10亿,这么大的资产,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 class="pgc-img">>第二对,蒋雯丽与姐姐蒋雯娟
众所周知,蒋雯丽是马思纯的小姨,在事业上,蒋雯丽为马思纯助力不少。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马思纯的妈妈蒋雯娟,是蒋雯丽演艺道路上,背后的推动人物。
< class="pgc-img">>1988年,蒋雯丽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第二年,她就参演了首部电视剧《悬崖百合》,并获得飞天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从此以后,蒋雯丽开始在娱乐圈大放光彩。
《金婚》、《幸福来敲门》、《大宅门》等电视剧都是蒋雯丽的经典之作。
< class="pgc-img">>想必许多演员,蒋雯丽的演艺之路是顺风顺水的,出演第一部电视剧就获得了飞天奖的提名。实际上,蒋雯丽的混圈之路的背后,离不开姐姐蒋雯娟。
< class="pgc-img">>蒋雯娟是蒋雯丽的经纪人,蒋雯丽还没进入演艺圈之前,蒋雯娟就发现了她在表演上的天赋。紧接着,蒋雯娟就开始为妹妹报名参加艺术团,准备作品。
蒋雯丽进入演艺圈之后,蒋雯娟又为蒋雯丽挑选好剧本,经营事业。蒋雯丽也愿意听姐姐的安排,姐妹俩一起前进。
< class="pgc-img">>后来,蒋雯娟又促成女儿马思纯进入娱乐圈,蒋雯丽也是一路带着马思纯,为马思纯的事业助力。
也因此,马思纯一进入娱乐圈,就十分顺利。
< class="pgc-img">>在蒋雯丽早期主演的《大宅门》中,也能看到马思纯的身影。
< class="pgc-img">>蒋雯丽和蒋雯娟一起扶持混圈,创造了不少财富,姐妹俩算是互相成就。
直到现在,两人年过半百,现身机场的时候,还是手牵手走路,可见姐妹俩的关系极好。
< class="pgc-img">>第三对,张韶涵与妹妹张韶轩
张韶涵出道初期,事业发展十分迅猛,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小花,她不止唱歌出专辑,还演戏,知名度颇高。
< class="pgc-img">>可奈何张韶涵有个不省心的妈,在张韶涵最红的时候,也是在她因为遗传性心脏病住院期间,她的妈妈跳出来,卷走了她的财产,散布了张韶涵吸毒等黑料。
< class="pgc-img">>这件事让张韶涵的演艺事业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从一个当红女星坠入争议的深渊之中。
在张韶涵最难熬的那段日子里,是她的妹妹张韶轩陪着她。
其实,张韶涵在出道以前,就经常与妹妹联手在加拿大,参加各式歌唱比赛,两姐妹才艺和美貌都很出众,引起了许多温哥华华人的关注。
不过相比在台前,张韶轩更喜欢幕后工作,所以后来没有和姐姐一起出道。
< class="pgc-img">>在张韶涵沉寂的那段日子里,张韶轩一直陪在姐姐身边,不断地开导、安慰姐姐,这才使张韶涵能够熬过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
后来,张韶涵复出,登上《歌手》的舞台,张韶轩也一直在台下给姐姐鼓励。
< class="pgc-img">>近几年,张韶涵的事业回升,开始翻红,张韶轩就一直以经纪人的身份,呆在张韶涵身边。
早在13年前,张韶涵就开了天涵有限公司,并让张韶轩担当负责人,负责公司内部财务管理。
可以说,无论顺境逆境,张韶涵和妹妹张韶轩都一直相互扶持。
< class="pgc-img">>第四对,孙俪与妹妹孙艳
孙俪是国人熟知的女演员,这些年她陆续主演《甄嬛传》、《辣妈正传》、《影》、《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是观众心目中的演技派女神。
< class="pgc-img">>孙俪自小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过了七年居无定所的生活。
也正是这几年辛苦的生活,让她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期间,孙俪对父亲有过怨恨。
后来,孙俪成名, 父亲接受采访时说,孙俪能成功都是因为其母亲的栽培,这句话,让孙俪对父亲的态度有所缓和。
< class="pgc-img">>后来,孙艳出生,孙俪把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当作亲妹妹看待,经常带着孙艳玩,连自己拍戏时,有合适的角色,也会带上孙艳。
在《甄嬛传》中,孙艳就曾客串甄嬛的妹妹玉娆一角。
< class="pgc-img">>孙艳还在《安家》中扮演了“少年房似锦”一角,除此之外,孙艳还曾出现在《恶棍天使》、《新上海滩》中。
< class="pgc-img">>2020年,孙艳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有质疑声传出,有网友质疑孙艳的演技和成绩并不足以上北电,背后谁在助推可想而知。
孙艳考上北电之后,孙俪立马发博祝福,这两年孙艳的曝光越来越多,孙俪明显是在带妹妹,估计未来几年,孙艳正式进入娱乐圈之后,孙俪也会继续助力。
< class="pgc-img">>第5对,欧阳娜娜三姐妹
欧阳娜娜自从进入娱乐圈以来,一直算是顺风顺水,早期她以大提琴家的身份上综艺,紧接着改变路线,开始演戏。
如今欧阳娜娜的知名度和讨论度都比较高。
< class="pgc-img">>欧阳娜娜并不是家中独女,还有两个姐姐,分别是姐姐欧阳妮妮,和妹妹欧阳娣娣。
出生在演艺世家的三姐妹,从小就跟着妈妈上综艺。
< class="pgc-img">>欧阳妮妮和欧阳娜娜一样,都在14年左右开始在娱乐圈崭露头角,但欧阳妮妮几度作死,所以如今混得并没有欧阳娜娜好。
近两年,最小的欧阳娣娣也开始混圈了,欧阳娜娜则多次带妹妹出镜, 不仅带妹妹参加时尚活动,还和妹妹拍杂志,抱团取暖的意味明显。
< class="pgc-img">>去年,欧阳娣娣开始在电视剧中露面,但她的演技乃至长相都遭到了吐槽。
从她在剧中的模样来看,确实是偏向成熟,没有姐姐欧阳娜娜的长相精致。
< class="pgc-img">>虽说外界吐槽声一片,但是欧阳娜娜还是经常带妹妹露脸,帮助妹妹提高关注度。
明显是让妹妹走红,姐妹俩一起混圈捞金。
< class="pgc-img">>这五对明星姐妹花,不开撕,一起抱团取暖,可以说是十分睿智的,毕竟娱乐圈风云变幻,姐妹互相扶持,总比单打独斗好啊。
日午后,阳光正好,巴黎奥运村的广场转角,两位旧相识在这里偶遇了。
“夏莲姐!”曾之颖认出了眼前的老大姐,而倪夏莲也格外惊喜,“竟然是你!”时隔41年,曾住隔壁宿舍的两位中国乒乓球队队友,在奥运赛场再次遇见。
一红衣,一蓝褂,两位花甲之年的女子,因为乒乓这项运动,在巴黎奥运会重拾四十多年前的情缘。中国乒乓已成为彼此生命中无法磨灭的烙印。为热爱、为梦想再度征战奥运,她们说:“中国乒乓底子特别深厚,是曾经的国乒岁月,给了我们动力与勇气坚持到如今的奥运舞台。”
忆当年:大姐小妹
红衣的曾之颖今年58岁,曾是八一乒乓球队的功勋球员,入选过中国乒乓球国家队。退役之后,曾之颖选择了经商,到智利打拼。5年前,她重拾球拍,以业余球员的身份出战比赛,最终拿到奥运会乒乓球女单门票。
61岁的倪夏莲是本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的传奇女选手之一,倪夏莲早在1983年第37届世乒赛中,就曾代表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并与郭跃华搭档获得混双冠军。
此后她转战卢森堡,先后三次获得欧锦赛女单冠军。三年前的休斯敦世乒赛上,她与队友获得女双铜牌;去年的WTT支线赛哈维若夫站和今年的贝鲁特站两站比赛中,她更是以60岁的“高龄”连拿两个单打冠军,一句“不能让年龄成为我夺冠的阻碍”成为倪夏莲“老而弥坚”的最有力证明。
倪夏莲(右)与曾之颖交谈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
“当年你是那种蘑菇头的短发,精神又可爱。没想到这么多年以后还是这么英姿飒爽的短发,一点都没变。”拥抱着倪夏莲,曾之颖动情感叹。
直至今日,曾之颖依然记得当年在国家队和倪夏莲相处的情形,“夏莲姐当年已经是世界冠军了,但是一点都没有架子,经常来我们小队员的房间和我们聊天,给我们带零食吃,还经常鼓励我们。”也因此,曾之颖将这位姐姐深藏在心中,从儿时起,倪夏莲就是曾之颖的榜样。
倪夏莲在奥运村留影
多年之后,当乒乓再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曾之颖一下子想到了儿时的大姐榜样。“我这些年一直关注着夏莲大姐,看她在各类比赛中不断创造历史,感觉特别励志。”曾之颖感慨,正是因为倪夏莲六度奥运参赛的经历,让自己萌发了参加奥运的念头。“可以说,没有夏莲姐的榜样,也没有我梦想成真的今天。”
童子功是两位老大姐聊天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她们感慨,儿时乒乓球训练已成为难以磨灭的肌肉记忆,若不是因为当初在国乒打下的基础,根本不可能有奥运梦想实现的现在。
叹今朝:相逢不易
在已拥有五届奥运会参赛经验的倪夏莲看来,巴黎周期的备战难度远甚往届,也大大超过了她的预期。“真是这辈子最难的一次,感觉比以前辛苦了10倍。幸好我坚持住了,拿到了奥运名额。”
来巴黎,倪夏莲笑称自己是“儿女双全”——她口中的“儿女”是两位队友:31岁的莎拉·德·努特和25岁的卢卡·姆拉德诺维奇。6月中旬,卢森堡乒乓球奥运名单公布,两女一男,由倪夏莲领衔。几乎是看着两名年轻选手成长,倪夏莲和球队主教练、丈夫汤米·丹尼尔森为了他们数年来操了不少心。“以前我们带萨拉出去比赛,像是爸爸妈妈带着女儿,现在多了卢卡,就变成‘一家四口’了。”
评价两位队友,倪夏莲笑称,他们“打球很活络,会用脑子”。在倪夏莲看来,他们也代表了卢森堡乒乓球运动的实力与未来。
倪夏莲的爱人也一同来到巴黎奥运会
和倪夏莲不同,曾之颖的巴黎奥运之旅颇有些意外惊喜的味道。面对记者,她动情感慨:“人生真的优待我,给了我这么大一个礼物!”
上世纪80年代移民南美,曾之颖和弟弟在智利北部的免税区,开了一家家具公司,专营中国进口家具,将其销往南美各国。在异国他乡打拼的生活十分忙碌,曾之颖就不曾触摸过乒乓球,“没空去玩这些。”几年前,为了言传身教让儿子爱上乒乓球,曾之颖才重拾乒乓。没想到,三十年没碰乒乓,重返球台,她一下子就拿了个智利全国冠军。儿子因此爱上了乒乓,开始了专业训练,曾之颖也重拾了儿时的专业,再次回到乒乓球桌边。
从俱乐部日常练练手到参加各种泛美比赛,再到智利乒协的奥运选拔赛,曾之颖感慨,每一步似乎都是机缘巧合下的成功,“家人一开始的心态跟我一样,他们觉得我是去玩儿,就为了高兴,为了锻炼身体,所以大家也都没想奥运会,因为觉得太远了。”真正让曾之颖开始燃起奥运梦想,那还是今年年初的选拔赛。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决赛,剩最后一步了,“大家都来了劲,都说妈妈你肯定行!没想到,还真成了。”
寄期待:奥运再会
北京、伦敦、里约、东京,直至如今的巴黎,24年、六届奥运会,以及数不清的对手,超长的职业生涯让倪夏莲悄然由一名“老将”变成“更老的老将”,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她何时告别,而是她能否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倪夏莲
“选择一个爱好,并坚持到底就成了一生的事业。”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年逾花甲的倪夏莲在其职业生涯里似乎从未停下过脚步,每堂训练课结束后,她都会和丈夫汤米一同打磨各项技术。在她看来,运动员延长运动生涯并保有竞争力的最大秘诀,便是对于比赛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既然上场就要打出精彩的表现。今天永远比明天年轻。”
“下一届奥运还来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倪夏莲说,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只要还具备竞争条件,她就不会轻言放弃,“永远不要说‘永远’,很难想象自己离开球场的日子,我对乒乓球的感情当真是依依不舍。”
对于曾之颖而言,能来到巴黎就已是梦想成真的时刻。
此前,曾之颖从未参加过世锦赛或奥运会,这个愿望深埋在心中几乎半个世纪,“奥运会是竞技体育最高级别的比赛,只要是运动员最终的梦想都是参加奥运会,所以这次对我意义非常大。”在她看来,能在人生这个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记者手记:年轻是一种状态
“爆了!没想到我爆了!”直到今天,说起三年前的那次采访,倪夏莲依然会眉飞色舞说起这句“经典台词”。
东京奥运会时,倪夏莲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资料图 新民晚报特约记者 钱俊 摄
真实的仿佛邻家姆妈,因为这份接地气的亲切感,这些年,倪夏莲圈粉越来越多人。始终记挂着家乡的报纸,不止一次,倪夏莲感慨过,“上海人就爱看新民晚报,我在外国有时候都会上网看。”
采访倪夏莲,最适合的语言就是上海话——彼此都轻松自然。接受媒体采访,说了一会普通话之后,倪夏莲会吐吐舌头,悄悄和我说,“还是阿拉嘎山胡适意。”六十多岁的年纪,却依然有着少女般的娇嗔,会张罗指挥着丈夫兼教练汤米去拿吃的拿喝的,“都是奥运村福利,挺好的。”也会“嫌弃”法国奥运村伙食有点差,“比不上我们中国办赛,所有菜都没味道,一点都不好吃。”在亚洲比赛时,抽空她总会回上海来住几天,为的是那一口中国美食,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生煎、小笼、肉馒头……我都喜欢的呀。”
为新民晚报录视频,她会纠结半天身上穿的衣服,一个字没说好都要重来,还会习惯性自嘲发嗲,“真的年纪大了,这么几句话,讲的颠三倒四。”她还说,感谢新民晚报这么多年始终关注支持,所以我们的录制要求,她一定要做好。
懂得感恩、率性自然,这样真实的倪阿姨,很难让人不喜爱。岁月或许会给我们额头添上皱纹,头发挂上雪花,但只要有一颗赤子般至诚的心,那就永远“正年轻”。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特派记者:厉苒苒 李铭珅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