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网消息,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截图自最高法官网
《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此条例适用于在零售、住宿、餐饮、健身、出行、理发、美容、教育培训等生活消费领域,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多次或者持续向消费者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产生的纠纷,同时明确了多项预付式消费中无效的“霸王条款”。
所谓“预付式消费”,指的是消费者在商家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务前,根据商家的营销方案,以优惠价格预付费用后获得相应商品或服务。
在餐饮行业,预付式消费模式较为常见,一般表现为充值或是办理会员卡储蓄。对于餐饮商家而言,预付式消费既可以锁定目标客户,还可以实现资金快速流动;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是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价格,不失为一种“双赢”模式。
然而,近年来,餐饮业有关预付式消费纠纷时常发生,很多消费者遭遇“办卡容易退款难””,一些餐饮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如标明办卡缴费概不退还,丢失损毁概不补办、“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所有”。甚至有些餐饮商家在消费者餐厅充值后突然关门,此前红餐网就报道过不少相关案例:
- 5月,成都一网红火锅店分店突然关门,该品牌负责人表示,费者储值卡里的钱不能退回,只能在指定门店继续消费;
- 1月,山东一连锁餐厅突然倒闭,上千位消费者10万余元充值金退款难,品牌相关负责人公布了几种会员卡退卡和消费方案思路,但均未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 去年10月,河南一轻食品牌打出“199元吃30顿饭”活动,诱导多位消费者充值后疑似“跑路”,除消费者外,还有被拖欠工资的该公司员工,以及与该公司合作的线下轻食门店、厂家。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除了《征求意见稿》,红餐网还查询到,在今年7月1日即将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里重点强化了预付费消费活动中的经营者义务。
《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以收取预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未消费的预付款余额。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即将落地,和《征求意见稿》有望实施,将餐饮业一些常见预付式消费中无效的“霸王条款”列入“禁止”中,无疑提高了餐饮商家违法成本,有助于肃清餐饮行业经营乱象行为。
以下为《征求意见稿》的详细内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整编: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
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鲍师傅打假维权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归功于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对侵权和假冒行为的严厉打击,感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标局、商评委、各地工商及法院的支持,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全国范围内打假的力度。”在近日举行的鲍师傅打假维权媒体见面会上,糕点品牌“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这样说道。
作为“网红”糕点品牌,鲍师傅红了,却没少招黑。各种假冒仿冒、商标侵权让鲍才胜吃尽苦头。而在诸多假店中,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加盟店是规模最大、侵权行为最恶劣的。据不完全统计,其侵权门店数量高达数百家,远超只做直营店、不做加盟店、全国仅有37家门店的正版鲍师傅。
事实上,真假鲍师傅的纠纷由来已久。据悉,北京鲍才胜餐饮有限公司和北京易尚均拥有“鲍师傅”商标,北京易尚也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在市场上混淆视听。据介绍,二者拥有的“鲍师傅”商标品类完全不一样。鲍才胜在2013年注册了30类糕点类“鲍师傅”商标,另外在35类广告宣传门店零售类也取得了注册权。
而北京易尚的注册的是32类啤酒、矿泉水、奶茶等品类以及43类的餐馆餐厅等类别的“图形+鲍师傅”商标;这两个商标都由一个人头像加“鲍师傅”和“Bao Shi Fu”组合而成。当前,北京易尚的这两类商标分别在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进行了无效宣告的裁定。
国家商评委对北京易尚商标侵权行为的权威裁定,成为了“鲍师傅”品牌创始人鲍才胜进行合法知识产权维权的实质性保护,也将成为后续打假维权工作最有力的武器。“这可以说是对北京易尚侵权行为的釜底抽薪。”鲍师傅代理律师周益霞表示,这样的结局对于鲍师傅未来的维权会有很大的帮助。
据介绍,鲍师傅的品牌维权官司也一直在进行。截至目前,“鲍师傅”品牌原创者和商标持有人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公司,已经向侵权行为最为恶劣的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展的加盟商发起了18起诉讼。现阶段南京、苏州、北京已有7起诉讼已经结案,其中调解3案、判决4案,所有结案均判定被告商标侵权,另有11起诉讼正在进行中。
“我们明显感受到,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使得鲍师傅打假维权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个人也终于能从错综复杂的打假工作中抽出精力,投身到产品研发中去。”鲍才胜表示,由于企业的发展历史原因,鲍师傅的商标保护确实起步比较晚,但公司方面现在正在逐步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打假力度。
谈及消费者对真假鲍师傅门店如何分辨,鲍才胜介绍,“首先挂有人头像的鲍师傅都是假店,我们最新的门头带有‘鲍才胜原创’的标识”,此外,目前鲍师傅全国所有店面都已经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从透明厨窗、前厅监控到远程监控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后厨全部公之于众,接受全民监督。而95%以上的山寨店都做不到这点,所以这也会成为其有效区别于假店的一个明显标识。
鲍才胜还称,过去两年把所有精力放在了维权上,原本所承担的新品研发工作基本停滞,接下来他将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高品质产品。同时,鲍师傅也会适当地加快开店步伐,减少顾客对分辨真假店的困扰。“不仅在国内,希望鲍师傅能代表中国美食走出国门,将特色美食文化带到世界。”他表示。
圳晚报讯 (记者 王宇 通讯员 陈秋媛) 深晚记者昨日从深圳市控制吸烟协会获悉,6月份,市民通过“无烟深圳”微信公众号“随手拍”发送控烟投诉共206起,投诉禁烟场所167家,平均每日7起控烟投诉,较5月上涨13.8%。
从区域分布来看,投诉量前三名的行政区是福田区(41起,占比19.9%)、南山区(39起,占比18.9%)以及龙岗区(31起,占比15.0%),大鹏新区、光明区、坪山区以及盐田区投诉少。
从禁烟场所类型来看,餐饮场所被投诉最多,投诉量为68起,占比33.0%,其中位于龙华区民丰路的谭鸭血老火锅(民治店)以及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沙嘴村二坊173号一楼的港泰茶餐厅均被投诉了3起,投诉内容主要为多次在店内吃饭都发现有人抽烟而无人制止。投诉量排在第二的是写字楼、企事业、居民楼,投诉量为62起,占比30.1%,其中被投诉最多的是位于罗湖区八卦一路鹏基工业园619栋三楼的豹团众创、宝安区的龙光世纪大厦、龙华区的青年创业园C栋健行楼,投诉量均为4起,投诉内容主要为经常有人在室内公共区域内如楼梯间等禁烟区吸烟,影响他人身心健康。关于地铁、公交站台、汽车站等交通运输场所的投诉也不少,投诉量为42起,占比20.4%,其中公交站台在交通运输场所中是被投诉最多的,投诉量为30起,占交通运输场所投诉量71.4%,多个投诉反映站台上禁烟标识不够明显,有市民建议应该在公交站台地面喷上禁烟提示。网吧以及其他禁烟场所的投诉相对较少,投诉量分别为16起(占比7.8%)、18起(占比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