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妮 (郑州大学)
近日,南京一家名为南椰里的餐饮店推出的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走红,之后在重庆、广东等地也有类似外形的奶茶产品出现。然而,在这种“洗衣液奶茶”热销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们质疑:这种造型的奶茶会不会误导孩子,增加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风险?(5月16日 红星新闻)
近年来,各种“网红奶茶”可谓是层出不穷。它们先是在口味上做“创新”,诸如折耳根奶茶、香菜奶茶等引发了人们热议;如今又在造型上“下功夫”,“洗衣液奶茶”横空出世。其实,这种“洗衣液奶茶”就是普通的泰式奶茶,只不过披上了一层洗衣液的外壳。但是依托着“不走寻常路”的外包装,这种奶茶看起来新奇又有趣,刚好撞上了当代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和打卡需求,一经推出便销量火热。
诚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期待也鼓励各行各业的创新。在鼓励创新的思潮中,我们看到了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的出圈,我们看到了各种博物馆联名产品的爆火,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互联网语境下的熠熠生辉。但是,我们鼓励是这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而不是像“洗衣液奶茶”这种博眼球、赚流量的“创意”。设计创新也应该有它们的底线,就像一位咖啡设计师网友所说的,“对于设计一定要向上向善,而不是没有依据胡乱设计”。
且不说,这种奶茶的容器酷似洗衣液,可能会导致小孩子误食真正的洗衣液。此种奶茶包装已经涉嫌违反我国对食品包装的标识的相关规定,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食品标识标注不得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况且,这种外包装按约定俗成来说就是用来装洗衣液、皂液等日用品的,如果这种“套洗衣液外壳卖奶茶”的创意被大规模地使用,那可能乱了套了。
更别论,其实这种所谓“创意”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这类奶茶打着“创新”的幌子,可口味、质感等和普通奶茶大差不差,只是借着包装的改变玩营销。说白了,这种“洗衣液奶茶”像极了那些红极一时的“蛋糕奶茶”“盲盒奶茶”等“网红奶茶”,当人们的好奇心散去、网络上的热度褪去,这种奶茶可能会慢慢地失掉市场。
当奶茶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设计和创新,但是这些设计创新也应当守好自己的底线。
源: 中国饮品快报
日前,在河南新乡、开封等地又出现一款新的奶茶——“冰界胡辣汤”,这款产品是河南当地的茶饮品牌“冰界饮品”新推出的一款主打地域特色的茶饮产品。
据介绍,冰界推的这杯“胡辣汤”主要原料有小米辣、藤椒、杭椒、青柠和高香绿茶等。该产品用藤椒来体现其中的“麻”,用小米辣和杭椒来体现其中的“辣”,用新鲜青柠来体现其中的“鲜”,用高香绿茶来体现其中的“香”。
各种辣椒+绿茶
胡辣汤属于河南特色小吃,但口味辛辣浓郁,多限制早餐市场发展。为开拓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冰界才想到研发这款跨界胡辣汤。
不过从产品调性和产品呈现等方面,这杯冰界胡辣汤与河南人民熟悉的那碗胡辣汤关联性并不强。估计后期少不了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告诉顾客此“胡辣汤”与彼“胡辣汤”的血亲关系。
01PART ——
这些奇葩创新赚足眼球
其实今年以“麻”和“辣”作为噱头上新的茶饮产品已成为一大热点,部分品牌推出的相关产品频频面市。
如广州挞柠4月推出一款“辣么芒芒鲜柠茶”,也是加入小米辣椒、柠檬、芒果等,用小米辣与柠檬、芒果以及茶冻进行搭配,中和掉辣椒的刺激性,只留下微辣之后的爽麻口感。
小米辣+水果茶
山东的来一杯更是推出“大葱花椒柠檬茶”,下面是花椒 ,上面用一根葱当吸管,还有人专门去做了口味的测评“太上头了”。
产品一上市,网友惊呼:“以为自己已经对奶茶店的饮品口味了如指掌,直到大葱花椒柠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对饮料口味极限的认知。”
大葱花椒+柠檬茶
星巴克也在今年推出新的粽子系列,有凤梨花椒馅粽子、星冰粽跳跳糖粽子。
除了味觉创新,也有很不错的视觉创新产品上市,今年在全国多地爆款的泰绿柠檬茶就是凭色彩胜出。
泰绿柠檬茶整体呈深绿色,以传统的“柠檬+茶”组合,搭配柠檬香气,加上“手打”的标签特色,十分具备辨识度。
湛江一品牌凭借一杯“泰绿”以及随茶附赠的小黄鸭玩具成为新晋火爆的柠檬茶品牌,门店排队、等位都是基本操作。
突出绿色+柠檬茶
雀巢今年发布的三四月份街饮报告茶饮部分中,专门收录了“花椒”这一关键词。今年新流行茶饮呈现与甜品、小吃等品类相互跨界出圈趋势。
流行关键词除草莓、樱花、芒果、抹茶外,还有花椒、青团、樱花、花生酱、益生菌等也相继出现在茶饮菜单中。
02PART ——
奶茶为什么难创新
对于奶茶店来说,想要玩出新的花样,打造新的创意饮品,其实还是比较困难.
首先是成本较高,包括时间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其次还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迸发出新的创意,比如说从吃到喝的创意变化、新的物料搭配等等。
年轻的消费者不仅仅关注奶茶好不好喝,更在乎这杯奶茶的社交属性。这杯奶茶能不能晒出来,能不能表达我的品位,奶茶似乎变成了一种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货币。
喜茶定位“灵感之茶”,聚焦于茶,强调原创与灵感,分享一种很酷、很可爱的喝茶体验。2018年开始,喜茶做了十几场跨界营销,每一次推出的新产品都让消费者觉得很有趣、很好玩。
只有这个产品让消费者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消费者提供社交的谈资,才能够让消费者对品牌用户与忠诚,成为品牌文化的传播者。
如今茶饮市场的品牌五花八门,门店类型和装修风格也各不相同,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归结到产品上,各家奶茶十分雷同,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实非常重要。
茶饮配方难以形成专利,一个爆款推出后整个行业都会纷纷效仿。新式茶饮在配方上淡化了茶的味道,加入其他配料加工混合后,普通顾客尝不出很大差别,靠产品很难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03PART ——
小创新能打开大市场
随着消费市场对健康的诉求不断增加,对饮料的选择已经从好喝、甜等向功能性、低糖低脂等方向转变,越来越趋向健康化。
行业者也向精品、健康茶饮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用新鲜牛奶、进口奶油、天然动物奶油,搭配新鲜水果,以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吴晓波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消费市场中,当代年轻人会非常理性,产品既要实用,更要美观,还能对生活产生积极意义。这样的产品契合视觉、体验和理想生活,映射出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的价值观买单。
他认为,现代的产品创新是90%颜值+ 10%微创新。90%的颜值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础,10%的微创新则是需求的关键转化点。
新式茶饮品牌遍地开花,讲述着自己的品牌故事,不管是出于对饮品本身的热爱,还是对于行业的坚守,不同的品牌都有着不同的故事,都是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法精准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产品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反馈。跟上消费市场的发展,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和前瞻,并做出快速的反应,是打造爆款的必备能力。
其实,茶饮的红海竞争中,创新是胜出的方式,如果能掌握创新的小套路,或许能从红海中脱颖而出。
茶饮品通过不断的创新,以此连接消费者来达成购买的转化,是产品力的主要组成。最近很火的网红品牌“参半”给了我两点启发。
“参半”是深圳小阔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美容级个护专研品牌,首轮产品线主打牙膏品类。2019年其旗下燕窝牙膏累计销售超过100万瓶;而另一主打产品“小太阳”牙膏第一次进入李佳琦直播间,超过20000只的库存在3秒内被抢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参半”在李佳琦直播间
锚定“小需求”
“小需求”隐藏在细节中,可以是功能上的,可以是场景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空间很大。
“参半”切中的“小需求”有两个:
一是功能。诉求“滋养口腔”,罗列主打美白、防蛀、清新口气等功效,主张“像护肤一样护理口腔”。
二是情感。“参半”牙膏在推广时会说让消费者刷出甜甜的,如初恋般的感觉。这是一个情感表达,而不是生硬的产品表达。
▲主打产品“小太阳”牙膏
投射到茶饮,我们来看看。
CoCo去年11月份开卖的胶原蛋白奶茶为什么卖得好?这是击中了女性消费者爱美的心理痛点。椿风茶饮为什么近期很火?因为这是疫情之后,大众健康意识的抬升。
< class="pgc-img">>▲CoCo都可与DHC联名的胶原蛋白奶茶
三顿半为什么一年多融资4次,两年营收达亿?因为它创造了“精品速溶”品类,3秒即溶,无损风味,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随时冲杯精品咖啡,它所争夺的,正是星巴克之外更细碎的场景。无论是办公室、居家,还是在飞机、地铁上,都可以随时随地享用。
< class="pgc-img">>▲三顿半成为网红爆品
去年,喜茶7年后再卖奶茶,还有小白兔+茶饮的跨界联名,以及国潮风的兴起,为什么“怀旧”总有市场?其根基在于社会大环境下的各种不确定性,例如中美贸易战、实体经济的困境、经济下行、就业更难等等。今年疫情的爆发,更加固化了这种“不确定性”。
< class="pgc-img">>▲喜茶“怀旧式”营销
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需求存在的裂缝,消费者概念模糊,很难精确描述,品牌和门店要做的是具象化,并物化为产品,再去塑造概念和潮流,就能创造需求,而被用户主动选择。
茶饮在大陆市场20年的发展,从1.0时代到4.0时代,每隔3—5年,都在演绎这样一条定律:随着消费者的迭代,市场有需求新空间,拿捏好痛点,就有现象级的品牌产生。
打造“颜价品”
“颜价品”一词,由“颜价比”衍生而来,原本常用于手机行业,后来吴晓波在2019年年终大秀上高亮,即颜价比=90%颜值 + 10%微创新。90%的颜值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础,10%的微创新则是需求的关键转化点。
< class="pgc-img">>▲粉红的饮品与场景在消费者心中常与高颜值挂钩
吴晓波指出,在消费过程中,当代年轻人会非常理性,产品既要实用,更要美观,还能对生活产生积极意义。这样的产品契合视觉、体验和理想生活,映射出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的价值观买单。
1
关于颜值
“参半”品牌市场总监Cat曾如此比喻:“就像两个人谈恋爱,颜值决定能不能看对眼,内涵决定能走多远,内涵就是产品本身。”
茶饮也是如此。从传统奶茶到新中式茶饮,颜值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从产品、空间、海报设计等,都离不开色调给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
< class="pgc-img">>回看最初的珍珠奶茶,黑色的珍珠,白色的椰果,这是奶茶最初的模样。之后新中式茶饮的兴起,原料随着饮品的升级也越来越多,例如,用于调色或是增加风味的果汁果酱,五颜六色的芋圆,粉红色的珍珠与西米露,蝶豆花,黑糖粉等等。
在应用上,通过各种原料的特性,做出分层、挂壁、红色系列、黑糖豹纹、五颜六色分层等外观效果。
还有目前比较流行的奶油顶,如喜茶去年圣诞期间推出的圣诞m豆波波与空气巧克力波波,奈雪差不多同期推出的老佛爷宝藏茶,还有在豆乳奶茶正火时,乐乐茶推出的豆豆拿铁。
相比奶盖、分层、挂壁等产品,奶油雪顶多样化的造型更突出,更直接,从视觉上满足了消费者的感官需求。
< class="pgc-img">>空间上,从最初的基本没有设计成分,到后来的以黑、白、灰、金为主色的“性冷淡风”,到现在流行的千禧粉以及二次元。
包材上也是拉新不断,从最初300cc左右的圆柱形封口杯,到后来的霸王杯、方形杯、u型杯、土豪金、台词瓶、占卜杯等等,层出不穷。
< class="pgc-img">>颜值的革新,输出的是审美、趣味和调性,直接关联的动作是成图率。这也就意味着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消费者愿意为你的品牌和饮品做主动传播。
2关于“微创新”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词。看看“参半”的表现。
第一个是差异化:他们的经典款燕窝系列牙膏,舍弃了人人都在用的软管,采用了类防晒品类的瓶型作为牙膏包装。
第二个是独出心裁:他们的洗护包装大胆采用了啤酒瓶这样富有金属感的瓶型,在瓶子的开启和使用时能感受到仪式感。
第三个是改良和优化。在产品配方上,“参半”在传统同品类产品的效果上,增加了滋养成分以达到更优的使用体验。
< class="pgc-img">>所以,“参半”的微创新产品总监杨萌萌说:“‘微创新’本质上是产品差异化,很多品牌都在打,但是真正的差异化往往来自熟悉中的惊喜。”
茶饮的“微创新”也在实践这个逻辑。
< class="pgc-img">>烧仙草,料更多,原材料更加丰富,从复配上,有了更多选择。
< class="pgc-img">>杨枝甘露,本来是港式甜品中的当家花旦,但从碗装到杯装,场景上有了改变。此外,加了西柚和西米露,还有其他口感物的搭配,从口感、风味和体验感上有了更多的优化。
< class="pgc-img">>豆乳茶,与以前的呈现相比较,茶基底和小料多元化,茶基底有乌龙和红茶等更多选择;小料,除了珍珠,还有芋圆,以及奶茶冻。口感和层次更丰富。
< class="pgc-img">>联想到去年,黑糖珍珠鲜奶演化后的爆红。饮品领域中的“常做常新”是个永不枯竭的法宝。
通过已有原料的二次挖掘和内涵赋值,此外在制作方式、概念上对产品的外延进行重构和变化,永远都有市场。
当然,再多共情的花式还得以强大的产品力为基础,于此之下,顾客不会由于产品本身低于预期而感到“上当受骗”,从而对渠道和品牌有提防心理,质疑自己的消费习惯是否过于主观,不理性。
这样以内容种草产生的消费动机便不会轻易断层,消费热度也就会长期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