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扩散的疫情,对国内众多行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正在和即将形成连锁反应,水产海鲜产业将面临哪些重大影响?
武汉爆发的新冠疫情从一开始就跟海鲜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公认的疫情发源地就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名不符实,主要不是卖海鲜,而是野生动物),虽然专家已经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但海鲜也跟着背了很多黑锅。
不断扩散的疫情,对国内众多行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正在和即将形成连锁反应,海鲜产业也将面临以下重大影响:
一、滞销:餐饮业的大萧条导致海鲜市场销售大幅度下滑
餐饮业是海鲜产业的主要销售渠道。鉴于目前疫情的传播,春节期间国内餐饮行业受到致命打击,大量订餐取消,库存产品积压变质,进而导致海鲜,尤其是鲜活海鲜产品销售大幅度下滑,甚至滞销,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据大连最大的海鲜市场长兴市场业户反映,往年正月初二就开始营业的市场,今年预计要推迟到正月初七以后。
大连最大的辽渔批发市场也处于关门状态,一些渔民原计划初五出海捕捞,也都推迟到正月十五以后看看辽渔、山东石岛批发市场的交易情况,否则即使捕捞到了渔获也难以销售只有疫情完全得到控制,餐饮行业重新恢复营业这种状况才能有所改善。
二、安全:鲜活野生等概念不再是海鲜卖点
以往消费者认为,鲜活、野生的海鲜是新鲜、鲜美、安全的代名词。经历了上次非典和这次新冠病毒的冲击,消费者将更加谨慎对待鲜活和野生海鲜产品。其实从食品安全角度看,野生和冰鲜海产品未必比养殖和加工冷冻产品更加安全,至少在检疫检验方面,加工产品覆盖面及严格程度要高于鲜活产品很多。
基于大多数消费者对野生动物的恐慌和对食品安全的苛求,未来海鲜市场野生、鲜活将不再是海鲜的卖点和亮点,安全、便捷、健康、美味才是海鲜的卖点。
三、融合:线上线下销售将更加深度融合。
在疫情尚未控制的短时期内,海鲜产品线上销售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包括所有线下店都将被迫开展网上销售业务,这将导致一方面更多高质量和高价格产品进入线上渠道,另一方面,线上产品销售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对物流、冷链、用户体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待疫情过后,越来越多的海鲜生产商和销售商在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中积累了经验和客户群,一些劣质产品的中间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将失去生存空间,或者转型成为生产厂家的分仓和服务商。
四、滑坡:2600亿的小龙虾市场将大幅度滑坡
湖北是中国小龙虾的主要产地。这一次,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小龙虾的养殖、加工和销售将大幅下降。一方面,这对小龙虾行业来说是一场灾难,需要相关部门组织相关的产业链公司、农民和经销商来自救。另一方面,这也是其他海鲜的机会。如何借鉴小龙虾在加工形式、营销方式、客户体验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使更多的贝类、鱼类、虾类、藻类等海鲜产品成为小龙虾空白市场的替代品,是众多海鲜养殖、加工、销售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好答案,进入小龙虾空出的广阔市场,坏答案,机会转瞬即逝。
五、价格:海产品不涨价应该成为行业共识
近日,中国渔业协会通过网络的形式召开临时会长办公室会议,并迅速做出决议: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水产品绝对不涨价!并将于近期发布倡议。这体现出了中国渔业协会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中国水产人的责任和担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有难之时,水产人更应舍小利全大义,克服眼前困难,把最优质、最安全的水产品以最合理的价格供应市场,应对疫情造成的物资短缺和运输不畅。借此机会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必将为市场和行业所不容。
六、海参:将再次迎来黄金发展期
2003年的非典,可以说是海参快速发展的第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海参作为一种补品来提高免疫力逐渐被全国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经过15年的发展,海参产业遭受养殖基地高温重创,损失A上百亿美元。更严重的是海参产业已经进入混乱状态。劣币驱逐良币、以次充好、原产地标识不真实、国家标准不执行、添加过多等问题,将海参产业推向崩溃的边缘。海参的销售主要是熟人经济,消费者无法辨别海参的好坏、真假,不敢在现有的渠道中购买,只能依靠关系,寻找熟人。
这次新冠疫情仍是以自身免疫力为主要防护,提升免疫力成为消费者今后健康的主要需求,海参再次迎来销售的机会。然而,在现有的海参产业中,消费者仍然不了解,不敢购买,机会只能看起来像机会,市场仍然是理论上有市场。如何让海参整个产业链可追溯,如何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的了解海参,如何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是海参产业抓住机遇的唯一机会。
七、缺人:人力资源紧缺导致生产困难
海鲜产业本来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时正常年景外地劳务人员也需要在正月十五之后陆续返回。春节假期的推迟和新型冠状疫情的爆发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劳动力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正是海产品育苗的关键时期。以扇贝、牡蛎产业为例,扇贝苗和牡蛎苗正在育苗室等待繁殖。从3月到4月是北方地区收获和加工沙眼衣原体的季节,这需要大量的现场加工工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很难按时返回工厂。5月至6月是牡蛎产量最好的收获季节。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牡蛎产卵后只能年底再进行收获。由于台筏没有倒出,当年的牡蛎等贝类无法挂苗,这将直接影响到下一年的产量。劳动密集型的海鲜加工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及时勉强招收到工人,也将在安全防护、工资待遇、医疗保险等方面付出更多的成本。
自古以来,人类无数次面对瘟疫,也无数次战胜瘟疫。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必将取得这次新冠战疫的最终胜利!
在此,向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所有专家、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安全平价水产品的所有水产人致敬!向主动待在家中不给国家添乱的全国消费者致敬!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本文转自【壹网渔供应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疫情海鲜产业链水产养殖
2月初,寒冬料峭!
一波一波的冷空气,天气越来越冷了!
但对于信心满满冲进来干餐饮的人来说,这个冬天更冷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全国餐饮累计新增注册量为350.1万家,较去年同期(2022年1-10月)多了37.4万家。与此同时,今年1-10月份,全国餐饮累计吊销量也有105.6万家。
到了11月份,餐饮倒闭的势头不减,即便是在北上广深、成都武汉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旺铺转让”的字眼都是很常见的,其中不少门面之前都是干餐饮的。最近倒闭的一个大新闻是,全国上万家连锁的“正新鸡排”也倒闭了。另外11月初,长沙顶流餐厅“大鱼海堂”也冲上凭借“中午保证不倒闭,下午关门大吉”而冲上热搜。
< class="pgc-img">>11月份倒闭的餐饮仍然那么多,实际上很多人在之前就撑不住的,不过10月份还有个中秋国庆的拉动,还有不少人想再坚持坚持。但国庆之后,低迷的消费市场再没有特别大的节日支撑了,客流量很少、资金压力很大,导致很多餐饮老板实在没办法坚持了。
疫情之后,餐饮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一些从来没干过餐饮的人冲进来了,本来以为疫情之后将迎来大爆发,想借着这股东风玩一次创业,没想到把自己玩成了“创业难民”,有的人甚至连一个季度都没挺过去就“来的快去的更快了”。离春节还有2个月,已经赔不起的餐饮人加速退场,他们担心退得迟了,或许还要赔得更多。
< class="pgc-img">>餐饮行业如此现状,也难怪包括水产品之内的各种农产品销售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从农产品大的方面来看,消费渠道无非就是两个,餐饮消费和家庭消费。餐饮市场的一片惨淡,高中低档的农产品消费必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在消费低迷的大环境下,家庭消费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大多数行业不景气,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信心放开吃喝了。
所以很容易发现,今年下半年以来,不仅鱼虾蟹价格便宜,猪肉、牛肉、羊肉,甚至连再普通不过的鸡蛋白菜都在掉价。如果从短期来看,各种消费品降价,好像对普通人是好事情,但长期下去,如果农民亏得太厉害了,不养鱼虾蟹了,不养猪牛羊了,甚至连白菜都不愿意种了,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 class="pgc-img">>从供需两端的情况来看,价格下跌归根到底就是供大于求了。具体到水产品来说,水产养殖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养殖量大了。过去几年里,不少水产养殖的盈利能力是很不错的,一些甚至是暴富的品种,吸引了很多养殖户转养,还有很多外行人也冲进来搞养殖。尤其是对于干实体的来说,搞养殖不需要交税,只要养得好,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没想到今年搞养殖的人那么多,像南美白对虾、牛蛙、鲈鱼、黑鱼等品种都因为大规模扩张,今年赔本的比例很高,不少人甚至是赔的血本无归。
< class="pgc-img">>第二、消费量小了。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渠道就是餐饮,餐饮行业不景气,水产品消费自然受到影响。往年哪怕是疫情的时候,商场和步行街的餐馆生意都没有今年这么惨,尤其是火锅类的烤鱼类的生意尤其好。普通老百姓肯定有感觉,现在的商场,有几个生意好的?大多数都是半死不户好的状态,尤其是前几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商场开了那么多,现在日子非常难熬。
第三、进口量大了。很多搞水产品的朋友抱怨进口海鲜多了,尤其是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进口量非常大,实际上进口的牛肉羊肉猪肉也都不少的,比如今年澳大利亚羊肉暴跌75%,对我国在内的全球市场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只要价格便宜,必然会冲击得很厉害,这时候所谓的高品质高价格,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 class="pgc-img">>在诸多不利因素的综合叠加影响下,绝大多数水产品价格长时间低迷、养殖户大面积亏本就成了很自然的结果。希望养殖户朋友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明年的养殖市场行情,不能盲目自信。
至少有一部分养殖户认为,今年行情这么差,明年肯定有很多人不养了。这个想法看起来没错,但养殖户基数太大,如果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明年真正弃养的人不会多,还会有很多人再坚持一下,继续耗下去,直到实在耗不下去了。
< class="pgc-img">>明年如果坚持搞养殖,有什么好办法?水产养殖网建议,不要再盲目追求密度,适当控制一下密度,降低发病死鱼风险,尽可能顺利地养好一批鱼虾蟹,减少发病死亡带来的损耗。而且盲目的高密度模式,动保产品使用量肯定很大,一旦碰上爆发性死亡,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适当降低密度,减少发病死亡,提升饲料利用率,实际上也是在变相地降低养殖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塘租低的养殖区域,这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
游餐饮近年来频频因为价格问题被投诉。近日,在广西北海又发生一起因菜价而引起的纠纷,消费者、网友和商家各执一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餐讯》。
4道菜974元,餐馆被多人喊“坑”!
当地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
昨日(7月7日),“游客点4道菜花费近千元怀疑被宰”登上微博热搜。
据了解,龙先生和两位朋友在广西北海市游玩时,经出租车司机介绍,到当地的侨港风情街某餐馆就餐。期间,三人点了白灼虾、粉丝蒸沙虫、辣炒油螺和香辣白金贝4道菜。结账时,龙先生被告知需支付974元餐费,感觉自己被“宰”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此,餐馆称,龙先生等人所点的菜大部分是比较贵的海鲜比如沙虫跟油螺,都明码标价,点完之后过了秤,也会让顾客签字确认,单价和重量都可以看到。
纠纷之后,龙先生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将此事发在了网上。目前,当地市场监管局已经介入调查。
红餐网(ID:hongcan18)查询大众点评发现,该涉事餐馆曾多次被网友评论称“坑”。其中一位网友在7月4日就留言说,自己与朋友2人到该餐馆就餐,点了4个菜(面包蟹、油螺、虾、上汤娃娃菜)却花费了1300多元。
这次事件到底是餐馆宰客,还是消费者“迷糊”,恐怕也只能等调查结果出来才知道了。
近8亿!和府餐饮获E轮融资
7月8日,和府餐饮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MC资本领投,新股东众为资本、老股东腾讯投资、Longfor Capital跟投。
和府餐饮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深入布局全产业链体系、新品牌打造、渠道建设及数字化能力构建等方面。
据悉,这是今年以来,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不到1年时间,和府餐饮已经完成两次融资,总规模接近13亿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和府捞面官方微博
红餐网(ID:hongcan18)观察发现,和府餐饮旗下的和府捞面近几年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6月底,其在全国门店总数已经突破340家,预计到年底能达到450家。
和府捞面高速增长的同时,和府餐饮也在实施多平台化、多品牌的策略,持续孵化餐饮子品牌和零售品牌。
今年4月,和府全新品牌“小面小酒”首店正式营业,通过“餐+酒”模式,“全时段”覆盖一人食、社交小聚、微醺夜经济、下午茶等多元场景,计划年内布局50家。
此外,主打零售板块的“和府到家”也在推进,已经推出了20余款零售化产品,包括鲜煮面、微波米饭、预制菜等。
对此,本轮领投方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弦表示,和府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优化和升级产品,在餐饮零售化、连锁化的大趋势下,未来大有可为。如此受投资人青睐的和府餐饮,能否成为又一巨无霸餐饮集团,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杜海涛旗下火锅店“辣斗辣”被责令停业
据媒体报道,7月7日,位于合肥淮河路步行街“辣斗辣”火锅店因食品加工操作区设置不规范、蝇虫防消不到位等问题,被逍遥津市场监管所责令停业整改。
据悉,该火锅店为湖南卫视主持人杜海涛创立的火锅品牌加盟店,成立于2019年4月,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近期,有许多消费者反映,在该店就餐时发现火锅烫菜中有苍蝇,向商家反映后,店员态度很差并对消费者诉求不予理会。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辣斗辣官方微博
接到消费者投诉后,逍遥津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对辣斗辣火锅店经营现场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店现场消费者就餐区与食品加工操作区设置不合理,未使用玻璃、纱网等材料的门窗进行分隔;食品加工操作区与厨余垃圾未隔离;垃圾桶非脚踩带盖式;待食用食品成品、半成品未覆膜或加盖;苍蝇飞舞等问题。
此外,执法人员还发现,该店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责令其停业整改,待整改符合要求,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后,方可经营。
为什么明星餐饮频频“翻车”?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明星大多只是挂名做甩手掌柜并没有参与管理。
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老百姓,开餐厅都应该把卫生和质量放在首位,公众人物更应该起好带头作用,遵纪守法,而不是把影响力当圈钱的工具!
超60万商家在外卖平台上线了小份菜
7月7日,有关媒体了解到,饿了么平台上线小份菜的商家已经超过60万家。根据饿了么数据显示,在小份菜的带动下,商业办公区周围餐厅的外卖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在小份菜外卖订单中,东北餐厅提供的小份菜尤其受到欢迎。其中,筋饼、锅包肉和酸辣土豆丝等东北菜外卖订单量最靠前。此外,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小份菜外卖”受欢迎程度高于其他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对小份菜的消费热情持续走高。
据了解,为响应反食品浪费规定,鼓励更多餐饮商户推出小份菜,在北京烹饪协会指导下,饿了么参与制定的“外卖小份菜团体标准”也即将出炉。届时,平台将通过流量扶持、消费洞察等数字技术,帮助外卖商家量身定制多元化的小份菜、一人食产品,助力消费者按需点餐。
注:本文由红餐网整合自安徽商报、北京商报、财报网、资本帮及其他媒体公开信息。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