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锌刻度,作者 | 黎文婕,编辑 | 李觐麟
“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的香飘飘,在茶饮的赛道上,有些跑不动了。
2020年刚开头,香飘飘就跌了个跟头——迎来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根据其日前发布的2020年一季报,净利润亏损约0.86亿元,下滑幅度高达275.04%。
股市对此反应迅速,4月27日,香飘飘开盘之后随即跌停。
这或许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疫情期间,实体奶茶店无法营业之时,香飘飘的销量曾一度剧增,3月16日开始,香飘飘股票持续逆市飘红。
但事实证明,这个意外到来的春天,格外短暂。
若是把时间线向前移,不难发现,资本市场对香飘飘的反应早就有些失望——2019年10月28日,香飘飘盘中加速下跌,5分钟内跌幅超2%。
投资者们用脚投票的背后,正是因为,在这个短暂的春天之前,逐渐“老龄化”的香飘飘早已显出颓势。
“香”不过新茶饮
“大家在疫情期间买的香飘飘是不是都可以绕地球两圈了?”2020年2月,奶茶爱好者肖辰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两箱香飘飘奶茶,并笑称,“也算实现了特殊时期的奶茶自由。”
评论区则不乏羡慕的声音,“我们这边的超市早就卖断货。”
一场疫情,给了香飘飘一个再度被市场大呼“真香”的机会。
在“黑天鹅”的冲击下,2020年第一季度,实体奶茶店大多门锁紧闭。于是,香飘飘成功上位,抚慰了那些渴望奶茶的胃。需求的激增甚至让供应端措手不及,大部分商超出现了香飘飘飘产品脱销的情况。
“从1月底开始,香飘飘的销量就在提升,即饮类和果茶类最快脱销,毕竟现在的新式茶饮更受欢迎,而即饮类和果茶类更像是新式茶饮的替代品,冲泡类的则往往不会成为首选。”香飘飘西南地区的经销商沈敏敏(化名)告诉锌刻度,和同行们交流后,她发现,即便是在疫情期间,香飘飘的经典招牌——冲泡类奶茶也再难对上新时代的胃口。
而脱销的背后,其实也藏着市场对香飘飘的态度。正是因为长久以来,需求量的减少,商超渠道的库存一直较低,才会难以应对这场意外。
“近两年来,香飘飘的销量一直不尽人意,为了减少库存积压,我们只能尽量让库存保证基本销量,偶尔缺货也可以通过同区域调货来解决。”沈敏敏透露。
所以,当特殊时期放大香飘飘的优点时,其缺点也暴露无遗:眼下,鲜制新中式茶饮正成为茶饮赛道上的黑马,一大批网红风格的门店正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街头。
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已近50万家,并以丰富多元的口味、五花八门的命名以及年轻有趣的营销,推出“茶底+果汁+水果+奶盖”的高颜值主打产品,迅速抢占了年轻消费者的心。消费者们用脚投票,而迈入“老龄化”的香飘飘们,难以追上消费者的脚步。
于是,当喜茶、奈雪的茶和茶颜悦色等网红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一句“真香”,口味单一的传统奶茶,尤其是冲泡类奶茶正迅速被抛弃。
“以前对奶茶的要求很低,因为市面上就那么几种,香飘飘用广告和较好的口感赢了一波好感。但是当更新鲜更多元的现制奶茶出现,我和身边的朋友就很少再购买冲泡式杯装奶茶,不方便也并不算好喝。”肖辰告诉锌刻度,“在疫情之前,已经有好几年没买过香飘飘,之前喜欢只是因为它算‘矮子里的高个儿’。”
更为残酷的事实是,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感和新鲜感的同时,新中式茶饮也成了资本热捧的宠儿。
2018年至2019年末,新中式茶饮的融资已超20起,融资数额动辄数亿起。以喜茶为例,据“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工商信息,喜茶获得了来自IDG、今日资本的超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以及龙珠资本、黑蚁资本的4亿云人民币的B轮融资,估值高达90亿元人民币。
尽管疫情期间短暂拥有了一次春天,但香飘飘依然“香”不过产品更为新鲜、换代更为迅速而应季的鲜制新中式茶饮。
日前公布的这份财报,就是最为直观的反映——当线下门店逐渐复工,香飘飘的销量再度恢复沉寂。
迷恋广告打法,是否太“飘”了
“奶茶第一股”香飘飘的地位摇摇欲坠,似乎也应证了2017年上市前夕,部分投资者对香飘飘产品结构较单一,以及一味重视营销的担忧。
香飘飘对广告营销的重视由来已久:从2005年冲进市场,香飘飘在三年内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高强度的品牌营销能力。
从“奶茶就要香飘飘”,到“香飘飘奶茶,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八年销量领先”,再到深入消费者脑海的“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香飘飘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宣传,在众多同质化品牌中脱颖而出。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多年的竞争中,被香飘飘打败的品牌包括但不限于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奶茶、大好大集团旗下的香约奶茶和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奶茶。
正如香飘飘董事长兼总经理蒋建琪所言,“当时广告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头部电视媒体投放后,信息能快速传递到消费者的脑中和心里,这就是所谓的‘广播一响,黄金万两’。”
香飘飘2019年报财务数据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杯装固体冲泡奶茶都是香飘飘的爆款,并成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依靠爆款产品“发家”的企业,很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的问题。
伴随着茶饮市场的变化,高昂的销售费用正让已显疲态的香飘飘脚步愈发沉重——一句“香飘飘销量已绕地球好几圈”的背后,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但迷恋广告打法的香飘飘,仍然因此前的优异业绩满是自信,坚持着“烧钱打广告”的打法和“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秉承“在快消行业,营销费用不能省,该花的钱要花”的信念。
香飘飘从2017年开始频繁推出创新之举——2017年推出“MECO”和“兰芳园”等不同风味的液体奶茶;2018年又推出了适合春夏季节的果汁类饮品,弥补了原有业务中的季节性缺陷。
这的确有让香飘飘扳回一成,仅仅在2019年上半年,以MECO果汁茶、轻奶茶等新品为驱动力的香飘飘,同期营收就同比增长58.26%,公司净利润达到2352.96万。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扣非净利润仅2.28万,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公司在推广即饮产品上花费了较多的市场费用。
把目光回溯,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香飘飘全年净利润分别达2.68亿元、3.15亿元和3.47亿元,而广告费用却高达2.3亿元、2.99亿元和3.57亿元,与净利不相上下。
这样的结果背后,或许正是因为迷恋固有思维、依赖经验路径的香飘飘有些“飘”了,即便是推出了新的产品,也依然沿用着此前的发展套路。
“从香飘飘近两年的表现来看,的确有一些新的亮点,但是整体的发展路径变化不大,实际上对于亟需更新换代的香飘飘而言,此时适当精化营销渠道,减少广告费用,增加研发费用,或许才能重新吸引到年轻消费者。”食品饮料行业的一位分析师告诉锌刻度。
实际上香飘飘的困局也是众多老牌快消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拥有了强大产业基础和客户沉淀,“香飘飘”们往往过于自信,而忽视了新趋势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另打一片新“江山”?
尽管2020年一开年就迎来一份令人有些失望的成绩单,香飘飘却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打下的“江山”,并试图从新式茶饮品牌手中,抢回“一杯羹”。
4月13日,香飘飘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新品芝士乌龙奶盖茶。这款从奶盖到乌龙茶都由消费者自行调配的新品,透露出香飘飘向新式茶饮进一步靠近的态度。
根据香飘飘发布的新品信息,无论是其包装还是最终呈现形式,都和线下门店街饮类似。
香飘飘新品的产品图片
“香飘飘在疫情期间销量提升显著,接下来会加速研发新品。基于对消费趋势的预判,公司希望能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香飘飘内部一位产品研发人士曾向媒体透露。
除了从产品的革新着手,香飘飘还试图从鲜制新中式茶饮之火尚未燃及之地,另打一片新江山。
眼下,以喜茶、奈雪的茶和一点点等鲜制新中式茶饮的领军网红品牌,大多分布在拥有大量白领女性消费群体的一线城市,而在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和扩张程度明显不足。
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新中式茶饮品牌的加盟门槛较高;而是价位更高的新中式茶饮品牌,或难吸引到消费水平较低的人群。
这则成为了价格平民化、经销门槛较低的香飘飘的新机会——财报显示,2019年香飘飘经销商达1481家,同比2018年增长14.30%,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优化着香飘飘的区域结构,也对香飘飘业绩推动明显。
“近几年县城,包括乡镇的消费水平都有所提高,经销商们的覆盖范围已经延伸至村口,那些以往风靡乡村的香飘飘仿冒品逐渐被正品取代。”沈敏敏告诉锌刻度,在县城和乡镇,香飘飘的冲泡类奶茶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据公开资料,香飘飘将进一步推动千县计划,通过实施经销商“三专化”管理(即设置专营香飘飘产品的经销商、安排专职的香飘飘产品销售团队、为经销商配置专项资源并给予专项市场费用支持)和县域市场“三通”政策(薄弱市场县县通、二类市场镇镇通、强势区域村村通),深入下沉渠道的渗透挖掘。
不过,15岁的香飘飘能否比新中式茶饮品牌跑得更快,一举抢占新江山,仍然是一个问号。显然,眼下比起“绕地球三圈”,更为迫切的或许是如何重回国内市场。
<>期,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虽然香飘飘的主要竞品分别为“优乐美”“香约”和“立顿”等知名品牌,但仍占据了近六成的杯装奶茶市场份额。
(来源:AC尼尔森、疯牛直播)
一年能赚多少钱?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营收达到了23.9亿元,其中香飘飘椰果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0.21%,而美味系列为29.39%。
(来源:疯牛直播)
由上可以看出香飘飘系列产品的营收额就占了公司总营收的99%以上,同时根据数据显示,公司对于广告的投入相对于净利润而言,每年都居高不下:
(来源:疯牛直播)
因此,如果不考虑广告费用的支出,香飘飘这一个品牌产生的效应情况如下:
(来源:疯牛直播)
可见,如果不考虑广告费用的支出,香飘飘的利润率超过了25%!
一年能卖多少杯?
既然香飘飘这么赚钱,那么它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呢?
疯牛君找来了香飘飘的成本结构数据表与产销量情况:
通过“总成本/销售数量”的计算可以得出,香飘飘奶茶每箱的平均成本约为30元/箱:
募资拿来做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从香飘飘2015年预披露的招股书显示,香飘飘对于进军液态奶茶市场2015年已有计划,然而至今仍未有实质进展披露。
而据招股书显示,2014年到2016年,香飘飘货币资金金额分别为7.50亿元、9.80亿元、11.96亿元。“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却又为何偏偏要选择IPO之后再正式投入液态奶茶项目建设,可能会让不少感兴趣的投资者心生困惑。
不过,根据疯牛君的了解,虽然A股市场中,经营乳业的公司已经有了伊利股份(600887)和光明乳业(600597),而涉足涉足乳品业的还有新希望(000876)、亚华种业(000918)、维维股份(600300)、新华百货(600785)、鄂尔多斯(600295)、华资实业(600191)、洞庭水殖(600257)、金健米业(600127)等。
但和昨天讲的江西汇仁药业一样,尚且没有仅以杯装奶茶一类产品支撑一家企业的先例。
如果香飘飘成功上市,那么它也将有望成为“杯装奶茶第一股”!
>< class="pgc-img">>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三轮
当品牌在危机公关时,不迎合大众情绪,往往会带来毁灭性打击。反之,则是千载难逢的商机。
近日,游戏代练“胖猫”坠江的事件引发各界关注,多地网友通过外卖平台点单纪念。然而,有网友在现场直播时发现,部分外卖是空包。涉及品牌包括蜜雪冰城、茶百道、华莱士等。在网友围攻下,茶百道、华莱士等品牌不得不做出回应。
与此同时,主动顺应大众情绪的香飘飘,迎来了一波增长。随着网友晒出香飘飘MECO果汁茶在日本超市产品上印有嘲讽核污水排海的标语,“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可以没有日本不能没有海洋”等内容获得大众一片好评。网传该事件疑似员工个人行为,香飘飘马上发文称: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其董事长还亲自去接机员工回国。
种种公关事件可以看出,顺应大众情绪借势营销,能让品牌美誉大大提升,反之声名狼藉。而看似偶然的情形,大部分经过精心策划。
茶百道、香飘飘的双面“感情牌”
回顾胖猫事件,即一名游戏代练疑似被PUA,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最后跳江了。跳江前,他还给“女友”转账了最后的6.6万元,并备注“自愿赠予”。姐姐称,男生出事后,“女友”归还了最后2笔大额13.6万。男生的姐姐现在准备打官司,希望能追回弟弟所有被骗的钱款。
此次事件曝光并引发全网热议后,很多爱心人士前往长江大桥送外卖以及鲜花祭奠。
据了解,网友之所以送这些东西,主要是因为“胖猫”的头像,以及他为了省钱给女友,每次只点10多元,甚至不到10元的外卖,由于麦当劳太贵,所以他不舍得花钱。但很多细心的网友发现,一些商家送的外卖是空袋子。
众怒之下,诸多商家被投诉。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已经接到多个电话反映此事,建议消费者提供单号以及拆开空包的证据,向12315反映,然后分配给辖区的各个市场监督管理所进行核查。这件事我们也会继续跟进。
涉事品牌蜜雪冰城、华莱士、牛约堡、朱小小螺蛳粉官方皆已致歉,分别对涉事门店作出闭店解约、停业整顿等处罚,对涉及的订单全部退款,并给予10倍金额补偿。
其中,茶百道在微博发文称,得知“胖猫”的遭遇后,我们深感痛心和遗憾。对于大家所反馈给我们的“给胖猫点的外卖送来却是白水”的问题,我们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经查: 5月3日凌晨1点左右,重庆鲁祖庙门店密集接到若干外卖订单,收餐地址信息均为“长江大桥”。当时店内唯一的夜班店员,听信个别取餐者“必须快速出餐……其他品牌都是装的白水或空包……”等表述,擅自使用纯净水出餐,共涉及订单约40个。
< class="pgc-img">>查清原委后,茶百道表示,已要求门店开除涉事员工,所涉及订单,已要求涉事门店全部退款、致歉。公关的态度、速度、质量相对到位,众怒得到疏解,大众就没有再为难品牌。尤其今年4月上市企业的茶百道,其于上市首日即破发,跌幅一度逼近40%。此情此景,茶百道保持舆论的敏感性总是没错。
不过,茶百道还有一条,以胖猫之名捐款100万,用以关爱青少年类公益项目。此举略显多余,如今已遭到舆论反噬。在极易引起对立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茶百道的公关内容略显过度。
< class="pgc-img">>同样的案例还体现在香飘飘中。众所周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已经有段时日了。今年4月19日,日本开始了第五次核污水排放,并且坚称对环境无害。其很快就遭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打脸。
在日本的一家华人超市里,香飘飘Meco的包装上出现了中日双语的嘲讽日本核污染水的标语,其中包括“无耻”“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可以没有日本,不能没有海洋”“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等字样。紧接着,凌晨有网友拍到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拉着“欢迎香飘飘勇士归来!”的横幅现身机场,接机赴日回国员工。
一夜之间,香飘飘成为“国货之光”,迎来“泼天富贵”。虽有人质疑香飘飘摆拍、炒作,但不得不承认这是香飘飘一次成功的营销。
两件事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在同一时间段,不同情况下,正好体现了消费品品牌打“感情牌”的两面性:茶百道属于化“危”为“机”,而香飘飘属于主动出击,抓住大众对立面,用杠杆放大“家国情怀”。
“爱国”、“爱民”营销难掩业绩压力
茶百道、香飘飘之所以愿为大众提供情绪价值,或者说用自损的方式哄消费者开心,既有民族情怀的原因,也有业绩因素。上文已阐述过茶百道的如履薄冰,下面我们来看看香飘飘。
< class="pgc-img">>在讽刺日本核污水后,5月5日下午,香飘飘直播间同时万人在线观看,主播身着贴有中国心的红色衣服,多款商品被售罄。这期间,还有香飘飘总裁杨冬云进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并发放了直播间福利。5月4-5日,共有超千万名网友涌入香飘飘抖音直播间下单,店铺直播日销售额由原来的2500元暴涨至100万元,涨幅高达400倍。
作为“中国冲泡奶茶第一股”,香飘飘这些年没少在营销上下功夫。
香飘飘的广告语从“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到“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已形成了冲泡奶茶界的消费心智。现在,其宣传语为“销量领先,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40圈”。
2006年是香飘飘的高光时刻,一年时间销售额从千万级直接干到了4.8亿,杯装奶茶市场彻底被香飘飘引爆了,同时也引来了多位对手。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大好大食品下的香约奶茶,再加上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奶茶。
整个赛道瞬间变得拥挤起来。这个时候联合利华向香飘飘伸出了橄榄枝,准备出资10个亿收购香飘飘。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开始很心动,虽然也有一点顾虑,国产品牌很难逃脱被雪藏的命运。最终蒋建琪冷静了下来,拒绝了联合利华的收购。
后来,各个冲泡奶茶品牌迎来了价格战。2009年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上涨,香飘飘杯装奶茶卖一杯还要赔5分钱,这个时候竞争对手用价格战来赢得市场。
为应对依赖冲泡业务的风险,2017年在香飘飘发力即饮业务,推出主打杯装即饮的兰芳园等产品,打入中高端液体奶茶市场;2018年,又推出Meco果汁茶,对标现调水果茶,强调0脂肪、0添加色素。
不过,即饮业务还有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等对手。香飘飘的内部经销商也一度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下,香飘飘的发展陷入低谷。2020年,整个上半年盈利只有2.28万元,如果去掉政府补贴,企业完全是亏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香飘飘毅然决然地向当时风雨飘摇的武汉捐出了1000万元。
再看香飘飘近年的业绩与营销费用。根据其财报显示,2020年到2022年,香飘飘的营收分别为37.61亿元、34.66亿元和31.2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46%、7.83%和9.76%。香飘飘销售费用分别为7.14亿元、7.4亿元、5.61亿元。
2023年,香飘飘的销售费用猛增53.42%,达到8.6亿元,财报解释称主要是增加广告费及市场推广费支出、组建即饮销售团队增加人力支出所致。在过去一年,香飘飘旗下的兰芳园、Meco也频繁出现在湖南卫视的许多综艺节目植入中。
总而言之,从业绩和行业的角度来看,香飘飘亟需找到一个支点,撬动业绩杠杆。这个支点最好是营销,以极少投入换取较大回报。尽管爱国营销是个取之不竭且绝对正确的方向,倘若频繁使用,亦会过犹不及。
品牌情绪随着人群、媒介进行变迁
对国货品牌来说,以往营销靠砸钱买广告,现在的营销方式正向着捐款、爱国等提供情绪价值方式发展。公关方式则为小事狂道歉、大事不说话。这与当下年轻人普遍爱上网“冲浪”,又极易被种种观点带着走的趋势相关。品牌稍有不慎,就会被流量“反噬”。
而当下消费者之所以注重情绪价值营销,是因为消费心态变化。目前,众多“90后”“00后”已是各个领域的消费主力军。
这一消费群体成长环境相对宽裕,有自己的消费喜好。既要花钱买开心,又要省钱买实惠,是他们的主要消费趋势。产品功能性、性价比与产品参与感、仪式感结合,才能抓住这波年轻人的心。
对品牌来说,单一的产品功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甚至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同质化加重,很多品牌便无法出圈,获得用户“垂怜”。
此时,品牌想获取更大市占率,除了在研发上继续下功夫之外,还要跳出产品功能性的限制,借助现在的媒介渠道变化、消费者人群关注点变化,巧妙为大众提供情绪价值。
< class="pgc-img">>另外,在胖猫事件中,就有反面教材。其实在胖猫外卖事件里,除了茶百道等及时反应的商家,还有德克士等选择沉默回避的商家。
根据极目新闻记者致电德克士全国客服电话反馈,一名工作人员称接到了几起反映该品牌空包的投诉,但不清楚处理的情况,会向公司相关部门反映记者的采访请求。截至发稿时为止,记者未收到该品牌工作人员的回复。这无疑加重消费者不满情绪,属于负分处理了。
善用营销花样能激起一时浪花,前有李宁、鸿星尔克,现有茶百道、香飘飘。但品牌功能性是基础,情绪价值是锦上添花,香飘飘借“爱国营销”的东风,短暂回到公众视野,并收获了短期内的销量暴涨。
长远来看,就如鸿星尔克实际经营中,仍面临众多问题。这也是香飘飘、茶百道们单次营销成功后的发展,我们还要打上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