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边吃的火锅,“火锅杯”走红重庆,是忽悠人的智商税吗?
最近在各大平台的热搜上都看见了这个可以“边走边吃的火锅”话题,“火锅杯”这三个字也登上了热搜,很多餐饮朋友们看到后不禁要发问:
“什么是火锅杯?”“是类似于飞机的那个吗?”
其实都不是,“火锅杯”顾名思义就是“把火锅食材装在一个杯子里”,然后消费者可以边走边吃,有点像串串香套了一个杯子,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创新”,却在这两个月内突然火爆,迎来一群餐饮人跟风追捧。
特别是川渝地区更是火爆,在抖音上很多关于火锅杯的视频,拍摄者基本都是在川渝地区,特别是重庆,消费者跟风消费,商家推出各种菜品,满足大家的需求。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以下三个文案,大家应该都看到过:
“可以带走,边走边吃的火锅”
“投3千做火锅杯,一天300杯不够卖”
“行走的火锅杯,满足一个人吃火锅的梦想”
甚至有些火锅杯的餐饮商家们还推出了“独特火锅杯”,拥有两层,第一层放置火锅食材,第二层放置奶茶,可以一边吃重口味的奶茶,一边可以随时吸一口底层的奶茶解油腻,干湿结合不得不让人惊叹不已。
火锅杯的价格消费并不是很贵,人均价格在25元左右,跟普通小吃的价格差不多,火锅杯餐饮门店也很小,主打即买即走,门店基本上没有座位。
有素食套餐,价格在25元左右,有吃肉套餐,价格在30元左右,单点鸡蛋干价格3元,白萝卜价格3元,鹌鹑蛋价格5元,重庆而言这样的价格并不是很贵。
截止目前,火锅杯这个新型的火锅就餐方式,凭借着独特的造型和就餐方式,在抖音上已经获得了1.4亿人次的播放。在微博、小红书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是非常火热。
在大众点评上显示,目前深圳有近10家火锅杯餐饮店,其中2家已经营业,另外8家显示新店,暂无消费者的平价。
在北京,通过搜索发现,有20家不同店名的火锅杯门店,其中显示“新店”标签的就有10家,在成都和重庆,火锅杯门店,显示“新店”标签的数量超过了100家门店。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火锅杯"不仅仅在线上走红,线下开店也是异常火爆。
那么问题来了,边走边吃的“火锅杯”,真的是消费者刚需,还是像泡面食堂一样的伪需求?
是餐饮新风口还是韭菜收割机还是忽悠人的智商税?
火锅杯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它新奇的外表,把火锅食材装在奶茶大小的纸杯里,一边逛街一边吃火锅,一边喝奶茶,这种新奇的就餐方式自带吸睛效果,很快就吸引了现在年轻人的眼球。
随着“孤独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人食的餐饮市场越来越大,再带火热话题的“火锅”与“奶茶”相互结合在一起,自然就引爆了消费潮流。
但是这个真的是人们的刚性消费需求吗?这个火锅杯可以长远走红吗?还是跟“泡面小食堂”一样,一年不到就销声匿迹了?
经过我的走访发现,目前在重庆地区,火锅杯门店主要集中在观音桥、解放碑等核心商圈,这些门店也是重庆最主要的餐饮加盟门店,聚焦在人流量最多的街区,目的就是为了品牌造势,吸引别人进来加盟。
在大众点评上有2家门店评论数较多,可是当我前往门店时,却在附近找了3遍也没看到,附近的商家们表示,半个月前就关门了,经营了2个月不到。
现在的餐饮店难做,小投资的模式更加受到创业者的青睐,这次火爆的“火锅杯”,有些商家已经开始做加盟赚钱了,建议大家还是要谨慎对待,小心成为人家的“韭菜”,不要被收智商税了。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 class="pgc-img">>到3、4月份,都有一大批创业新人蠢蠢欲动,也都有一大批餐饮老炮艰难度日,火锅餐见在采访多名餐饮从业者后,看到了更多“残忍的真相”。
究竟怎样,一起来看。
第 1545 期
文 | 张冬
新手开始入局
老炮准备转店
1、他离开互联网大厂,想去县城开茶饮店
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上班的小刘,在返乡一周后,做出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辞去工作,回老家河南某县城开一家茶饮店。
“虽然每月拿着上万元的薪水,但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部分交房租,部分出行、零用,生活上紧衣缩食,月底盘算,落在自己嘴里的,没几口。”小刘说。
看着县城茶饮店天天排队,大街上的红男绿女们人手一杯茶饮,确实羡煞小刘,“下沉市场有需求,有消费能力,用心经营,一定能做好。”
◎某县城茶饮店(仅作示意,图文无关)
2、他想16万转手鱼火锅,不考虑成本,先填窟窿
在河南新乡经营着一家鱼火锅餐厅的劳先生,最近一直计划着将做了两年的餐厅转出去,2023年因为这家店,劳先生赔了十几万,本来想着靠这家店,能跟妻子安享晚年,目前来看,不闹饥荒已是万幸。
劳先生告诉火锅餐见,餐厅现在问题很大,一是活鱼现杀,效率很低,二是人工成本太高(320平的店、29张桌、3个厨师、1个杀鱼工、3个服务员、1个店长)。
顾客点完鱼,从现杀到上桌,需要20多分钟,如果没有高客流量、高翻台率,几乎每天都处于亏损之中,但是买了两年的活鱼,劳先生又不敢贸然使用冷冻鱼片,他听说,某某餐厅用死鱼、冻鱼,口碑很差,生意也很差。
劳先生准备16万转出去,不考虑回本,只盼能填上窟窿先。
◎鱼火锅(仅作示意,图文无关)
4、他见证邪门店铺,一年换四五个招牌
在经历了春节的繁荣后,很多火锅店在初六以后出现营业额下滑现象,少则3成,多则5成,郑州管城区某街道一位拉泔水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火锅店生意很差。
“年前还能两天拉走一大桶,现在三天还装不满”。泔水桶似乎成了餐饮行业的晴雨表。
在郑州北三环某社区居住的孙先生说,楼下的餐厅几乎换了个遍,有家餐厅“很邪门”,一年换了四五个招牌,卖过酸菜鱼、手擀面、大盘鸡、地摊牛排锅和早点,孙先生如数家珍,“每次开业,我都会去光顾,他们的共同点是——难吃。”
最近,孙先生看到一个叫做“肚丝小火锅”的招牌,挂在了这个“邪门”的店铺上,预备3月中旬开业,孙先生颇有预感地告诉火锅餐见,这家店应该撑不过夏天。
◎鸡火锅(仅作示意,图文无关)
当然,也有生意“猖狂”的,山东烟台的李女士在跑了一年市场后,最终选择加盟一家鸡火锅品牌,过完正月十五开的业,220平的店,每天的营业额能到1万5左右,李女士介绍,主要是山东的鸡肉供应链相对成熟,效率很高,餐厅增加了一些小海鲜和甜饮品,既拉升了价值感,也提高了客单价。
2月份的火锅行业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根据往常的经验,3、4月份将会进入餐饮淡季,届时,将有更多新手入局、更多老炮退出。
大乱斗的一年
这拨人靠“转让"餐厅,坐收渔翁之利
餐饮行业的这幅“浮世绘”,远比想象中精彩,餐饮的这杯羹甭管是甜是苦,都有很多人虎视眈眈地盯着。
在郑州某文化公司上班的小吴告诉火锅餐见,原先公司运营抖音、小红书和快手等平台,靠着给餐饮公司做宣传“差点饿死”,后来老板转换思路,开始为一些转店的餐厅做宣传,竟然奇迹般地赚了大钱。
小吴的工作是剪辑,偶尔去店里转转,拍些人多的视频,剪辑出来,发到网上,标题总不忘带上“旺铺转让”“接手即盈利”“老板家中有事”之类的字眼。
◎ 小红书上的一些转店信息
一般来说,小吴这样的文化公司做传播,一次性收费大约2000元左右,但转出后的抽成很高,比如,餐厅给出转店低价是12万,中介卖出14万,多出的2万,就塞进了自己腰包,据小吴的不完全统计,公司每月收入都在二十万以上,而整个公司才不过5个人。
“每年的2月和3月都是转店和接店高峰期,每天都有不少电话咨询,随着运营平台粉丝的增多,报价也逐渐水涨船高,遇到大店、装修奢华的店,我们老板的刀都磨得特别快。”小吴说。
另外,小吴还告诉火锅餐见,与之类似的同行,有些操作“很昧良心”,他们直接修改餐厅的营业额,打印出来,给“准接店者”看,并讲得天花乱坠,以期达成交易,他们也好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提醒那些准备接店的创业者,最好能蹲守几天,看一看实际流量,而不是只听别人的口头承诺。”
◎ 回收的厨具
如果说小吴每天接听的电话是餐饮行情的“传感器”,那么,小李做的工作就是餐饮行情的“温度计”。
小李原先做茶饮,赔个底儿朝天,也是转变思路,做起了“餐饮收尸人”——专做餐厨设备回收。
值得庆幸的是,小李开茶饮店时得的抑郁症,被做“收尸人”的工作给彻底治愈了,不仅治愈,现在的小李每天甚至很亢奋。
小李告诉火锅餐见,上半年,仓库基本都会被清空,尤其是3、4月份,几乎能清空三分之二,到了下半年,靠近年关,仓库又会被塞满,一清一塞之间,大几百万轻松到手。
“上半年做茶饮的多,下半年做火锅的多,低价收,高价卖,双方都很感激彼此。这两年,教培行业和房产行业入局的人最多,也有在疫情中挣了快钱的人,后续我们偶尔也有追踪客户情况,胜者极少。”
◎ 为谁辛苦为谁忙
过去三年,掏空钱包,大家一股脑儿地想挣钱,攒着一股子劲儿向前冲,但很少有人会想一想、踩刹车,哪怕是“点刹”,直到撞上南墙,才有“众生皆苦”的顿悟。
成都一家做底料的业务员小王介绍,很多火锅老板为了缩减成本,都会在底料上动手脚,要么减量,要么经常更换品牌,基本上,谁便宜用谁的,“我们想一路陪伴,今生共白头,但人家偏偏半路焗了油。”
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阿光正传重庆地摊火锅创始人闫智翔说,越是风浪大,越能看出一个品牌的“家底”,能在大风大浪中存活的,都是那些组织力、创新力、门店力等各方面拔尖且均衡的餐厅,所以,死亡是常态,活着才是意外。
◎ 阿光正传部分产品
然而,餐饮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吸引着前赴后继的来者为之流血流汗,健康而强壮地向前行走。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餐饮行业。
最后
一位火锅餐见的读者,在观察市场两年之久后,如愿以偿地开了一个小火锅店,杳无音讯三个月后,终于发来信息:
“你们写的有关火锅店生存艰难的文章,经过我的验证,竟然是真的。”
火锅作为一种亲朋好友聚餐的首选美食,在众多消费者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虽然火锅在聚餐中承担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在某些时刻还是缺乏适配度。这些时刻大多是独自一人想吃火锅,但又无法消耗全部食物时,以及因为逛街或是赶时间无法在店内食用时。而就在这时,火锅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事,不过火锅杯经营靠不靠谱呢?
< class="pgc-img">>也就是近两年的时间,火锅杯这个名词才在消费者中传开,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时也是一脸的茫然。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见过可以“移动”的火锅。在此之前,火锅就因为大众的需求进行了改变——一人食火锅,而现在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火锅杯,既能满足一人食的需求,又能做到随时随地品尝,将消费者从固定的火锅店转移到了任意场所。
不过,要是说起火锅杯和火锅的联系,主要是在食材方面。对于火锅大家都知道,是将鸭血、肥羊肉、肥牛卷等食材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锅中进行烫煮,然后再配以蘸料进行食用,是即做即吃的一种美食。而火锅杯顾名思义,就是将火锅的烫煮食材装进杯中,然后再放入调料的一种产品。就是这个刚出现没多久的美食产品,发布在网络中的短视频点击量已过亿级,仅小鹿了解到的半年时间中,相关企业就已经出现了三百多家。
为什么火锅杯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一种风靡趋势呢?一是对于消费者而言,火锅杯既能让人品尝到火锅的美味,还能减少消费金额。即使自己的独自一人也能说吃就吃,不用再从火锅店外排队等位。而且火锅杯作为一种新奇的火锅产品,可以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对于当今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来说足以引起好奇心。二是对于创业者来说,经营火锅杯不仅不用接受店面要求,还不会造成投资方面的窘境。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就算是街边的小店也能正常开业,再加上火锅杯新奇及平价的优势,在吸引消费者方面的能力自然不用过多赘述。
不过纵观近几年新产品的发展,总会给人昙花一现的感觉。对于火锅杯这种新产品而言,是否靠谱还需要继续跟进,尽管评价不一,但其发展仍要拭目以待。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