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股份(603755)公司三季报表现良好,营收同比增长14.0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03%。餐饮渠道持续增长,食品加工渠道稳步恢复,23Q3 餐饮/食品加工/品牌定制/直营商超/直营电商/经销渠道营收分别同比+28.08%/+21.63%/-11.93%/-13.90%/+120.85%/-49.57%。23Q3 末,公司零售经销商数量为108 家,较年初净增长8 家。费用控制整体良好,盈利水平短期有所承压,23Q3 公司归母净利率17.24%,同比-0.82pct。建议关注后续上海运营中心及嘉兴产能落地,公司成长弹性未来有望展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看投资段子,轻松一下:
日辰股份三季度表现亮眼,餐饮渠道增长28.08%,直营电商更是暴涨120.85%!估计股民们现在比去年的双十一还要high!不过小心,股市风险也像火锅底料一样不断升温,投资需谨慎。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古人诗赋中的浙江嘉兴总被冠以颇具梦幻色彩的辞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这片江南名城一度与秀水青堤渐行渐远。
历史,常常凝练成一次次选择;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五年前还在生态考核中“挂车尾”的嘉兴,开启了一场关乎百万人民福祉、永续区域发展的绿色逆袭:2020年,作为长江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交汇点,嘉兴首次同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近年来,嘉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其公众满意度全省排名从2017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7位,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连续三年实现总得分和排名“双提升”的城市……
数据变化中,激荡着区域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而荣誉背后,更是嘉兴全面建设“江南美窗口”的断腕之志。
再回绿意如烟
“水质最坏的那几年,我们果园喷水机里冒出来的水都是白的、黑的、臭的,底下一层就跟藕粉一样浓稠,河面上的水葫芦多得鸭子都游不了……”回想起家乡曾经的“黑历史”,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居民王玉照至今仍不胜唏嘘。
嘉兴地势平坦,河湖密布。过去,不合理的水生作物种植和垃圾排放让水底富营养化严重,再加上高污染的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清新秀丽的水乡陷入“无水能喝”的窘境。仅隔一条麻溪港的秀洲区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也曾屡发“涉水纠纷”。
重现绿意如烟、碧波如镜,“各扫门前雪”不可为继。
2012年起,秀洲携手吴江探索建立省际边界“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新模式,破解了原需江浙两省甚至国务院协调处理的治水难题。2018年,两地全力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国家战略,派遣“治水特使”联合巡河、联合调查水质等。2020年,两省交界、位于秀洲辖区的苏嘉运河斜路港国控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Ⅱ类水,创下断面水质新高。
王江泾的逆袭并非特例。为了让天更蓝、水更清,嘉兴在全市立起了生态考核的指挥棒,发展取向从追求“数量”变成注重“质量”,环保目标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绩考核,成为年终单位先进考核的关键一票。
而《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嘉兴餐饮业油烟管理办法》《嘉兴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嘉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1年)》等一系列地方法规、文件的相继出台,更使“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成为发展的硬约束,倒逼着嘉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马克思说,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留给自己的则是荒漠。
高筑环保门槛、严拒污染企业,嘉兴的环保觉醒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方方面面。
在嘉兴市港区,一场关于“气味”的革命正迎风而起——为改变化工园区异味扰民问题,2018年底,港区在全省率先提出“无异味企业”创建工作。来自机关、“两代表一委员”、教育系统、环保组织、专业人士、园区职工等275名“民间闻臭师”上阵冲锋,每半月进行双随机检查,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真正做到了创建成效让群众参与其中。
如今,港区的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异味问题大幅改善,群众满意度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一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亦被写入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会议报告,成为嘉兴生态治理一张靓丽标签。
对于每一位嘉兴人来说,生活的空间,正开始变得不一样。
深耕绿色经济
如何将来之不易的绿色留住,并以此为依托发展特色经济?这是嘉兴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作为浙北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2020年3月升级成功的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同样展现了禾城生态修复的高质量成果。
围绕打造高能级生态湿地平台,嘉兴市先后投入11.9亿元,实施退渔还湖、喷水织机污染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湿地生物栖息地保护恢复、北部湖荡清淤水系连通等五大重点工程。
目前,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已调整至696.4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85.81公顷,湿地率98.47%,如生态渔业养殖以及莲藕、水稻等水生作物培育为基础开展的湿地农业特色经济,实现了环境增美、生态增量、农民增收。
无独有偶。在“南湖菱”原产基地——秀洲区油车港镇菱珑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已成为深耕绿色经济的真实写照。
菱珑湾位于南官荡和西千亩荡之间,既有婉约曲折的河浜,又有烟波浩渺的湖荡,纯天然的生态“高颜值”远近闻名。
在这里,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暨国际邀请赛、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大活动的轮番登场,点燃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激情。今年,菱珑湾还将投入约4000万元,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主要用于改造提升菱文化馆,建设游客中心、菱形水上舞台、农民画馆、村口集市、糖糕馆、船匠技艺馆、乡村驿站等。
在这里,一批新型农业主体如雨后新笋,破土成林,走出一条生态、高效、休闲的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路子,使油车港镇成为全国16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之一。
“2016年,我们一家四口通过朋友介绍从上海来到油车港。这几年环境变化太大了,风景实在太美了。”老家江西的“新嘉兴人”董儒妹说,菱珑湾的精致透着一股“国际范”,让她和家人坚定了“留下”的决心。
加码智慧监管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智慧监管构成了嘉兴生态治理的每一寸毛细血管。
作为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地的南湖,一直是嘉兴人民心中的“朱砂痣”。智慧水务平台基于大数据平台、地理空间库、物联网技术,成为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重要一环,使水质检测、施工进度和场地监控变得直观生动,对实现南湖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构建稳定完善的水生态自净系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0年11月2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8所与桐乡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桐乡县域大花园数字化平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经发布,惊艳四座。
据介绍,该平台以大花园建设与县域空间治理数字化为切入点,推动卫星应用技术与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开展绿色发展、县域治理、能源安全、农业生产等领域应用示范,形成“天上看、网上管、地上用”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模式,打造国家遥感卫星应用创新试验区,擦亮大花园数字化治理“金名片”。
事实上,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近年来,桐乡乘着“互联网+”的强劲东风,不断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在生态环境领域政府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敢闯敢试,发挥县域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其创新推出的“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成为浙江全省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数字化转型的首个标志性成果,为构建智能化生态环境管理新格局提供经验借鉴。2020年,该系统已采集企业工况数据2095万条,废水、废气在线监测数据153.04万条,发出有效预警报警信息11646条。目前,已有97家企业管理台账和执行报告上报率均达100%。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擦亮生态“绿色”,打造“江南美窗口”,嘉兴在逐绿的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擦亮“底色”,守好“初心”;用好创新利剑,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以人民为中心,让每一位市民既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又是践行者,凝聚起多方合力,阔步迈向让嘉禾大地天更蓝、岸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好未来。(吴佳蔚 黄冠)
来源: 新华网
018-04-07 06:01 | 嘉兴日报微信公众号
最近,浙江省首次发布2017年全省放心消费“三度一率”社会评价指数:嘉兴放心消费指数0.8659,位列全省第一;消费环境安全指数0.8395,位列全省第二;经营者诚信指数0.7851,位列全省第一;消费者满意指数0.9557,位列全省第五;消费贡献指数0.8792,位列全省第三。五个指数中,嘉兴有4项超过全省平均值,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
直观的数据反映的是广大群众对当下嘉兴城市消费环境的认可,喜人的成绩背后则凝聚着多年来嘉兴在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中的不懈努力。
你想知道嘉兴是怎么做到的吗?
高定位背后的锐意创新
走进桐乡乌镇西栅景区,可以看到,景区内经营户的菜单都明码标价,菜单均上墙公示。该菜用了什么料、来源哪里、用料多少,都一目了然。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景区所有餐饮食材全部由公司统一采购配送,以确保游客安全饮食和明白消费。不光如此,景区还对经营户实行“驾照式”管理。每家经营户都有12分,消费维权服务站根据消费者投诉情况对经营户扣分,12分扣完就要求该经营户退出景区。
“这家酒吧商品售价虚高,我投诉!”2018年2月底,一名江苏游客向乌镇西栅景区消费维权服务站打来电话。经查,是酒吧服务员把未标价的苹果汁出售给消费者,并告知售卖55元。景区向酒吧开出了罚款100元、扣2分的“罚单”。
据介绍,2011年,西栅景区就设立了消费维权服务站,形成了以市场监管部门为支柱、消费维权服务站为基础、消费维权联络点为延伸、“12345”投诉热线为呼应、驻站和流动管理人员为补充的全覆盖景区消费维权网络,并实行维权赔偿先付机制,指导景区商家自律。目前,已有227家商户签订赔偿先付协议,保证资金200万元。
201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作出“放心消费在浙江”的重要战略部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红船启航地、浙江经济接轨上海的重要前沿阵地,嘉兴积极响应,及时出台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在嘉兴”行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促进放心消费的有关机制,扎实推动地方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并提出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均走在全省前列,把嘉兴打造成为“浙江放心消费标杆城市”“长三角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全面营造人民群众放心的消费环境。
作为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在嘉兴”行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嘉兴市市场监管部门更是锐意创新、动作不断。2016年嘉兴市在桐乡乌镇率先开展全省首家放心消费景区创建后,2017年,海宁江南灯彩艺术街、嘉善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南湖区梅花洲景区、海盐县绮园商业街、浙江梅花洲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浙江东兴商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也成功创建省放心消费示范区。通过大力引导商店、网店、餐饮等消费环节经营者积极参与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目前,全市共有放心商店339家、放心网店289家、放心餐饮199家、放心景区11家、放心市场30家。放心消费“乌镇模式”更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将在全省推广。
明主责背后的企业态度
享誉国际的嘉兴南湖、桐乡乌镇、嘉善西塘、海宁盐官等旅游胜地,知名全国的海宁皮革、桐乡羊毛衫、平湖羽绒服等特色市场,颇负盛名的嘉兴粽子、南湖菱角、秀洲农民画等地方特产,由此带出的一系列特色消费,蓬勃地方经济的同时,也让世人更加关注嘉兴的消费环境。
构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企业无疑是其中的责任主体。
“五芳斋承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更好保障消费权利,凡任何一消费者在门店购买真空预包装食品……”去年8月,五芳斋、戴梦得购物中心、浙江鼎美、康禾贸易4家企业代表发布“无理由退货”的社会责任承诺。当天,全省同步开展“万家企业无理由退货”社会承诺百城联动活动,嘉兴6个分会场111家企业参与现场公开承诺活动,全市1041家企业主动响应并做出无理由退货承诺。
从前期的政府发动、部门联动,到经营者主动站上前台,当好“放心消费”的保障主角,嘉兴市放心消费环境的打造,正发生着由量到质的转变。
去年,嘉兴市不少“讲诚信,担责任”企业加入消费者权益保障金行列。嘉兴斑马鱼、嘉兴五芳斋均在市消保委指导下,在银行建立百万保障金,并郑重作出声明,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投诉,将无条件服从消保委的调处意见。
去年,嘉兴市各行各业的100多家骨干企业还成立了“放心消费在嘉兴”企业诚信经营联盟,旨在推动经营者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承诺。作为一家立足本地发展的地方性银行,禾城农商银行担任联盟的轮值主席后,积极研究制定对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放宽金融信贷服务的支持性措施,也为更多经营者积极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强载体背后的社会联动
放心消费,事关人人,也离不开人人的参与和助力。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一群群特别的消费者来到嘉兴市一些景区、商店、餐饮店、网店展开消费体验,并认真记录了他们的消费感受。他们都是嘉兴市消保委从全市各地招募的消费体验员义工,经培训持证上岗。
嘉兴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说,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政府重监管和引导,企业负主责,消费者重在体验和监督。消费放心不放心,消费者最有话语权。通过这些消费体验活动,一方面能帮助企业和有关单位更好地规范自身生产和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营造人人关注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
来自嘉兴市消保委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嘉兴市各渠道共接到消费维权方面的来电来访21401件,受理投诉12114件,已处理11984件,处理率98.93%。较高的纠纷处理率,也与嘉兴市社会化维权体制建设密不可分。仅去年来说,秀洲对一些重点单位和社区的维权站重新规划,并成立了首家油车港食品产业园区消费维权服务站,建立消费纠纷快速解决“绿色通道”;桐乡继续推进金融消费维权三年计划,力推金融消费服务站建设,并定员定岗,公开电话,方便消费者及时消费投诉;海宁在人民银行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当地23家银行、2家大型保险机构纳入维权直通车范畴,实现互联网对接,做到小事不出行、大事联合调。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887个,服务站自行和解投诉2257件。
(原标题《全省第一!在嘉兴消费你放心吗?数据告诉你答案》。编辑顾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