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奶茶股”即将诞生!6月17日晚间,奈雪的茶在香港召开IPO记者会,宣布计划集资44.25亿至50.94亿港元。该股将成为市值接近350亿港元的消费、餐饮界龙头股,而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股权身家或将达到193.5亿港元,有望成为中国排名前200位的富豪。
根据该公司记者会,奈雪的茶IPO将在18-23日之间接受认购。本次申购,一手包含500股,连同手续费的入场费为9999.7港元。有趣的是,每一股的价格区间暂定为17.2-19.8港元,与一杯普通的奶茶价格相若。该股招股截至23日结束,预计将于29日公布结果、30日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奶茶界其他几大品牌,还没有坐上上市的快车。消息指出,2021年初,蜜雪冰城获得首轮融资,最新公司估值超过200亿元,并可能在年内登陆A股市场;喜茶方面,最新估值为160亿元人民币。不过各大交易所都尚未出现它们的IPO申请书。
奶茶股创造富豪
奈雪的茶上市,为港股消费、餐饮板块增添新势力,并同时创造了两大个人富豪。
根据最高发行价每股19.8港元计算,奈雪的茶市值将接近350亿港元。目前在港股上市的餐饮、消费股中,百胜中国(9987.HK)、海底捞(6862.HK)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九毛九(9922.HK)市值417.86亿港元,奈雪的茶紧跟其后,排名靠前。奈雪的茶也是港股上第一只“奶茶股”。
根据早前上传到港交所的材料,奈雪的茶创始人、现年仅33岁的彭心和42岁的赵林夫妇,两人合计持股9.77亿股。按照每股19.8港元计算,彭心、赵林夫妇的股权财富达到了193.5亿港元。依据《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这一财富水平大约排名在194位,与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家族相若。
奈雪的茶其余主要股东包括天图资本、红土创投、PAG资本等,深创投也现身在投资实体名单中。上述早期投资机构在本次投资中的“华丽”增值,也令市场期待,接下来资本对垒奶茶行业,再创几只“奶茶股”。
依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0年按照零售消费总值计算,奈雪的茶在中国整体现制茶饮店行业中为第七大品牌,市占率为3.9%。换言之,如果奈雪抢跑成为“奶茶第一股”,那么其余奶茶品牌也可能趁势而上、接踵上市。
综合市场消息,新式茶饮市场也在近年来展开了资本对垒。其中,今年年初刚刚获得首轮融资的蜜雪冰城,已经初步选择在内地上市,并计划年内完成上市。喜茶方面,尽管截至2020年3月末已经完成D轮融资,但至今仍未明确上市计划,据传到目前为止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美国Coatue资本、腾讯投资、美团点评旗下的产业基金龙珠资本、红杉资本、黑蚁资本、IDG资本和知名投资人何伯权等;乐乐茶方面,曾在2019年4月完成近2亿元的Pre-A轮融资,但其后并无更多融资信息公开。
初夏港股IPO市场火爆
近期,港股IPO市场火爆。隐形牙齿矫正器生产销售商时代天使(6699.HK)起到一种引爆作用,募资29亿港元;随后,曾于3月推迟IPO的森松国际(2155.HK)卷土重来、计划募资10亿港元,物业服务商越秀服务(6626.HK)展开招股、目标募资约20亿港元。奈雪的茶紧随其后,让热衷“打新”的港股投资者忙得不亦乐乎。
尽管今年以来,港股大市行情可谓“普通”,然而申购IPO,却屡屡成为香港市场街头巷议的热点。6月16日上市的时代天使,首日一度暴涨183%,令一手持有人可赚超过6万港元;年初的快手(1024.HK)也让人记忆犹新,首日大涨超过160%。B站(9626.HK)、百度(9888.HK)等均获得100倍以上申购,诺辉健康(6606.HK)更获4133倍超高认购倍数,足见新股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新股市场也并非“稳赚不赔”,查询数据,中原建业(9982.HK)、新希望服务(3658.HK)、兆科眼科(6622.HK)等上市后股价都已经下跌超过20%。挑选一只热门新股,因而成为不少股民的目标。在网上讨论区里,有股民在越秀服务的打新板块下面评论说:“要留资金申购奈雪的茶。”
投行团队、基石投资者也是股民们常常参照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次奈雪的茶发行IPO,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瑞银资产管理、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建银国际旗下的乾元复兴精选基金、及华夏基金等。此外,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透视奈雪经营密码
“流血上市!”今年2月11日除夕之夜,奈雪的茶上市申请资料悄然出现在港交所网站上,而市场立即给出上述四个字的评价。
在很多人脑海中“好赚”的奶茶生意,在奈雪这里似乎是另一个故事:一家门店的平均日销售额为2万元,但净亏损却达到3600元。在2020年末,奈雪有491家这样的门店,仿佛是一家家“现金碎纸机”。
奶茶这门生意,到底“窍门”在哪里?很多人希望借助奈雪的财务报表,去透视这个行业。根据2020年的财务报表,奈雪这样进行成本分配:37.9%用于茶饮材料、30.1%用于员工支出、11.5%用于使用权资产折旧。上述三大块,已经掏走大约80%的营业收入,剩余的还有租金成本占3.3%、广告推广占2.7%,以及水电、物流、融资成本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关于新店开张的投资。奈雪称,目前门店分为标准店、PRO店两种形式,平均投资成本分别为185万元和125万元。迄今为止,奈雪并不为开店而去拥有物业,而是全部选择租赁。
在2018-2020年三年间,奈雪一路扩张,将门店数量从155家扩大到491家,将营业收入从10.9亿元扩张到30.6亿元。然而三年间,上述成本结构调整不大,似乎至今尚未找到盈利模式。2020年,如果不考虑财税部门因应疫情进行免征增值税,奈雪的茶净亏损已经高达2.03亿元。
尽管每多开张一家门店,就有更大的日净亏损,然而本次上市集资,奈雪的茶依旧瞄准“扩张”。在2021年及2022年,奈雪将分别开设约300家和350家新店。奈雪称,这是因为在2020年至2025年间,整个茶饮店市场规模仍将以复合年增长率32.7%的速度快速增长。
6月尾声渐进,奈雪的茶赶在半年报发出之前,加快了上市进程。然而上市后一两个月,奈雪的茶势必要向市场公开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届时能否交出一份让投资者满意的财务报表呢?市场拭目以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编辑:陈庆梅
<>< class="tt_format_co
ntent " id="js_content">
提起奶茶,许多人都觉得暴利,甚至创业梦想都是开家奶茶店。别急,奶茶界的千年老二——奈雪の茶除夕夜赴港上市,招股书里公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卖奶茶居然不赚钱。而奈雪の茶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净亏损6973万元、3968万元、2751万元,合计亏损1.37亿元。这也难怪他们七天假期都等不得,着急忙火要上市输血。2013年3月8号,深圳福田COCOPARK,30多岁的大龄男青年赵林正在进行一场相亲。
不过,对面的美女——彭心似乎意不在此,她希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面包店茶饮店。为此专门从一家IT上市公司品牌经理的位置上离职,还制定了商业计划书,只是因为缺乏经验,频受打击,所以找朋友介绍了餐饮行业老兵赵林来请教的。所以彭心打着相亲的旗号、带了一整套的商业计划书来了。开场就巴拉巴拉谈了两三个小时,然后问:你觉得我的创业方案怎么样?“你觉得我人怎么样?”赵林觉得彭心很有想法,但缺乏经验,没人辅助很难成功。碰巧,彭心也单身。双方情投意合,三个月后如愿闪婚。再然后的2015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奈雪の茶诞生。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彭心的网名叫“奈雪”,中间的日文符号是店面设计呈现日系可爱风格。开奶茶店的人很多,奈雪の茶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与对手处处实现了差异化区隔。奈雪の茶所有的产品都是以20-35岁的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从大数据来看,这一定位非常精准,因为奶茶主流消费群体本就是年轻女性,但只有奈雪の茶一切都旗帜鲜明的讨好年轻女性。
奈雪有一句口号是:“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当然彭心选择这两种品类不全是为了浪漫,是因为女性有爱吃零食的习惯,而且茶饮、面包一直以来都是购物中心坪效最高的业态,这两者结合会产生1+1>2的效果。奈雪的茶杯,彭心按照自己手握的尺寸,改良了几十次,最后设计为瘦高的样子以便女性刚好握住,杯盖上的凹槽设计也是为了防止沾上口红。当家产品“茶”上,彭心推出了使用鲜果、鲜奶和高品质茶叶的“鲜果茶”,为研发新品,她曾从早上试到凌晨,喝了40多杯产品,喝到吐了依然坚持,只为寻找那种“恰到好处”的感觉。 奈雪の茶最早创立时想做“茶饮界的星巴克”,主打饮品+社交。2015年,首家奈雪店门店设计稿是 “暗色调工业风”,真的像个星巴克。结果征询了多位90后小姑娘的看法,个个都不喜欢,觉得像西装革履的大叔谈工作的地方。彭心、赵林恍然大悟,及时修改,这才有后来立体明亮、温馨时尚、拍照效果堪比摄影棚的奈雪の茶店铺日系设计风格,彭心甚至找了爱马仕的灯光设计公司来做设计,做到 “女生自拍可以不用打光修图”。此外,奈雪の茶踏准了高增长的新茶饮优质赛道,这个赛道庞大且极具潜力。CBNData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提到,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预计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元。其中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已经突破3.4亿人,预计将差异化竞争+高增长优质赛道,奈雪の茶瞬间爆红。2015年12月,奈雪在深圳开出了3家门店,家家门口排长龙,次月又增设了7家门店。接下来两年时间,奈雪の茶在深圳、广州稳扎稳打,盈利一家再开一家。截止到2017年12月,奈雪の茶还是一个区域性品牌,距离成为全国性品牌,还差着关键一步——资本助推。奈雪の茶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就吸引到了资本女王徐新,一下午坐店里点了他们六杯茶,问他们缺不缺钱,不过他们当时还没融资打算。奈雪の茶开第二家门店的时候,又吸引到了最懂吃喝玩乐的投资人—天图投资合伙人潘攀的目光。潘攀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年大家进五星级酒店,除了能拿星巴克杯子外,没看到拿其他的饮品杯子,好多姑娘拿着奶茶走到酒店门口就直接把它扔了再进去。这背后其实是供应链、品牌等问题,但当时又没哪家企业能解决。2015年12月看到奈雪の茶,潘攀似乎找到了答案,直接就上门找赵林聊了。双方每两周见一面,持续了半年,在奈雪の茶要开第十一家门店的时候,正式开始谈投资。此后连续两轮,都由天图投资。直至2020年,深创投、云锋基金、太盟投资集团加入。估值也一路飙升到了20亿美金约130亿人民币。2018、2019年奈雪的门店出现爆发式增长,新设门店分别为111家和172家,同比增速分别为252%、110%,截止至2020年9月30日,门店数量已经达到了422家。最新的数据是507家,同比增速55%。
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奈雪の茶也隐忧重重。
第一重:亏损,2017年之前还盈利,2018开始扩张后年年亏,三年加起来,亏了1.3亿。奈雪の茶致力于打造“茶饮界的星巴克”,而学星巴克大量建门店,而且要建地段好的大店,这样才能走饮品+社交的路子,打造第三空间。这第三空间就格外需要空间,所以奈雪の茶门店平均面积都在200平米左右,大的甚至达到400平米,奈雪の茶标准店单店投入就达到了185万。奈雪の茶PRO面积稍小,但单店也要投入125万,主要用于装修以及购买各类设备。
再看人工,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共有8562名雇员,其中7731名是店内员工,单店平均店内员工人数为18.3人。按照一线城市门店租金平均30元/平米/天,18名员工, 奈雪一线城市单店租金人工成本=200*30*30*12+18*6000*12=345.6万。反观竞争对手喜茶,门店包含80-100平米的标准店和50平米GO店两种,员工数量更少。按照最大面积100平米,15名员工计算。喜茶一线城市单店租金人工成本=100*30*30*12+15*6000*12=256万。就是说,一线城市奈雪的单店租金、人工成本每年就要比喜茶的高出近100万。单店营收呢?喜茶更高,喜茶单店月营收100万,日均销售额3.3万。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3.07万、2.77万和2.01万元,连续三年下降。单店铺平均回报周期从2018年的10.6个月到延长到了2020年的14.7个月。问题是奈雪遇到了增长瓶颈,单店营收和订单量,一直在降。奈雪的解答是:随着门店数量增加,门店密度在核心城市逐渐增加,所以平均订单数被拉低。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日均订单量为716、642、465.而由于门店营业额下降,整体成本又保持不变,导致利润率也在下降。同店利润率2018年的24.9%,2019年的25.3%,但2020年前9个月单店利润率仅为12.6%。
单店营收的下降直接反映到了总营收增长上,增长率明显放缓。2018年和2019年,奈雪的茶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86亿元和25.01亿元,同比增速为130.2%;2020年前三季度则从2019年同期的17.49亿元增加至21.14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20.8%,这似乎不能单独用疫情来解释。从下图可以看出,一杯奈雪の茶原材料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38.4%,人力成本占到28.6%。在简单扣除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后,奈雪の茶毛利率仅为33%,对比星巴克约60%的毛利率,不是一般的低。 奈雪の茶曾多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之中。深圳、北京、宁波、绍兴、上海等地门店,皆因各种原因,被相关部门处罚过。 聚投诉平台显示,与“奈雪の茶”相关投诉有40余条,均为喝出头发、纸屑等问题,甚至还有消费者喝出了玻璃渣和橡胶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新式茶饮制作行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像星巴克咖啡,有咖啡机器和萃取设备,一切都是数字化控制,几个店员就够了。新式茶饮的产品制作很多都还靠人工, “一杯茶有多甜,完全取决于店员放糖的手抖不抖。”总结一下,就是奈雪の茶盈利能力、管理能力跟不上其融资扩张的步伐,才扯出诸多问题。除此以外,奈雪の茶还存在一个特俗的隐忧就是创始人是一对夫妻,夫妻共同创业情投意合时发展倍速,但一旦劳燕分飞,势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运行。当当网的李国庆、俞渝以及土豆网的王微、杨蕾都是前车之鉴。碰巧的是,在递交招股书前夕,联合创始人之一赵林退出了董事职务。一起退出该职务的还有公司最早的投资人潘攀。
虽然一直想当茶饮界的星巴克,但奈雪の茶并未学到星巴克的精髓,护城河也远不及星巴克宽阔。星巴克在全球75个国家拥有超过20000家门店的庞大销售网络,奈雪才500家,而且主要在中国,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星巴克有严格的数字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奈雪的茶饮甜度还主要看店员“手抖不抖”。星巴克的咖啡产品自带瘾品属性,奈雪主打的鲜果茶做不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星巴克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一杯咖啡毛利达60%,奈雪好不容易才提升到30%,连续三年净利为负。目前来看,奈雪从星巴克那里只学会了皮毛——多开店,开大店,发展越来越像另一位同行——瑞幸咖啡。瑞幸的几大症状: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平台充满了没有品牌忠诚度的客户、疯狂的开店速度,奈雪の茶基本全中。不同的是,瑞幸把钱烧到了对用户的疯狂补贴上,奈雪把钱烧到了疯狂开大店上。但无论钱花在哪里,只要想长久活下去,就要学会严格控制成本,就是省钱。怎么省钱呢?原材料省不下,因为要真材实料,而且为了保证口感和质量,不新鲜的水果必须舍弃,茶底不能超过4小时,软欧包不能过夜,必须在非常精细的数字化运营之后才能省个一星半点。最好省的就是人工和租金,开小店是必然之选,需要对以往产品线有所取舍或改进。
奈雪之前坚持开大店,是要新茶饮+软欧包两条腿走路,而烘焙厨房加水吧的面积,就要80平米,烘焙员工还要占到总员工数量的一半。但事实上,2018-2019年,现制茶饮与烘焙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营收贡献比例约为7:3,在2020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在向8:2靠拢,奈雪的消费者更多还是冲着一杯茶而来,欧包成了拖油瓶。奈雪の茶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招股书中表示,未来两年还要建650家门店,其中约70%也就是455家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欧包不是没有了,是改由中央厨房供货,如此大大节省门店面积及员工数量。虽然奈雪PRO茶饮店面积也不小,80-200平米之间,足以做喜茶标准店,但相对之前还是省多了。原来的人工费用高是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一切都要靠人工,比如多肉葡萄,每一粒葡萄都要人工剥皮、去籽,导致出茶速度慢、难以标品化。瑞幸给用户补贴有点疯,但材料成本数字管控的能力还是不错,所以奈雪の茶重金请来了瑞幸前CTO何刚来做他们的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或许能如愿减少部分人工。但通过这两个手段奈雪の茶能省多少还未可知,毕竟大手大脚惯了,而且省的那点只是降低了开新店的成本,对原有店铺改变有限。过去三年的夺路狂奔,奈雪的身形不断膨胀,但却暴露出内功修炼不足的软肋。本身缺乏足够造血能力,只能靠不断的外部融资来补血。这也是奈雪抢着上市的重要原因。全天候见闻此前文章《“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不到3年开店400家,只赚吆喝不赚钱?》提到,2月11日,奈雪的茶递交招股书,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保荐人。
不过奈雪还真赶上了好时候,眼下的港股市场火爆异常,新物种更是备受追捧。之前短视频第一股、行业老二快手带着诸多硬伤上市,市值打到2万亿港元,让专业人士直呼泡沫。可以想见,带着新茶饮第一股、行业老二的奈雪也可能在IPO中再度惊艳全场,并融到一大笔钱。但事实证明,如果成本管控做不好,持续入不敷出,不管融到多少钱,终究有用完的一天。股市里,不是比谁跑得快,而不是比谁跑的远,笑道最后才能笑得最好。疯狂补贴的瑞幸咖啡已经一地鸡毛,奈雪の茶能走多远,关键在于它的成本管控能否到位,能否把前几年拉下的内功补上。>>
京报讯(记者王子扬)8月29日,港股新茶饮上市公司奈雪的茶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收为25.94亿元,同比增长26.8%;门店经营利润达4.725亿元,同比增长141.6%;净利润为702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奈雪的茶在93个城市拥有1194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净新增126间。奈雪的茶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持续在一二线城市扩张门店网络,提升市场渗透率,以培养和巩固消费习惯,并针对直营门店较少触及的三四线城市开放合伙业务,提高市占率。
上半年,奈雪的茶门店经营利润率20.1%,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各线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均突破20%,其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表现优异,门店经营利润率达到21.7%。
分业务看,奈雪的茶主要收入来源分别为现制茶饮、烘焙产品、瓶装饮料、其他产品(主要包括零售产品及伴手礼,如茶礼盒、零食及节日类限定礼盒)。现制茶饮是其最大收入来源,上半年收入19.05亿元,占总营收的73.5%;烘焙产品收入为3.66亿元,瓶装产品、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1.57亿元、1.66亿元。
上半年,奈雪的茶各项成本率出现明显下降,原材料、租金、人力餐饮经营三大成本率较上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成效显著,进一步支持高质价比产品策略落地。目前奈雪的茶主流价格带集中至9—19元区间,该区间产品占比近八成,并在近期推出“周周9.9元喝奈雪鲜奶茶”活动。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