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提示:本文约2800字,烧脑时间9分钟,筷玩思维特约作者丁一发于北京。
餐饮属于服务业的细分行业,然而当我们走进肯德基和麦当劳,你会发现,我们所享受到的服务屈指可数:取餐?不好意思请自己排队;点菜?去年麦当劳在北京所有店面上线了自助点餐触摸屏。最后,还会站在教养的高度逼迫我屌把餐盘里的垃圾自己倒干净。
如果非要说服务,那大概也就剩下在你走人之后,服务员为下个顾客擦擦桌椅吧。如果因为这个就把麦肯归为和串亭一样的服务业,我想我可能会有一句妈卖批要讲。
当你走进麦肯的店面,不过是因为你产生了“饥饿”的生理诉求,急需通过消费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你想要买苹果手机一样——区别只是一个是食物需求、一个是手机需求。
另一方面,现代餐饮业的“现场烹饪”,更多只是为了增加顾客的体验感和提升毛利——如果,毋需手艺的简单拼装也算现场烹饪的话——这时,你走进的不过是一个叫做“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品牌专卖店(零售业),它又和苹果旗舰店有什么区别呢?苹果旗舰店也提供贴膜服务呢。
这时,你还会单纯地以为,肯德基只是一个单纯的餐馆吗?Too Young Too Simple。
事实上,餐饮业也从来不缺零售业的经营跨界者,如木屋烧烤的隋政军、王乐武就曾深耕零售业十余年,如今木屋烧烤也算是烧烤业的扛把子了。都说餐饮业门槛低,但实际上只有创始人才会知道,一个好的餐饮老板那简直是十项全能冠军。
零售业精英跨界餐饮,同样能玩的6到飞起,也从实践层面间接证明了两个行业的基因是共通的。
行业基因的排列组合:原料产地、采购地、加工地、销售地、食用地
餐饮和零售业之间的转化不是无条件的,首先卖的商品都得能吃。
只要商品是能吃的,两个行业的转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因为所有食品,都有这么几个流通环节:原料产地、采购地、加工地、销售地、食用地,这些就是共同组成两个行业的基因段。而所谓业态的不同,只是这些地点间的空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此处先上图:
我们假设了一家叫“啃的鸡”的企业,描绘其从餐饮业演变为零售业的过程。
一家卖炸鸡的单体餐厅,重新组合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发展出多种业态。
如果业态是餐厅(单店),那么产地、采购地一般自己不会经营,而是委托供应商、经销商来做,它只需要把加工地、销售地和食用地放在一个店面中就行,对应到餐厅中就是后厨、前台和就餐区。
如果是连锁业态,那么就要把加工地拆解为A、B两块,A是中央工厂、B是位于餐厅的厨房。
随着连锁越开越多,很多企业都会发现一件事:利薄如水,而且开店越多利润可能越水。这背后的道理极其复杂,但很多餐饮企业的解决方式倒是如出一辙——利用加工地A——供应链优势把自己变重。
呷哺呷哺卖料包是去年餐饮界的一件大事,呷哺呷哺把产地、采购和加工地纳入自己的投资环节,但却不管顾客在哪买、在哪吃。以此类推,一家餐厅最后完全可以变成一家横跨零售、餐饮行业的庞然巨兽。
促进基因充足的编码:经济增加值的转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化是基因组呈现出的形态上的不同,那么,促成这种不同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基因编码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在不同的业态中,各地点产生的EVA(Economic Value Added)的分配不同。这里允许作者卖弄下自己的学霸属性。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
简单来说,你在维持一定规模的经营时,投资额大概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你业态中的各个环节对净利润的贡献也是相对静态的。而当你的经营内容发生结构性变化,比如外卖、中央工厂2B业务的出现很可能就会打破这种平衡,此时,各个环节的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就会拉开差距。
这时候,企业就该考虑考虑了:继续占有哪些地点、放弃哪些地点。
此处再上图:
我们再假设一家叫“慰龙”的企业,描绘其从零售业演化到餐饮业的过程。
对于酒楼来说,主要EVA产生于食用地,你精致的环境、服务和菜品形成的直观印象会为你的产品加分,不是印象分,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而对“慰龙辣条”这家食品厂而言,其经济增加值最大的部分是生产地,比起餐饮业的毛利低得多。所以,要提高毛利,就得占领终端。
现实中的卫龙辣条已经在做这件事了,除了天猫旗舰店外,2016年10月份,卫龙开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而这家店的预告早在9月份iPhone7发售时就放出来了,狠狠地蹭了苹果的一把热点。一不做二不休,卫龙的线下形象店直接“无耻”地cosplay起了苹果,装潢、商品摆放,都明目张胆地冲着对标苹果去的。
卫龙玩营销一直走在时代前沿,但我觉得这场营销,表达了其通过线下终端提升品牌溢价的渴望。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食品大亨们最终选择进入餐饮业,大多都是被加工业的低毛利坑了许多年,渴望利用实体店的高毛利重新做人。
首农集团入股了麦当劳、韩国最大食品集团希杰旗下孕育出了味爱普思、必品阁等多家连锁餐厅,这些食品加工大亨们年收几十亿不是难事,但净利润和毛利率却都不会太高,即使没有数据这事儿也一目了然——没有实体品牌端(销售地+食用地)提高产品溢价就注定不会有高毛利,这是行业基因所决定的规律。
大佬们的心愿:躺在被子里数钱
无论是恶搞图表中所提到的“啃的鸡”还是“慰龙”,亦或是现实中的大部分企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由轻变重、然后由重变轻。
从餐饮转型或跨界零售业的老板心态:店铺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复制速度又慢不说营收还不稳定,好想抛弃餐厅(生产地、食用地、销售地)怎么办?
所以你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已经做大的餐饮企业开始变着方的向供应链要钱、企图控制整个产业链条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业态:供应链公司、零售商、品牌公司、投资公司甚至装修公司,这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海底捞了,开100多家直营店之后转而就玩起了生态化。
零售业转行或跨界餐饮业的老板心态:毛利太低、线上获客成本高、没品牌议价能力也弱啊我的天,开几家餐厅吧。
但无论路径如何,你是从1家餐厅开到100家店、还是从零售业做起,再进入餐饮业重新做人,最后大家大多还是殊途同归——重新把自己做轻。
这个轻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轻资产,你也不能说阿里巴巴没有资产不是?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者,比较代表性的就是开放加盟。当然,国内的特许经营或是加盟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得,和麦当劳的特许经营差太多,几乎所有方面。
真正的特许加盟是品牌方将所有资源协调好,甚至是协调好加盟者的资源,以一种效率最优解的方式让加盟者把店开起来。为此,品牌方需要将自己之前十几二十年积累的能力和资源如稳定的供应链、高效的营销推广、充足的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统统安排给加盟方。
然而,品牌方需要做的具体运营却越来越少,一开始供应链可能还是自己来挑大梁,但随着门店数量越来越多,可能工厂供给量不够用了,但品牌不会再开新的工厂,因为这样的效率太低。那品牌就会想,我的需求量这么大,不如我委托几个老相好的供应链服务公司来干这件事儿吧。算了,品牌宣传推广也外包吧。哎呀好麻烦……
就这样,品牌变轻了。
虽然餐饮也好、零售也好,乍一听可能是传统行业,但我们的野心却很先进啊!其实已经做大的餐饮企业大多都希望自己能像苹果或可口可乐那样,品牌的价值最大化,具体的事啥也不干。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餐饮老板,请记住,你可以有非常伟大的梦想——做一个和可口可乐、苹果比肩的伟大公司。如果你是一位顾客,请您把餐厅当成一个有服务员的特殊零售业巨头来看待,至少是值得鼓励的潜力股。
网站上的好评,还是要多给点的。
>货慌了,美国肯德基无炸鸡可卖,餐饮业“食材荒”来临
近日央视财经媒体报道:如今面临全球供应链困局,餐饮业“食材荒”来临,由于鸡翅大量缺货,导致美国肯德基无炸鸡可卖,连广告都连夜撤掉了。
不少吃货们都慌了,很多网友表示,要去肯德基多吃点炸鸡,要不以后就没机会吃到了,那么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何餐饮业会面临“食材荒”的局面呢?
< class="pgc-img">>餐饮业食材紧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今任何一个国家的生产状况都会影响全球,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的原材料减产,甚至停产,最后全球餐饮食材供应链陷入了“缺货”的状态。
在深圳开火锅店的张鑫表示,从年初开始,牛肉的价格就一路上涨,原本门店用来制作牛肉卷的牛肉一斤价格只需要23元,但是到了9月份,价格上涨到了35元。
< class="pgc-img">>除了牛肉之外,其他的食材价格也在上涨,最后导致门店利润越来越低,原本一个月可以有5万的盈利,如今只有不到2万块钱的利润。
只有猪肉等少数食材价格出现了下跌,大部分火锅店用到的食材价格都在上涨,就连大豆油价格都从原来的128一件,变成了如今的258元。
< class="pgc-img">>为何会出现鸡肉荒?
肯德基这么大的餐饮企业是有合作的养殖场,专门负责养鸡,那为何还会出现无炸鸡可卖的现象呢?
面对这个问题,在餐饮业工作了20年的餐饮专家胡燕平表示,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养殖更加困难。
不仅仅是人会感染疫情,就连动物,甚至是冷冻肉都会感染,这就导致了疫情下,养殖变得更加复杂,不仅仅要保护好工人,还要时刻保护好那些动物。
< class="pgc-img">>人可以戴口罩,但是动物不行,疫情前,一个养殖场可以饲养2万只鸡,但是疫情后,为了达到防疫防控的要求,同样的一个养殖场可能最多能饲养1万只鸡,而且风险极大,只要有一只鸡感染了病毒,那么整个养殖场的鸡都要被销毁。
养殖成本直线上升,而且养殖过程更加复杂。
所以最后就导致了各个养殖场都面临了鸡肉减产的现象,再加上有些国家疫情没控制好,导致原本出口的鸡肉和餐饮食材,现在没人敢要。
< class="pgc-img">>餐馆菜品价格上涨或成为趋势
随着餐饮店食材价格的上涨,各个餐馆菜品价格上涨或成为趋势。
有不少餐饮店老板表示,如今开店利润越来越少,主要原因便是餐饮业食材价格越来越贵,导致门店菜品利润有限,再加上人工成本上升,店租每年上涨,对于餐饮店而言,成本压力太大了。
想要更好地存活下去,那么餐饮店菜品涨价就成为了必然,受到疫情的影响,街边不少餐饮店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关门的现象越来越多。
< class="pgc-img">>在深圳龙岗区,原本热闹繁华的大街,如今有不少餐饮门店都是大门紧闭,门店贴着清一色的“旺铺招租”,在龙岗中心城,甚至有些店铺招租了一年,也没人愿意接手。
随着餐饮业“食材荒”的来临,菜品利润越来越低,到年底或许会有更多的餐饮店铺选择关闭。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红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网红店中,炸鸡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从韩国的“炸鸡配啤酒”风潮,到我国的“轰炸大鱿鱼”,炸鸡店凭借其独特的口味、新奇的营销方式,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焦点。然而,网红效应能否持续,成为餐饮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炸鸡店的网红之路
1. 口味独特,满足消费者需求
炸鸡店之所以能成为网红,首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口味。相较于传统炸鸡,网红炸鸡店往往在口味、烹饪方式上进行创新,如推出麻辣、蒜香、芝士等口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 营销手段新颖,吸引眼球
炸鸡店擅长运用新媒体、社交网络进行营销,如抖音、微博、小红书等。通过短视频、美食攻略、互动话题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此外,炸鸡店还与明星、网红合作,借助其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3. 环境装修时尚,提升消费体验
网红炸鸡店在环境装修上独具匠心,以时尚、个性的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如工业风、复古风、卡通主题等,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独特的消费体验。
4. 社交属性鲜明,促进口碑传播
炸鸡店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消费者在店内拍照、分享,形成口碑传播。同时,炸鸡店还推出各种优惠活动,鼓励消费者邀请朋友一起品尝,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网红效应能否持续?
1. 产品品质是关键
网红效应的持续,离不开产品品质的保证。炸鸡店要想长期发展,必须关注食材、烹饪工艺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健康、安全。
2. 创新能力决定发展潜力
餐饮市场瞬息万变,网红炸鸡店要想持续走红,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包括菜品创新、营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品牌建设是核心竞争力
网红炸鸡店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优质的产品、服务、环境,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加强线上线下渠道的拓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消费者需求变化带来挑战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红炸鸡店面临以下挑战:
(1)同质化竞争:市场上炸鸡店数量众多,产品、营销手段相似,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
(2)健康观念的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对油炸食品的需求逐渐减弱。
(3)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环境、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网红炸鸡店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需求。
< class="pgc-img">>网红炸鸡店在餐饮业的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然而,网红效应能否持续,还需关注产品品质、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网红炸鸡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