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餐饮行业越来越重视照明设计在空间中的作用,我们团队这几年做了很多餐厅的照明设计。托室内设计大发展趋势的福,餐厅就是一个小型的照明全元素体验馆,多种手法和观念不停的在发酵碰撞,好的照明氛围可憩可观可享,既是展览空间,也是功能性空间。
好的照明氛围应该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人的一生,会经过很多次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而成为“我”,认知和表达一样,人们有选择的提炼自己喜欢的部分。对照明设计师来说,有些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可以预判的,而有些则需要灵感和机遇。
回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而来,每个项目设计任务完成第一条即理解项目背景。
《乾塘》餐厅,其定位于传统杭帮菜,杭帮菜渊源多来自宋室南迁,店主做菜讲究情怀,与有情怀的室内设计师一起在这200平米的小空间里碰撞出了穿越南宋而来的火花,他们决定做一间有着宋代元素的现代餐厅。
对于照明设计师来说,这就是机遇,机遇就是尊重每一次思想的火花。
在这个辞义滥觞的时代,你需要努力分辨并且不盲从任何别人给予的标签。照明设计师理解项目,绝不是谈论多少标准的照度,多少范围的绝对科学数值。而且籍由项目背后的文化而明确大的空间方向。宋代抑武扬文,文人们不能讨论政治和社会问题,“修道”“至简”成为士大夫唯一可供的消遣,所以南宋爆发出大量极高水准的艺术作品,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即克制的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
文化即灵感,对于室内设计师是这样,对于照明设计师也同样如此。
▲宋 水仙盆
室内设计师做到了尽可能精炼的提炼宋代文化符号,自南宋而来的至极审美标准对照明设计师的要求当然是不能大刀阔斧的处理空间。细腻、柔和、绵长是我们对这个项目的直接感官定位。
于是问题走到第二个阶段:大道至简的宋代美学如何与照明具体方式的结合出细腻、柔和的终极效果?
我曾经反复在自己的若干小短文里,强调过“克制”两个字。说易行难,照明设计师的“克制”即是克制住自己使用快速便捷的直接照明手法的自由肆意,改用更多其他间接式、更加细腻的手法,于潜移默化中完成空间介绍的任务。
照明设计走到今天,硬件技术进步飞速,与多种材料、方式结合的照明手法,必将成为主流趋势。当然这需要照明设计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项目效果成败经常当取决于设计师本身的意志和信念。
▲这句话版权属于韩寒老师
在需要克制的《乾塘》餐厅,如果抛却直接照明手法,首当其冲的问题即是桌面照明,就餐区桌面至少500lx以上照度,且显色性不能低于85,这几乎是餐厅照明的强条,违反了则影响菜品表现,顾客来餐厅,说到底还是来吃饭的。
所以照明最终和室内设计师一起解决了用“团扇”下的扇坠来做桌面照明的方法,扇面题材取自徽宗瑞鹤图部分图形,下挂的铜质吊灯分为两层结构,底部照亮桌面,光斑务求做到均匀挥洒,扇面作为装饰,活泼了原先横平竖直的空间中位照明元素。完成这一步,吃饭这种功能性的活动照明就解决了。
想要把空间效果拔高,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可以通过多种材料质感以及空间结构关系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而照明设计师面临地挑战就更加苛刻:如何只用光这种单一的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维。
当前国内的照明设计界,专攻科学技术的和专攻设计观念的似乎都被统一称为“照明设计师”,但我个人认为“照明工程师”和“照明设计师”理应是两个范畴。有些项目,需要理性大过感性,有些项目需要感性大过理性,没有对错,只是适当的范畴做适合的事情。
在类似《乾塘》这样的空间里,室内装饰可说是极尽心思,如果只需要考虑功能性照明,照明设计师就很轻松了,但如果想尽力完美空间,各种元素穿插的亮度最终韵律和谐才是成就结果的关键。
《乾塘》是一个完全开敞的店面,视线中的照明决定了室内元素呈现的节奏,其语言穿插的丰富度,高中低位的照明节奏是照明要处理的重点。
中位照明在这里十分重要,它位于商场的中心位置,来往的客人和坐下来的顾客视线的第一层次,即将目光锁定在组成空间中部结构的屏风、隔断之上。进门的屏风从位置和尺寸上来说,理应是照明处理的第一层次。
< class="pgc-img">>在照明设备确定之前,我们团队的流程总是需要对照明设备和现场材料进行实样测试,尤其是这种夹绢的艺术玻璃,如何做到出光长度可控和避免眩光,是照明技术的第一要务。
完成进门的设计任务之后,进入内场以后的视线焦点通常由立面决定,直面大门的立面好在由明档组成,明档本身即是店堂的亮点,照明选取了上方架子上的瓷器和下方悬挂的菜牌,用不同色温界定空间功能定位,以细节处理兼顾立面语言的丰富和亮度结构完整。
背景的小细节组成的亮度结构和前场简练形状的屏风组成对比。
在这种体验性的场所里,照明设计师的任务还需关注到人的心理需求,不能一直亢奋,亦不能一直低落,所谓节奏的把握,当执行先扬——再抑——后扬的控制方法。本案的场地特征是L型结构,在照明节奏上的处理上,各种立面层次已经足够丰富,被抑制住的顶面在这里只提供了界定位置的作用。照明处理的重点在于穿插的各种立面元素。
经过前场之后,进入右手边的转角,室内设计师选择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提取其白描图形,以五层玻璃入画,前后层次分明由玻璃分割画面虚实,这里是空间转角的重要元素,照明节奏在“扬”,且需要略低于一级层次的屏风,最终采用的是大功率线型照明设备,背后上方加涂了反光材料,结果可见下图:
这片玻璃大画,与经过调整后的地面灯条一起引导了客人前往转角更深处探索的兴趣。
就像建筑师不能只看房子是否结构合理,室内设计师不能只看人体工程学,照明设计师也不能只看冰冷的参数指标。人类发展到今天,上天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是:能感受、能表达。而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有感染力的。
《乾塘》项目的照明设计结果当然也有很多瑕疵,我个人推介这个项目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南宋风?大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白月光,其次是我们团队在经过几代的餐厅照明轮回之后,终于尝试完全抛却直接照明的方式,以形入画,将照明融合入空间里,尝试了通过控制各种亮度的对比,以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追寻来完成照明设计的自我认知,完成了在室内(至少是在餐厅)领域一个新的照明设计手法。
与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相比,照明设计还很弱小,照明设计师把持内心非常艰难,肯耗费时间精力拒绝诱惑就更加难,很多人迷失在产品跟新迭代和快节奏的项目进程中无所适从。即便如此,就像小说《吞噬地球》结尾里以身饲蚁的战士一样,愿各位都有“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勇气。
项目面积:200平米
照明设计:方方 易宗辉
室内设计:杭州无形有形设计事务所
照明工程:杭州东昊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杭州城西银泰购物中心
竣工时间:2018.12
撰 文:方方
摄 影:王大丑
>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云宾菜市场改造工程于近日完工,新市场于今天(8月19日)上午正式对外营业!
江山市云宾菜市场是一个运营了20年有余的农贸综合市场,现有固定经营户107户,主要经营肉菜、鱼类、海鲜、白条、杂货等。
2021年云宾菜市场被纳入江山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计划,参照“五化”标准,对云宾菜市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通过对摊位、地面、排水排污、用电照明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强化数字化建设,对日常监管、商品准入等进行规范,提升云宾菜市场整体形象,让经营户有一个优异的市场经营环境,消费者有一个舒适的购物空间。云宾菜市场实行划行规市,设置了蔬菜区、肉类区、豆制品区等功能分区,种类齐全,规划合理,让市民有更好的“一站式购物”体验。
曾经“脏乱差”的传统农贸市场被“高颜值、大智慧、上档次”的智慧农贸市场所取代,城市颜值亦将大幅刷新,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来源:江山市人民政府网站)
新闻 记者 段琼蕾
在宁波,一提到老字号,人们脱口而出的一定有这几个:天胜、缸鸭狗、东福园、楼茂记、黄古林、升阳泰……多是与人们日常吃用相关的企业。
不过,在宁波市商务局最新发布的第三批“宁波老字号”35家企业名单中,却多了不少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有近四分之一之多。
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诸如如意叉车、奔野重工、明星科技、博洋家纺、诺布尔制衣、赛尔富电子、福特继电器等均在其列。
事实上,在前两批名单中,已经陆续有制造业企业零星“亮相”。
《财富》杂志曾报道,中国中小企业平均的存活时间只有两年半,5年到10年的企业存活率大概是7%。这些进入“宁波老字号”企业名单的制造业“新面孔”,品牌创立都在30年以上(含30年),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打一口深水井
宁波,全国“单项冠军”第一城,拥有3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许多宁波企业家干一行爱一行,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是几代人。
1985年,宁波市宁海县城关镇县圃村,一块“宁海县塑料九厂”的招牌,被挂在几间工棚前。这里就是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起步的原点。老董事长储吉旺的创业之路起初并不顺利,生产的塑料产品打不开市场,转型生产拉紧器接到了外贸订单,但该产品利润并不多。
直到1988年3月,如意股份成功开发手动液压车,当年拿到了首批120万台的出口订单,储吉旺和团队为公司发展“赚”来了一桶金。此后,遭遇欧盟反倾销时,储吉旺没有气馁,“你限制‘手动’,那我就开发‘电动’的”。2005年,如意股份研发成功电动叉车等高科技物流产品,一亮相德国汉诺威物流展,收获了意向合同金额超千万美元。
2012年,储江从父亲储吉旺手中接过企业管理权后,他也依然深耕仓储物流搬运产品领域,搬运车及堆高车系列、窄通道及拣选车系列和牵引车系列等多系列产品全面成型,仓储无人智能车辆也陆续上市。目前,“西林”牌仓储物料搬运产品已穿梭在130多个国家的车间里。
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幸运地在创业之初就找准赛道。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切换,但是一旦找到合适自己的赛代,就努力在这个领域做到极致。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原本主要生产电子变压器,曾在业内做到“风生水起”,直到2008年遭遇“寒流”,销量大幅下降。幸亏创始人林万炯在2003年时就决定进军LED照明领域,多年来,企业不断进行着产品的迭代升级:
2014年,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的带二次配光技术的LED灯具成功应用于欧洲某食品超市连锁集团的冷链中;三年后,企业LED冷链照明灯具销售额在该细分市场全球份额占比10%,超过飞利浦登顶全球制高点,该产品也荣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LED进入国内后,赛尔富依然凭借在冷链照明、文博照明、陈列照明等领域的不断深挖,占据竞争制高点。如曾为故宫博物院全卷《千里江山图》的展出提供照明解决方案。
百年企业的土壤
根据入选门槛,这些宁波的“老字号”制造类企业的存活时间都超过30年,这背后是怎样的土壤?
宁波打出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广受关注。
2017年,宁波启动“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工作,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系统制定了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政策支持。
此后,宁波逐步建立了完备的企业梯度培育库,遴选储备了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
近年来,宁波又对梯度培育体系进行了再延伸,加快建设全球先进智造基地,培育“大优强、绿新高”产业体系,目前,104家企业被列入宁波市制造业“大优强”培育企业库,同时宁波建立了“大优强”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和“一企一策”培育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期发布的宁波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宁波支持老字号企业加大资金、管理和技术的投入,对开展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等业务,投资(设备、外购技术及软件)超过100万元的项目,根据上一年投入总额给予10%的补助。
宏观经济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宁波的企业同样会感同身受。但受甬商文化的影响,当遭遇大风大浪时,宁波人稳健务实,坚守主业,从不轻言放弃。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曾多次到宁波采访。在他看来,宁波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摇篮,虽然近年来出口压力不断增长,但是宁波表现出了“年年波涛不能摧”的韧性。宁波外贸“领头羊”中基惠通公司总经理应秀珍曾说,“宁波人没有过不去的关,我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的。”
赛尔富电子90%的市场都是在外部,受全球新冠疫情余波和大的经济周期影响,订单也有萎缩的现象,以往的“急单”也开始变缓。但是这并不影响赛尔富电子主打高端照明和高技术含量、持续高创新投入的战略选择。
此外,宁波制造业抱团发展的特点也很明显。如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建了创客157创业创新园、前洋26创业园等孵化器,培养新的创新主体共同发展,不断激发宁波民营经济活力源泉。
两条腿走路
改革开放以来,借助港口优势,越来越多的“宁波制造”走向世界,其中不乏宁波“老字号”制造类企业的“身影”。
20世纪80年代末,海天牌注塑机第一次“走出国门”,实现整机出口到希腊;1990年,宁波福特继电器首次在广交会打响名气,赢得外商青睐;20世纪90年代末,诺布尔制衣负责人朱飞龙开始借助展会拿到国外订单……此时宁波外贸年均增速一度达37%。
不过,这种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低利润、高消耗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随着与发达国家之间由垂直分工逐渐向水平竞争延伸,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品牌、质量、标准、服务领域的竞争也将加剧。
春江水暖鸭先知。“老字号”制造类企业也早就意识到了,记者注意到,老字号企业往往更看重“两个市场”。
以诺布尔制衣为例,该企业最早主要是做内销,2013年,企业年销售额已达2.6亿元,外贸占大头。不过,现在的诺布尔制衣,则内外贸并重,单日生产量最高达1000余件。
正因为提前布局“两个市场”,如意股份面对市场变化,韧性更强。以今年为例,面对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如意股份的业绩依然保持增长,全赖于国外市场的订单,如仅来自俄罗斯的订单,同比就增长了200%,而前三季度外贸销售占了总销售额的九成。
(本文图片来自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赛尔富、创客157创业创新园等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