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新闻实验室研究员 谢珍 张楠
当前,新式茶饮俨然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每个城市奶茶店随处可见,#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等话题也频登热搜。
伴随着消费者热情持续高涨、各路资本竞相涌入,上新、跨界等营销内卷大戏在各大茶饮品牌之间频繁上演。但在拼速度、拼规模、拼创新的同时,不少品牌也忽视了消费者健康,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
新式茶饮进入“中场战事”,谁是你心中的NO.1?
为此,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21数据新闻实验室推出《21世纪新国货·潮品牌—2021年新式茶饮榜》。榜单从网络热度指数、市场力指数、创新力指数、美誉度指数、ESG(负向指数)五大一级维度,通过19个指标数据,约94万数据样本,综合衡量一个新式茶饮品牌的“潮”指数。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喜茶、奈雪的茶、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乐乐茶的潮指数得分位列前五;在细分指标上,喜茶的创新力指数得分最高,蜜雪冰城则在网络热度和市场力指数得分上双双斩获第一,但ESG(负向指数)得分垫底。
看头部:
喜茶居首,上海成“新式茶饮潮品牌第一城”
2021年,新式茶饮赛道仍然颇具吸引力。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113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从资本关注度来看,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今年已有近200亿资金进入新式茶饮行业,达到近三年来的高峰。
不过,在经历各阶段厮杀后,新式茶饮行业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今年获得融资的茶饮品牌在市场已有一席之地。继奈雪的茶上市后,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等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这也在《21世纪新国货·潮品牌—2021年新式茶饮榜》中得到体现。榜单的TOP10皆为耳熟能详的品牌↓↓↓
从榜单结果来看,高端直营品牌、头部加盟品牌更“潮”。
喜茶、奈雪的茶雄踞总榜单前二,潮指数得分遥遥领先。在创新力指数这一硬核指标上,喜茶得分也最高,其品类研发(96个)、专利申请(44个)、跨界合作开拓(108次)等方面均在业内占据优势。
凭借一首“你爱我,我爱你”火爆全网的蜜雪冰城,网络热度和市场力“不负众望”居首,但是其美誉度和ESG指标得分却垫底。火爆的网络效应和快速扩张,在提升其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品控压力。
相对而言,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等直营模式为主的茶饮品牌在市场力指标上虽不及其他加盟品牌,但在网络热度、创新力、美誉度、ESG等方面略胜一筹。
整体来看,茶饮品牌地域性较强,遍布全国的品牌寥寥无几。启信宝数据显示,一万余家注册茶饮公司超过2000家在广东地区,福建也有近1500家,安徽、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也较为聚集,北方地区则较少。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新式茶饮潮品牌TOP30总部也基本集中在南方地区,以上海、深圳最多。
上海堪称“新式茶饮潮品牌第一城”,一共9家入榜,乐乐茶、沪上阿姨、CoCo都可进入十强;
深圳除了喜茶、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外,奈雪的茶子品牌台盖亦有上榜;
中西部城市盛产爆款,两大“网红”品牌蜜雪冰城、茶颜悦色分别来自郑州、长沙,成都拥有书亦烧仙草、茶百道,武汉拥有益禾堂、吾饮良品,上述品牌均进入榜单TOP20;
广州、北京、厦门均有2家品牌入围TOP30,但多在当地运营,缺乏广泛知名度。
选模式:
直营成本高,加盟品控问题严峻
在资本的助力下,茶饮门店迅速扩张,随处可见。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现制茶饮店突破34万间,消费者超过2.5亿,人均消费量为6.2杯,约为现磨咖啡的三倍。
茶饮品牌争相跑马圈地,奈雪的茶上市之际募资的48亿港元计划将70%用于扩张茶饮店,预计2020年新开350家茶饮店;喜茶门店数量与一年前相比增加近200家。加盟品牌更甚,沪上阿姨等门店数量年增长速度在1000家以上,蜜雪冰城门店已突破2万家。
直营还是加盟,究竟哪种开店模式更具市场力?
21数据新闻实验室以线下门店数、覆盖城市数、活跃用户人次(线下门店评价用户数)等指标来衡量茶饮品牌的市场力指数。从结果来看,得益于迅速扩张,加盟品牌的市场力指数居前,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益禾堂、茶百道位居前五。直营品牌中的TOP5喜茶、奈雪的茶、SEVEN BUS、乐乐茶、茶颜悦色在总体榜单中并不靠前。
一般而言,经营模式主要和其定位相关,高端茶饮通常选择直营,它们强调产品品控,致力于打造高端品牌形象,通常位于一二线城市,如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及茶颜悦色这四家茶饮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备受资本和市场关注。奈雪的茶已经上市,其他3家均已获多轮融资。
机构对高端品牌也更为看好。海通证券认为,整体来看,高端品牌竞争壁垒相对更强,在品牌力的塑造、单店模型的打磨、供应链的搭建和数字化的运营上都更有优势,未来高端现制茶饮将是强者恒强,头部品牌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但是,直营模式管理费用及人员成本投入更高,扩张速度也较慢,门店最多的喜茶也不足千家,而加盟品牌中约20家线下门店数已突破千家。
中低端品牌通常以加盟方式追求迅速扩张,不需要自己承担运营资金,加盟费用、供应链产品费用等均为盈利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进场成本较低,品控及服务更难把控,行业集中度低,山寨问题更为严峻,几乎每个品牌官网都会显著标识“此为唯一官网”。如2020年在中低端茶饮市场份额第一的蜜雪冰城,市场占比约为13%,低于喜茶在高端茶饮的市场份额27%。
由于入场成本低,竞争也尤为激烈。启信宝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茶饮公司新注册数量为521家,但已有605家关闭,平均每新注册1家公司就有1.16家关闭。而在去年,这一数据还是0.48。另有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活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
爆款打造让茶饮行业再次处于风口,但是想要进入还需谨慎。今年来,即使是龙头企业日子也不太好过,奈雪的茶预计由盈转亏,茶颜悦色已历经三轮关店潮,更不用说鱼龙混杂的奶茶加盟行业。从各茶饮品牌官网来看,加盟初期投资费用多在20万~40万区间,能否收回投资犹未可知。
玩创新:
营销内卷不断,专利研发不足
壁垒低、玩家多、同质化严重、集中度不高是新式茶饮行业的一大特征。
对于茶饮品牌而言,必须要有持续的创新,才能跑得更快。
最近几年,各大新式茶饮品牌一方面大规模开店扩张,一方面也在不断“玩”创新,从制茶方式、新颖口味研发、独特包装设计再到各种品牌概念店,竞争愈发激烈。
21数据新闻实验室选取专利数量、品类研发数量、跨界合作公司次数来度量新式茶饮品牌的创新力指数。整体来看,高端直营茶饮品牌在产品创新上更有优势,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位居创新力指数前三甲。
从衡量创新力最重要的指标——专利申请来看,喜茶以44件专利居首,包括43件外观设计专利和1件实用新型专利,多集中在塑料杯、奶茶杯、塑料袋等方面。除专利申请外,喜茶还有2500多项注册商标及69项著作权信息,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不过除了龙头企业外,大部分茶饮品牌在这方面投入较少。
品类方面,茶饮口味快速更新换代,小众口味风靡一时。喜茶平均1.2周推出一个新品,奈雪的茶全年上新30+现制茶品。油柑风靡一时,黄皮也成功出圈,但这类季节性水果仍然只是当季“网红”,还未成为长红产品。
更多茶饮还是以葡萄、柠檬等常见口味为主,榜单中近半茶饮最新品类(注:仅计茶饮品类)超过40种,新作的茶、喜茶茶饮品类分别达到98、96种。虽然大众口味较多,各家仍有当家招牌产品,如喜茶的芝士奶盖,奈雪的茶的霸气鲜果系列、乐乐茶的“酪酪”系列。
除了在口味、包装上大胆创新之外,打造品牌形象,衍生周边产品,并积极与国潮品牌等跨界联名也成为茶饮营销新趋势。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乐乐茶、奈雪的茶、喜茶等头部直营品牌的联名事件数均超过百次。覆盖领域也颇广,包括其他餐饮品牌、游戏、影视剧集、热门节目、美妆、国产潮牌、公益项目、百年老店等。
茶饮品牌以Z世代为主要消费目标,消费体验自然也是重要的创新方向。让门店装修更具设计感、设置休闲空间社交空间、注重品牌文化输出、打造独立IP形象等,茶饮品牌正在努力满足Z世代们更潮流、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
龙头企业往往走得更快。创业之初,喜茶还是江门的一间小茶铺,如今演变为黑金店、LAB店、GO店等多主题的组合门店。2021年9月19日,喜茶全球首家“手造店”在深圳南头古城开业。此后不到一个月,奈雪的茶推出首家书店,蜜雪冰城推出首家“雪王城堡体验店”。
△喜茶首家“手造店”,图 / 喜茶官微
△奈雪的茶首家书屋,图 / 奈雪的茶官微
△蜜雪冰城首家“雪王城堡体验店”,图 / 蜜雪冰城官博
不过,从本质上说,新式茶饮品牌们对上述“第三空间”的探索不同于星巴克,更多强调社交属性,以及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目前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未来能否讲好这一故事,尚需时间验证。
受关注:
频登热搜!新式茶饮乱象何时休?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2021年,这首神曲红遍大街小巷,蜜雪冰城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这家早在1997年就已成立的店铺已悄悄占据三四线市场,并慢慢向一二线城市渗透。低价、不好喝成为它的标签,但不妨碍它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蜜雪冰城官方号截图
2020年,喜茶、奈雪的茶纷纷上调价格之际,蜜雪冰城公开声称不涨价,再度吸引一波好感。只是,蜜雪冰城6元的客单价注定其利润并不丰厚,在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下,不涨产品售价,加盟商的利润被大大压缩,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几乎是必然。
黑猫投诉上,蜜雪冰城被投诉次数最多,其中1/3为食品安全问题,#蜜雪冰城被曝篡改食材日期#、#蜜雪冰城道歉#也相继登上热搜。
不只是蜜雪冰城,奶茶界的另一“顶流”茶颜悦色,也没逃过翻车的厄运。前不久,因员工薪资纠纷内容被截图传播后,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大量关注,茶颜悦色连上几次热搜。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研究认为,对于新式茶饮品牌而言,网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放大了其乱象尤其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度。
蜜雪冰城和茶颜悦色只是一个缩影。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今年新式茶饮品牌因负面事件登上热搜不下42次,近80%都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品牌较为集中在蜜雪冰城、茶百道、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头部企业。
奶茶乱象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何时休?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用ESG(负向指数)来评估茶饮品牌的乱象发生情况,一定程度上可衡量品牌的社会责任感、用户口碑,主要参考指标包括被处罚/通报/曝光的门店次数、用户投诉数量、涉诉(被告)数量。
研究结果显示,蜜雪冰城的ESG(负向指数)得分垫底。紧随其后的是奈雪的茶、喜茶、茶百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品牌的用户量、门店数和知名度差别较大,ESG(负向指数)更多作为“潮指数”的细分指标进行参考,不能作为评判企业责任感的绝对依据。
从第三方平台用户投诉情况来看,蜜雪冰城与CoCo都可被投诉次数最多,自2018年以来累计接近千次。
翻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则不难发现,蜜雪冰城的饮品里喝出异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CoCo都可被投诉最多的问题是优惠券不能使用、无法退款,奈雪被诟病最多的是员工的服务态度。
规模数千亿的新式茶饮市场很大,诱惑很多,残酷也不少,有的一夜间广为人知,也有的昙花一现悄然消失。作为经营者,品牌营销、同质化竞争、扩张费用、品控管理等均是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道关卡,闯关难度逐渐提高。只是,作为消费者,不管是新式还是旧式,一杯健康好喝的茶饮才是最基础的消费需求。
附:“21世纪新国货·潮品牌—2021年新式茶饮榜”TOP30榜单及评价体系↓↓↓
------------------------------------------------------------------------------------------
《21世纪新国货·潮品牌—2021年新式茶饮榜》
指导单位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策划出品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客户端
榜单编制丨21数据新闻实验室
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
策划统筹丨贾肖明 丁青云 谭婷
数据分析丨谢珍 张楠 许康衡 吴玉珊
报告撰写丨谢珍 张楠
设计统筹丨林军明
视觉设计丨王冰 黄丹虹
技术支持丨王新林 贾志恒
审 校丨强燕 黄志明
【备注】
(1)榜单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11月,统计范围仅限现制新式茶饮品牌,不含总部在港澳台地区的品牌。
(2)数据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南财数据与技术中心、各品牌官方平台和小程序、国家知识产权局、大众点评、微信、百度、抖音、微博、公开信息等。
(3)关于榜单和数据,有疑问请联系zhangnan@21jingji.com、xiezhen@21jingji.com
参考文献:
[1]海通证券汪立亭,李宏科,高瑜,康璐.《以人为本 渠道提效下的新消费机遇》
[2]兴业证券刘嘉仁,王越,熊超.《新式茶饮迎风起,龙头品牌各领风骚》
[3]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分析报告》
[4]胡润百富《第一只“奶茶股”诞生,奶茶界将迎来两位新富豪!》
[5]红餐网《新式茶饮们,真的能玩转“第三空间”吗?》
----------------------------------------------------------------------------------------
《21世纪新国货·潮品牌榜》介绍
伴随着新一代消费势力崛起,Z世代人群逐渐成长为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相较而言,他们的消费追求更加个性化,对“潮”文化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和包容度,“潮经济”概念持续火爆。
在此背景下,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21数据新闻实验室持续关注茶饮、美妆、服饰、潮玩等当下热门经济领域,挖掘潮公司潮模式,探寻“潮品牌”的生存法则,试图发现优质样本,为行业新进者提供成长路径参考。(内容咨询:谭女士tanting@21jingji.com)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022年,你成为“咖啡人”了吗?
采写 | 南都周刊记者 詹丹晴
Blue Bottle蓝瓶咖啡在国内第一家门店已经开业两个多星期了,小迷没想到,这家店在工作日的下午依然排起了长队,她只好拐进了另一家咖啡馆。
开业当天,有消费者足足等了6个小时才喝上一杯蓝瓶咖啡。
图自BlueBottle Coffee蓝瓶咖啡公众号
这种排队盛况与初代排队网红喜茶当年有得一比。2017年春节,喜茶在上海第一家门店时,排成长龙的队伍等候时间也要7小时上下。半年后,这条队伍在喜茶北京首店前被“复制”“粘贴”。
现在,主角已经换人。
当年风头十足的喜茶近来被传出在裁员,另一个头部品牌奈雪的茶迟迟未能扭亏为盈,茶颜悦色一口气关店87家……一时间,茶饮头部品牌好像都陷入了困境,而咖啡赛道则完全是另一副光景,他们高举着大力开店的旗帜,2022年,想让你变身咖啡人。
咖啡馆全国开花
蓝瓶咖啡被称为“咖啡界的苹果”,它由音乐家弗里曼于200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主打精品咖啡,2017年9月,蓝瓶咖啡的68%股份被雀巢斥资4.25亿美元收购。目前,蓝瓶咖啡在全球拥有门店约102家,主要分布在美国。
蓝瓶咖啡引发的排队热潮让不少人“种草”,外地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它的第二家门店已经敲定,依然在上海。
上海是国内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报告,截至2021年1月,上海拥有6913家咖啡馆,平均每万人拥有2.85家咖啡馆。
Manner、Seesaw coffee、M stand、Nowwa等咖啡品牌在上海创立,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内地首店同样设在上海,如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美国加州咖啡品牌Peet’s coffee。
不止上海人,大家在其他地方喝咖啡的选择也将越来越多。
3月初, Manner宣布,3月8日-10日,Manner约200家店在上海、杭州、重庆、深圳、北京等10个城市同时开业。
Manner无疑是继瑞幸之后最受关注的本土咖啡品牌。它主打价位在15-20元,2018年10月以来,包括今日资本、H Capital、Coatue Management、龙珠资本、字节跳动的投资砸向Manner。
图自Manner官微
Manner的店集中在上海,根据其公众号,此前,它在全国共有377家门店,其中287家门店在上海。
要大力开店的咖啡品牌不止Manner,Tim Hortons预计2026年年底中国门店数量将拓展到2750家以上,目前其门店数量只有340家;Peet’s coffee在发布2021年财报时表示,去年他们已经在中国开出70多家门店,而他们的野心是开150家;Seesaw也表示,刚刚获得的数亿元A++轮融,将用于全国门店拓展和数字化建设。
除了连锁咖啡品牌,不少跨界选手也想来分一杯羹。就在2月,狗不理被发现成立了咖啡公司,同一时间,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馆在厦门开业。
总之,咖啡赛道上,站满了雄心壮志的各路选手。
咖啡店,容易做?
这么多品牌想要大力开店,就意味着咖啡是门好生意?
比起茶饮市场,愿意开放加盟的咖啡品牌相对较少,像瑞幸直到2021年1月才放开加盟,星巴克、Manner、Tim Hortons等品牌则均为直营店。因此,比起经常在网上控诉加盟后亏空存款的奶茶加盟商,咖啡馆店主的存在感不是很强。除了连锁咖啡品牌外,各个城市还有一些独立的咖啡馆。
摄影师Ken原本在兼职售卖咖啡相关产品,2021年年底,他和两个拍档合伙在广州员村智慧园开了一家泷枋咖啡馆,主打意式现磨咖啡。
开业三个多月来,泷枋咖啡馆慢慢摸索出顾客们的喜爱,产品出品较为稳定,每天出杯量约为30-40杯,Ken告诉南都周刊记者,“我们没有开通外卖,出杯量没有其他店多,作为初创企业,我们不想跑得太急。”
Ken与朋友开设的泷枋咖啡馆,受访者供图
在初期投入时,因Ken本来就有咖啡机、冰柜等装备,撇除这方面的折旧,Ken预计开店6个月能够实现每月盈亏平衡,但如果把这些固定资产算进去,“盈利则有些紧张。”
家住广州的Jeff会开咖啡馆,是因为他喜欢咖啡,而且想有一个可以把自己资源、兴趣、想法实践落地的地方。他的“有力咖啡”馆开在广州宝源路,店铺面积只有28平方米,主打“贸易行”的概念,
Jeff告诉记者,“我们这是理想店,有故事,有氛围,不是靠出杯量盈利,能够打平经营就好。我们开店第一个月就有盈利,我希望3年能回本。”
国内的咖啡馆越来越多,在Jeff看来,“我感觉懂得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会单纯觉得喝咖啡比喝茶饮高端、环境更好。咖啡和茶一样,贵的豆子,贵的机器,容错率很高,也不会难喝。”
Jeff开设的有力咖啡,现在成为一个热门打卡地,受访者供图
在Ken看来,开一家咖啡馆易入难精。“现在有很多咖啡入门的相关培训,但要真的做好、获得好的口碑并不容易。这两年,咖啡市场的氛围确实比前两年要活跃很多,但是咖啡的毛利率并不高,单纯想要通过咖啡盈利很难,还需要组合推出一些周边产品。”
据Ken透露,他身边就有不少朋友经营咖啡馆亏损甚至倒闭的。
茶饮、咖啡为何冰火两重天?
对比咖啡赛道的热闹,茶饮业的日子就显得有些暗淡。
2月,喜茶多款产品降价,还被传大幅裁员;奈雪的茶2021年预计亏损1.35亿-1.65亿元;茶颜悦色去年集中关店七八十家,疫情防控期间每月曾亏损2000万元。
同样是饮品,为何茶饮、咖啡冰火两重天?
餐宝典创始人、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告诉南都周刊记者,实际上茶饮和咖啡的生意逻辑并没有本质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发展阶段不一样,茶饮整体跑得太快,已经步入另一个阶段,咖啡则要慢一些。”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持同样看法,她告诉记者,“咖啡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尚未达到茶饮市场那样,茶饮赛道上门店数千家甚至上万家的品牌不少,咖啡市场的连锁化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再加上,咖啡也是餐饮赛道里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品类,易于扩张,因此为资本所看好。”
从门店数量上看,咖啡和茶饮门店区别明显。
咖啡门店数最多的瑞幸,截至今年1月,其门店数已经超过6000家;截至2021年,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为5557家;排名第三、第四的麦当劳麦咖啡和Nowwa门店数量断崖式下降,分别约为2200家和1500家,而其他品牌则尚未突破1000家。
在茶饮市场,根据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蜜雪冰城的门店数突破1.5万家,书亦烧仙草、古茗、茶百道、coco、益禾堂、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也在4000家以上,门店数超过1000家的品牌有18个。
茶饮门店数据来自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咖啡消费潜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日本、美国、韩国分别为280、329、367杯,对比明显。不过,单论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咖啡消费水平,则为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场水平。
我国内地人均咖啡消费量,数据来源德勤《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
2021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艾媒咨询预计,行业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
谁能开发下一款“生椰拿铁”?
对于还在跑马圈地的咖啡品牌而言,能否实现盈利,并不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仅从本土唯一上市的咖啡品牌瑞幸财报上看,它也并没有实现盈利。2021年第三季度,瑞幸营收为23.50亿元,同比增长105.6%;净亏损2350万元,同比减少了98.6%。
当然,对于曾经陷入财务造假风波的瑞幸而言,能交出这份成绩单已不容易。
“现阶段的咖啡市场处于扩容的关键时期,对于咖啡品牌而言,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仍然非常重要。”李心怡指出。
冬奥会期间,瑞幸在多个城市进行营销活动,图自@luckincoffee瑞幸咖啡
但是,当咖啡馆的数量达到茶饮市场的程度时,他们会不会重演茶饮的故事?
汪洪栋认为,“按照目前的节奏,未来咖啡肯定也会跟奈雪、海底捞一样,出现分流情况,单店营业额下降,接着会放缓开店。而好的铺位是稀缺的,大家都在抢,对企业资金实力要求更高。咖啡想要快跑,必须有资金支持。”
喜茶在来福士广场开下上海首店时,小迷也曾经跟风去排了2个小时的队,“第一杯喜茶的味道很惊艳”。现在,茶饮店开得遍地都是,对她而言,茶饮的吸引力已经退减,而且,“喝茶饮容易胖。”
现在,小迷基本每天会喝一杯咖啡,当咖啡馆越开越多,她发现,不同咖啡馆的咖啡口感区别不大,因此在选择出品相似的咖啡品牌时,她会优先考虑价格和距离。
小迷的消费体验让她产生了疑惑:当咖啡馆越来越多,要如何脱颖而出?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一款咖啡产品被多个采访对象提起——瑞幸的生椰拿铁。去年,这款产品为瑞幸在社交媒体上刷足了存在感。
生椰拿铁,图自@luckin瑞幸微博
根据“每日人物”报道,2021年,生椰系列产品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创下新品销量最高纪录。
Jeff坦言,对于咖啡馆而言,“产品是根本,如果你选的东西,出品不好,就没有回头客,当然环境和店主、店员(的经营)也很重要。”
李心怡认为,“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咖啡单店盈利模型、供应链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的重要性会愈发凸现出来。”咖啡品牌想要脱颖而出,除了市占率外,一要看能牢牢把握住消费者对口味的多变需求。中国市场的咖啡呈现出饮品化的趋势,这就意味着用户对于咖啡基本款之外有着更多样化的口味需求;二是能否把供应链管理做到极致——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直接关系到门店的盈利能力;三是能否把数字化手段充分运用到咖啡赛道,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有力咖啡卖得最好的咖啡类特调——洛梨塔,受访者供图
汪洪栋则认为,市占率仍然很重要,因为营收等财务指标,消费者很难直观判断,但线下密集开店,会形成品牌效应。咖啡的主流消费群体,对于咖啡品牌很注重,因此品牌的认可度很关键。“最重要的是,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要时刻保持热度。好的产品不仅能提升复购率和业绩,还可能吸引新的资金,因为投资者也会看到公司的研发实力”
事实上,尽管眼下咖啡馆看起来仍然风头十足,潜力无限,但是过去在这个赛道上,碰壁的人并不少。
2020年,伦敦咖啡品牌Costa(咖世家)接连关闭青岛、北京及江浙地区的门店,不过优化店型后2021年它又在发力开店。同样是2020年,韩系咖啡漫咖啡在北京约有2/3门店关闭。互联网品牌连咖啡则从2019年起开始收缩战线,接连关店,2020年9月,连咖啡放下咖啡馆业务,转型为零售市场的咖啡品牌。
2019年,COSTA北京店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咖啡陪你”、Zoo Coffee等一系列韩系咖啡的折戟也证明了,中国的咖啡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啃。
(应受访者要求,小迷为化名)
部品牌攻城略地,从加速加盟开始。
2月28日,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公布2024年加盟新政策:单店投资58万起,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签约的加盟店,还可享受单店6万元营销补贴。
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分析者表示,包括咖啡、新式茶饮在内的现制饮品是餐饮行业中最卷的一个赛道,头部品牌奈雪开年即高调喊话潜在加盟商,反映出2024年整个赛道的趋势变化。
花式出招为吸引合伙人
通过奈雪加盟小程序“奈雪的茶合伙人”可了解最新的加盟政策。
据细则显示,奈雪单店投资预算调整为58万元起,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签约的加盟店,每家店可获得6万元营销补贴。
去年7月,奈雪正式开放加盟。为吸引更多优秀合伙人,奈雪对门店模型进行升级,投资成本得以优化,即在坚持“茶饮+烘焙”双品类经营和消费体验不变的基础上,加盟商可根据所在市场的实际消费需求灵活选择咖啡机、裱花间等开店配置。
业内专家表示,不同城市的消费需求具有显著差异,奈雪的加盟新政不仅降低了加盟商的投资门槛,更有助于提高加盟商本地经营的灵活性和成功率。
三、四线城市加盟热情高
目前,奈雪已开业加盟门店超200家,完成选址的门店超300家,有1000多人缴纳10万意向金,加盟版图持续扩大。
奈雪加盟店整体表现超预期,内蒙古呼伦贝尔、广西北海、河南商丘、福建龙岩等三、四线城市加盟店开业即爆,多店单月营收超70万元,多地加盟门店春节假期营收超45万。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奈雪有80%的门店平均年GMV 达480万,年营收超1000万元的直营门店近50家,多店年营收破1500万。奈雪“千万大店”不仅广泛分布于北上广深为首的一线城市,还包括了西安、沈阳、厦门、石家庄、赣州等新一线、二三线城市。
“卷加盟”或成新主旋律
虽然目前新茶饮的市场规模还处在增长阶段,但具体到茶饮品牌,大家的生存空间却并不乐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2年新茶饮的连锁化率从41.2%提升到55.2%。在多个城市核心商圈的抽样调查中,新茶饮的连锁化率已超80%。
分析者表示,巨头攻城略地、连锁化率不断提升,留给品牌们的时间和空间被不断压缩,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们对市场份额的争抢。从品牌渗透率的角度来看,直营的渗透速度远不如加盟。去年开始,头部品牌纷纷加速加盟步伐,抢“加盟商”或许成为接下来行业的主旋律。
南方+记者 李劼
【作者】 李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