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红餐网
作者:蒋文景
疫情过后,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是大趋势,加之蛇类、竹鼠等众多特色食材被禁,消费降级又让小龙虾等高价市场萎缩,餐饮品类的食材选择逐渐回归大众定位。受此影响,鸡、鸭、鱼、猪、鹅、牛羊等大众食材品类再次受到餐饮行业关注。
在这当中,尤其以鸡品类最受关注。因为做鸡实在是太赚钱了!
< class="pgc-img">>如果问疫情后最火的食材是什么,那一定非“鸡”莫属。
疫情解封后,在众多复业的餐饮品牌中,做“鸡”的是最火的。
比如,三月份餐饮复业初期,麦当劳、肯德基就抢去了80%的消费者,其他餐饮品牌只能分剩下20%客流;正新鸡排门店一复工就开始排队,一天卖出超过500份;金戈戈豉油鸡深圳福田coco park店也出现排队等位现象;老乡鸡还没复业,就有大批网友嚷着疫情结束后要去喝鸡汤......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品牌开始上线“鸡”类产品:陶陶居推盐焗鸡,并正将其商品化,即将推向全国;乐凯撒披萨推出乐乐鲜炸鸡和卤辣/新奥尔良鲜炸鸡产品;主打酸菜鱼的江渔儿推水晶鸡、鸡杂毛血旺菜品......
< class="pgc-img">>△复业后鸡品类火爆(来源金戈戈官微)
“鸡”之所以这么火,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后消费者更青睐传统食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做“鸡”机会最多,而且更容易赚钱。
01.过去做鸡的餐饮品牌,都赚疯了
其实,鸡品类在国内一直广受欢迎。从百胜中国、金拱门长期雄踞餐企营收榜前列,到正新鸡排门店数过2万、老乡鸡融资10亿全国扩张……这个品类不但孕育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还跑出了众多知名餐饮品牌。
前不久,“2019年全美连锁餐饮品牌销售额500强”出炉。在长长的榜单上,鸡肉品类表现最为强劲:麦当劳以400亿美元年销售额获得冠军,另一炸鸡品牌Chick-fil-A以113亿美元位列第三。
而在国内,那些做鸡的餐饮品牌也同样赚疯了。
6月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企业百强榜显示,去年中国餐饮百强营收3273.8亿元,两家做鸡的巨头百胜中国、金拱门霸榜一二名,海底捞还排在它们后面。粗略计算,二者营收之和已占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总营收的1/4。
其中,麦当劳的亲兄弟“金拱门”2018年净利润为11.5亿港元,2019年前11个月实现营收243.9亿港元、净利润8.6亿港元。
百胜中国比金拱门还牛。2019全年百胜中国实现营收87.8亿美元、净利润7.13亿美元,其中主营炸鸡汉堡的肯德基贡献了约七成销售额,可谓“金鸡”独立,独挑大梁。
< class="pgc-img">>△鸡肉品类餐饮品牌门店数量遥遥领先
从门店数量来看,做鸡的也一骑绝尘。
在中国餐饮品牌门店数前20中,有8家以鸡品类为主。其中,正新鸡排和华莱士的门店数量都已经超过1万家。正新鸡排公开可统计的门店数为15633家,如果加上乡镇村等难以统计到的地区,总数去年已经超过2万家。
炸鸡品牌“叫了个炸鸡”和“叫了只炸鸡”也做到上千家店的规模,门店数分别达3790家和3305家。
另一主打鸡的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也凭借一碗鸡汤在全国开出了800家直营店,计划年内门店数突破1000家。
紫燕百味鸡,卤味鸡子品类中的“鸡王”,目前门店数量已达4149家。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2011年创办至今,门店更是多达6000多家,遍布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 class="pgc-img">>△消费者点外卖也喜欢鸡品类
02.鸡肉品类为什么能诞生这么多大品牌?
在中国餐饮鸡品类市场,西式快餐有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巨头;中式小吃有正新鸡排;中式快餐有老乡鸡;特色品类有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紫燕百味鸡等,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全国各地、各大菜系和各品类的餐饮品牌中,为什么鸡肉品类表现如此令人瞩目?红餐网(ID:hongcan18)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鸡肉食材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中国吃鸡历史悠久,绝大部分地区都很爱吃鸡,和鸡肉相关的地域美食目前已经多不胜数,比如新疆大盘鸡、铁锅炒鸡、地锅鸡、道口烧鸡、海南椰子鸡、猪肚鸡、老母鸡汤、豉油鸡、盐焗鸡等,每道菜都有一群死忠粉。此外,鸡肉的烹饪工艺也比较丰富,白切、汤煮、红烧、蒸炸、泥裹、盐焗、馕包,样样皆可。
总的来看,相比其他肉类食材,鸡肉的广普性更高,市场前景更广阔。
< class="pgc-img">>△中国多数地区爱吃鸡,很多农家都有家养
其次,鸡肉食材的供应链成熟稳定,配套资源完善,更容易成长出超级品牌。
主要的肉鸡品种白羽鸡已经形成了超级完备的生产链,最快出栏周期可达45天。全球排名前十的白羽鸡供应商,一年合计屠宰近100亿羽,供应链流程高度工业化。
举个例子,麦当劳、肯德基的供应商——中国的圣农公司,产业链覆盖饲料加工、原种培育、鸡蛋孵化、白羽鸡饲养、屠宰加工、熟食加工与销售等,一年光是白羽鸡的屠宰量就高达4.3亿羽。
以养殖起家的老乡鸡,其自建的供应链从选用鸡种、到培育品种、农户养殖、自营养殖场养殖、屠宰分割、冷链配送等全程可控,可以稳定供给自家800多家直营店。
鸡肉食材的供应链已经趋于成熟稳定,不管是大连锁还是小品牌,只要做“鸡”,基本上都不用过分担心食材的供应问题。
再次,鸡肉容易加工和标准化,且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巨头的连锁成功经验,便于快速规模复制和推广。
很多中国鸡品类的餐饮企业,开始做连锁时都或多或少借鉴了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准化经验,最终才实现了大规模的发展。
03.未来,吃鸡还有很大“钱”力
鸡肉品类已经诞生了这么多牛逼的品牌,接下来入场还有机会吗?
客观上说,鸡肉品类市场前有麦肯等大品牌,后有层出不穷的新鸡肉餐饮品牌冲击市场,竞争激烈,一片红海。
但由于鸡肉食材的广普性,一只鸡拥有无限可能。不管是延伸单独品牌,还是单独一道菜都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在细分品类差异化竞争,“做鸡”依然充满机会。
红餐网(ID:hongcan18)认为,要想抓住“鸡”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掘独特的地域美食。
每个地方的传统美食都有单品发展的潜质,现在很多地方美食或是有品类无品牌,或是有品牌无巨头,这些都是机会。比如新疆大盘鸡就很适合开连锁店,目前虽然也有不少大盘鸡餐厅,但是尚未形成规模,这也是一个机会。有更多门店、更多品牌的带动,品类才有更大的市场。
还有豉油鸡这道粤菜经典特色菜,此前大家只是将其当做餐厅里面的一道菜品,并没有人想单独做一个品牌。但2019年金戈戈香港豉油鸡创立,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成为大热品牌,足以证明特色地域美食的发展潜力。还有猪肚鸡,同样在这几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 class="pgc-img">>第二,突出鸡肉食材本味。
近两年,猪肚鸡、椰子鸡等成为火锅新贵,在上海、北京、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一大批火锅鸡品牌。吃多了川渝火锅的重口味后,消费者对这类清汤火锅爱好正大增。
疫情后,随着消费者对养生健康类餐饮品质需求上升,猪肚鸡、椰子鸡等注重食材本味的鸡品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class="pgc-img">>△重点城市猪肚鸡火锅商户数量
第三,创新品类。
将鸡肉和其他“不常见的食材”创新结合也是差异化竞争的突破点。使用不常用食材或创新食材搭配,创立一个创新品类,容易建立先发优势,比如花胶鸡、李子坝梁山鸡、榴莲鸡煲等。
2018年后开始在上海等城市流行的花胶鸡,用富含胶质的鱼鳔搭配鲜甜的鸡肉打火锅,自带养生滋补属性,受到城市年轻人的追捧。还有在广州一直很流行的鸡煲,也跑出了诸如大龙凤鸡煲、榕树头叹佬鸡煲等品牌。
第四,聚焦烹饪工艺。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采用传统烹饪方式、以鸡为主食材的中式餐饮品牌更有潜力。比如蒸鸡、盐焗鸡,还有以鸡某些部位主打的卤制品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结语
从百胜中国、金拱门长期雄踞餐企营收榜前列,到正新鸡排门店数过2万、老乡鸡融资10亿全国扩张;从猪肚鸡、盐焗鸡、豉油鸡等传统菜式,到百味鸡、椰子鸡等创新菜式,鸡品类已经成了餐饮机会最多的领域。
食材普适、供应链成熟、赚钱能力强,未来,鸡肉品类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你准备好了吗?
凯撒比萨宣布长期降价;小贩地摊解禁后,800元摊位费竟暴涨到3000元!因“拒绝”农民工被骂上热搜的老面馆,要转让了?桂林米粉将进行分级,网友表示没必要;史上最严限塑令来了,奶茶店影响最大。更多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热讯》。
乐凯撒宣布长期降价!
餐饮业降价潮要来了?
眼看“报复性消费”变成“报复性存钱”,餐饮业的降价潮也说来就来。
6月2日,乐凯撒比萨以公开信的形式向外界宣布了“长期降价”决定,并表明这不是短期促销,而是长期调价,部分产品的降幅20%~25%。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乐凯撒宣布长期降价
据了解,疫情期间,乐凯撒也出现了现金流问题,由于租金、工资、物料成本持续支出,而营业额降幅过半,乐凯撒每月的亏损金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乐凯撒比萨创始人陈宁曾发出感叹,“我甚至想把房子抵押给银行。”
不过针对此次调价,陈宁却表示,调价格不是营销行为,也和疫情无关,而是基于公司战略、愿景和使命。据了解,乐凯撒不但没有放慢拓店计划,还改变了原来新开34家门店的计划,转而加码到60家。
不过,乐凯撒并不是餐饮业内唯一一家降价的餐厅,麦当劳也在昨日发布声明,称将于6月8日开启“超值早餐月”活动,价格最低压到3折,只需5元。此前,肯德基推出了“28元咖啡月卡”和“原味鸡半价桶”活动,也是在高调降价。
而海底捞的动作则更加大胆,直接推出了4个面食新品牌,将价格砍到个位数,目前其面食小店已在北京、成都等城市陆续登陆。此前,红餐网也在《震惊!除了十八汆和捞派,海底捞竟然还有2个快餐品牌》一文中,对此做了报道。
< class="pgc-img">>不过,有行业人士表示,这场降价游戏,普通玩家们可能也只有羡慕的份。
大品牌、高品质、低价格,企业的主动示好对消费者来讲,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质优价廉的背后,一定是足够多的门店数量、雄厚的资本力量、强大的品牌议价能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精细到极致的管理模式在支撑。
在红餐网(ID:hongcan18)看来,疫情正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发生巨变,这也对餐饮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贩地摊解禁后:
800元摊位费暴涨到3000元!
昨日,《17城率先吹响地摊经济集结号,餐饮业大变局来了?》一文一经发布,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地跟进松绑地摊经济,一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变革,正在来临。
但就在地摊经济即将到来之际,有市民发现了一些糟心的信息。
近日,郑州开放早市地摊消息一出,令因疫情惨淡经营的人欢欣鼓舞。原本亏损倒闭的个体户,还有因疫情失业的待业人员跃跃欲试,希望借此赚点钱,补贴家用。
然而,最近有网友在郑州“第一夜市”之称的健康路实地探访摆摊的实际费用,真实价格让人意想不到,以往一个摊位每月20元的摊位费,如今摊位费一个月800元。但经过实地咨询,实际情况是现在的摊位费一个月变成2000元~3000元不等。
除了健康路以外,还有市民反映南三环的某处摊位租赁也有高价租赁的情况。市民拨打摊位车上面的招商电话咨询,工作人员称,一个摊位每月的管理费3000元,一开始要押一付三交1万2千多。
< class="pgc-img">>看到如此高昂的费用,市民称刚刚兴奋的心被一盆冷水泼了下来,“一个30平左右的门面房一月租金才多少?地摊3000的管理费都包含什么明细,也没人告知。”
对此网友也展开议论,有人觉得地摊本身就不规范,这样管理避免出现占道和脏乱差现场,但也有人认为费用过高给小生意人增加了压力。
因“拒绝”农民工被骂上热搜的老面馆,
要转让了?
5月24日,贵阳蔡家街“老面馆”因“拒绝”3名农民工就餐被媒体曝光后引发网友关注。据了解,目前该店已经停业修整。
事件的起因是,5月24日中午午饭时间,装修工人周贞和2个做装修的朋友一同前往贵阳市蔡家街一家名叫“老面馆”的餐馆吃午饭,没想到竟被面馆老板以“农民工”身份为由,拒绝三人进店就餐。
事后,周贞和同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以前从未遇到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很介意,但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面馆老板的言行举止,引起了群愤。
5月25日,老面馆公开致歉,称当时系店内菜品不足而婉拒周贞等人,但仍无法获取网友谅解。
< class="pgc-img">>舆论越来越大,面馆生意也因此大受影响。附近商贩称,客人已不如以前多了,每天都有网友前来拍摄视频、照片。一名在现场拍摄视频的网友告诉记者,他专程从西安赶来,看到“老面馆”已关门停业,就放心了。
该店的老顾客看到网友的热议后也出来澄清,该面馆平日里经常有农民工在里面就餐,该店快餐价一份15元,属于平民价。拒绝三人就餐应该不是媒体报道的那样,而是另有隐情。而面馆老板对于此事只有道歉,不敢多做解释,怕越描越黑。
从各媒体报道资料显示,有人说目前面馆正在关店修整,也有人表示,店主扛不住压力,已经在门口张贴了转让通知。
如果歧视一事为真,那该店老板是应该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但如果是因为网友们不分青红皂白的跟风抹黑和乱解读,最后致使面馆关门,那就真是太冤了。
首批桂林米粉地方标准发布,
7月1日起正式实施
6月2日,桂林米粉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原来,近日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桂林米粉店等级评定规范》、《桂林鲜湿类米粉加工技术规程》、《桂林米粉店建设与服务规范》3项桂林市地方标准被批准,且透露这3项桂林市地方标准均将于2020年7月1日实施。
< class="pgc-img">>《桂林鲜湿类米粉加工技术规程》中明确,桂林鲜湿米粉制作统一流程,并细化了每个流程的技术规范。
《桂林米粉店建设与服务规范》则从米粉店建设和经营的角度明确要求桂林米粉店应持证经营,证照齐全有效,明码标价。
此外,《桂林米粉店等级评定规范》中明确,桂林米粉店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各星级的评定由桂林米粉店等级评定机构按照严格的评定标准进行。
< class="pgc-img">>其中桂林米粉店将分级消息传出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桂林米粉制定地方标准、划分等级,可以推动产业规模化,有利于桂林米粉品牌打造;也有网友认为,食品选择应凭个人喜好,没必要制定统一标准、划分等级;此外还有不少网友担心桂林米粉店因此变相涨价。
你认为,桂林米粉店有必要分等级吗?
史上最严限塑令来了,
你的奶茶店有影响吗?
史上最严限塑令来了。
日前,国家发改委就《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按照相关法定程序,新“限塑令”目前只是倡导性、方向性的规范文件,但名录确定并以法律或授权形式发布后,通过匹配的法律将产生法律效力。
< class="pgc-img">>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8条、第50条规定,列入发改委和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产品名录的,应禁止生产、销售。处罚则按照产品质量法第51条,情节严重的要吊销营业执照。
新修订的固废法也加强了对使用的惩罚,“未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将被处以1万至10万元的罚款。
在餐饮行业,奶茶等现制饮料门店的吸管对塑料制品高依赖。虽然喜茶、星巴克等部分头部品牌提倡使用环保制品,但塑料吸管依然摆在柜台前,供需要的顾客自取。而且选用的消费者占了多数。
如果新的“限塑令”强制推行,一些小门店老板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大的品牌有财力和资源去推行环保做法,但我们耗不起。”据他们分析,如果奶茶店被强制使用环保替代品,成本也会成倍增加,经营的压力也会随之加大。
*注: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餐饮老板内参、贵阳网、腾讯网、网易、澎湃新闻、中国饮品快报及其他媒体。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
品类餐厅或成购物中心救命稻草,
餐厅坪效与受欢迎程度成正比。
我在和一个商场招商部老大聊天中得知,现在一线城市商场中排队的早已经不是我们认知中的“八大菜系”,更多的是那些小众餐饮品类。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诧然,小品类餐厅已经进入大众视野,走向市场。
1
小众餐饮品类崛起
助长餐饮市场活力
1
消费升级,推动餐饮市场细化
随着中国国力崛起,经济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已经由满足物质需求跨越到追求精神需求。
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餐厅口碑,其自身的需求正在不断推动餐饮行业的发展。
餐厅的口碑评价成为消费者选择餐厅的主要因素
数据来源:《2018中国新餐饮消费行为趋势研究报告》
而乐于追求新鲜感的新消费群体,给小品类餐饮提供了极大的市场包容度。尝鲜成为消费主推动力,诱惑着餐饮人不断把小品类带入市场。
在此推动下,新疆菜、西北菜、贵州菜、潮汕菜等逐渐进入市场,酸菜鱼、卤鹅、牛蛙等单品被挖掘并放大。
这也就意味着餐饮细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2
竞争激烈,激发小品类餐饮被挖掘
3.9万亿的餐饮市场,可喜的数字背后,却是餐饮人极大的竞争压力。
2017年全国餐饮数量达到581万家,而对比2016年却呈现出负增长,门店减少3.5%。门店倒闭率高达10%,仅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就倒闭16万家。
北上广深的餐饮店平均每个月有10%会倒闭
图片来源:联商网
洗牌的持续加剧,使得餐厅的平均寿命不到一年。
如此激烈的竞争,逼迫餐饮人想方设法挤入市场。餐饮人也逐渐看到了小品类的市场优势,催生了一波挖掘小品类的热潮。
2
小品类餐厅或成商场救命稻草
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新开504个购物中心,总体量超4600万㎡;相较2013-2016年,项目数量、体量增速渐趋放缓。
也就是说,商场数量在持续增长,但各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饱和,商场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新开商场在增加,但开业率在下降
数据来源:赢商大数据中心
事实上,各商场间的区隔并不明显。除了拥有相似的业态之外,商场内入驻的品牌也是大同小异。你有我有全都有,对消费者而言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外出选择商场时,“距离优先”成为主要因素,商场也仅依赖周边消费群而活。
然而,各商场也都看到了餐饮的聚客能力,招商时餐饮配比越来越重,甚至有些商场就是一个大型美食街。
餐饮占比越来越重
图片来源:百度
这就逐渐使商场失去了“逛”的价值和娱乐性,毕竟消费者也不可能一次性吃很多家,不合理的业态配比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面对同质化的商场竞争局面,商场在引入品牌时,应综合考虑商场的业态配比,对各品类餐饮品牌进行优化组合。
增加小品类餐饮品牌的比重,不仅能利用小品类的新鲜感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能增加商场整体的独特性。
3
盘点:那些坪效高、
好评率高的小品类餐厅
经过观察,小品类餐厅在品类优势的带动下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更容易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1
西北菜“扛把子”——西贝莜面村
消费者对西北菜的感知并不强烈,但西贝莜面村却是尽人皆知。
200多家门店,17000名员工,卖出9000万道菜品,为5000万人次的顾客提供就餐体验,使西贝2017年实现43亿收入。
西贝已成为西北菜代表
图片来源:百度
西贝发展至今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更是各大商场中餐饮区域的标配。具有超强顾客黏性的它,成为近几年的餐饮黑马。
在大力发展品牌的同时,也使大众对西北菜的认知越来越高,甚至被推崇为餐饮界标杆。
2
超级单品“排队王”——西少爷肉夹馍
2014年4月8日,西少爷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第一家店一开业便引起业内轰动:
10 平米的小店创下100天卖20万个肉夹馍的记录;
2014年5月,全球多家媒体相拥而至,西少爷在短短一个月就已经有将近一亿的估值投资;
2014年6月,西少爷超越奢侈品牌Tiffany,创造全球最高坪效;
2014年11月,第100万个肉夹馍售出;
2015年,历经整整一年,西少爷将第一家店面升级,由10平米扩大至200余平米,打造了西少爷肉夹馍旗舰店;
2015年5月27日,望京SOHO店轰动开业,潘石屹站台,第一天西少爷送出7600个肉夹馍,掀起office商圈美食新浪潮;
截至目前西少爷已累计融资4轮,约1.18亿元。
肉夹馍成网红美食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西少爷创下辉煌,来自互联网行业的跨界餐饮人孟兵,掀起一阵“互联网+”的热潮,成为创业者入局餐饮的学习典范。
3
潮汕菜“明星”——家府潮汕菜
潮汕牛肉火锅风潮过后,受益的不仅仅是左庭右院,还有对潮汕菜这一细分品类的市场教育。
据某商场招商部透露,门店不多,目前仅在上海发展的家府潮汕菜,坪效与西贝不相上下。不动声色,稳扎稳打,成为各门店所在商圈大众点评拔草优选餐厅之一。
消费者对家府满意度较高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近期大家府潮汕菜还打出“8分食材2分功”的口号,重食材、轻加工,完美提炼了潮汕菜本身的价值点。
据了解,家府自身拥有着超强的供应链优势,是它能撑起“食材战略”的主要因素。
人均120元左右,小资、轻商务的品牌调性成为都市白领的青睐,而清淡健康的潮汕菜成为家庭聚餐的首选。人群覆盖广、复购率高,大概就是它坪效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越南菜“领航者”——美奈小馆
美奈小馆在广东区域,一直是消费者心中越南菜第一首选。目前其所有门店均位于深圳和广州的核心商圈,引领着越南料理风潮。
从菜品到环境,每一处都透漏着浓浓的越南文化气息,让消费者享受到的是一种越南高端料理体验。
拥有引领品类潮流的决心
图片来源:百度
西餐的方式做越南料理,成功征服了都市年轻消费群体。再加上选址一直坚持进驻高端商场,使越南菜这一小众品类逐渐成为消费者心中高品质健康越南饮食的代表。
4年期间出售菜品近300万份,服务近150万顾客,门店年均销售额达1600万,这是美奈小馆获得的骄人成绩。
5
面食界“黑马”——和府捞面
2017年10月,和府捞面第100家直营门店在上海开业。从第1家到第100家直营门店,和府捞面仅用了4年零2个月的时间。
把面与书房合二为一,主打“在书房里捞面”的品牌核心理念,让人身心得到放松的“慢文化”,吸引了都市中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消费群体。
“原汤”、“养心”提升产品价值感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草本原汤”的概念,抓住了现在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使和府从众多面食品类中脱颖而出。
已获得1.8亿元资本投资的和府,不仅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也在消费市场站稳了脚跟。
4
小品类餐饮品牌如何“争宠”?
各商场间竞争比拼时主要的参考依据是单位面积的坪效,而坪效也是商场在进行招商时的对餐饮品牌的考量标准之一。
那么,靠小品类成长起来的餐饮品牌该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坪效,成为招商部眼中的“香饽饽”?
1
聚焦单品,爆款引流
在同质化竞争的餐饮市场,小品类餐饮品牌可以说是自带流量,本身的产品虽然算不上大众,但其优势也在于此。
小品类餐厅打造爆款单品的优势,就好比,乐凯撒和麦当劳同样都在卖榴莲披萨,但消费者提到榴莲披萨时,首先会想到乐凯撒,因为它的口号就是“榴莲披萨缔造者”,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和单品能够划上等号。
打造极致单品扩大认知
图片来源:百度
打造特色单品,既顺应了差异化的消费趋势,也能迅速提高品牌辨识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带来引流。
2
聚焦品类,增加新零售
零售被称为餐饮坪效的救星,在既定的经营面积下,可根据品牌自身的特点以及产品线组合,增加新的盈收渠道,占地面积也不大。
比如:陈鹏鹏鹅肉饭店的外带档口,云海肴售卖云南特产,湊湊火锅门口的饮品档口等等。
云海肴的特色零售区
图片来源:百度
而小品类餐饮品牌做零售,不妨利用好本身特色,既能提高单位面积营业额,也能有效塑造品牌的差异化,将其展现在消费者眼前。
3
优化服务,提高翻台率
翻台率也是制约餐厅营业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场经营时间有限,谁的翻台率高,也意味着能争取到更多客流。而翻台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跟餐厅服务流程有关。
因此,要提高翻台率可从优化服务流程入手。
比如:调整产品线结构,优化菜单;顾客等位时就提供菜单提前点餐;设置电子菜单,鼓励手机点餐;优化厨房动线,缩短出餐时间等等。
? 结语 ?
小品类作为特色餐饮,能填补市场的空白,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大。
当然,餐饮人在入局小品类餐饮时,不能一味跟风,而要想方设法把自身做扎实,争取做好坪效。
小品类餐厅已经进入大众视野,走向市场。
本文由胡茵煐原创并授权发布
▼
胡茵煐,众郝创意咨询 ChongHowe 副总经理,中国首批餐饮O2O理论实践者,专注餐饮全案营销,数十年餐饮线上线下营销经验(微信公众号<众郝创意咨询:ichonghowe>)
* 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讨,请联系作者,微信号:yuelaoban
[玫瑰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