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升级后,白马服装市场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逾600个专业市场、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拥有享誉全国的流花服装、站西鞋材、狮岭皮革、三元里皮具、中大布匹、江南果蔬和增城牛仔服装等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总体成交额占全国份额约1/7,其中,更有超过150家市场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
据了解,广州市于2019年启动《广州市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目前已累计实现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239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大专业市场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开辟新领域,形成新供给,打造传统专业市场创新发展的“广州模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
有“面子”更有“里子” 全新商业模式让广东品牌“走出去”
环境优化是专业市场硬件升级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白马服装市场做出了积极尝试。去年,经过50天封闭式改造,白马服装市场一楼以“千店千面”的全新形象亮相。改造升级后,市场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全新打造的中庭多功能艺术发布厅——“时尚之芯”更为商户提供了充分的产品展示空间。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白马服装市场的产品已经与国际接轨。一门店店员告诉记者,“我们的服装面料很多都是从日本进口,服装远销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据该店员介绍,很多采购商通过口口相传,来到线下门店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白马服装市场的升级理念并不仅仅停留在“面子”上,更深入到了“里子”中。广州白马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宝洪表示,“白马要做时尚潮流的引领者,而非追随者”。基于这样的理念,白马服装市场成了国内最早一批“触网”的专业市场。据了解,早在2018年,白马服装市场就有了直播团队,第一场直播就实现了10万元的销售额。
汲取了经验,白马服装市场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也加大了新媒体运营力度,将官方微信号和抖音号打造为品宣客户关系管理的平台,将线下流量归属到线上。
如何让广东原创、优秀的时尚品牌“走出去”?白马服装市场打造了“批零展”三位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并开启实施“新渠道、新模式”。据了解,“新渠道、新模式”是指通过联动重点专业市场以及知名零售商场,成立“粤贸全国商业地产联盟”。通过集合3000+广东服装箱包品牌,在联盟覆盖的城市和渠道打造BM品牌馆并建立产业城市服务中心,实现销地、终端与白马品牌的零距离精准对接,打造专业市场的生态闭环。
“茶文化”软实力崛起 茶产业“广州标准”走向世界
在茶行业,素有“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的说法。位于广州荔湾区的芳村是当今中国规模最大、商铺最集中、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也是普洱茶浪潮最初兴起的地方。在专业市场升级转型的浪潮之下,芳村茶叶市场正着力提升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功能,打造“茶文化”软实力,推动茶产业“广州标准”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创建和知识产权意识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推广,并以此培育了一批示范企业。”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秘书长、广东栩圣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欣介绍道,“栩圣茶叶通过小程序做茶叶供应链管理,提高了市场流通效率,广清茶叶则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更高效精准地实现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
记者获悉,为增强消费体验,扩大消费渠道和客户圈层,林欣关注将茶产业与中华传统文化、时尚潮流文创结合起来。不久前她还主导了多场直播,不以卖货为目的,而是展示茶艺及普及茶知识,吸引逾万名网友观看。林欣的经历,既见证了茶产业的发展历程,更展现出广州专业市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断自我进化的能力。
据了解,改造后的芳村茶叶市场,总建筑量将增加2.5倍,达到255万平方米。茶叶市场将着重优化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把茶文化与岭南特色建筑、粤剧乐曲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体验消费、技术研发、环茶产业三大板块。
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 打造专业市场创新发展的“广州模式”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启动《广州市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来,广州已累计实现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239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无论是“吐旧纳新”式的改良,还是“壮士断腕”式的改革,各专业市场无不结合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从“收租”“走量”思维脱离出来,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发展新业态,不断开辟新领域,形成新供给,打造传统专业市场创新发展的“广州模式”。
对于这场广州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行动,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王先庆以“三有”做出评价,即政府有规划,商会有措施,企业有响应。在他看来,放眼全国甚至全球,此次行动是专业市场革命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未来必将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经济社会数字化的新起点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业关心的焦点。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专业市场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让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真正实现由外而内的转型升级,全面成为新型流通平台,真正实现对商户的赋能,将是未来的关键。
而在推动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方面,广州一直走在前列。以数字技术链接产业上下游、通过大数据为传统交易赋能、构建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新平台……当前,广州专业市场正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数字化应用逐渐覆盖产业链每一环节,打造“永不落幕”的供应链。
专业市场跨界融合 建设智慧型“新价值”市场
如何切实推动专业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早在2019年,商务部等12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鼓励商品市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建立新型组织方式和体系架构,逐步形成集成服务、协同产业的平台经济生态。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鼓励商品交易市场顺应平台经济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提升流通创新能力,促进产销更好衔接。
目前,广州正积极推动数字信息技术在商圈市场和经营商户中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互联网融合为抓手,以功能升级、产业协作、设计融合、电商应用、渠道拓展等为重点方向,积极发展数字化模式业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动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广州市商务局会同广州专业市场商会组织推动全市专业市场跨界融合,开展数字化转型典型征集,挖掘出一批通过大数据分析、智慧物流、移动支付、云工作服务平台、共创空间、价格指数、柔性供应链、直播中心等服务于专业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
此外,平台经济业态也正成为广州专业市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据了解,成立于4月22日的广州专业市场行业数字化创新联盟,正在成为广州发展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重要平台。这一联盟,将通过开展产业调研与行业交流研发有针对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推动资源对接,探索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新发展、新趋势,以促进市场与平台的互动合作,带动及优化专业市场的发展。
除了搭建好平台之外,在数字贸易发展浪潮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市场效能,各商会、金融机构、通信企业等平台也要形成合力,推动专业市场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型“新价值”市场。
作者:许晓芳、赵方圆
来源: 广州日报
票总数近8000万张!
9月25日24时,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网络投票通道正式关闭,投票总数定格在78884754。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再次释放强劲吸引力,全省上下助力粤美乡村“出道”!
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自9月16日中午12时开启网络投票通道以来,受到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各地市民朋友纷纷为自己心目中的美丽乡村投上宝贵票数,投票数一路攀升。
“十大美丽乡村”成投票“大热门”
“自投票通道开启以来,短短10天,总票数每日递增800万张至1000万张。”本届活动网络投票产品负责人张昉向记者介绍道。他指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广东文化旅游名村”三个奖项最受外界关注,各奖项每日递增票数超过600万张。
数据显示, “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延续往届传统,以总投票数1964万张成为网络投票环节的“大热门”,吸引了109家参评单位竞逐。
其中,江门市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在最后时刻以1万张票数实现反超,总票数171万张,成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奖项投票冠军。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西岐村以170万张票位居第二,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以141万张票位居第三。
“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共获投票1041万张,其中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中国长岗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从80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以210万张票位居榜首,也是网络投票环节的“票王”。茂名市电白区好客沙琅特色小镇精品线路、茂名市茂南区“茂名精彩100里"精品线路分别以106万张以及96万张票数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
作为本届系列活动的新增奖项,“广东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共吸引46家单位参评。其中,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以109万票位居第一,茂名市高州市分界镇岭南乡村风貌带以97万票位居第二,梅州市平远县红色记忆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以93万票位居第三。
“广东特色名村”奖项共吸引投票4362万张,315家单位竞逐各类别细分奖项。
其中,“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奖项以1203万的总票数成为当之无愧的“大热门”。揭阳市揭西县京溪园镇大鹿村以150万张票位居该类别第一名。
“广东文化旅游名村”共吸引投票1097万张,湛江市廉江市高桥镇平山岗村以107万张的绝对优势胜出。
作为新增奖项之一,“广东十大美丽侨村”共收到876万张投票,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以189万票从34家参评单位中胜出,获得该类别的第一名。
“广东乡风文明示范名村”共有43家单位参评,共获得554万张票数。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尚塘村以165万张票高居榜首。
新增奖项“广东万企兴万村名村”共吸引投票243万张,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板桥村以59万票超越其他31家对手,获得第一。
“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类别总票数达157万张,吸引28家单位参评。其中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以71万票高居首位。
“广东十大美丽渔港”作为新增奖项,吸引投票117万张。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门渔港以54万张票获得第一。
“广东特色民宿名村”也是本届系列活动的新增奖项之一,共收到112万张票,阳江市江城区闸坡镇南村以51万张票的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群众参与度空前高涨
“从区域上看,江门市、揭阳市、云浮市在本届系列活动网络投票环节表现优异,多个县区投票数名列前茅,参评乡村在各奖项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张昉介绍,江门市在投票总数排名中包揽前两名,其中台山市拉动票数最多,达到530万票。新会区紧随其后,达到423万票。揭阳市揭西县以391万票位列第三。
此外,此次网络投票环节,共有26个县区突破100万票,广州市增城区、茂名市电白区、云浮市罗定市、东莞市凤岗镇等12个县区投票数突破200万,群众参与度空前高涨。
该活动不仅调动广大网友的积极性,还受到各地级市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多家市、县“政府发布”平台一起“联播”推广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信息,几百家县级融媒、广播电台、官方微博等报道了投票活动,为参评单位加油鼓劲。
技术赋能 保证投票公平公正
记者留意到,相较于往年,本届系列网络投票环节限制每人每天的投票数,启动了更为严格的防刷票系统。“基于南方+客户端,我们用技术为评选赋能,保证网络投票的公平公正。同时,我们也优化了投票界面,让用户实现一键分享、批量投票、生成海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朋友服务。”张昉说。
领先的乡村不能骄傲,落后的乡村也不必气馁,随着网络投票通道关闭,系列活动将进入实地走访环节,由5家主办单位和各地市业务骨干联合组成的考察组将走进全省各地的乡村中,实地了解这些乡村的新面貌、新风采。值得注意的是,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4个片区交叉安排业务骨干参加走访评分。
据了解,此次活动项目评定分为网络投票评分、市委书记专访评分、实地走访评分和三农专家考核评分4个部分,评分权重分别为15%、15%、40%、30%。根据最后的综合评分,将评选出10个“广东十大美丽乡村”、10条“广东美丽乡村示范带”、20条“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以及80个“广东特色名村”。
各奖项得票第一名
江门市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
以桂为味、以水为美,走进位于台山市台城西郊的桂水村,处处可见绿树繁花,广阔田野,绕村而行,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潺潺,古朴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让人倍感清新宁静。
近年来,该村采取修旧如旧方式维护特色侨居,开展人居环境景观改造工程,焕发古香古色百年侨村魅力。同时,引导村民见缝插绿,建设“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并开展桂水河“一河两岸”风貌整治和景观打造,提升一河两岸绿化美化水平,改造沼泽地为湿地公园,引入总投资1.5亿元的“桂水湾”乡村文旅项目,分期推进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中国长岗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长岗坡渡槽是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近年来,罗平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岗坡渡槽”和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为核心,围绕长岗坡渡槽和沿线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党建加红色文化的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精品项目。
罗平镇把自然景观要素引入城镇,使水域、山体、田园、城镇四者交融于一体,从罗平镇环镇路到长岗坡纪念馆两边进行打造,建设牌坊节点、火炬节点、初识渡槽、基塘农趣、祠堂广场、党建公园、休闲绿道、长岗坡公社重建等设施,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影视制作、画家采风、重点革命路等景点,将3个行政村打造一条集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红色教育为一体红色精品旅游路线。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广东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该示范带覆盖面积60平方公里,环省道S271—洞三线长约18公里,涵盖崖门镇坑口、水背、田南、洞北、洞南、南合、横水、京梅、京背、龙旺、黄冲、明苹、崖西社区等村(社区)。
片区内古兜山脉绵延不绝、一地两泉世界罕有。此外,宋元文化在这里更迭发展、生生不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龙旺村的碉楼、祠堂,京梅村的康王庙、洪圣始祖馆、陈享故居等列入为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
揭阳市揭西县京溪园镇大鹿村(广东特色产业名村)
据了解,大鹿村以农业公园为产业特色与优势。其中,大鹿农业公园以种植彩化苗木为主,集引进、产销、体验园艺于一体的生态农场,依原生地貌,以合理的布局和精致景观打造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农业公园。
项目计划总投资8.4亿元,将建设成为集农耕体验、休闲游乐、乡村文化、游憩、研学以及健康养生、生态田园度假为一体的乡村农业休闲综合体,把休闲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结合起来的新模式。
湛江市廉江市高桥镇平山岗村(广东文化旅游名村)
平山岗村位于廉江市高桥镇东北部,是高桥镇红橙的主产区之一,步入平山岗村,沿路满是红橙挂满枝头,千亩果园十分壮观,是观光游览的网红打卡点。
该村充分利用岭南特色雨季林、古木,结合原有的红橙产业和特色美食,利用石砖脚泥砖房和宗祠等特色建筑,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以“记住乡愁”为主题,建成红色南路平山岗教育基地、乡愁馆、荷塘月色、山水民宿、桃花溪、青龙湖、古树林、古炮楼等特色景点,并通过建设“书山别院”模版,结合本地特色风情打造连片化的山水民居,建设成为历史与现代相融、文化与乡风相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广东十大美丽侨村)
京梅村位于新会区崖门镇西北部,从清初起向海外输出移民,目前共有旅居海外和港澳地区乡亲约2000多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京梅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村内较好地保存有蔡李佛拳发源地洪圣始祖馆、陈享故居等历史建筑,新建蔡李佛武术文化广场、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蔡李佛文化中心等的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一步成一景,处处藏有蔡李佛拳“武功秘籍”,浓厚的武术气息扑面而来。
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尚塘村(广东乡风文明示范名村)
近年来,尚塘村村党支部建立文明实践站1个、文明实践点6个,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成功培育了多元化全覆盖的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3支、志愿者近900人,让村民变身志愿者,村中大事小事均参与。
该村还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激发村民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激情。“两委”班子通过进行星级文明户、好心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开展美丽小庭院、慰问长者、扶贫助残等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板桥村(广东万企兴万村名村)
板桥村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生态和区位等优势,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拓展乡村特色产业。
该村要求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发展全产业链,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培育知名品牌,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广东粤菜师傅名村)
霞路村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古井墟偏北一公里,该村的天成街历史悠久,清末即已建成了“天成圩”,汇集了多家烧鹅饭店、酒家,“烧鹅街”远近闻名。
2019年以来,古井镇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投入2500多万元升级改造天成圩烧鹅美食一条街。2021年,古井镇再投入200多万元将霞路天成圩烧鹅美食一条街升级为“粤菜师傅”美食一条街,建设“粤菜师傅”大师讲堂,为“粤菜师傅”提供人才培训、菜式研发、厨艺交流、技能展示的平台。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门渔港(广东十大美丽渔港)
崖门渔港位于珠三角西南部新会区崖门镇崖南社区管辖范围内,靠崖门出海口1公里西岸,是国家一级渔港。始建于1983年,扩建于1995年,水域面积17.3万㎡。
为不断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崖门镇制定了渔村振兴项目方案,从崖南中心路起,至崖南旧渔港海边码头,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主要由崖南河滨公园(已竣工)、崖南街区升级改造(已动工)、御海酒店(已封顶)、百马酒店(拟建)、小帆船酒店(已动工)、渔乡风情街综合体(正在招商)、灯塔公园(规划中)、旅游客运码头(规划中)八大板块构成,致力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振兴项目。
阳江市江城区闸坡镇南村(广东特色民宿名村)
南村位于海陵岛西南部,三面环山,濒面南海。位于南村的大宋古渔村以南宋渔村风情为特色,是集休闲、艺术、文化、创作、交流、住宿、展示为一体的“中国最美古渔村”文化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约43486平方米,提取南海渔村和南宋文化的元素,将渔文化融入渔家特色商业街和民宿等设计当中,结合池塘山体形成别具一格的民宿体验。
目前民宿体验区已完成建设16家民宿,共有客房60间。民宿各有风格,以艺术、围棋、茶道、香道和酒文化为主题建设。民宿在建设中保留了原有建筑部分,有的偏古色,外墙保留沧桑风雨痕迹;有偏现代,外墙都是纯白色,装饰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目前,自开村到现在有接近7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民宿的入住率大概是60%左右。
【记者】韩安东
【作者】 韩安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月4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公布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长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5—2027年)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评定10人为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50人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35人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有你认识的老师吗?为TA点赞吧!
中小学教育专家(可多选) 市直属 苏科庚 广东广雅中学 高中 生物 番禺区 谭方亮 广东仲元中学附属学校 九年一贯制 历史 市直属 龙丽嫦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 全学段 信息技术 越秀区 成艳萍 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 小学 科学 天河区 黄玮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完全中学 生物 增城区 王海滨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南沙区 胡志桥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白云区 吴国珍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 高中 语文 市直属 刘霞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幼儿园 学前教育 荔湾区 叶翠玲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高中 英语 提交
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可多选) 南沙区 李玉 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 九年一贯制 荔湾区 苏苑勋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 小学 南沙区 常志清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珠江学校 九年一贯制 番禺区 关绮雯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小学 小学 天河区 崔效锋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 小学 花都区 吉庆燕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 小学 天河区 王晓芳 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 小学 番禺区 关柳愉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 小学 越秀区 邝家明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 小学 花都区 黄炜 广州市花都区育才学校 九年一贯制 荔湾区 冯艳云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 小学 越秀区 彭玉光 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 小学 花都区 冯丽玲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 小学 增城区 胡绍富 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 小学 白云区 杨国华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学校 九年一贯制 番禺区 钱俊华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中心小学 小学 越秀区 叶丽诗 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小学 小学 天河区 陈玉娟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 小学 荔湾区 李小田 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 小学 黄埔区 袁超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小学 花都区 陆常波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和悦小学 小学 天河区 郭海英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 小学 从化区 潘健辉 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 小学 天河区 黄梦凌 广州市天河区灵秀小学 小学 越秀区 邓矿明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 小学 黄埔区 李国英 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 小学 天河区 胡新桥 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 小学 荔湾区 陈容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 小学 黄埔区 杜军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 初中 番禺区 邓胜旺 广东仲元中学 完全中学 黄埔区 徐晗 广州市黄埔区东区中学 初中 番禺区 李铭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初中 南沙区 陈丽云 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初中 越秀区 何军 广州市第七中学 完全中学 黄埔区 符方军 广州市黄埔区华峰学校 初中 花都区 黄雁英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 初中 白云区 游永亮 广州市白云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中学 完全中学 海珠区 徐永海 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 特教 番禺区 杨斌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 黄埔区 林绮芳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 南沙区 郭丽 广州市南沙区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 天河区 陈蓓蓓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 幼儿园 荔湾区 周敏贤 广州市第一商业职工幼儿园 幼儿园 白云区 马伟生 广州市白云区同和第二幼儿园 幼儿园 增城区 杨敏 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 幼儿园 黄埔区 周秀翠 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山幼儿园 幼儿园 天河区 徐云燕 广州市天河区金穗幼儿园 幼儿园 黄埔区 梁淑贞 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 天河区 王艳艳 暨南大学幼儿园 幼儿园 花都区 毕丽容 广州市花都区幼林培英幼儿园 幼儿园 提交
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可多选) 黄埔区 黄菲 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幼儿园 幼儿园 学前教育 南沙区 朱心黎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幼儿园 学前教育 白云区 石春红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 学前教育 花都区 汤俊毅 广州市花都区第三幼儿园 幼儿园 学前教育 市直属 唐英姿 广州市启明学校 特教 生物 黄埔区 赵姬姬 广州市黄埔区知明学校 特教 特殊教育 天河区 周静 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 特教 特殊教育 从化区 马潘红 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特教 特殊教育 市直属 黄丹 广州市康纳学校 特教 社交沟通 南沙区 王莉 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 特教 英语 市直属 熊速灵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附属特殊教育学校 特教 特殊教育 市直属 杜卫华 广州康复实验学校 特教 特殊教育 花都区 侯春艳 广州市花都区教师发展中心 小学 语文 天河区 张惠平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 小学 语文 海珠区 邓丹玫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小学 语文 黄埔区 张莉莉 广州知识城第一小学 小学 语文 黄埔区 冯迪鸿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小学 语文 海珠区 麦珏昉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小学 语文 天河区 林晓兰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 小学 语文 番禺区 余江慧 广东仲元中学附属学校 九年一贯制 语文 市直属 牛筱琼 广州协和学校 小学 语文 海珠区 陈愉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 小学 语文 越秀区 刘成通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小学 语文 黄埔区 何美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科学城实验学校 小学 语文 天河区 邹丹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小学 语文 从化区 骆艳霞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实验小学 小学 语文 花都区 夏颖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花都附属小学 小学 语文 从化区 殷碧燕 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 小学 语文 增城区 陈兴杰 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 小学 语文 市直属 王健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小学 语文 南沙区 吴春来 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全学段 语文 番禺区 张萍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高中 语文 市直属 李丽君 广州市第二中学 初中 语文 市直属 肖刚 广州市第六中学 完全中学 语文 天河区 王珂 广州中学 初中 语文 增城区 肖潇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高中 语文 荔湾区 李宗蔚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中 语文 市直属 张璇 广东广雅中学 高中 语文 天河区 朱彦斌 广州中学 初中 语文 番禺区 夏海芹 广东仲元中学 初中 语文 海珠区 文建华 广州市第五中学 高中 语文 花都区 梁飞燕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 初中 语文 增城区 张治国 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 高中 语文 从化区 黄长新 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高中 语文 番禺区 简树恩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 小学 数学 白云区 李结云 广州市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小学 小学 数学 增城区 黄勇明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小学 数学 从化区 欧阳伯祥 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团星小学 小学 数学 增城区 蓝艺明 广州市增城区北片区教育指导中心 小学 数学 增城区 张河源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初中 数学 黄埔区 吴光潮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 完全中学 数学 荔湾区 庞新军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高中 数学 白云区 雷珮瑛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 初中 数学 海珠区 许华强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高中 数学 荔湾区 廖小琴 广州市南海中学 高中 数学 增城区 肖海英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 完全中学 数学 白云区 袁安 广州大同中学 完全中学 数学 花都区 王进 广州市花都区教师发展中心 初中 数学 天河区 林少芳 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 小学 英语 黄埔区 李薇 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 小学 英语 增城区 陈丽丽 广州市增城区荔江小学 小学 英语 南沙区 袁春玉 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初中 英语 天河区 林映映 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 初中 英语 番禺区 冯页 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 初中 英语 花都区 朱志文 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 高中 英语 荔湾区 车纯 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 小学 体育与健康 黄埔区 李晓宇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小学 体育与健康 天河区 郭耿阳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完全中学 体育与健康 海珠区 周艳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初中 体育与健康 南沙区 殷丹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 小学 体育与健康 南沙区 邓蔚林 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 完全中学 体育与健康 增城区 陈杰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完全中学 美术 市直属 方剑 广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 美术 花都区 叶芬 广州市花都区教师发展中心 高中 美术 越秀区 罗笑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 小学 道德与法治 荔湾区 余仁生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小学 道德与法治 海珠区 郑爱华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小学 道德与法治 南沙区 杨小平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高中 政治 增城区 黄光明 广州市增城区华侨中学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市直属 秦大禹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高中 政治 市直属 刘道坤 广州市第二中学 高中 政治 天河区 张敏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 高中 政治 南沙区 刘淑敏 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 高中 历史 从化区 马军 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高中 历史 番禺区 戴世锋 广东仲元中学 完全中学 历史 黄埔区 项利 广州石化中学 完全中学 历史 市直属 王丽珍 广州市第六中学 完全中学 物理 黄埔区 翁宗琮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 初中 物理 海珠区 马北河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高中 物理 白云区 万全红 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高中 物理 番禺区 刘长灿 广东番禺中学 高中 物理 番禺区 周子明 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九年一贯制 物理 天河区 孙华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高中 化学 从化区 廖荣滔 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完全中学 化学 白云区 盛蔚燕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 初中 化学 市直属 王季常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高中 化学 花都区 朱少祥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 初中 化学 番禺区 杨建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高中 生物 从化区 张小校 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 完全中学 地理 市直属 黄凤金 广州市第六中学 完全中学 地理 荔湾区 梁梅青 广州市第一中学 高中 地理 海珠区 杜淑丹 广州市第五中学 高中 地理 荔湾区 欧阳静 广州市第一中学红岩学校 初中 地理 增城区 陈兴旺 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完全中学 地理 市直属 陈哲 广州协和学校 小学 科学 从化区 吴小勇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江埔小学 小学 科学 海珠区 阮铭健 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 小学 信息技术 海珠区 陈佩凤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 小学 综合实践 黄埔区 庄续玲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 九年一贯制 心理 番禺区 幸维莉 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 心理 市直属 黄小璇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中职 化学 市直属 林晓琳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中职 政治 市直属 范健华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中职 艺术 市直属 孙红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中职 语文 市直属 冯静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中职 英语 市直属 江韵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中职 英语 增城区 苏利娟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 心理 市直属 陈春兰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中职 语文 市直属 齐忠志 广州市交通运输 职业学校 中职 汽车运用与维修 增城区 梁珠芳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职 机电 市直属 洪波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中职 计算机平面设计 市直属 陈丽敏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中职 茶艺与茶营销专业 市直属 朱洪朗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中职 中餐烹饪 市直属 柳洁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中职 汽车 市直属 梁伟东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中职 智能制造 市直属 冯敬益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中职 信息技术 市直属 李如姣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中职 物流服务与管理 市直属 易润青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中职 制药 市直属 彭玉蓉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 中职 建筑 番禺区 谭永佳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 数控 市直属 倪怡华 广州市艺术学校 中职 舞蹈表演专业 增城区 朱洪 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职 电子商务 市直属 张燕燕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中职 信息技术 市直属 吴海蓉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 中职 工程造价 市直属 李贤林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中职 汽车运用 提交
开展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长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评定工作是创新广州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通知》指出,评定新一轮广州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校长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旨在持续加强广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广州市教育专家、名校长和名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通知》强调,有关单位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各工作室主持人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指导青年教师、校长成长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南方+记者 陈理
【作者】 陈理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