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元气森林因为一则道歉声明,站在了舆论漩涡。
声明大意就是:元气森林乳茶的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清楚0蔗糖与0糖的区别,从而引发误解。
< class="pgc-img">>无数被“0糖”吸引的消费者一脸懵,就是因为怕胖才选择元气森林,现在却告诉我有糖???
奶茶控从货架上一眼看去,很容易把“0蔗糖”理解为“0糖”,但重点就在这里,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仔细看配料表会发现,元气森林乳茶中添加了一种叫“结晶果糖”的东西。
< class="pgc-img">>简单来说,结晶果糖是一种甜味剂。除此,还添加了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里面也是含乳糖的。
所以0蔗糖并不代表没有糖,更不代表没有热量。知道真相的吃瓜群众不禁流下悔恨的泪水。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这款乳茶产品就万万碰不得。
营销的套路才是你我走过最长的路,与其被骗吃糖,不如自己在家做,看得见摸得着,好喝还健康。
无糖生酮奶茶
0失败,做法超简单,几分钟就做搞定,重点是减不减肥都可以享用。
< class="pgc-img">>用料:水180g克、红茶2包、铁塔稀奶油、三分之一杯拉花缸、海盐、奇亚籽 1勺。
做法:
1.先开水泡茶 倒180ml热水。
2.再拿个杯子放点奇亚籽,把红茶倒入泡奇亚籽的杯子中。
3.将铁塔稀奶油放入三分之一拉花缸,可以放一点海盐增加口感。
4.接着打发出奶泡。
5.将打好的奶盖倒入红茶杯中做奶盖,想喝凉的可以加点冰块。
无糖红茶冻奶茶
只做奶茶有些单调,不如自己做奶冻,和奶茶搭配可以当做下午茶,好吃又好喝。
< class="pgc-img">>用料:红茶叶适量、牛奶适量、白凉粉半包、泡茶用的纯净水。
做法:
1.将红茶泡好,隔渣后加入白凉粉,搅拌加热。
2.趁热倒入模具,放冰箱冷却凝固。
3.倒入少许茶叶,小火炒出茶味。
4.倒入纯牛奶,小火慢煮。
5.牛奶冒小泡后关火,隔出茶叶渣放凉。
6.将红茶冻脱模,切成小块。加入常温的奶茶里,即可食用。
血糯米无糖奶茶
都说现在的奶茶像粥,想减肥的胖友不如就把它做成奶茶粥,用粗粮搭配奶茶,真的可以省一顿饭了。
< class="pgc-img">>用料:血糯米和香糯米1:1、牛奶1袋、蜂蜜适量、铁观音或红茶适量。
做法:
1.血糯米与香糯米1:1水泡一小时。
2.煮饭锅正常煮饭模式,好了后闷一会儿。
3.出锅与蜂蜜拌匀,放杯子底部。
4.不粘奶锅放适量水,不用太多。放乌龙茶或红茶煮一分钟。
5.再放一袋牛奶,煮沸。凉会儿,过滤掉茶叶,放入血糯米杯中。搅拌,开喝。
红枣桂圆无糖奶茶
将养生的红枣桂圆放入奶茶中,别有一番滋味,感觉营养都提升一倍了呢!
< class="pgc-img">>用料:红茶半小袋、红枣3颗、桂圆3颗、纯牛奶2盒。
做法:
1.红枣切片、桂圆去壳、红茶一小撮儿。
2.所有原料放进小奶锅,浸泡十分钟。
3.大火煮沸转小火,熬十分钟。想要更香浓就再多煮一会,关火再焖十分钟。
4.用过滤网过滤出食材。热乎乎、甜滋滋的奶茶就做好啦!
香醇咸奶茶
青海那边喜欢煮咸味的奶茶,一试就爱上了,一点点盐把奶香都调出来了,比甜奶茶好喝又健康。
< class="pgc-img">>用料:牛奶250ml、红茶8g、盐1.5g、水380ml。
做法:
1.准备全脂牛奶或鲜牛奶250ml,取红茶8g。
2.茶放入锅中,加入380ml冷水,加热煮3分钟,颜色会变成棕红色。
3.加入250ml牛奶和一小勺盐,搅匀,关火。
4.把滤网放在杯子上,过滤奶茶。
5.美滋滋的奶茶,做一杯最多5分钟,喝了可以开心一整天。
芋泥香蕉奶茶
喜欢芋泥的口感,不如自己做芋泥奶茶。为了降低热量摄入,没有加糖,而是用香蕉来增加甜度,牛奶用的也是脱脂的。
< class="pgc-img">>用料:荔浦芋头半个、脱脂牛奶150克、紫薯半个、红茶1包、香蕉半根。
做法:
1.将紫薯和芋头去皮切小块,放入锅中蒸煮至软糯。
2.蒸紫薯和芋头的时候,准备泡一小碗红茶,这个份量根据个人情况可多可少。
3.芋头和紫薯蒸好后取出,放到大碗中,倒入适量牛奶,用勺子进行搅拌,直到均匀混合,制作好芋泥。
4.剩下的紫薯再弄成泥,制作好紫薯泥。
5.取半根香蕉,按照上面的方法弄成泥,备用。
6.开始装瓶。底部先装入紫薯泥,再依次装入芋泥,香蕉泥,最后倒入适量红茶和牛奶。
桃胶奶茶
桃胶素有“天然燕窝”的美称,用它来代替珍珠,不仅好吃而且热量也低,茶香浓郁,奶味十足,清清爽爽。
< class="pgc-img">>用料:桃胶15个、水适量、红茶8g、水80g、牛奶250g、蜂蜜适量。
做法:
1.桃胶提前一晚泡发,洗净,放入水中,炖煮40分钟。
2.将煮好的桃胶捞出,放入容器中备用。
3.80g水倒入锅中煮开,关火,放入8g红茶,盖上盖子焖5分钟。
4.倒入牛奶,小火加热至锅边起小泡泡即可,关火。
5.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在杯中放入桃胶,加入过滤的奶茶,就可以享用啦。
< class="pgc-img">>奶茶本是快乐水,如果喝外面含糖饮品伤害了身体,终究你会不快乐。
不如动手自己做,美味健康趣味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红茶森林
来自中国台湾的品牌
燕麦奶茶一杯饱腹感,水果红茶一桶过瘾
近“0糖饮料”的赛场上格外热闹。继东鹏、康师傅等品牌纷纷上线“0糖”、“无糖”概念茶饮产品之后,元气森林乳茶“0糖”标识事件又被推上热搜。一时间网上对于“0糖”概念的质疑声甚嚣尘上——怎样才算真正的“0糖”?用甜味剂替代的饮料对健康真的更有益处吗?
市场增势迅猛 赛道日渐拥挤
“拥抱甜味,拒绝热量!”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低糖、少糖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饮料的“苛求”了,“无糖”、“0糖”成为大势所趋。顺应这一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积极拥抱变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无糖零卡”、“饮料”后,出现了几十种风味口味不同的产品。除了可口可乐的零度可乐、雪碧Sprite柠檬味汽水、喜茶的无糖喜小茶气泡水、元气森林罐装气泡水之外,连露露的杏仁露也推出了无糖植物蛋白饮料。
进入2021年,“0糖”概念更加红火。据媒体报道,仅仅在近一周的时间内,“0糖饮料”赛道上就多了三位选手的身影:东鹏推出0糖特饮,用赤藓糖醇和麦芽糖醇替代糖,称“0糖无负担”;康师傅上线了黑色包装的无糖冰红茶,主打“无糖、零卡”;元气森林官方微博也发布了一款无糖茶饮新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元气森林、喜茶、伊利、康师傅、农夫山泉、统一、健力宝、东鹏、雀巢在内的多个品牌都推出了“0糖”或“无糖”产品。
对此,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王晶认为:“相较于无糖/减糖包装饮品的市场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无糖/低糖包装食品未来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王晶预计,未来2021-2022年,随着更多无糖碳酸/苏打饮料头部品牌的持续发力,传统饮料品牌在无糖上的加大投入,以及更多新品牌进入这一领域,同时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加强,无糖饮料应该还会有很强的增长,130亿元的市场是个合理的预期。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年-2027年中国无糖饮料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为11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69%,预计2021年将达到137.9亿元,2027年为276.6亿元,增速可谓十分迅猛。
揭开代糖的真相:假“0糖”还是真营销?
“0糖”真的无糖吗?如果无糖,那“0糖”饮料甜甜的口感是哪里来的呢?近日发生的元气森林“标识门”事件为广大网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4月10日,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元气森林同时提醒: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有网友对此感到迷惑不解:“0糖”饮料的甜味到底从哪来?元气森林气泡水标注“0糖”合理吗?
“能够严格做到0糖0卡0添加的食物,也就只有水了。0糖、0卡、0添加是互相独立的概念。”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糖”理解为蔗糖(或者说白砂糖),而在食品营养领域,“糖”是各种单糖和二糖的统称。按照国家标准,“0糖”或者“无糖”的定义是每100克或者100毫升食物中的糖含量不超过0.5克——这里的糖,是指各种单糖和二糖,不管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为添加的都算。
“也就是说,主要食品里糖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成为“0糖”“无糖”食品。但食品中,并不是没有一点糖分的,只是含量比较低。”云无心对记者表示。
根据现行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示内容仅包括能量和四种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糖是可选择标示内容。
“0糖”与“无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含糖也不用甜味剂,另一类是不含糖,但是使用甜味剂来产生甜味。”云无心说,多数气泡水中的甜味,多来源于甜味剂。甜味剂的甜味跟糖有一定差异,基于目前的科学证据,相同的甜度的甜味剂对健康的影响要比糖小得多的。
那么,添加甜味剂的饮料健康吗?
“甜味剂本身是安全的,可以分为带热卡的甜味剂和不带热卡的甜味剂。甜味剂甚至比蔗糖要甜200-300倍。” 据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介绍,和含糖饮料相比,“0卡”“0糖”饮料确实对防治肥胖有帮助;但和水相比,由于甜味剂在大脑中会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食用者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此前也表示,代糖服用过多,会扰乱肠道菌群,从而影响代谢,还会让大脑发生错误的指令,以为吃的是真正的糖,然后胰岛素分泌血糖,长此以往胰岛素就会失衡,反而会变胖,更有可能引发腹泻腹胀等症状。
“除了现在常见的“0糖”营销,“0添加”也是一个话术套路。”云无心表示,某些食品、饮料鼓吹“不加香精”“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剂”,其实是因为该产品本来就用不着加这些。
各种“0”添加的营销噱头,其根源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云无心表示,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400多种,所有的种类都是经过深入广泛的安全评估,合法规范地使用就能够实现使用目标,甚至没有“过量”“滥用”的必要。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口感和安全性,味美我们的生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潇潇 石兰)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