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定好了价格策略,我们就要开始营业了,但在开业前,我们还要明确好分工。
听到这,你可能多多少少会有些疑惑,一个零售小店,还用得着分工吗?
如果你这么想,就是把分工这件事看得太表面了。它不是简单的活多活少,谁有空谁多干点的问题,它背后其实是权力分配问题,到底谁能做主、谁为这家店的经营结果负责。
你可别小看这些问题,即便这家店里就只有夫妻两个人,也必须先明确好分工。为什么?从近看,这会影响销售利润;从远看,它会给小店长期发展埋下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确分工
你大概也知道,零售店就是个小生意,钱挣得不多,事还不少。越是起步阶段,店里的事情就越繁琐。如果分工不明确,决策就会乱,还会发生中空的问题,双方都以为对方做了,可实际上谁也没做。
更关键的是,店在初步阶段,竞争力本来就弱,那应对竞争的反应速度就要快。如果说,人家都打到你家门口了,两个人还要互相说服,迟迟不能达成一致的话,这就不仅仅是影响利润了,甚至还可能直接威胁到小店的生存。
往远了说,小店肯定会发展,如果现在不明确好分工,将来更是一笔糊涂账,越到后面越不好明确。
< class="pgc-img">>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个客户,就是因为在初期的时候分工不明确,导致企业错过重要的发展机会,创始人夫妻俩差点还反目成仇。具体怎么回事呢?
当时,这家超市处在经济比较富裕的华东区域,也因为开得早、位置好、竞争也小,再加上夫妻俩也非常勤快,开店后不到三年就赚得盆满钵满。只有一家店时,夫妻俩就不分彼此,虽然有些意见不合,但也还能过得去。
可就在开了五六家店后,因为管理精力跟不上,就成立了总部,想着接下来要好好大干一场。结果,早期夫妻分工不明确的矛盾就演化成了大问题。
最开始的引爆点,说起来就是芝麻一样的小事。就是在成立总部后,老公管业务,老婆管后勤。看着分工很合理,但因为在初期开店时,俩夫妻谁都做主,谁都管钱。比如老公去采购货品时,就直接从账上拿钱去采购。
成立总部后,老公依然觉得这个企业我说了算,还是按原来的老习惯直接拿钱给采购去进货。可是,老婆管着财务,会计多次和她说这样账目不好做,老婆就要求老公要按流程办事,要不就不让财务人员给采购批钱。
你看,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就这么一些小事,引发了夫妻俩的争权战。两个人都觉得公司是共有财产,凭什么要听你的,谁都不服对方的决定,矛盾越积越深。
< class="pgc-img">>最严重的时候,门店的货架上一度出现大面积缺货,而且,请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纷纷离职。因为想做一点事情特别难,要分头向夫妻两人申请才能推进,每次还都是长期拉锯战。
而留下来的人呢?
一般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就是站队,利用夫妻矛盾,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另一种就是左右摇摆的海草了,谁吵赢了就听谁的。
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经营红火的几家店迅速衰败下去,年净利润下降到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这家公司的净利润彻底降到负数线以下,这时候,夫妻俩终于不吵了。
在找到我后,一直问我怎么提升销售和利润。我做完调研,给的第一条建议就是,你们夫妻俩其中一个人必须离开公司,另外找别的事情做。
他们问我,能不能不离开公司,重新分工,以后坚决不吵了。我说如果在总部成立以前,还有可能,但现在公司里已经形成了立场分明的帮派,就算是你们俩分清楚了,下面的管理人员已经没法分清楚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离开公司。
他们最终决定由女方来经营,丈夫另外寻找别的投资。虽然错过了重要的发展时机,但因为只有一个人做主,站队形成的帮派自然就瓦解了,经过了一年的内部整顿,关闭了无法拯救的门店,又开了一家新店,在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了。
所以你看,真实的商业世界比电视剧还要精彩。对于初开店的店主来说,一开始就要明确好分工,不要给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 class="pgc-img">>不过,你可能会问,如果夫妻俩贡献都一样,本金都是共同财产,非要明确分工的话,到底谁来管呢?
不管是夫妻也好,还是合伙人也好,在初开店阶段,一定是谁管钱,就谁管店。要是财政大权也没有分得很清楚的话,那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是特别能干的人管,要么是没事干的人来负责经营。
控制人数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你注意,不管是特别能干的,还是没事干的,也还是要严格控制人数。甚至在我们课程开始,我就跟你强调过,合伙人最多不要超过3个,一多就容易出现矛盾。
我说说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原来有四个同事,平时关系不错,后来就一起合伙开了一家200多平方米的小超市。因为4个人都很有经验,股份和4个人的分工设计都很不错,但问题恰恰就出在4个人挤在了一家店里。
开业初期,每个人各自分管一块,干得还不错。但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在扣除了经营开支后,发现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为什么呢?这4个人都是按管理层的工资来计算的,整整比普通员工多出了2倍,再加上雇了3个员工。这家店相当于花了11个人的工资。
这样一来,4个人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却根本赚不到钱,而且这种“事多钱少”的周期不会短,干活的热情一下子就受到了打击,很多事就都不愿意管了。
这种状况没多久,4个原来关系不错的同事,就开始互相指责其他人不干活,最后闹到其中两个人退了股走人,另一个人没退股,但退出经营自己去上班,全部交给1个人来经营,这家店才算慢慢缓过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合伙人太多,虽然分工明确,但没有人有主导权,最后就变成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为经营结果负责。
另一方面,他们对刚开的小店,投入大、利润少的情况没有找到平衡点,每个合伙人都是按连锁超市管理层的薪酬标准来发工资的,那最后肯定会亏损。
所以,在开店初期,一定要明确主导权,并且要控制用工人数,避免经营成本过高,拖慢了小店的发展。那多高算高呢?
< class="pgc-img">>对零售小店来说,盈亏平衡点要看两个关键指标,就是人效和坪效。人效就是一个人平均每天所能创造的零售额,坪效就是一平方米店面积平均每天创造的销售额。
在零售小店这一行,人效平均指标是1200元~1800元每天每人,坪效要到40~80元每天每平方米,才能基本平衡收支,开始盈利。
按这个标准,我原来同事那个店,坪效达标了,一平方米每天能有50元销售额,但人效因为要摊到11个人身上,只有900元左右,远远低于1200元的底线,这就导致后期根本不赚钱,利润全都发成工资了。
所以刚开始开店,一定要注意控制人数。即便零售店里事多且杂,也不要一下子雇太多人。这个时候,你可以用一岗多职的方式,来跟员工明确分工。
一岗多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员工身兼数职。一家零售店里主要有这么几种职责:
第一个是现场管理,就是维护店里的卫生、环境舒适、购物安全等。
第二是商品管理,包括从商品的陈列、摆放、价签、补货,到检查商品品质及保质期等。总的来说,就是保障让顾客选购商品时没有阻碍。
第三是后台管理,从商品的进货开始,到搬运、仓储、二次打包及分拣等,这是保障商品状态的工作。
第四个是销售管理,比如不同渠道的宣传,像社群运营和微信的商品推广销售。另外,针对一些商品,经过了相关的技能培训后,就能让商品的销售大增,比如剥菠萝蜜、削凤梨等技能。为什么培训这些技能能让销售大增呢?
总的来说,前三类工作都是基础工作,而第四个销售技能,就是附加职责。一岗多职中的多职,主要就是产生在这个工作内容中。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就是这么干的啊。但我要强调的是,分工一定要明确,只要没有明确到人,就容易出现职责脱钩,或者多做多错的情况。
< class="pgc-img">>所以身兼数职也要提前明确好,最好是一个主要职责配两个次要职责。比如一个店员的主要职责是商品的上货和收银等基础工作,但因为她能言善道,她的副职就可以加上新品推广员和社群管理员。
主职和副职之间要有明确的职责说明和目标分配,并且也要配备相应的薪资补贴。这就是一薪多补了,就是拿着基础岗位的工资,多一个技能,就多一份补贴。
好了,我们主要讲了分工。很多初开店的人不重视这件事,但实际上,后期发展的好多隐患,都来自于前期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所以,在开店前期,一定要明确好分工,不给未来埋雷。
开一家餐饮店,但是资金却不够?
三两个好朋友都想做餐饮,想法一拍即合。
自己没经验,还需要几个人当帮手。
……
合伙开餐饮店的原因,大多是以上这几种。但是合伙开店的“坑”却太多了,稍不注意兄弟“反目成仇”。
1
案例一
二人合伙开店,从“闺蜜”变成“仇人”
我跟闺蜜,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特别好。
< class="pgc-img">>由于我职场受挫,离职在家。有一天突然跟她聊起,发现我们都有想创业的想法,两人就合伙开了一家奶茶店。资金55开,由于她在事业单位,不好辞职。所以就我看店,她继续上班!
刚开店,意见就不统一!
我们刚开店准备做活动,我闺蜜想的是,会员充五十送十五,又有第二杯半价,又有满十元减两元优惠。我跟她说,这样没钱赚啊,一次性那么多优惠,消费者习惯低价消费了,就不会接受原价了!
但是她不听,导致活动后生意就不太好了。
由于她白天在上班,只有晚上过来看看。我一个人起早贪黑的,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于是她把自己的亲戚介绍了过来,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 class="pgc-img">>亲戚来打杂,东西掉地上不捡,连扫地也催三遍。我给店里买个什么东西,她都说,“你问过我姐了么?我姐同意么?”真的气不打一处来。但是看在闺蜜的面子上,我忍了。
再苦再累我都忍了。但是最后闺蜜却怀疑我收材料商回扣,做假账。无端的猜忌让我实在受不了。我给她看了账本,解释清楚情况。也给她撂了底,“要么我退出,要么你退出,我不想两个人干了,太累。”
< class="pgc-img">>明明是她冤枉了我,结果她却说我大惊小怪。最终我选择了退出,她把店要了去,我换了一部分钱。我们也再不来往了。
2
案例二
3人合伙开奶茶店,半年赔了60万
三个审计师,金融行业专业人士。由于都看中了奶茶店这门“赚钱”的生意,于是凑齐45万合伙开了一家奶茶店。
门店定位高端鲜果茶,价格在13-20元,用真茶真奶新鲜水果来做,希望凭借口感赢得消费者,这是我们最初的预想。按照奶茶行业50%的利润,一年赚100万不成问题!
但是现实却和我们的预想大相径庭!
店才刚开,问题就来了!由于出资额相同,股权也平均,没有划分职责,导致三个人,谁也不想多出力。
最初,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曾做过生意,他也踊跃担任店长,就给他一个月9000块的工资,让他来全权筹备新店。
但是他没想到开奶茶店会这么辛苦:一大早就要起来煮珍珠煮茶,然后骑车去拉新鲜水果,洗水果切水果,一天将近14小时守在店里……才干了三周,他就提出要招聘店长。
店长更是难找,店开了6个月,换了5个店长。新店长不懂营销,我们几个都忙自己的工作,没人出方案,出了方案也没人执行。
于是频繁的换店长,出品和运营跟不上,品质和服务都逐渐下降。再加上选址错误,资金管理不当等问题,不到6个月我们就被迫关门了,算下来差不多还亏了60万。
3
案例三
生意不好,合伙人却跑了
合伙开餐厅,要做得长久的真的没有几个。如果不是十分硬铁的关系,遇到生意不好的,合伙人大多都是大难来时各自飞。
之前我家楼下就有一家餐饮店,老板也是和朋友合伙开店,大家一人出一半。谁知道餐厅开了近一年生意几经不见好转,钱收不回来,还欠了二十多万元的债务。合伙人一看不妥,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人老板一个人还在苦苦支撑。
相信以上我列举的几个案例大家也都听说或者经历过。当然,合伙开店的坑也还有很多。那么我们要如何尽量避免这些坑呢?
合伙做餐饮不被坑的2个小建议
01
权、利、职、责分明
在多人合伙经营餐馆之前,一定要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
权:什么事情谁说了算利:各方的占股与分红职:什么事情由谁负责责:干得不好如何处罚
大家最好先谈好分工,约定出资额和分红,还需要制定一个好的退出机制及监督机制,签个《餐馆合伙经营协议》,大部分事情按照协议规定执行,避免争议。
< class="pgc-img">>合伙干餐饮,最好是找与自己专业有互补的合伙搭档,大家各管一块,分工协作。
同时,合伙人中还应该有个绝对的老大,如在能力、公关交际、品德、营销、技术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方面突出者。
02
做好2个应急预案
预留足够资金应急
餐饮业有淡旺季,生意好,多赚点,晴天也要备好雨天粮食,以便生意不好时能熬过去,避免出现发不出工资、没钱买原料等问题。
做好退出机制
合伙中突然有人想退出,必须考虑这对餐馆后续经营的影响,避免陷入困境。
生意有赚就有赔,合伙经营餐馆无非也是为了赚钱,所以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在经营或利益分配细节上的意见不统一。
运营管理咨询加关注头条号餐创中国发私信
><>今在餐饮行业,经营一家餐饮店风险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大,于是合伙成为了很多餐饮人创业的第一个选择。但是合伙干餐饮同样也有风险,对于初创餐饮企业而言,合伙人关系融洽与否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找对合伙人才是关键。
< class="pgc-img">>合伙创业做餐厅的三大痛点
1.分工不均,离心离德
有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店,几十平米的小饭馆有三个合伙人,总共投入十多万。开业后,每个月能赚个两三万。刚开始,三个人都在店里工作干活,齐心协力。但是当生意逐步稳定后,其中一个合伙人经常私自外出干副业。
时间一长,另外一位合伙人看不下去了,觉得自己每天那么辛苦工作,分的却只有一点钱,另外一个人却能拿两份工资,不公平。于是,他也慢慢不来店里帮忙,每天只有朋友一个人在店里忙着,而分钱的时候其他两个人都要求平分。
朋友心里自然有怨气了,明明自己干得最多,结果钱都分给他们俩了,要求他们两个要么一起来上班,要么就退股。因为店的生意很好,其他两位合伙人都不愿意上班或退股,朋友最后只好选择了自己撤股退出。
< class="pgc-img">>2.月流水800万却倒亏20万
在合伙上,其实最怕的是合伙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另一个朋友就在合伙开店这件事上吃过亏。
因为当初不懂行,选择了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当时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店门口排队,生意很好。按理说生意这么好,应该能赚钱,实际上却是每个月有800万流水还亏20万。后面她才知道,每月的牛肉用量明明只有380斤,采购、财务、厨师长给出的用量却是800斤,这些人都和合伙人有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
另外一家店,也是天天排队,结果账上现金被合伙人突然无故转走了几十万元,直接导致关门……
3.生意不好,合伙人却跑了
合伙开餐厅,要做得长久的真的没有几个。如果不是十分硬铁的关系,遇到生意不好的,合伙人大多都是大难来时各自飞。
说说我家楼底下有家店吧,老板也是和朋友合伙开店,大家一人出一半。谁知道餐厅开了近一年生意几经不见好转,钱收不回来,还欠了二十多万元的债务。合伙人一看不妥,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人老板一个人还在苦苦支撑。
< class="pgc-img">>相信以上我列举的情况餐饮行业的部分朋友们都经历过,我也理解,餐饮合伙无非就是这样几种情况: 资金不够、经验不够、能力欠缺以及想要扩大实力。所以如果无非避免这种合伙现象的发生,那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跳过合伙人“布下”的这些坑。
避免合伙人的坑,这里有几个建议
1.在多人合伙经营餐馆之前,一定要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
1. 权:什么事情谁说了算。
2. 利:各方的占股与分红。
3. 职:什么事情由谁负责。
4. 责:干得不好如何处罚。
大家最好先谈好分工,约定出投资额和分红,还需要制定一个好的退出机制及监督机制,签个《餐馆合伙经营协议》,大部分事情按照协议规定执行,避免争议。
合伙干餐饮,最好是找与自己专业有互补的合伙搭档,大家各管一块,分工协作。同时,合伙人中还应该有个绝对的老大,如在能力、公关交际、品德、营销、技术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方面突出者。
< class="pgc-img">>2.做好以下应急预案
1. 预留足够资金应急:餐饮业有淡旺季,生意好,多赚点,晴天也要备好雨天粮食,以便生意不好时能熬过去,避免出现发不出工资、没钱买原料等问题。
2. 做好退出机制:合伙中突然有人想退出,必须考虑这对餐馆后续经营的影响,避免陷入困境。
生意有赚就有赔,合伙经营餐馆无非也是为了赚钱,所以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在经营或利益分配细节上的意见不统一。
关于餐饮合伙,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给小餐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