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广州的1200多家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舌尖上的幸福、家门口的便利、钱包里的实惠”。而近期,广州城区一批“网红”老年食堂获年轻人“团宠”:从写字楼的白领、逛累了的游客、放学的学生,到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纷纷前去错峰用餐。虽不能享受政府对老年人的用餐补贴,但花10多元解决一顿饭,有菜有肉有汤,经济实惠又健康安心,令不少年轻人“探店”后成了常客。
< class="pgc-img">>年轻人“蹭”老年食堂会挤占对老年人的服务空间吗?恰恰相反,这是政府、食堂和老年群体都乐见的。2023年10月,民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12月,广东省和广州市相继就老年助餐服务新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各级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新政策,意在发挥“市场之手”作用,将老年助餐的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可持续。面向年轻群体错峰开放,正是广州在老年食堂“公益性+市场化”模式上的有益探索——食堂运营收入增加了,菜品丰富好吃了,口口相传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引导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当前,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助餐服务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提出,到2025年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约3000家“长者饭堂”。能否运用“市场之手”构建起好高品质、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关乎老年人的桑榆晚景,也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广州等城市的探索带来一些启示。
< class="pgc-img">>老年食堂要办得长久,应在经营上注重精细化、规模化。菜品价格不能高、品质不能低,这对经营者是不小的考验。一方面可用更精细的服务来控制成本。如广州一些老年食堂会记录社区老人的口味喜好,以便精准备餐,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走量”不可少。广东省民政厅调研测算,平均每天有300人就餐,一个食堂才能实现“保本微利”。因此,广州不少老年食堂运营者积极探索“社区食堂”模式,拓展就餐群体以提升造血能力,如精心铺设取餐点以扩大覆盖人群,推出面向写字楼的包餐服务、面向家庭的定制服务等。
老年食堂要办得贴心,还应拓展市场化思维,善用市场机制。在广州,许多老年食堂依托所在的颐康服务中心,打造出一个个“银龄交际圈”。老人们不仅可以吃饭、会友,还能顺便做个理疗、学学书画,前去就餐的意愿也大增。不少老年食堂还与社会餐厅、高校或机关食堂合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路径。如由社会餐饮机构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门店”等方式参与服务等。相信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更有利于找到企业可保本赢利、财政可承受、老人能负担的平衡点,让更多老年食堂实现良性发展。
记者:郑 杨
监制:连 俊
责编:张 倩
编辑:赵 阳
源:经济日报
遍布广州的1200多家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舌尖上的幸福、家门口的便利、钱包里的实惠”。而近期,广州城区一批“网红”老年食堂获年轻人“团宠”:从写字楼的白领、逛累了的游客、放学的学生,到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纷纷前去错峰用餐。虽不能享受政府对老年人的用餐补贴,但花10多元解决一顿饭,有菜有肉有汤,经济实惠又健康安心,令不少年轻人“探店”后成了常客。
年轻人“蹭”老年食堂会挤占对老年人的服务空间吗?恰恰相反,这是政府、食堂和老年群体都乐见的。2023年10月,民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12月,广东省和广州市相继就老年助餐服务新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各级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新政策,意在发挥“市场之手”作用,将老年助餐的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可持续。面向年轻群体错峰开放,正是广州在老年食堂“公益性+市场化”模式上的有益探索——食堂运营收入增加了,菜品丰富好吃了,口口相传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引导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当前,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助餐服务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提出,到2025年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成约3000家“长者饭堂”。能否运用“市场之手”构建起好高品质、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关乎老年人的桑榆晚景,也关乎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广州等城市的探索带来一些启示。
老年食堂要办得长久,应在经营上注重精细化、规模化。菜品价格不能高、品质不能低,这对经营者是不小的考验。一方面可用更精细的服务来控制成本。如广州一些老年食堂会记录社区老人的口味喜好,以便精准备餐,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走量”不可少。广东省民政厅调研测算,平均每天有300人就餐,一个食堂才能实现“保本微利”。因此,广州不少老年食堂运营者积极探索“社区食堂”模式,拓展就餐群体以提升造血能力,如精心铺设取餐点以扩大覆盖人群,推出面向写字楼的包餐服务、面向家庭的定制服务等。
老年食堂要办得贴心,还应拓展市场化思维,善用市场机制。在广州,许多老年食堂依托所在的颐康服务中心,打造出一个个“银龄交际圈”。老人们不仅可以吃饭、会友,还能顺便做个理疗、学学书画,前去就餐的意愿也大增。不少老年食堂还与社会餐厅、高校或机关食堂合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路径。如由社会餐饮机构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门店”等方式参与服务等。相信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更有利于找到企业可保本赢利、财政可承受、老人能负担的平衡点,让更多老年食堂实现良性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郑杨)
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张智 深圳报道
澳门除了博彩企业外,在香港上市较具知名度的企业,佳景集团(00703.HK)榜上有名。佳景集团创立于1984年,为澳门最大的饮食集团,经营有江户日本料理、武藏日式料理、四季火锅餐厅、亚苏尔餐厅、霸吗拉面、胡椒厨房等多个品牌餐饮店,巅峰时期旗下餐饮门店遍及澳门多个蜚声国际的大型娱乐场酒店内。当中“英记饼家”为澳门手信老字号,凭借澳门蓬勃的旅游业,英记饼家得以成为佳景名气最大的招牌。
但疫情三年,澳门旅游业严重受创,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也沉寂在黑暗之中。佳景集团每年业绩被视为澳门旅游消费市场的晴雨表之一。
3月30日,佳景集团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司营业额同比大跌40%至2.85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同比增72.2%至1.26亿港元。公告称,2022年集团食物及餐饮业务贡献营业额约2.2亿港元,占集团营业额约77.3%。集团食物及餐饮业务营业额的减少乃主要归因于公共卫生事件及餐厅关闭的影响。
如今港澳恢复通关,旅客回归,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但寒冬过后,如何填补亏空,重整旗鼓,仍是摆在佳景们眼前的生存难题。
关店、裁员、卖地求自救
翻看佳景集团历年业绩报告,自2018年开始,公司便深陷亏损泥淖,2019年亏损更扩大至3.77亿港元,2019年至2022年四年期间,累计亏损6.97亿港元。
佳景在报告中指出,期内共关闭7间自家拥有餐厅、2间特许经营餐厅及9个美食广场柜位。截至去年年末,佳景仅存有21间餐厅(包括11间自家拥有餐厅及10 特许经营餐厅)及10个美食广场柜位。在2018年的时候,佳景经营的餐厅数目共有57间,以此数计,如今已关闭大半。
为渡难关,佳景集团也试图变卖物业。2019年10月,佳景折价9000余万元人民币将珠海横琴一块地皮出售,该项目此前估值为3.96亿元人民币,最终却仅以3亿元人民币售出。据悉该地皮原准备设计成国际美食广场,旨在于开发工程完成后出租大部分单位,并保留小部分单位自用。当时该物业已完成打桩工程及约80%地基工程。
除了关闭门店、变卖物业,佳景也大刀阔斧进行裁员,公告显示,2022年佳景的雇员人数由2021年的917人,缩减至586人,去年裁员比例高达36%。而在2018年时,集团雇员人数为2200人,仅四年时间,佳景便裁掉了集团约73%的员工。
上述举措一定程度上解了佳景的燃眉之急,但佳景目前仍处在捉襟见肘的窘迫中。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佳景流动负债(包括应付关联人士款项约9550万港元)超出其流动资产约1.79亿港元。然而,佳景仅存有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约2600万港元。
3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就下一步营运规划等问题致电及致函佳景集团,但截至发稿前都未获回复。
未来发展依赖旅游业
针对佳景集团此次发布的业绩报告,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佳景集团的业务受到旅游业的影响很大,过去几年的经营状况一直不佳,公司的基本面较为疲弱。不过,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消费市场逐渐回暖,澳门旅客回归,佳景集团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走出困境。
同时疫情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澳门各行业都太高度依赖旅游业,经济韧性不足。企业可借此机会调整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王冬伟举例道,如老字号英记饼家,澳门老字号代表了澳门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是澳门的瑰宝。在疫情后,可以通过加强数字化转型和开展线上销售,将澳门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在澳门品牌发展与创新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需要加强品牌管理和营销策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可以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游客。最后,可以加强与其他澳门企业和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澳门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王冬伟表示。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也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今年港澳旅游业复苏情况较为乐观,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对于高度依赖旅游业的企业,需要加强多元化经营,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澳门旅游局在3月23日表示,随着全面恢复通关,今年1月至2月访澳旅客接近300万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为74%。3月的旅客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其中3月18日的访澳旅客达9.6万人次,是疫情以来和今年最高的单日入境旅客量。
良好的数据也给佳景带来了一丝曙光,其在最新公告中表示,随着2023年1月初解除社交距离措施及旅游限制,预期港澳访客人数上升以及零售及餐厅业务将有所改善,可带动本集团之业务增长。
“虽然于现时衡量复苏步伐可能言之尚早,”佳景指出,“但管理层乐见餐厅之光顾人次及营业额有所改善。将持续密切留意业务发展及营运状况,并将采取各种措施,于瞬息万变之市场环境中拓展及提升品牌价值及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