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料低至9.9元,火锅人的“救星”来了?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方圆。
被天价锅底背刺的打工人和疯狂卷入价格战的火锅品牌们,都看到了希望!
0防腐剂、0合成色素、0起酥油的原味番茄火锅、醇香火锅底料,500克低至9.9元,相比同行节省了34%。
< class="pgc-img">>7月21日,在申唐产业举办的一场行业盛宴上,它高调地将火锅底料的价格打下来了。
在这场汇聚了500多位中国餐饮TOP品牌/创始人、千万粉丝大V、32个国家的餐饮代表团以及八大菜系八位大师的活动中,申唐产业“全球规模第一火锅底料单体生产工厂”也正式亮相。
当天,申唐产业创始人唐申分享了梦工厂的打造过程,以及品牌的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
卤味领军品牌周黑鸭、中国饭店协会与申唐产业签署了战略合作。
随着餐饮行业跑步进入“万店时代”,市场竞争也在加剧,而拥抱上游供应链成了企业迈向万店的重要关键词。未来,手握优质供应链资源的餐饮连锁品牌,才拥有血拼下半场的入场券。
申唐产业梦工厂的开业,既是上游供应链企业实力的佐证,更为餐饮连锁品牌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全球规模第一”的火锅底料单体生产工厂亮相
申唐产业的梦工厂,坐落于四川眉山,占地面积约100亩,设计年产能17.5万吨,预计年产值35亿元。
这也是目前“全球规模第一”的火锅底料单体生产工厂。
7月21日,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杨晓骋为眉山申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了相关证书。
< class="pgc-img">>杨晓骋表示,沙利文团队今年2月,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火锅底料工厂的全面跟踪调研,按单体工厂于2024年1月底的火锅底料投产产能(吨/年)计算(不包括香辛料、蘸料等与火锅底料存在一定差异的产品产能),确认了眉山申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球火锅底料单体生产工厂规模第一”的市场地位。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张亮麻辣烫创始人张亮、米村拌饭创始人周强等500多位行业大咖,以及千万粉丝大V、32个国家的餐饮代表团、八大菜系八位大师,一起见证了梦工厂的揭幕。
活动现场,周黑鸭、中国饭店协会还与申唐产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此之前,申唐产业还与旗下拥有30多个餐饮项目,门店达1400余家的餐饮企业“上柿集团”达成了合作。
此外,在上柿集团董事长鲁小旭的主持下,杨记隆府、罗妈砂锅创始人杨勇、领投雁董事长魏成江、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黄记煌创始人黄耕、信良记CEO李剑、朱光玉火锅馆创始人梁熙桐、申唐产业创始人唐申等行业大咖,就餐饮行业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 class="pgc-img">>红餐网留意到,梦工厂正式亮相当天,申唐产业还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锅”盛宴,现场放置了一口直径达13.8米,占地150平米的巨型火锅,能同时容纳138人一起享用。
在这口巨型火锅种,申唐产业放入了200万克的麻辣红油底料,通过这种创新的吃火锅方式,展示了其火锅底料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加深了行业人士对申唐产业及其火锅底料相关产品的印象。
< class="pgc-img">>随着申唐产业梦工厂的投产,未来的火锅底料市场,乃至于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都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 class="pgc-img">>年产值35亿!超级工厂如何炼成?
红餐网了解到,申唐产业梦工厂2019年起建,2023年8月建成并正式投产。
一经投产,申唐梦工厂便备受关注。这个超级工厂究竟是怎样打造出来的?期间攻克了哪些难关?而餐饮品牌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全新的赋能?
带着上述问题,红餐网走进申唐产业梦工厂,并与该厂厂长何君深入聊了聊。
1、解放了80%劳动力,从半自动向全自动智能化工厂转型。
过去几年,中国复合调味料市场增长势头迅猛,但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全自动化水平却相对较低。
一方面复合调味品的种类繁多,每种调味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部分生产环节,比如原料的混合和配比,依赖人工经验和专业技能。
因此,申唐产业梦工厂从设计之初,就着眼于构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智造体系,通过打造了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协作系统,减少重复性、效率低下的生产环节,实现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 class="pgc-img">>目前工厂七八成的体力劳动均通过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手段进行了有效替代。比如方块火锅底料,从原料的炒制到管道运输,再到内包装、外包装甚至是运输管道的清洗环节,全部不需要人工参与。
2、通过供应链整合和效率提升,大大缩短交付周期。
复合调味料、火锅底料、酱料等预制类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且环节众多的过程,涵盖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等。
通过建设梦工厂,申唐产业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从物流配送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无缝衔接,这种整合减少了中间环节,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目前,申唐梦工厂实现了从客户下单到完成交付7天内快速响应,不仅有效帮助餐企减轻库存压力,降低库存成本,还能更快地满足顾客对新产品或特定产品的需求。
3、一物料一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以往,大多数的供应链企业,通常依靠人工记录,手动录入信息,虽然基本上做到了质量追溯、防伪、防窜货等,但同时也具备易出错、耗时长、成本高等局限性。
申唐的梦工厂打造了一套完备的餐品质量追溯系统,可覆盖整个生产供应链,确保了从原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的交付,每个环节都能被追踪和记录,真正做到了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可溯源。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申唐梦工厂还开发了“一物一码”溯源技术,即便是最小的产品单元,如一包酱料或一袋底料,都能被单独识别和追踪。
申唐产业从四川出发,发展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设了16个分公司,业务辐射到了全国34个省份、283座城市,已服务了123家工厂,超过22万家餐饮连锁企业,其中不乏海底捞、楠火锅、米村拌饭、夸父炸串头部餐饮连锁企业。
伴随着中餐出海的浪潮愈演愈烈,申唐产业也将足迹伸向了全球市场。目前在26个国家,均可买到申唐产业生产的火锅底料、调味品等相关产品。
< class="pgc-img">>22万家餐饮连锁企业的坚实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申唐产业之所以能成为22万家餐饮门店的坚定选择,除了产能优势外,还离不开多、快、好、省四个关键字。
1、多达8000+的产品库,囊括7大系列,覆盖餐饮全域
目前,申唐产业的产品库拥有8000多款产品,包括火锅、串串冒菜、中餐、烧烤小吃、粉面快餐、调味粉以及方便速食7大系列,覆盖了餐饮全域。
不同系列产品会根据消费人群、地域风味等维度进行研发。比如火锅系列的十几款产品,覆盖了牛油、清油、清汤、混合油等各类锅底,牛油类又细分到老火锅、重庆老火锅、麻辣牛油火锅、大师牛油火锅及麻辣锅油火锅等。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申唐产业研发团队还大力挖掘地域经典产品,比如针对四川各县,挖掘提炼出了1-2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并且将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此外,申唐产业还根据消费趋势,开发一些热门产品、网红爆品等。比如针对小龙虾推出了10多种味型,既有麻辣、蒜香、油焖等经典口味,也有金汤、咸蛋黄、咖喱等小众猎奇味型。
2、24小时研发周期,最快48小时出货
不仅产品丰富,申唐产业的研发响应速度也非常快,据了解,接到客户需求后,申唐产业最快能做到48小时出货。这一方面依托于强大的产品数据库和物流体系,另一方面离不开强大的产品研发团队的支持。
申唐产业自创立之初就开始搭建研发团队,目前在代表菜行业泰斗和业内专家的带领下,研发队伍接近100人,整个公司的人员规模才800多人,研发团队占比之高在整个行业都很罕见。
申唐产业根据7大系列产品,将研发团队分成了7大战队,专攻某一赛道,保持专注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申唐产业还组建了10个研发实验室。除了火锅、调味粉、小吃汤料、预制菜、中餐等细分品类外,还对原料、产品运用、感官分析、保质期等方面进行研究。
3、品质好、服务好、体验好,守住食安底线,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上,严把安全关、品质关,守住餐饮行业的安全底线,是申唐产业始终在坚守的。
以辣椒为例。申唐产业精选新疆、河南、贵州三大优质辣椒基地,从种植、养殖到生长期、收割、干燥预处理直至储存,全程参与和监控,确保原料的高品质。
< class="pgc-img">>为确保交付产品的质量,除了完善可追溯系统外,申唐产业还专门建立了食品安全团队,对每一批出厂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项目检验,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让餐企用得安心,消费者吃得放心。
4、柔性定制服务,降本增效、省力省心
效率更高、品质更好、价格却更低。
以申唐产业梦工厂近期推出的3款火锅底料为例。3款产品均做到了0合成色素、0防腐剂,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同时价格相比同行下降了3成左右。
比如一袋500g的原味菌汤火锅,友商的定价普遍在15元,而申唐产业的定价为11元,降低了26.7%,而醇香火锅和原味番茄,同样的重量,行业定价多在15元,申唐却将价格降至9.9元。
< class="pgc-img">>在火锅行业疯狂卷低价的当下,申唐产业提供的性价比颇具竞争优势,这也是众多火锅品牌乃至餐饮商家选择与申唐合作的重要原因。
小 结
过去22年,申唐产业一直很低调,用高质量的产品陪伴着一大批餐饮品牌从0到1,再从100到1000的跨越。
近年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2023年达到了21%,这一显著增长背后,离不开日益完善和成熟的上游供应链企业的支撑和推动。
而申唐产业梦工厂以年产量突破17.5万吨的庞大体量启航,既代表着餐饮上游供应链企业实力的增强,也将助力中国餐饮连锁化进程持续向前。
秉承着“让全世界尝到中国味道”的品牌愿景,申唐产业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申唐产业出海脚步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在全球各地的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能更便捷享受到正宗而多元的中国味道。
注:文中所有配图均由申唐产业提供。
单次工作餐消费动辄几十上百的CBD商圈,19元能吃到一碗绿色有机的面吗?
近日,和府捞面主动打响价格战,全线产品价格下降约30%,主流产品价格带调整至16-29元之间。以其推出的会员价格来看,18.4元可以吃到香菜野笋骨汤面,25.5元可以吃到长寿乡黑塌菜卤肉砂锅饭,除了亲民的价格外,还使用了有机认证大米、绿色认证野笋和地理标志认证的黑塌菜。和府显然想通过性价比和有机绿色食材来进行差异化产品定位。
在理性消费的大趋势下,餐饮市场分层消费趋势愈发明显,门店产品价格区间的拓展,能拓宽消费受众面,吸引多元人群到店消费。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餐饮市场内卷道路上,“性价比”三个字成为决定成败的利器。
除和府捞面外,喜茶等茶饮品牌价格下调至15元左右,呷哺呷哺、海底捞、楠火锅等连锁品牌也接连宣布调品调价。相较于部分餐饮企业的降量降价或提质升价,和府捞面新菜单不仅突破价格区间,还持续升级“有机绿色”认证品质,让利消费者,其降价提质的底气究竟何在?
< class="pgc-img">>理性消费成趋势,餐饮企业酣战价格
2024年,餐饮市场内卷并没有停下,从咖啡赛道的瑞幸、库迪打响9.9元价格战,到战火蔓延至火锅、快餐等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满目皆是降价调价的“官宣通知”。
在餐饮消费领域里,降价是一个简单但又艰难的抉择。对企业而言,降价会挤兑利润空间,进而提高在价格上获利的难度。
而从互联网企业过去十几年的历史来看,企业降价烧钱换增长,打得是“七伤拳”,拼得是谁能熬得住。从库迪被爆出闭店规模上涨,消费者愈难找到瑞幸9.9元咖啡券的发放处,可见一斑。
有别于偏向互联网运营的咖啡餐饮企业,当下传统餐饮更注重稳定现金流和经营模式可持续性,毕竟不久前,大批倒闭、收缩战线的餐饮企业还历历在目。
消费复苏趋势之下,“打响价格战,同时求生存”,餐饮企业营收压力除了依托现金流疏导,另一面也将压力传导至供应链体系。价格战不是简单的消费降级,而是“变相”升级。它是餐饮品牌迎合?众消费需求变化,通过?性价?铸造竞争壁垒的?个选择。当品牌有能?在前端发起价格战的时候,就意味着品牌在终端跑赢了效率战,后端跑赢了供应战。
反观和府捞面这波价格战,新菜单产品价格已集中到16-29元价格带,大部分单品的优惠价格均低于30元。“有机食材,放心不贵”的价格支撑,其底牌源于“自有央厨”和“数智化”这两张王牌。
相较于多数餐饮企业的发家史,以单店爆火而后探究规模效益的模式相反,和府捞面走了一条“先供应链,后门店”的非寻常路径。和府捞面在开出第一家门店之前,其背后自有央厨的产能就已能满足1000家以上门店的标准化运营。如今,和府捞面拥有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品产业园,可支撑未来5-10年的门店发展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需求。
通过自有央厨的建设,和府捞面打通了餐饮供应链,实现了食材自采、新品自研、产品自产和食安品控的高效运转。相比于市场普遍的第三方预制菜供应商,自有央厨可实现菜品定制化,在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的同时,还可在食材品质、环境卫生、烹饪操作等环节强把控,进一步强化食安保障。
集采优势和自定义产品开发,进一步促进了和府捞面的价格竞争力,为此次降价带来巨大优势。如今和府捞面将供应链体系的数智化从后端延伸至前端,进一步发挥二者优势,有实力进行降价提质。
和府十年,累计亿元信息化投入。其自研的与和府运营融合的数字化系统,如门店一台手机搞定门店运营的HOP系统,支撑了和府600家门店的日常管理;行业领先的数据中台系统,串联前后端的多数据管理和分析;自研的物联网系统在新一代的门店中做到自动管控预警闭环,餐厅的空调温度、门店各种设备的能耗,包括冰箱温度、炸炉温度和煮面炉的水温,都是由一套物联系统进行自动管理和监控。门店甚至不需要值班人员主动订货,而是由总部系统自动完成。这些智能化和物联网系统,大大简化了门店运营复杂度,同时提高了门店运营效率。其门店能效、人效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保证高品质、稳定规模产能的基础上,和府捞面以供应链的规模优势,降低了边际成本,提升了性价比,为前端门店价格战供给了“弹药”。
在其强大的HOP系统、物联网系统的支撑下,每家门店的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和释放,据说和府门店的管理和服务,对人的依赖极其简单高效。
目前,和府捞面的直营门店已突破600家,遍布全国80多座城市,品牌会员超2500万人,位居行业头部。
< class="pgc-img">>破局“质价”难题,打造餐饮下个“流量密码”
纵观中国餐饮行业,内卷价格是商业层面的表层竞争,在理性消费趋势与品质需求并存的时代,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吸引消费者的价值底层逻辑和内核竞争力,是好吃、吃饱、吃得健康,并能在价格、规模、味道、品质之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老乡鸡在走出安徽的过程中,磕磕绊绊才在上海站稳脚跟;老娘舅目前还仅是包邮区内的扛把子……之所以难以破局,是因为连锁餐饮生意事实上颇为复杂,有供应链、门店、加盟等管理问题,也存在南、北、东、西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差异导致的口味、口感难以统一。
要想全国范围内复制“美味”,既需企业对供应链的深度把握,也需对高品质食材的追求达到“死磕”的地步。和府捞面除了以供应链起家,其自2019年起就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在配方加工技术、制面技术(行业领先的12道对压)、急冻技术、口感测试等相关领域都开展了深度研究,不断提升面条的口感和品质。
作为休闲品质快餐里的翘楚,和府捞面还在新品上不断发力。此次上新的长寿乡黑塌菜卤肉砂锅饭、香菜野笋骨汤面等均是产品研发部门搜寻多处文化名城,汇聚多元饮食文化的集合,是深入中国人口味研发的特色产品。如黑塌菜卤肉砂锅饭,就以长寿乡如皋的黑塌菜为核心,菜、肉分量十足。据悉,其米饭中有机大米含量约50%,并不是成本考量,其实是无奈选择,主要因为此有机大米品牌产地产能不够,和府希望未来强化源头投入,把不仅是东北核心产区,还要是有机的大米,提高至100%。
< class="pgc-img">>现代城市生活高压状态下,加班、熬夜、不规律进食已变成城市人的生活常态,健康品质成为消费者“主动且主观”的需求。0糖0脂0卡饮品走热,而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60元,比上年增长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这些都侧面印证了打赢“健康”局,或许会成为餐饮企业的新一轮“流量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和府捞面推出的新菜单也暗藏玄机,其正通过有机绿色认证食材的升级应用,打造每?位消费者都能放心享用的安心餐厅,也让“有机食材,放心不贵”的品质理念深入人心 。在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市场环境下,和府捞面价格下调30%,打出了价格端的“杀伤力”,同时又延续了一贯的品质优势,以绿色、有机认证食材的升级带来了更高的价值感。
卷价格、卷品质的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对任何企业来说,考验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和府捞面这样头部企业“降价提质”的加入,以狠抓供应链效率为抓手,打破了价格与品质这对“矛盾体”,实实在在让惠于消费者,也无疑会对餐饮行业市场带来一次不小的震荡。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是检验产业演进的必经阶段,品牌之争正逐步成为供应链之争,加速了市场淘汰赛。从微观角度来看,对消费者而言,品牌间的竞争必将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和府捞面率先踏出这一步,体现了品牌的魄力与实力,也体现了其前瞻的行业格局。
和府捞面独辟蹊径地将有机绿色更健康的食材带到快餐的菜单上,此次能否通过在价格降低与品质提升的双重叠加中从休闲快餐领域脱颖而出,依旧任重而道远,这不仅考验品牌的战略能力,也是对品牌行动力的一次大考。是否能长期贯彻,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对在市场急速变化环境中的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家转型的勇气和定力表示欣赏,也期待有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迎难而上,勇敢破局。
(程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1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新茶饮集体再降价!
今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了。
纵观最近的新茶饮品牌动作,一个非常明显的新品战略是:大家都在强调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低价、低价、再低价”。
昨天,古茗发布“50万张免单券”,并宣布“小程序天天9.9元畅饮”活动,表示要让健康原叶鲜奶茶进入9.9元时代;5月底,古茗也在部分地区推出为期三个月的柠檬水折扣活动,原价10元的柠檬水折扣价到手4元。
书亦烧仙草也从4月开始在部门门店陆续调整价格策略,到今年5月,书亦烧仙草更新新菜单,推出了多款售价在10元左右的新品,比如目前主推的多肉杨梅、杨梅白月光等都定价9.9元。相较旧菜单,产品均价下调了3-6元左右。
而这种“低价局面”,叠加上品牌自己推出的折扣活动以及团购平台的优惠补贴,更为壮观。
今年五一假期,喜茶开启12周年限时活动,原价8元的招牌单品“纯绿妍茶后”折扣价后4元一杯。尽管如今看来新的“4元茶饮时代”已经降临,但要知道的是,在2020年喜茶的客单价能够达到52-56元。
哪怕是以“平价如雪王”,在团购平台上价格也在更进一步的下探。比如原本就定价4元的柠檬水,有网友叠加平台优惠券后,最低可达到0.01元。
40块钱的咖啡,现在9.9全场挑了;40块钱的奶茶,现在也只要4块钱了。
天价奶茶开始消失
10块钱成了“茶饮生死线”
“当年在北京想喝一杯喜茶,还得在寒风中遍地找黄牛,溢价买。谁能想到现在4块钱就能喝到了……”
从2020年的40元甚至50元,到今年下探到4元甚至0.68元……“天价奶茶”的时代,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似乎都已经彻底翻篇了。蜜雪冰城、古茗也曾在招股书中判断,平价茶饮未来增速将快于中价、高价茶饮。
根据华安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新茶饮品牌10元以下消费占比从7%上升至30%,20元以上占比则从33%下跌至4%。
在不同点单平台上,几乎每个茶饮品牌都有“个位数单品”。10块钱,仿佛已经成了茶饮们的“生死线”。
一位微博网友在#奶茶重回10元时代#的话题下表示,“3年前,早上先来一杯将近40块钱的星巴克是我和同事们心照不宣的默契。但现在,大家都默契的选择了奈雪的9块9咖啡+面包早餐……”
相关话题下的投票数据中,对于“你能接受多少钱一杯的奶茶”,超过50%的消费者都选择了“10元以下”;超过45%的消费者则选择了“10元-20元”;只有不到5%的消费者可以接受“20元以上”的奶茶。
但也不止于10元这个价格带,新茶饮们还在努力向下“降价”。
降价,也不是“万能解药”
打价格战,拉低产品价位,已经很自然地成为餐饮人面对消费新趋势、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最短平快也最手到擒来的方法。
但降价是有代价的。
目前看来,降价是茶饮乃至大部分餐饮品牌们最容易找到的一条出路,但凡是容易的、快速出结果的事情都意味着“代价也会更高”。
从消费层面来看,消费者的心思没有那么好猜。降价不一定能够赢得消费者们的好感,反而可能会加速原有客群的“脱粉”。
当前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追求“低价”但也同样追求“品质”。对于新茶饮们的集体降价,有很多消费者的表态是:“贵的时候喝不起,便宜的时候不敢喝。”“高质平价,商家敢说,我都不敢信。”
另一部分原本是品牌忠粉的消费者也大多觉得自己被“背刺”了。“现在能降价降得这么多,难道不是因为过去的产品溢价太高吗?想想就心痛。”
而长时间的价格战,也会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价格锚点产生影响,当市场长期以价格战、低价为导向时,难免让大众产生“奶茶就是只值这个价”的心理预期。
从品牌层面来看,降价对品牌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一次降价容易,但要再想涨价可就难上加难了。
降价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品牌将全面推翻过往的市场定位及目标客群。“品牌定位的价格因素需要考虑,不能降价的太明显,但又要保证品牌价格有竞争力,用各种优惠活动、团购、套餐等等手段,其实也是餐饮品牌们的无奈。”
再回到市场层面上,降价其实是头部品牌们的游戏战场,一不留心你我就都成了“炮灰”。
说白了,降价考验的是餐饮品牌的成本议价能力,一味的压低定价到底还能不能赚钱?还能赚多少?是每个餐饮品牌的价格命题。
如果在成本无法压缩的情况下仍坚持“低价策略”,很有可能就会对品牌自身及加盟门店的利润和正常运转造成影响。比如书亦烧仙草今年调整的降价策略,就引发不少加盟商抗议,“产品价格降低了,但是进货价、物料成本都没变。现在的价格堂食勉强能赚钱,外卖恐怕都要亏本的。”
对于竞争充分饱和,格局已经难以撼动的新茶饮市场,虽然降价能够在短期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激情,但很难说从根本上解决茶饮品牌和茶饮赛道的深层焦虑。
对于新茶饮们来说,降价并非万全之策,但无奈的是,降价的确也是当下提升客流与营收最直接、最明显的选择之一了。
内忧、外患
新茶饮还在急寻新出路
最卷的新茶饮赛道,如今除了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要时刻警惕同行的袭击,还更要直面咖啡、快餐、正餐品牌们的“跨界炸弹”。
库迪咖啡的茶饮副牌茶猫,刚在福建宁德开业时,菜单上的全系产品标价8.8元/杯,叠加第二杯半价的优惠活动,单杯价格最低能达到6.6元;海底捞、西贝等子品牌门店内自售的茶饮也同样低至10元以下……
根据此前壹览商业截至今年3月份的数据来看,26家知名新茶饮品牌当时现存门店数量约为11.5万家,但到4月结束时门店数量却为11.1万家,门店数量净减4000+。也就是说,大量新茶饮品牌在今年3-4月的情况是:开店速度已经跟不上闭店速度了。
能看到的是,在一轮一轮“价格战”后,一些茶饮品牌也开始尝试重新涨价。接下来,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消费环境也会愈发苛刻,新茶饮们在寻找自己的逃生出路上,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