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绘图 作者:刘岩
■ 舒飞廉
周末,大冬天的早上,冷风冷雨,或霜或雪,哪怕是晴天,东湖上投来的霞光里,也含有冰凉的锋刃。这时候,能够将妻子由温暖的棉被中唤醒,梳妆打扮,羽绒服、厚棉靴、长围巾,拉着端坐书房里、黎明即起、正在苦思冥想“搞创作”的飞廉老师出门的,其唯沈阳路菜场乎,其唯熊太婆馄饨店乎?
开车上武汉大道,过长江二桥,销品茂还在装修,阿里巴巴中心还未封顶,绿地中心愣头愣脑地立在徐家棚。长江里上水船,下水船,一串串,吃住力,络绎往来。江边的芦苇荡白花如棉,朝阳如泉,已经印上了赤红栈桥。莫道人行早,更有早来客,沈阳路周边的长春街、洞庭街、郝梦龄路、张自忠路、山海关路、旅顺路、陈怀民路,条条路上都走满了人。买菜的,过早的,遛狗子的,去江滩公园早锻炼的,狗嘴里吐着热气,人嘴里也挂着热气。各早点铺子与菜摊子上的主人们,鱼摊、肉摊,卤菜店、缝纫店、杂货店、五金店,人家大概是早上三四点钟,就一骨碌爬起来,开门板,起灶炉,布桌椅,堂皇灯火里,洗濯蒸煮,将纵横几条棋盘街弄得堂皇明亮,热气腾腾。我们聚拢到这里,加入赶集的人群,一身的寒气,自然是像赤红栈桥上的白霜,一下子就融化了!
是每人两个毛氏汽水包?经过了油水在平底铁锅里的滋滋生煎,包子胖头扁脑,外壳焦黄,里面松软,馅实料足,红萝卜丝馅的好吃,藕丝馅的也很不错。四两孙氏的豆皮?他们家摊豆皮的蛋液橙黄清亮,珍珠白的糯米粒,豆干切得细细的,瘦肉粒是弹牙的。汪记鲜鱼糊汤粉?小鱼小虾熬出来的鱼汤温热烫嘴,米粉细白有咬劲,往里多加胡椒粉,好像胡椒不要钱,或者像我妈从前说的,打死了一个卖(盐)胡椒的,所以一碗鱼糊粉嗦下去,由嗓子到脚心,一股热气上升,如同吕洞宾练内丹似的,更何况,站在煮粉大嫂旁边的大哥,他炸出来的油条,香热松脆,与汤粉也很般配。老知青牛肉面?一脸严肃的大叔,头发挽成髻、梳得严严整整的大妈,他们五六个人,曾经在同一个农场里做知青,回来合伙开了二三十年的早点店。他们的牛肉面,面是手工刀切面,肉是正宗黄牛肉,好像是他们穿越回去,将当年自己在农场养的牛群赶回来了。还有谁谁谁的热干面,谁谁谁的糯米鸡,谁谁谁的胡辣汤,谁谁谁的鸡冠饺,真是形形色色,活色生香,到处摆着鲜美热烈的碳水炸弹。要是从前,妻子站在长春街与陈怀民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会犯半天的选择困难症。治好她这个症候的,一是来打卡的大学生,他们由“小红书”上得到美食博主们的号召,已经分别在上面诸大叔大妈那里,排起了数十上百人的长队。我们本地人,奈何以白发星星,周旋在黑发年轻人中间?一是我们心仪的收藏夹里,还有一家门店,尚未被同学们的大军攻陷,那就是“熊太婆原汤馄饨店”。
这家馄饨店在张自忠路往中山大道的出口右侧,掩映在中山大道渊深朴茂的法国梧桐树下。推门进去,右手边是一溜木头桌子板凳,左手边是一排柜台,柜台后面是收银台、面窝档、馄饨档。蒙蒙油气与蓬蓬蒸汽后面,立着七八位大嫂,神秘“熊太婆”的衣钵传人,白色厨师服、厨师帽,戴口罩,收银的还是一个刚由专科学校出来的小姑娘,一脸稚气,打眼看,好像是一群医生护士站在高高低低的锅碗瓢盆中间,可是,人家医院也没有馄饨科啊。三位大嫂据案挑馅捏馄饨,新鲜瘦肉剁的馅蓉,又两位大嫂立在汤锅边,戴一次性手套下料,将馄饨抛入炖着猪筒杂骨的沸汤里,翻看小票,淡定自得地数息以待,晃动笊篱追逐捞取,依颗数将馄饨拨到排队客人的汤碗里,大份二十二颗,小份十五颗。按壁间小贴士的提示:“亲,请尽快食用,十五分钟后,馄饨变稀饭!路程过远,不建议打包。”所以诸位还是小心翼翼端到旁边桌子上,双手捧碗“趁热吃”最好。“汤清可以注砚。”面皮不僵,肉馅嫩活,小葱花、细虾皮、猪骨汤、胡椒粉、榨菜粒,一撇猪油冲散开,一朵一朵吃完,腹胃足,周身暖,“顿觉眼前生意满”。你在家乡小城的街巷里,童年少年时代,“包面”摊前口水滋生坐等“抄手”的记忆也会被唤醒。那时候,一碗“云吞”就是琼浆玉食,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这一碗由胡素华、叶惠枝、金凤英三位老太婆传下来(并无熊出没啊),凡四十年的馄饨固然好吃(见壁间张贴的1984年4月9日《长江日报》),妻子更“心水”的,还是面窝档上的面窝。一位大嫂站在油锅前,调米浆,弄铁勺,铁勺柄长长,前端并蒂莲一般,有两个圆形面窝模子,中间凸,圆环凹,她先在模子里细细撒上一小撮黑芝麻粒,然后摊平米浆,将铁模送去热油里炸,也是数息以待,成型的面窝由模子里脱落,滑入油锅,浪涛里滚上几滚,就可以出锅立在铁篦上,沥尽油,放入搪瓷碟子,由顾客依次取走。天下之大,面窝只有我们武汉有。炸好的面窝,像一枚金黄色的中间有小孔的“璧”,小孔周边内缘,米浆稍薄,炸出来,口感焦脆,外环边缘部分,米浆积厚,口感绵软。所以合格以上的炸面窝,应是内焦外嫩,七分焦,三分嫰,稻米的谷气与芝麻的麻油味相激,焦香与清香混和,定形成色,精气神焕发,凭借炸面窝师傅的一腕之力,存乎其一念之间,其实是玄学,玄之又玄,滋味之门。妻子以前喜爱一份小馄饨配一枚面窝,现在已经增加到两枚了,好几次离店经过面窝档,她都夸人家面窝师傅是武汉第一,师傅微微笑,恂恂如,不紧不慢撒芝麻、浇模、入油、脱坯、拨转,烈火烹油中冲浪,魔术一般,通过油炸,将米浆转换为有意味的形式,作家画家音乐家,她是了不起的面窝家。我问旁边抟捏馄饨的师傅,这位面窝家“贵姓”?师傅们也知道她的面窝炸得好,常被顾客点赞,说她姓牛,“牛吃草的牛”。也是牛大嫂的牛嘛,她调理面窝的本领,与罗刹女调弄芭蕉扇的本领何如哉?
就是这家有“玉馄饨”与“金面窝”的“熊太婆原汤馄饨店”,承包了我俩今年冬天的过早,让我们冲风冒寒过江来寻沈阳路。霜晨雪早,馄饨配面窝,就像汪记鱼糊粉配油条,老汉口热干面配豆浆,十七八岁女孩儿红牙板配“杨柳岸晓风残月”,关西大汉铜琵琶配“大江东去”,我们这些熟门熟路的顾客,埋头享用这“一套”美食,大快朵颐,暖老温贫,心照不宣。有一次,邻座一对温州来旅游的夫妻,吃到面窝,赞不绝口,与我俩讨论既久。还有一次,一对由青岛来访,打卡之后,误入此店的大学生情侣,惊疑地指着搪瓷碟里的面窝,问我们这是什么东西,也让我们笑话半天。我说我要给“江花”的周璐老师写写沈阳路集市,第一个就写“熊太婆”,妻子不免担心,会引来大学生排队,我们最后一个宝藏店也沦陷在他们的“city walk”(网络新词“城市漫步”)中。哎,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金玉满堂,一起来守嘛,同学们围观诸大嫂、牛师傅,应该的!
舒飞廉,散文家,湖北孝感人,现居武汉。出版《飞廉的村庄》《绿林记》《草木一村》《云梦出草记》《阮途记》《云梦泽唉》等作品。获2023英雄城市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大奖。
【编辑:商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三仙馄饨老板退役空姐。
今天带你来如意,吃这家新开的旺三仙馄饨。这家店我可是有感情,老板以前是我同事,你不是下岗了嘛?哪有同事?以前我们俩是空姐,我同事来了,在航空公司飞了10年,现在自主创业真的很不容易。
< class="pgc-img">>他们家的馄饨是用老式瓷缸装的,里面的馄饨是元宝型的,个个肉大皮薄。她跟我说猪肉都是当天新鲜采购,阿姨现包现下。馄饨的配料也很足,汤底选用猪大骨,凌晨就开始熬了。品种很多,还有各式小吃。米线嗦一口有点广西风味。馄饨加鸡排才要二十一块钱。
< class="pgc-img">>喜欢干拌馄饨的推荐这个套餐只要22一份,小麻团也很好吃,软糯Q弹。我吃这么一桌肯定不要钱。这就是我的同事。老板,虽然你们不是我的同事,但是我在抖音上给大家上了优惠,地址就在左下角。
<>知道!(高高举起小手)
(摇头晃脑的答曰:)酸辣粉、米线……
对,还有抄手!
薄皮包馅,
汤鲜味美,
身为吃货不能错过的美味。
< class="pgc-img">>话说抄手一词因何得名呢?
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是因为皮薄易煮熟,
在抄手之间就端上桌,
故名曰:抄手。
< class="pgc-img">>另一说是因为外形神似一个人抄起两只手,
包过抄手的童鞋请集体闭眼回忆:
抄手的最后程序,
是不是将面皮两头抄到中间粘紧?
抄手之名的确是非常有趣,
但是你或许不知道,
大江南北对于抄手这道美食还有各种不同的叫法,
譬如:馄饨、云吞等……
来,
随着麻辣妹的步伐,
咱们一起做有知识的吃货。
抄手,在北方地区统称为馄饨,是我国汉族传统的一道面食,因为各地风俗不同,对于馄饨的叫法也有所不同。
< class="pgc-img">>在咱们重庆包括四川一带,习惯将它叫着抄手,而因为嗜辣的缘故,多数是以红油来作为主要的调料,因而红油抄手成为了一道著名的川菜。
在江南,包括上海、浙江等地的吴方言中,抄手的叫法变为了馄饨,与粤语的发音颇为相似。上海馄饨也是著名的美食,起做法就是滚水煮熟,然后放入高汤中,食用的时候加入香油及少许酱油。
< class="pgc-img">>在广州,馄饨又被称之为云吞,这是与英语"wonton"英译而来的叫法,云吞除了单独吃,也搭配面食,广州著名的云吞面你没吃过也肯定听过。
< class="pgc-img">>当然云吞和馄饨还是有细微的区别,广东的云吞面皮是鸡蛋加上面粉制作而成,面皮以8厘米X8厘米见方,馅料精选肥瘦均匀的猪肉,还有鲜虾仁,讲究的还要加入蛋黄和剁碎的鱼茸一起调味。广东云吞不讲究包法速度快,但是卖相精致,一口吞一下一个,口口都是满足感。
皖南地区,以安徽为主的,多是称馄饨为“包袱”。(呃,这个包袱我爱吃,请给我大大的来几碗!)
< class="pgc-img">>湖北地区对于馄饨的称呼有两种,武汉范围内叫着水饺,而其他地区则称之为包面。
福建地区叫着扁食、扁肉。为什么有这样奇怪的称呼呢?福建地区的馄饨跟其他地方的不同,其馅料上是下足了功夫,福建扁食最大的特点是“打肉”。
< class="pgc-img">>没听错,是打肉而不是切肉,福建的扁食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其选择新鲜的纯瘦肉,去除筋膜之后,顺着纤维切成条状或者块状,然后放在木墩上用木槌敲打,直到猪肉烂如绵、粘如糊,然后放入盐、小苏打水搅拌成糊状。
< class="pgc-img">>馅料完成之后,将面粉加入少许碱水一起做成薄皮,每张面皮不超过7公分,包出来的扁食仅有桂圆大小,非常的精巧。入锅煮熟之后,放入酱油、猪油、味精、香葱就可以食用了。
< class="pgc-img">>台湾地区跟福建的叫法是一样的,闽南语发音叫着扁食。作为小吃之都的台湾,扁食是很常见的美食,这是当时国内移民者带过去的家乡美食做法,所以在台湾叫着抄手、馄饨、云吞都是有的。台湾美食界三大馄饨赫赫有名,其中包括台北市温州大馄饨、东部莲花玉里馄饨,南部屏东里馄饨。
日本地区也有馄饨,它的做法是源自于广东厨师,所以其写法是"云呑",叫法沿广州话发音称"ワンタン(wantan)"
介绍完馄饨的叫法,下文也来介绍几种馄饨常见的做法:
1、常见的鲜肉馄饨:主要是新鲜猪肉剁碎之后混合葱姜搅拌均匀,以馄饨皮来包裹后煮熟。
2、豪华升级的鲜虾馄饨:鲜虾馄饨的做法源自于广东云吞,因为当地盛产海鲜,所以人们将虾肉与猪肉混合来调馅。当然现在吃到的云吞中,也有保留整只大鲜虾肉的馅料,一口咬下,哎哟喂,完全太满足了。
< class="pgc-img">>3、清淡的菜肉馄饨:猪肉搭配切成细丝的青菜,既可以吃肉又可以吃菜,荤素搭配均匀,难怪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4、一看就有食欲的红油抄手:红油抄手主要是指蘸料,油辣子做底,一看就让人充满了食欲。
< class="pgc-img">>5、炸馄饨:顾名思义用油炸的方式代替水煮,皮脆肉嫩是最大的特点,它很受消费者的喜欢,但是做起来费时费力,相对没有煮馄饨普及。
平日里吃惯的抄手,
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学问,
做个有知识的吃货,
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