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营业额近6万,这在大多数创业者看来似乎不算什么,甚至是件亏老本的事,但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而言,创业的第一个月就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就已经很满足了。第一个月6万,或许没钱赚,或许只是保本了,又或许有一些亏损,但相对那些创业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没赚钱,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的创业者来说或许也是一种成功。而做到这件事的正是今天的主人公——王一鸣。
王一鸣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一名大二的在校学生,从大一开始他就一直勤工俭学,做各种兼职,发传单、拣快递、送外卖、卖手机、做服务员,几乎所有在校大学生做过的兼职他都做了个遍。尽管靠兼职他已经赚到了不少生活费,给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但他仍然不甘心打工兼职的生活,有了创业的想法。他利用兼职的时间,还做起了大学生创业市场的调研工作,那时候恰好学校在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良好的创业环境加上自己一年多的兼职经历让他十分有信心。他想到了开休闲水吧或者开手机维修店,但是后来他发现学校附近的休闲水吧已经有十几家那么多了,而手机维修店更是随处可见。这不得不让他的创业项目有所停滞。
今年2月底的时候,王一鸣在光谷广场闲逛时,偶然来到一家叫嗨·大米的餐厅用餐,这奇特的点名和店里的装修风格着实吸引到了他,吃完饭,他自然的联想到了自己学校食堂的饭菜和用餐档口。这时,他的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回去后他开始大量收集这家嗨·大米的信息,网上查阅资料后,他还利用节假日去到这家店在武汉市分设的8家加盟店进行蹲守考察,有时候一蹲就是一整天。
为了摸清店里的客流情况但又不想引起店员的反感,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到饭点的时候才进店里点一份饭,然后故意吃的很慢,观察客流量。就这样,奔波了两个星期之后,王一鸣向家里借了5万,加上他之前兼职存下的1万,在学校二食堂开启了他的嗨·大米武工学院店。
由于知道现在很多学生都有上网的习惯,店开起来后,王一鸣就通过网络开始宣传吸引顾客。还开展了转发赢礼品的推广活动,开业2天的说说转发点赞量就有6000多个。很多学生看到宣传后纷纷慕名而来,开业第一天,网一鸣不足3米宽的档口就吸引了很多学生排起了长队。那一天,王一鸣就卖出了400多份餐。
第一天营业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半整,累了一天的王一鸣连饭都来不及吃一口就转身走进了后厨开始清洗消毒碗碟。他得赶在寝室关门前将400多份的餐具清洗赶紧,直到清洗完满满当当的餐具,他的双手是又酸又麻了。后来,他聘请了学生兼职和全职帮工,但是自己仍然还是会挤出课余时间经营店内生意。每天早上他六点多就起床,7点到店里开始卸货、出餐、打扫卫生,然后再去上课,要是周末,他就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寝室整理功课。
创业遇到瓶颈
“再好的饭菜都经不起每天吃,更何况我们的菜式似乎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开业后的第2个星期,王一鸣的嗨·大米就遇到了瓶颈期,每天到店里用餐的学生逐天减少。到了第二个星期后,每天的销量竟然只缩减到200份不到了。那一刻,王一鸣的内心是崩溃的,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张营业额图表,心情随之一路下滑。
为了找到原因,王一鸣开始观察同学们的喜好。等到用餐高峰期一过,他边在用餐区来回走,默默的估算到店用餐的人数和热销的菜式。如果看到认识的同学就会走上前询问菜式的口感。几天的摸查下来,他发现同学们认为店内的菜品偏辣,菜式品种繁杂,而相应的配菜种类却较少。马上就要到夏季了,学生们更偏向选择清淡口味的菜式。
找到原因后,王一鸣开始修改菜单,先后推出了不辣、微辣和特辣口味的菜品,并根据主菜的口感进行了配菜搭配,把菜品从23样缩减到了20样。修改后的菜单走亲民的路线,增加的几样菜也很受欢迎。改善菜单后,他的店开始慢慢积累了固定的客户。生意也有了稳定的发展。
现在每隔几天,王一鸣都会在空间里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在小小的店里发生的事情。他曾写到“这一个半月的时间,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忘记了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了:想去夜生活了,想去唱歌了,想去背着包旅游了。”虽然生活变得单调了,但他从中学会了成长,他也坦言,创业不仅是为了收入,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另一种人生历练。
对于一名在校大学生而言,王一鸣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勇敢的心,并去行动,去实现自己心中所想。他还只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靠着自己的努力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负相抵,已经非常难得了。创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些一创业就获得百万的人才毕竟只是奇迹,大多数人的创业还是比较接近现实,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在最年轻的时候能够比别人多一份经历或许就是一种成功!
><>学生创业是一个热点话题,高达99%的死亡率。新东方和洪泰基金创始人俞敏洪更是直言:我不主张大学生创业,我从不投大学生创业项目。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但是,有一个大学女生,从进入大一就开始创业,从开花店开始、再到礼品店,在大学期间,她的店铺有十几家,把清华大学的东门都包围了。2008年,当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还没有想到要送外卖,美团外卖的创始人王兴还深陷饭否网的泥潭时,她的外卖已经送达了千家万户。到2017年,她的外卖年销已经达到了2.8亿,她开的餐饮连锁嘉和一品已经在全国开了162家店,她就是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
一、用2000块押岁钱创业,大学就开店16家
1992年,刘京京刚考入首都经贸大学,就被各种创业的思潮打动。当别的女生进入大学都开始花前月下时,她却悄然拿出了几年来攒的2000块押岁钱,盘下了一家只有两平米的花店,没白没黑的干了起来。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花店给她来了意外的惊喜,攒下了十几万。她又瞄准了消费升级,做起了精品店,大学毕业时光精品店就开了8家,与此同时,还有台球厅,美发店。在清华东门外,她的店面有十六家之多。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嘉和一品门店
二、天灾来临,她贷款给员工发工资,共度时艰
2003年,危机来了。非典肆掠。她的门店都被迫关闭。十几家店,三百多员工,需要发工资。很多人劝她把员工遣散了,刘京京说:"既然是你自己选择,就不要把困难转嫁给别人,就算自己这次赔光了也不怕,大不了重头再来。"她咬牙,从银行贷款,也把员工的工资发了。她相信,困难总会过去。
她的勇气和毅力感动了很多员工,很多员工一直跟随她干到现在,在嘉和一品,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比比皆是!
三 选择了正确的品类,东山再起
非典过后,刘京京痛定思痛。她意识到整个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已经升级,需要专注和专业了。
她开始研究自己的各个门店,最终她选择了餐饮。
刘京京有个习惯,做决策之前,她一定会亲自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把每个问题想得透透彻彻。对餐饮也一样,她认为首先就要选好品类。
她研读了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大量餐饮相关书籍,发现自古以来,"喝粥"是最为认同又有效易行的食补养生之道,而且市面上以粥为特色的餐饮店不多,这是个很好的商机。
说干就干,她立即关闭了其它所有门店,嘉和一品诞生了。由于品类选的好,她的粥店开业即火爆!
四 匠心品质,营养配餐
刘京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品牌,粥类的第一品牌。所以,取名"一品"。要用匠心品质,打动消费者。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由于意识到了健康养生是餐饮的发展大趋势,刘京京在粥品开发上,就特别的注重营养搭配。当别的都要讲保质期的概念时,她坚持的标准是最佳营养期,最佳口感期。每一碗粥,各种食材精确到克,烹制时间精确到秒。有一次,她听说自家的八宝粥用的是一级红豆,一级的红豆虽然已经很好,但还有特级的红豆,她坚持要换特别的红豆,虽然消费者吃不出来,喝然这一个动作,全公司一年要多花几十万,但她认为,这是必须花的钱,这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中央厨房
为了保证品质,当只有6家店时,她就想建中央厨房,因为她认为,建立品牌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始终如一的品质。只有建立中央厨房,才能保证"百店一味"。但她测算,一建中央厨房,必然会亏损,只有到20家店时才能赢利,但她立排众意,一意孤行,建立了中央工厂。
嘉和一品的品质,不但赢得了消费者的胃蕾,而且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在北京嘉和一品迅速崛起,成为粥类的第一品牌。
五、站上外卖风口,逆风飞扬
2008年,刘京京敏锐得注意到了北京的白领午餐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白领一到中午吃饭就发愁。她立即投入到了外卖产品的开发中,这个时候,饿了么还在大学宿舍打游戏,还没有想到做饿了么送餐平台,王兴还困在饭否网不知明天会怎么样,外卖平台都还没有创立。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智能保温柜
她把外卖的核心痛点归结为两条:即时性、保温性。
她从京东的发展上看到,送货上门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保证即时性。
她和乐栈联合开发了智能送餐保温柜,能保证当餐品送达到顾客时,还能保持60度以上,让消费者吃到热气腾腾的菜品。
< class="pgc-img">>年销外卖2.8亿,开162家店,女大学生创业这五招,值得餐饮人学习
嘉和一品粥
外卖平台起来后,她果断与平台合作,她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专心把产品和营销做好就可以。由于粥这个品类在外送过程中,温度和口感不容易流失,特别适合做外卖,2017年,嘉和一品仅外卖就做了2.8亿,成为粥品类当之无愧的老大。
六、构建学习型组织,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
刘京京立志要打造一个有幸福感的企业,员工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来说,就是有要成就感。让员工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企业做大做强,共同成长才会有成就感。
刘京京不但建立了1000平米的培训中心,而且还每年派大量的员工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构建一个能让员工持续成长的企业。2018年,外卖进入下半场,竞争白热化,她连续三期派公司外卖高管团队参加了外卖爆单实战营的学习,提升外卖的整体竞争力。
有了这些绝招和布局,嘉和一品未来三年门店数要增加到300家。
家餐饮店,一家火锅店,一家家宴,还有一个串串香,目前每天都是座无虚席的状态,其实我很多人问我,现在新餐饮门店这么难做,为什么你得店一致客流量都很大呢?我这边开了3以前门店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流量,那么如何让一个没有流量的餐饮门店快速实现客流量倍增呢?除了做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像目前很多老板在做的一样,通过制作一些短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等平台,被更多附近得人看到之后,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到店里就餐,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注重新媒体的宣传形式,才能够不被市场的发展所淘汰,如果我们一成不变,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客流量寒冬,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也愿意学习利用抖音做短视频营销推广增加客流量的话,欢迎私信我,联系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今喜欢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想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一些属于自己的事业,一来赚点零花钱,二来锻炼经济头脑。餐饮行业门槛低,还是刚需产品,大学生开固然没错,但并不是所有餐饮项目都适合大学生。有人说,大学生想做餐饮,只能从以下这几个项目入手。
1、校园饮品店
现今饮品行业非常发达,人们对饮品的热爱也逐渐上升,尤其是年轻群体,对饮品的消费频率非常大。在校园里开一个饮品档口,能满足很多大学生休闲的需求。因为目标人群是大学生,所以价格不宜偏贵,最好定在5元每杯以下的价格,否则很难生存。
2、重庆小面
小面近几年风靡全国,受到各阶层人的喜爱。平日里大学生很难在食堂吃到重庆小面(原因在于要么没有卖,要么排队时间长),所以尽管小面也属于日常餐饮,但却能够和校园食堂抢到生意的。并且重庆小面的种类较多,能满足顾客们更多的口味需求,所以在高校门口附近开一家重庆小面店,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3、炸鸡店
炸鸡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小吃之一,不管什么时间段里都会有人吃。并且炸鸡的原料方便管理,投资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出餐速度快,很适合1-2名大学生开店。现今的炸鸡加盟品牌基本都有多种口味的炸鸡,也满足了顾客对口味的多元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大学生不适合开什么样的店:
1、成本高的店
大学生没有太多资金投入到创业里来,所以像是火锅店、烤鱼店这样高成本的餐饮项目,并不适合大学生选择。
2、食材难以管理的店
大学生聚餐时很喜欢吃烧烤,但烧烤的种类多样,食材很难管理,这不适合正常作息的大学生去开。
3、需要依赖厨师的店
大学生几乎没有管理经验,所以更适合不需要厨师的餐饮店。而且现今的厨师薪资很高,大学生很难承担的起。
4、普通的快餐店
更多时间里,大学生都会选择在食堂用餐,倘若你的餐饮店和食堂相差无几,想必是不会有人愿意花过多的钱、走更多的路光临你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