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的工作每天都很忙,一天10多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就是为了中午和晚上两餐的工作做准备!基本上很少有时间去坐在那里玩。
我们厨师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按照一个厨师长的工作流程
早上9点上班,我们8:50就要开例会,给厨房的师傅安排今天的工作,总结昨天的工作,按照惯例,会把营业额数据,都给大家报个数,每个档位销售情况等等...
9点开始上班了以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炒菜的师傅负者自己的菜品进行食材,加工的监督和烹调,配菜的小弟,就要按照相对应师傅的要求切出所需要的配料!每个档口包括,凉菜,蒸菜,明档,烧烤,点心,每个岗位都做着自己的事情!
但是厨师长就不一样了,不需要做这些事情,厨师长是要10点钟和前提经理开碰头会,总结昨天的工作,沟通一些后续的工作方案,厨师长说白了就是一个帮助大家的一个工作,厨房的大小事务都要跟厨师长讲,前厅的事情都需要厨师长去沟通!
中午开餐的工作忙完之后,厨师长需要安排下午的工作,如果没有特殊的会议餐或者是宴席,都是正常上下班的,如果有,就需要厨师长安排时间和工作流程等等.....
厨师长最忙的就是晚上了,晚餐的开餐餐前准备工作,厨房的工作协调,人员调配等等,都是需要厨师长去衔接!
晚上工作结尾的时候,厨师长需要跟前台对接营业情况,需要跟经理沟通工作情况,做好笔记,晚上下班回家都还在想明天的工作计划,做厨师长您只要记住一句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希望能够帮到您!
>是鲛梦的新系列一,每天了解一个新职业,还想了解什么职业,请给鲛梦同学留言哦~
< class="pgc-img">>01
工作内容
- 食谱和菜单开发:厨师参与设计和开发菜单,并制定食谱,选择食材和配料,确保菜单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 食材准备:厨师负责食材的选购和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切割、调味等。他们需要掌握正确的食材处理技巧,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卫生。
- 烹饪和烹调:厨师使用各种烹饪方法和技巧来加工和烹调食材,以制作美味的菜肴。他们需要掌握不同烹饪技术,如炒、煮、蒸、烤、炸等,以及各类菜系的特色烹饪方法。
- 菜品装饰和摆盘:厨师需要精心装饰和摆盘菜品,使其具有艺术性和视觉吸引力。他们会运用各种创意和技巧,使菜品看起来美观、诱人。
- 品质控制:厨师需要确保菜品的质量和口感符合标准。他们会进行品尝和评估,以及监督食品的储存和处理条件,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 团队合作:在餐厅或厨房中,厨师通常与其他厨师和厨房工作人员合作。他们需要协调团队工作,确保整个菜单的顺利完成和服务质量。
- 卫生和安全:厨师必须遵守与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的规定和指南。他们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正确使用和保养厨房设备,并遵循食品储存和处理的相关标准。
- 创新和改进:厨师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喜好进行菜品创新和改进。他们可以尝试新的配方、烹饪方法和食材组合,以提供独特和时尚的料理体验。
02
薪资水平
- 国内厨师的薪资水平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从业经验、所在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单位等。
- 实习生厨师:通常薪资较低,大约在2k-4k/月
- 初级厨师:具备一定的基本烹饪技能和经验,薪资大约在3k-6k/月
- 中级厨师:有较丰富的烹饪经验和技能,能够独立负责某个菜系或工作岗位,薪资在6k-10k/月
- 高级厨师:拥有扎实的烹饪技能和丰富的菜品创新经验,通常担任主厨、厨师长等职位,薪资可达10k-20k/月以上
- 随着从业经验的增加、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位晋升,厨师的薪资水平也会有所增长。此外,一些知名酒店、高档餐厅或国际连锁餐饮企业可能提供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03
发展前景
- 职业晋升:国内厨师可以通过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逐渐晋升到更高级别的职位,如主厨、厨师长、菜单设计师等。随着职位的晋升,薪资和职业地位也会相应提升。
- 创业机会: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国内厨师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开设自己的餐厅或美食品牌。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美食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有特色、创新和高质量的餐饮服务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高端餐厅和酒店就业:国内许多高端餐厅和知名酒店对烹饪技术要求较高,他们愿意聘请具备优秀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厨师。国内厨师有机会在这些知名场所工作,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
- 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餐饮文化的日益国际化,国内厨师有机会与海外厨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他们可以参加国际烹饪比赛、餐饮展览和培训项目,学习国际先进的烹饪技术和管理经验,丰富自己的职业发展。
- 个人品牌建设:一些优秀的国内厨师通过个人品牌建设和媒体曝光,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可能成为美食节目的常驻嘉宾、图书作家、美食博主等,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
04
能力要求
- 烹饪技术:具备扎实的烹饪技术和操作技巧,包括刀工、炒、煮、蒸、烤等多种烹调方法。能够灵活掌握不同食材的加工和烹调方式,以达到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
- 菜品创新:具备创新意识和菜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出新颖、时尚且美味的菜品。善于将传统菜肴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尝试新的食材组合和烹调方式,以提供独特的餐饮体验。
- 食材了解与选购:对各类食材的特性、季节性和品质要求有深入了解,能够准确判断和选择优质的食材。掌握食材的保存和加工技巧,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风味。
- 菜单规划与管理:具备菜单设计和菜品搭配的能力,了解顾客需求和市场趋势,能够根据不同场合和口味偏好制定适宜的菜单。同时,能够合理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实现菜品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能够良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协调工作进度和分配任务。善于沟通和倾听,理解客户需求并确保菜品质量的一致性。
- 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规范,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合理使用食材,掌握储存和加热温度,确保菜品的卫生和安全。
- 压力管理与应变能力:厨师工作环境常常紧张而忙碌,需要具备良好的压力管理和应变能力。能够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并及时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
- 持续学习与追求卓越:烹饪技术和行业趋势不断发展,国内厨师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积极参加培训、比赛和行业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
05
职业缺点
- 高强度工作:国内厨师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和高强度操作,工作环境相对较繁忙。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和频繁的加班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压力增加。
- 厨师待遇相对较低:尽管部分知名餐厅或高端酒店的厨师待遇较好,但整体而言,国内厨师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初入行的厨师,薪资待遇可能较为有限。
- 工作压力和紧张度高:餐厅厨师常常需要在高峰时段应对客流高峰和时间紧迫的情况。对于新手厨师或者经验较少的厨师来说,可能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紧张度,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 风险与挑战:厨师在工作中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火灾、刀伤、烫伤等安全问题。厨师需要具备严格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以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
- 缺乏工作稳定性: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较快。一些餐厅可能会因市场需求变化、管理不善等原因关店或者进行人员优化,这可能对厨师的职业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 学习和进修需求:烹饪技术和行业趋势不断发展,厨师需要持续学习和追求卓越。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参加培训或者改进技术,以保持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
厨师有没有前途?做厨师又该如何晋升?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厨师了?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厨师们。本文作者从一个行业外的角度阐述了他对厨师这个职业的看法,希望能给厨师朋友一些启发。
来源:一大口美食榜
作者:小宽
题图:摄图网
今天,我想聊聊厨师的进阶,以及厨师这个职业。
我并非是一个乐观者,尽管的确有一些知名的厨师已经浮出水面,但是更多的从业者依然沉寂在海平面之下。在中国人世俗而功利的职业选择中,“做厨师”可能比“开滴滴”、“送外卖”选择权重还低,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缓慢积累进阶的古老行业,门槛很高,收益却不一定比那种当天上岗的职业高。
有人问最近名声鹊起的数学家张益唐:如果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你能否取得这个成就?
张益唐回答说: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 class="pgc-img">>△数学家张益唐
我希望更多有见识的年轻人可以因为喜欢和兴趣投身到这个烟火人间的行当,也希望社会可以平等看待不同的职业,真的可以做到:小李去了投行,小王考了公务员,小张做了一名厨师,小赵做了自媒体创业,他们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 class="pgc-img">>我刚刚从澳门觅食归来,对我来说,澳门的美食坐标并不是一家一家门店,而是一位一位厨师。
川江月,米其林二星的川菜,吃的是江振诚,菜品再花样迭出,如果江振诚没有能出来跟大家打个招呼,不完满;永利宫,吃的是谭国锋师傅,他是亚洲薪水最高的主厨,戴着深度眼镜,每天都笑眯眯;京花轩,吃的是张志成,我们管他叫小胖,90后的北京孩子,听他用一口北京话聊菜,听着过瘾;去胜哥私房菜,吃的是70多岁的胜哥,他才是这个富豪食堂的招牌菜,等哪一天胜哥做不动了,餐厅就没了;去美高梅的金殿堂,吃的是传承有序,之前主厨是昌哥,现在是豪哥,两代主厨都戴眼镜,温文尔雅,菜品古早体贴,不失旧时风华。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其实这不再是我们这种美食工作者的认同,越来越多的进阶食客,也开始从吃餐厅变成吃主厨,选择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如果南京香格里拉江南灶餐厅没有侯新庆师傅,也不过是一家平淡无奇的酒店餐厅,不可能日日爆满,天天排队;如果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厅没有王勇师傅,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传奇。
在从前,人们选择用餐的标准是看餐厅字号,后来是看餐厅招牌菜品,如今是看餐厅主厨。这种变化,实在是拜消费升级所赐,当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本土消费品牌的崛起与升级,放在餐饮这个细分品类来看,这种升级是两个层面的:一类是大众连锁品牌的标准化与国际化;一类是精致餐饮品牌的IP化与个性化,代表就是各种黑珍珠米其林餐厅的迅速崛起。
一种趋势是在共性中找逻辑,一种是在个性里探可能,两者不矛盾,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都是消费繁荣的一种表达。
< class="pgc-img">>厨师,作为一种职业,在这种大浪潮之下会不会有一种颠覆性的变革?
在儒家思想浸染深厚的中国社会,向来有“远庖厨”的传统思维,厨师是一种不入流的,伺候人的角色。许多人会习惯性的把“厨师”叫“厨子”,对一个专业厨师,“厨子”是一种轻慢,甚至有点贬义的叫法。在从前,不入流的职业后面往往带个“子”,以前有“五子行当”:厨子,戏子,门子,老妈子……皆是末流。尽管国人以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而闻名,然而在可考的古代信史中,只有文人墨客的美食家的“士文化”,从不见一个有名有姓有生活的厨师,一代一代的做饭人,如尘埃散落在历史之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在这种文化熏陶之下,厨师作为一种职业选择必然是一种“被动选择”。没有办法,没有出路,出身贫寒,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中国的人才筛选机制是一层一层的,高考筛一批,就业筛一批,优秀人才的眼光盯紧公务员、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外企、国企……餐饮厨师、服务员等服务行业几乎是人才捡漏。在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的后厨,很难见到本地人,他们往往都来自农村以及小城镇,说着五花八门的方言,在厨房,菜市场,宿舍,刷抖音与打牌中,消磨着自己的青春。
在从前,一个厨师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往往是:有朝一日,不再做厨师。他们会把做管理岗,开店作为自己的梦想,脱离灶台,脱离烟火。而他们对自己下一代的希望也是:不要做厨师。一个好职业理应存在代际继承关系,一个公务员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当公务员,一个教师往往也希望下一代做教师,这种代际继承可以把上一代的社会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降低新人的入行门槛。然而对于厨师而言,他们往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这件事。
也并不绝对,事情还是在起变化。前面提到的侯新庆师傅,他就把自己的儿子带进厨房,学西餐,做中餐,他刚刚为孩子建立一个全新的品牌,交由儿子主理。
< class="pgc-img">>△侯新庆师傅与他的儿子侯益伟
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往家境良好,有海外留学背景,在欧美国家喜欢上了烹饪与美食,吃过很多有创新的餐厅,见过很多有想法的厨师,回国之后笃定进入这个传统行当,在精致餐饮打工,准备未来做一家自己主理的小众品牌,梦想往往是一家无国界的Bistro。这种餐厅在疫情三年内,在国内涌现出了一批,有想法,有梦想,“主理人”这个名词逐渐取代的“主厨”或者“老板”,变身成为更加时尚的称谓。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新媒体层出不穷,无论是图文自媒体,还是视频大V,种种kol,往往喜欢打卡这些新模型,新思路的店铺,在种种推波助澜之下,似乎产生了一种幻象:厨师越来越有社会地位,厨子从一个社会底层的职业变成了一种星光灿烂的坦途。
我承认我认识许多名厨,甚至在中国我是跟这些各地名厨交际最广泛的人之一,他们在各地开晚宴,做品鉴会,夜夜笙歌,高朋满座,往来无白丁,他们出书,为某种高端食材做代言,他们开出一家又一家的高端餐厅,他们纹花臂,带名表,他们上综艺,收了一批一批的徒弟……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中国有上千万的厨师在狭窄闷热的后厨里杀鸡切菜煎炒烹炸,他们没有机会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们也没有机会去品尝那些传说中的米其林,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他们也是这个行业里沉默的大多数。
< class="pgc-img">>我当然希望厨师作为一种职业,可以被更多的人主动选择,也希望有学历有见解的年轻人可以不受阻碍的进入这个行业,也希望更多吃过见过家境良好的年轻人走进后厨,对这个行业进行变革与升级。然而这一切都还未发生,厨师整体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系统性改变。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影响之下,中国人有一种藏在血脉之中的“脑力职业崇拜”,我所说并非仅仅厨师行业,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蓝领职业,人们依然是作为无奈之选。走在路上,那些骑电动车的外卖,开专车的司机,那些水暖工,装修工,那些门店里的导购与服务员,那些身边无数沉默而黯淡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应该有光,至少都应该有光照耀。
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