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投中网 作者:薛小丽
提起“海底捞”,我们几乎都不免想到它逆天的服务:免费的美甲、贴心的玩偶、多样的桌游等…如今,这家以服务出名的火锅品牌终于要赴港上市了。
2018年5月17日晚,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2017年全年的客流量超过1亿,98.2%的顾客愿意再次就餐,这些数据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它的认知。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除了餐饮,其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资本版图,资产已横跨投资、教育、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营收百亿,利润约12亿
火锅行业的口味潮流风云变幻,澳门豆捞、四川麻辣、潮汕牛肉等门派都曾各领风骚,但也因消费者口味变化过快而遭到冷遇。从商业模式来看,火锅行业的门槛很低,汤底酱料、配菜等都由供应链提供,品牌很难在口味上打造核心竞争力。早早看到这一点的海底捞,另辟蹊径从服务切入,反而获得了独特优势。
从1994年在四川开出第一家火锅店,到2017年开店超过300家,优质服务一直都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其带来了亮眼的财务数据。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海底捞的收益持续增长。由2015年的约57.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约106亿元,三年内年复合增长率达35.9%;其利润由2015年的约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近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图表来自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
从收入构成来看,2017年餐厅贡献了其98%的收入。同时,外卖为其带来近2.2亿元的收入。
作为一家半夜去可能都需要排队的火锅店,海底捞的核心数据——翻台率完爆其他餐饮品牌,平均一个晚上能达到4到5次,这在2017年为公司带来了超1亿人次的客流量。
火锅行业进入门槛低,同时意味着容易扩张和复制。得益于此,从2015年到2017年,海底捞的全球餐厅数量从112家增加到273家,光是2017年公司就新开了98家新店。目前其320家门店中,位于中国内地的超290家。
图表来自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
从图表可以看出,2017年,其在二线城市开店的数量最多(120家),是一线城市(65家)和三线城市(69家)的近2倍。同时,二线城市为公司贡献了最多的营收(52.3亿元)及最快的翻台率。
另外,从财报还可以发现其盈利能力惊人:2015年至2016年,其门店一般在1到3个月内就能达到首月盈亏平衡,大多数餐厅在6到13个月就能回收现金投资。其2016年和2017年的同店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约14.1%和14%。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服务为海底捞带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庞大的开支。目前,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员工成本是其最核心的开支,近三年来占比一直在25%到30%之间。2017年,其员工成本高达31亿元。财报称,除董事外,其员工平均年薪约为6万元,在同行中领先。
海底捞的资本局
海底捞的上市传闻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公司发源地四川省简阳市政府就曾发布消息称,海底捞已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不过,考虑到餐饮企业存在合规难、企业财务透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其上市一事随后很快石沉大海。
此前,虽然公司未上市,但通过资本布局,海底捞已逐渐构建出一个庞大的资本版图,其中包括港股上市公司颐海国际、新三板公司优鼎优、供应链蜀海微海餐饮管理培训公司、蜀韵东方装修公司等。同时,其掌门人张勇还是云锋股权投资、海悦投资、海景林羲域投资等机构的间接出资人,后几家公司的关联方包括腾讯、巨人网络、科大讯飞等。
2016年,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在香港上市,2017年冒菜品牌优鼎优登陆新三板。细看公司背景可以发现,两家公司和海底捞关系紧密。其中,目前市值超过百亿的颐海国际成立于2005年,海底捞创始人及掌门人张勇、舒萍夫妇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近50%,公司超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底捞。
同时,优鼎优的实际控制人张硕轶是张勇的弟弟,也是海底捞上海片区的经理。海底捞旗下平台还是这家公司的背后投资方之一,可以说背后的关系千丝万缕。
此次招股书也披露了海底捞旗下独立公司的营收数据。其中,蜀海集团2017年营收为26亿元;蜀韵东方营收约为12.9亿元;颐海国际营收达9亿元。
除了培育产业链内的上市公司,海底捞在投资上也有诸多布局。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是上海云锋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股东之一,后者的创始团队包括巨人投资、腾讯商业等。企查查数据显示,海底捞还全资设立了上海海悦投资。
2016年12月,上海海悦投资和另一家企业用友共同成立了红火台餐饮云服务公司,该公司主要专注于餐饮企业信息化业务。另外,海悦投资还投资了安徽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持有后者41.3%的股份。公开资料显示,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是科大讯飞的全资子公司。
同时,张勇、舒萍持股68%的简阳市静远投资旗下有多家子公司,包括室内游乐场品牌悦海游乐、北京优鼎优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还是2010年上市的和邦股份、2015年上市的宏图物流的背后股东。可以说,公司在多个产业、上市企业和资本平台都有所布局。
超30倍PE?
目前,已经赴港上市的国内连锁餐饮企业有味千中国(快餐)、小南国(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锅)等。此前火锅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陆港交所,但因为业绩不佳,已经从港股退市。
从这些企业近几年的市值来看,光景并不好过。根据云锋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饮企业市盈率数据可以发现,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饮公司都跑输指数,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截至2017年12月,图表来自云锋金融
其中表现较好的是呷哺呷哺,市盈率超过30倍。这家火锅连锁企业2014年底登陆港交所,随后营收快速增长,2017年收入达36.64亿元,同比增长32.8%。目前其市值是156亿港元。对比呷哺呷哺和海底捞的业绩可以发现,后者的营收约是前者的近3倍。
如果按照呷哺呷哺的30倍市盈率计算,海底捞的市值或可超过350亿元,这意味着目前持股达62.7%的张勇、舒萍夫妇的股票价值将接近225亿元。根据2017年胡润百富榜榜单,张勇、舒萍夫妇目前身家已经有50亿元。随着海底捞上市,二人财富有望多倍增长。
根据云锋金融此前分析,“成功的餐饮企业必须要用一个特色的品类来打开市场,再用稳定的品质和稳步扩张的规模强势地入侵食客的潜意识,把品牌刻在他们脑海里,才有可能带来宽阔的护城河。”比如,想吃洋快餐就想起麦当劳,想喝奶茶就想到喜茶,只有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中,让消费者欲罢不能,才能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
某种程度上,海底捞已经做到了“想吃火锅便想起海底捞”的品牌护城河。然而,对餐饮企业来说,即使有了护城河,依然是风险重重。在招股书长达30页的风险因素罗列中,海底捞认为公司未来的发展风险主要在于食品安全、餐厅店长人才库和供应链管理三方面。同时,无法顺利开业新餐厅也是盈利风险之一。
比如,2017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海底捞位于北京的两家餐厅有卫生问题。当时媒体拍摄的视频显示,其厨房有老鼠、黏着油性食物残渣的洗碗机等。在海底捞的未来扩张中,这类食品安全问题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考虑到公司的持续增长仍要依靠开设新店,海底捞计划2018年新开180到220家新门店。同时,虽然招股书没有透露募资金额,但公司随后获得的融资中,60%将用于门店扩展计划,20%将用于开发新技术,15%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等。
近两年,中国火锅餐饮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截至2017年底,中国火锅餐饮门店已经接近30万家。数据公司沙利文预计,到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或可达5774亿元。在如此庞大的市场和亮丽的业绩助力下,海底捞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市值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投中网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闻,内容涵盖PE/VC行业热点、突发新闻、投融资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创业圈动态等业内最新信息。关注投中网即可获得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月17日晚,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近三年内营收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9%。而海底捞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也有国内火锅市场整体爆发的因素。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机构分析,2017年,火锅在中国中式餐饮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额,按2017年收入计,市场份额为13.7%,超过了川菜的12.4%。其中,川式火锅约占中国火锅餐厅市场的64.2%,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
那么,火锅超越川菜的说法是否得到行业认可?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成都美食之都促进会会长何涛。何涛表示:“广义的川菜包含了川系火锅这个餐饮品类。如果要把川系火锅单独列入火锅品类中,和川菜中其他正餐比较,火锅13.7%的市场份额确实略高于川菜的12.4%,但包含川系火锅的川菜仍占据中国中式餐饮市场最大份额。”
市场去年营收超4000亿
海底捞5月17日披露的转股说明书中显示,其营业收入及利润主要来自于餐厅经营业务,占比超过98%。营收总额从2015年的57.57亿元按35.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2017年的106.37亿元;近三年内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达70.5%。
海底捞近两年一直在迅速扩张,店面数量由2015年底146家增加至2017年底273家。除了开店扩张,海底捞业绩快速增长与国内火锅市场整体爆发的大趋势相关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机构分析,中国餐饮服务市场近年来稳步快速增长,总收入由2013年的人民币2636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人民币39644亿元,在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7%。
中国餐饮服务市场由三部分组成,即中式餐饮、西式餐饮及其他餐饮,其中,2017年中式餐饮占有市场份额的80.5%。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称,所有中式菜品中,火锅在中国中式餐饮市场占有最大市场份额,按2017年收入计,市场份额为13.7%,超过了川菜的12.4%。其中,川式火锅约占中国火锅餐厅市场的64.2%,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火锅类型。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火锅餐厅市场的总收入由2013年的人民币2813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人民币4362亿元,在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中式餐饮复合年增长率9.9%。未来预期火锅餐厅市场将按10.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是中式餐饮中增长最快的分部。
火锅市场处于竞争红海
从翻台率、年客量及收入规模等方面来看,海底捞无疑是中式餐饮头部企业。但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竞争方面,无论是中式餐饮市场还是火锅市场都高度分散。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前5大餐饮企业总共占中式餐饮市场份额不到1%,仍处于竞争红海。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榜显示,2017年火锅餐饮集团20强企业营业额合计超过440亿元。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领军企业,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入前三甲。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海底捞占有火锅市场份额2.2%,剩下的五强分别为一个占有0.9%4个分别占有0.8%。火锅餐饮市场的经营者在食品质量及一致性、性价比、环境、服务、地点、供应链及员工培训程度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
对于势头正旺的火锅龙头们来说仍然面临一些市场风险和行业问题。“国内火锅餐饮品牌还是比较脆弱的。”何涛表示,川式火锅由于油用量大等产品特性,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如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食材,使用不可食用的添加剂或不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潲水油、非法回收油的使用。如果企业不能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好持续性严格管理,容易对餐饮品牌造成严重损害。
针对火锅近四年来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超11%,高于中式餐饮行业总计复合年增长率,何涛认为有多元因素。一是,火锅产品本身在色香味方面特色显著;二是,相比正餐,火锅对高技能厨师的需求较弱,更易于标准化、连锁化推广;三是,火锅的发展也得益于火锅底料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及专业化配送体系的建立。海底捞早就拥有自己的工厂和供应链系统;四是,从食材的角度,火锅可以兼容地域特色食材以及能够批量生产供应的大众食材;五,火锅门店可复制性强,开店速度快,易于企业扩张;六,火锅具备丰俭由人、食材可见、参与性与个性化并存等特点。
近年中国餐饮市场稳步增长,何涛说,但国内餐饮企业仍与国外成熟的国际化连锁餐饮间存在很大差距,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微不足道,海底捞这类国内餐饮企业从战略上也在向国际化连锁企业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有星巴克的意大利,已经入驻了星巴克,没有海底捞的重庆,也同样入驻了海底捞。
< class="pgc-img">>截至目前,海底捞火锅,已经有3家店铺在重庆正常营业,而还有一家处于围挡装修当中,一入驻就开了4家店,足以表现出海底捞对于重庆市场的信心。
而作为火锅之城,重庆人民对于火锅的喜爱也让海底捞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 class="pgc-img">>我们在此时回顾一下海底捞火锅在2019年的表现,就会发现,如果仅仅针对重庆市场,这一年的海底捞,也是历经磨难。
2019年3月,游品为了体验传言当中的海底捞火锅,特意前往西安,第一次尝试了海底捞。并且写下了一篇分享体验《以火锅闻名的重庆为何没有海底捞?亲自体验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 class="pgc-img">>通过我们的实际体验,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海底捞从味觉体验上来说,的确比不上重庆本地的火锅,或者说不太适应重庆人的口味。
但与此同时,海底捞的服务态度以及运营模式,也是重庆火锅所不具备的:重庆火锅,是海底捞暂时还学不会的,就像其他火锅也学不会海底捞一样。
< class="pgc-img">>这篇内容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来,很多的观点和态度都值得我们深思。
而这或许就成为了海底捞入驻重庆之前的一个开端。
< class="pgc-img">>2019年5月,网络渠道开始出现爆料,根据餐饮业的相关消息,海底捞火锅将会入驻重庆,而且连地址都被提前透露:朝天门来福士。
不过,这一消息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但是无风不起浪,这一消息的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随后,游品向海底捞官方以及来福士官方进行了求证,得到了未确定,但是已经可以当作“实锤”的消息。
< class="pgc-img">>直到来福士官宣,海底捞入驻重庆的消息终于被证实,而因为来福士和朝天门之间说不清的关系,导致来福士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当中,而在这其中的海底捞,自然也是倍受关注。
2019年9月6日,来福士迎来了万众期待的开幕,不过,海底捞却并未同步开业。迫于大众的压力,在9月8日,海底捞来福士店正式开业了,一时之间,可谓门庭若市。
< class="pgc-img">>当然,这其中,还有部分原因得归功于试营业阶段有限的接待能力,并且还不支持网络渠道的预定。
在海底捞开业之后,各界人士都发表了对于它的观点。大部分人都认为,大家只不过是图一个新鲜,这种热度并不会持续很久,大家还是会更喜欢吃重庆火锅。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重庆火锅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小天鹅集团董事的何永智表示:欢迎海底捞的加入,它们的一些创新理念值得重庆火锅学习。
< class="pgc-img">>但是,作为外来品牌,想要在重庆做好火锅,难度应该不小。她认为,海底捞把人和服务当作核心竞争力,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核心竞争力应该回归到味道和食材本身。
< class="pgc-img">>在经过几个月的发展之后,海底捞在重庆已经有3家店铺开业,1家店铺正在装修。按理来说,大家图新鲜的热度应该已经退散,可事实究竟如何呢?
我们曾实际前往海底捞门店,也通过网络渠道尝试过预定,我们都发现,海底捞的热度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还一直火爆。
< class="pgc-img">>这就有点让人不解了,难道海底捞真的比重庆本地火锅要好?
这个问题我们得更加理性地来看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证明了重庆餐饮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 class="pgc-img">>此前,重庆市统计局曾经公布过一份数据,在2019年的前11个月,重庆人的餐饮消费支出,达到了1289.81亿元,占据了消费总支出的六分之一。
海底捞的确不是重庆的传统火锅,服务至上也是它的突出特色,但是这些并不应该成为它被诟病的理由。
< class="pgc-img">>很多人评价海底捞不好吃,是在自己根本没有吃过的前提之下建立的刻板印象。就游品的个人体验来说,海底捞的味觉体验不如重庆火锅那般浓烈,但是并不难吃。
而在食材方面,海底捞其实相比大部分火锅都要更好,这是大客流量所带来的优势所在。
就算是重庆火锅,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和喜欢,所以,不管大家觉得海底捞好吃还是难吃,那都是因为各自的味觉喜好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
< class="pgc-img">>重庆本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在如今的飞速发展之下,外来人口和游客也变得越来越多,饮食习惯的多样性,让不同地域的餐饮都可以得到发挥的空间。
海底捞只是众多餐饮中的一个,它自然也能够找到适合它的食客群体。不管大家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来进行选择,从目前海底捞持续火爆的状况来看,入驻重庆之后的海底捞,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 class="pgc-img">>曾经的质疑和误解,在事实面前,都可能变成了大型打脸现场。游品大胆预测,4家门店并不会是海底捞入驻重庆的终点,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门店加入其中。
其实,海底捞多年以来的餐饮运作经验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的确,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味道和食材本身,但是味道本就是因人而异的,而食材是所有餐饮都可以做到的基本保证,规模越大,整体把控应该会更好。
< class="pgc-img">>榴莲、臭豆腐、螺蛳粉、猪大肠,这些充满争议的食物,对于你是绝世美味,对于别人却是避之不及。这个类比或许不够恰当,但是道理却是相通的。
< class="pgc-img">>海底捞在重庆的2019年,至少现阶段的情况来说,它是成功的,至于未来将会如何发展,食客们的选择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或许,我们最后会发现,就算在火锅之城重庆,餐饮也并不会有什么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