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有意思的人 为城市点亮一盏灯
刘二囍 30岁,安徽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现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研究所,是广州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老板,目前没房没车,但拥有两家咖啡店,两家24小时书店。
1200bookshop创办人刘二囍。
□专题策划 信息时报首席编辑 黄莺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陈小菊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在这个实体书店日薄西山的时代,他开了广州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并在3个月后开了第二家分店;
他是第一个徒步环岛台湾的大陆人;
他曾是广州大剧院的驻场建筑师;
他还是一个作家,目前他的第四本书刚刚出版……
书店、咖啡店老板,作家,研究生,建筑师,都是30岁的刘二囍的身份。是的,他才30岁,但经历似乎比一些人一辈子还多。他说,在27岁之前他不自信,没有任何亮点,就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所有的精彩都开始于4年前一个放弃一切的决定……未来,他有无限的可能,甚至想做个快递员或出租车司机。
这些,都源于他的追求: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长发披肩、鸭舌帽、瘦得像片能随时被风吹走的叶子,这就是广州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老板,刘二囍。
7月12日,广州第一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在体育中心开业;仅仅3个月后就快速扩张,10月17日第二家分店22bookshop出现在华工五山科技广场食街尽端。
为城市点亮一盏精神灯塔
在夜幕降临,为这个城市提供一盏灯、一个落脚点,也是一种安慰,一种庇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出身的刘二囍将1200bookshop设计为一个复合空间,餐饮与图书各占一半,可放置一万册图书,以人文类为主,餐饮则包括咖啡、红酒,顾客可以下班后来这里读书、买书,甚至自带书来自修、加班直至深夜。
在吧台隔壁有一个小小的房间,是免费提供给背包客住的,“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摆放的行军床,在半个多世纪里,已经免费留宿过数万个文艺青年,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了文豪名家。这是我们的一个榜样。”
刘二囍说,开书店的目的就是三个:文化输出、温情供应、个人情怀。“文化输出是传递对阅读的尊重;温情供应是希望这里能像《台北爱情故事》那样,成为一个故事发生的地方,生活记忆的一部分;个人情怀就是书店的梦想。”
“白天是生意,晚上才是态度和温情。”刘二囍说,24小时营业的书店,在黑暗袭来后,为这个城市提供了一盏灯、一个落脚点,也是一种安慰,一种庇护,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精神灯塔。
边裁员边在母校旁开分店
希望书店能像22路公共汽车一样在华工人心里留下集体回忆
开业之初的1200bookshop人气爆棚,营业第一晚连老板刘二囍都承认“不像书店倒像菜场”。头两天的营业额已经超2万元,“第一天书的营业额就超1万元,餐饮营业额超5000元,书架都空了,我紧急补了1000本书。”有的读者远从珠海、江门而来,不少人是来广州出差,但都会将1200bookshop设为行程中的一站。
但初期的热情过去之后,第三个月营业额开始下滑得厉害,员工从13人裁到了七八人,“月营业收入12万才能达到利润平衡点”,11月的盈利只有1000元,不过这反而让刘二囍更有了信心,“从经验看开店第三四个月是低谷,不亏已经不错,而且现在人流稳定,平时深夜会有20来个客人,周末则有50多人”,解决了他最担心的晚上会不会有客人的问题,证明24小时书店不只是一个噱头。
1200bookshop裁员的同时,刘二囍又开办了22bookshop,对于开在母校旁边的22bookshop他更为宽容,“只要不亏太多就会一直做下去”。
对于书店成功的标准,他说,“之于22bookshop,我所理解的成功就是:22bookshop能够与22bus一样,在五山停留五十年以上,即便它长期处在亏损状态。若此,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的华工学生,在离开以后,当触及22这个数字时,都会想到当年的青春岁月。22如成为这里的百年永恒,我将引以为傲。”
深夜谁会来书店投宿?
失恋、抑郁、失眠的人,要赶早班火车飞机的人
谁会在书店度过漫漫长夜?答案是:失恋、抑郁、失眠的人,要赶早班火车飞机的人。
刘二囍说,一天深夜,一位女生在与男友发生争吵后甩门而出,她想找个地方一个人静静待一下,于是到了1200bookshop,因为她知道这里有免费的沙发可以提供。“第二天,她感谢我们说,倘若没有不打烊书店的存在,只能选择去麦当劳肯德基或便利店了。”
刘二囍还时常在深夜见到一些拖着行李箱的人出现,一些人是订了第二天一早的廉价机票,当晚从另外一个城市过来,在书店消磨一个晚上的时间后,赶去体育西地铁站坐上头班地铁直达机场,一些人是半夜从火车站过来,深夜没有回自己城市的大巴,就来书店待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去客运站坐车。
“这些人,把1200bookshop当做了临时的落脚点和中转站,将冗长的黑夜寄放在书店。即便他们只是漫不经心翻一下书,或者干脆不作任何阅读,我也不会有所苛责,因为,我们要点燃的是一盏温暖的灯,而不是一盏知识的灯”。
新时代的书店必须是个综合体
有音乐演出、电影放映、公益交流、故事分享、图书出版、杂志编排、展览策划……最终,会是一个文化平台
就在1200bookshop和22bookshop开业的三个月之中,广州相继挥别了文津阁、红枫叶书店、必得书店等独立书店。
刘二囍认为,对于一个纯粹卖书的书店,十有八九是亏损;对一个兼卖咖啡的书店,也顶多是保持平衡,后期会举步维艰;倘若想要在未来还可以见到带有“书店”字号的店铺存在,在新时代下,必须要对传统的书店这个两个字眼重新诠释,“我所理解的书店远不止是咖啡和图书,它是由书籍而牵发出的多元复合空间,这里有免费住宿、有音乐演出、有电影放映、有公益交流、有故事分享、有图书出版、有杂志编排、有展览策划……有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只要好玩的有趣的文艺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落地,最终,它会是一个文化的平台。”
目前,12000bookshop和220bookshop定期举行深夜故事分享会,邀请过保安、记者、街头歌手、创业老板讲诉自己的故事,还放过电影、办过音乐会甚至策展。正如刘二囍所说,正在尝试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
进华工学建筑,源于一场浪漫的误会
“有自己独立完成的建成作品、有参与到广州最牛的项目、自己带队中过标,对一个建筑师来说就齐活了,再做就是重复。”
如果你以为刘二囍只是个书店老板那就错了,这只是他众多身份中的一个,他还开了咖啡店,写过4本书,曾经是建筑师,目前在读研究生。他觉得自己做过最牛的事情是徒步环岛台湾。他不在乎生命的高度,只求生命的丰富度。
在多变的身份中,唯一不变的是对“做个有意思的人”的追求,他甚至想去送快递、做出租车司机,因为“多好玩啊!”对他来说,判断任何事情的首要条件是好不好玩,有没有意思。他的理论是,“玩没问题,但玩要玩出名堂玩出意义,那它就不只是玩。”
十年前的刘二囍跟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一样,正十年寒窗考大学,第一年高考报中大没考上,第二年立志非建筑不读,上了华工。
他对建筑的坚持,其实源于一个浪漫的误会。“复读那年看了一本书和一个纪录片。书讲的是一个建筑师游山玩水,走遍世界各国,背着画板到处写生,写生的时候结识不同人,和很多不同的人成为朋友,从老的到小的从高大上到接地气的,各种各样的人,真好!”
纪录片则是记录中国第一建筑师王澍的片子,第一位得到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他毕业之后去了西湖旁边小山村隐居,每天和农民喝喝茶聊聊天盖盖房子。缺钱花或有好的设计就做一做,做完后继续隐退,真可谓可进可退,不用沾染任何世俗之气。”
因为觉得建筑师的生活“好棒,太屌了!”刘二囍进了华工建筑系,读了之后感觉建筑中有实实在在的结构,更有人文和艺术,“虚的东西才是我追求的,不是建筑本身”。
2008年大学毕业,刘二囍进了一家国企的建筑设计院。工作第一年他就不安分,一年回了18趟安徽,用他爹的钱建了全镇第一高楼。“我们家在一个镇上,有自己的宅基地”,从设计到参与施工全程控制,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建成品:高六层、沿街六间门面的楼房,“建完后是我们镇第一高楼”。
刘二囍原本的设想是把楼卖出去、出租,理想很美好:“当时做完这个东西以为可以不用上班了,可以回来辞掉工作。”现实很骨感:“最后发现失败了,很失意。因为乡下人觉得要有家有院,农民不想买。”
如今这栋房子正在出租,“虽然赚回了贷款的钱,钱上没有亏”,但也没有被市场认可,不能激发刘二囍在建筑上更多的创作欲望。
他还参与了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广州大剧院的建设,“做驻场建筑师,在工地上干了一年。”当总工的助理,有时还兼职“导游”,“因为是重点项目各方都来参观,领导来了总工会上,各个兄弟设计院来参观、各高校老师带学生来参观,这些我就上了。”
他笑着说,如今每次走过大剧院,就会想起那10个月的岁月,“刚工作就参与大师的作品,感觉很幸运”,但这些“走一遍就够了。”
也许因为入行的浪漫误会已经奠定了不会将建筑的路走到底,也许人贵自知,刘二囍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天赋才华不在建筑,“在建筑设计的层面中我的水平不高,读华工我在我们班是中下游,在工作单位是中上游。我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但不会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在经历完一个建筑师所应经历的一切后,他决定离开。
工作三年后他辞职开咖啡馆。用他的话说,“有自己独立完成的建成作品、有参与到广州最牛逼的项目、自己带队中过标,对一个建筑师来说就齐活了,再做就是重复。”
一位从其他城市回来广州的读者,行李还没放下,下车便到1200bookshop。
做咖啡店老板,一个解放生命的决定
“我发现自己输得起,大不了回去拼命加班嘛,所以就去做了。”
2011年,27岁的刘二囍做出了此生也许最重要的决定:辞职开咖啡店。他认为,这也是迄今为止他做过最有勇气的事情,“后面我做过很多别人觉得有勇气的事情,比如去台湾读书、徒步环岛,比如开24小时书店,但在我看来都还好。如果我没有开第一家咖啡店,后面的事情我不敢做。”
当时的他也有畏首畏尾,“必须有取舍:读这么多年建筑要放弃吗?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但是我又想,如果我失败了,还好我是学建筑的,我有一门技术,大不了回去拼命加班嘛,亏个三十万,补回来,回到原点我还输得起。”他问自己,输不输得起?“我发现自己输得起,就去做了。”
开店之前他计算过一天要卖40杯咖啡才交得起房租不会亏损,“后来发现很轻松就达到了”,咖啡店的收入很快就超越了他做建筑师的月薪。对于咖啡店的成功,除了幸运和好的地理位置,他归结于“用一个建筑师的灵魂做咖啡店,在细节的把握上比一般店主要好一点。”
生意很快上轨道的他过上了“养养猫晒晒太阳看看书逗逗狗”的小日子,“白天上上网看看书,晚上喝酒聊天,又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这种安逸的生活过了半年之后就受不了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这种生活一个月还行,一年就要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觉得自己太安乐了,我要突破、要走出去!正好当时台湾开放留学,又不用考英语,我就申请,被录取了。”
在去台湾读书之前,刘二囍又冒了一次险:开第二家咖啡店。“离第一家店开张不到一年,这么快就急着扩张,非常冒险。”他也清楚自己的风险,但是他考虑“第一家店的收入等于我上班,只够学费、生活费,两年之后我毕业回来,是零,没有任何积蓄。所以决定冒险开分店,如果生意顺利,第二家店一年的收入可以把开店借的十几万还上,等两年后我回来,还能有富余。”
第一个徒步环台湾的大陆人
进建筑系不学技术只学建筑文化,51天徒步环台湾
第二家店开业一个月,刘二囍就做了甩手掌柜,去台湾读书了。台湾东海大学,还是学建筑。
刚开学,刘二囍就开门见山地跟老师说,“我毕业后不会做建筑师的”。请老师不要逼他学那些枯燥的东西,他想学好玩的东西,“建筑跨越了很多东西,城市的、人文地理的、经济的历史的,都要懂,我要的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建筑技术。我是冲着建筑文化去的。”
刘二囍骨子里始终有一种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看了一部电影《练习曲》就向往环岛。电影讲诉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大学生骑机车环岛,遇到很多好玩的事情,发生了许多小故事。“台湾风景美丽,有风景又有故事发生,所以环岛成为我的目标。”
2013年10月1日,刘二囍一个人背着行囊开始了徒步环岛台湾,接下来的51天,成为了他记忆中的永恒。“回顾过去的30年,如果说出干过最牛的一件事,它一定是徒步环岛台湾,而不是开不打烊书店。”他说,环岛这件事,只要出发,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经结束。
作为一个环岛路上的背包客,他晚上除了借宿国小的教室,隔三差五还会被热情的台湾民众收留,“他们让我觉得漫漫路途充满了温情。我相信热血与温情可以美化这个世界,有感于此,我愿意为热血者提供温情,这也促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以后做了一间24小时书店,我将愿为热血的践行者提供一夜安眠。”
机缘巧合,也让刘二囍成为第一个徒步环岛的大陆人,“那时刚刚开禁,游客的签证是15天,不可能徒步环岛。”只有留学生有徒步环岛的可能。
写书,是对记忆的永恒和固化
一本书可以让你觉得有里程碑的意义,有更多的成就感
刘二囍将环岛台湾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陆人甲,路人乙》,已经在台湾出版,这也是他的第四本书。“最开始没想过会成为写书的人。读书的时候会有记录的习惯,写多了就集成了第一本书《青春是一场春梦》。”
自己的书卖出去过多少,刘二囍没统计过也不关心,“肯定不多,而且只在我的店里卖得好,哈哈。”他也不看重销量,“一本书可以让你觉得有里程碑的意义,有更多的成就感,很多人都写字,但写着写着就不写了,出书让我觉得可以写下去。”他觉得,“文字是对一个人的记忆的整理和对过去经历的一种永恒或者固化。”
老板金句
试想,五十年后,我刚好八十岁,当然前提是那时我还在人间,如果22bookshop还在,我每天在书店内晒晒太阳浇浇花逗逗猫,眼前是一群群娇艳欲滴的‘小鲜肉’,如果他们愿意聆听,我作为华工的资深学长,可以跟他们讲无数关于这块土地的过往,兜里装着满满的故事,随便抖一抖,就能塞满整个西湖。那样,我可以毫不含蓄地笑称自己是人生赢家。
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圈子,我们谈车谈房谈投资,却羞于或不屑于谈理想,觉得过了那个年纪,或者索性说戒了。我曾以为那已经是常态了。可是,在现在我所处的圈子内,我们可以冠冕堂皇地谈论理想,如果谁斤斤计较于钱,他自己都会觉得丢脸。有时候,我会觉得,这特么还是我用常规思维所能理解的人间么。
不打烊书店,在深夜,不仅收留沙发客,还收留了很多失恋的人、失眠的人、抑郁的人,有因父母争吵跑出来寻求清静的中学生,有因家庭暴力而不愿回家的小学生,只是这些人,就给了24小时不打烊书店存在下去的理由。
——刘二囍
记者手记
勇于放弃 寻找自己的“咖啡店”
无论别人多优秀生命多有意义,那毕竟是别人的生命,跟读者乃至我这个采访者,有半毛钱关系吗?所以,采访精彩的人,我更关注他们是如何变得如此精彩的?是老天不公人家天生就优秀还是别的原因?
刘二囍没房没车,有的是满满的自信和经历。但让我意外的是,在27岁之前他跟所有普通人一样,也曾高考复读一年,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曾是丑小鸭,但他找到了解放自己生命的那个节点,短短4年时间完成华丽转身。这,对于每个读者来说,才是有借鉴意义的。
他反复强调,开咖啡店的决定,解放了他的灵魂和自由,帮他找到自信,改变了他的生命状态,“梳理我20到30岁的十年,发现在我27岁之前,没有任何亮点,直到我开了第一家咖啡馆之后,发现才3年多的时间但做了好多好多事情,这3年好像十年一样长,发生太多事情,太充实,直接改写我的人生。”开店让他发现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
生活中,太多人抱怨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在某个领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过日子,刘二囍却告诉我,“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很多时候人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但不知道能够做什么,而喋喋不休的不满抱怨和犹豫只会拖后腿,“最起码先尝试,就进了一步。”
很多人不敢迈出第一步,是怕失去,怕失去现有的。刘二囍说,“我问自己,输不输得起?输了大不了回去拼命加班嘛,发现自己输得起,我就去做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听着刘二囍的选择,我想,当人放弃的时候,其实是重新得到的一个新起点,一无所有才有拥有一切的可能,犹如一只碗,空了才能装下东西。这个机会如此丰富的时代,为什么要害怕失去呢?哪怕送个快递也饿不死啊,还能游走于别人的生活。勇于放弃,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管他是咖啡店还是别的什么,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荐一家我喜欢的店。
斜杠中年昌哥(非著名)餐饭与自媒体人/穿游/探店博主。
我个人是很喜欢的一家店,叫做港上喜市。我去年这里吃过,他们的陈色设还有餐品出品都非常的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展现充满了港风和80年代风,同时又很摩登。如果你们来可以这打卡,但是现在他们的上座率也不算太高。
< class="pgc-img">>这么有格调的一家店,在东盟盛天地这么一个顶级商圈的,到饭点来说还是这样。今年的餐饮,今年的大餐饮你们觉得能搞吗?很难搞这个大餐饮。对面是椰子鸡火锅,估计也没什么客人。看看是负一楼的,打工人饭堂,应该是。看一下这个饭点,去年我们是看了一个铺位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个部位。
贝网5月13日,洛阳餐旅(836977)近日发布公告,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公司未来发展,公司拟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设立控股子公司“洛阳宴天下囍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具体的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为准),注册资本50万元。本次与洛阳彩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公司出资30万元,持有洛阳宴天下囍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0%股权;洛阳彩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20万元,持有洛阳宴天下囍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0%股权。
本次对外投资的目的:本次对外投资设立控股公司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业务发展需要,有助于实现公司长远布局和战略规划。
本次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本次投资是公司根据经营发展需要提出的,是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慎重决策,合法合规,不存在重大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有效的监管机制,组建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积极防范和应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风险。
本次对外投资对公司经营及财务的影响:本次对外投资可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将有助于公司长期发展培养新的业务增长点,帮助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对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
挖贝网资料显示,洛阳餐旅所处行业为餐饮、住宿、旅游服务行业,公司坚持以餐饮主业,同时向宾馆、旅游、文化创意、白酒开发销售、婚庆等多领域拓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态势。
本文源自挖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