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魔幻”“网红长沙”“进淄赶烤”……这个“五一”假期,重庆、长沙、淄博等一批新老“网红”城市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去“打卡”。这些“网红”城市何以成为“网红”,具有哪些气质?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美景、美食,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真诚“宠粉”呵护是这些城市火爆“出圈”的共同特征。
唯美景美食不可辜负
作为著名的山城、江城,“老网红”重庆最先“出圈”的就是洪崖洞和魔幻的地形。“重庆不愧是‘8D魔幻’城市,刚从1楼马路上来,现在11楼出来还是马路。”来自甘肃的游客何先生说。
“重庆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座站立着的‘8D魔幻’之都,城市辨识度极高,群山耸立、两江交汇,城市坐落其中,桥梁、轻轨、游轮穿城而过,方寸之间,山、水、桥、城、天有机融合、浑然一体。”重庆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说。
“五一”假期,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重庆“打卡”。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数据显示,仅“五一”假期首日,洪崖洞景区进园人数9.68万人次,未进园在洪崖洞周边的沧白路、千厮门大桥桥面以及嘉滨路“打卡”游客瞬时最高客流量接近3万人。
“五一”假期正是长沙宜人的季节,游客乘坐小火车穿行在绿树环绕的橘子洲。湘江两岸岳麓山和摩天建筑群隔江呼应,“山水洲城”的独特城市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广州生活的赵先生说,家里的老人想去岳麓山、橘子洲和长沙周边的韶山,妻子女儿想品尝湖南美食,长沙很好地满足了全家人的需求。
民以食为天,重庆火锅、长沙奶茶,甚至一顿颇有特色的烧烤,都成为游客奔赴一座城市的理由。如今,“说走就走”的交通便利,让美食的流量入口效应愈发凸显。
烧烤技术哪家强,山东淄博尝一尝;灵魂烧烤三件套,小饼烤肉加蘸料……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火了,一跃成为网络“顶流”。“五一”假期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赴淄赶烤”。
厚重历史、人文底蕴“出圈”
大山大水和3000多年的文明造就了重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多年前这些资源“深藏于巷”,没有发挥真正的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选择出行目的地。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到“网红”城市游玩的更多的是年轻人,城市“得年轻人得天下”。
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更新城市环境、打造适宜年轻人的生活场景……这些年,淄博为吸引年轻人下足了功夫。淄博市文旅局局长宋爱香在“烧烤专列”上向大学生推介淄博:齐国故都、陶琉名城、聊斋故里;淄博县市区的文旅局长们带着地方特产和就业政策宣传页给大学生。这些推介在短视频平台火速传播,在年轻人中拉满了好感度。
4月29日,游客在淄博市一家烧烤城吃烧烤。新华社发(朱伟 摄)
“五一”假期,高速公路上,全国各地贴着“进淄赶烤”的私家车涌入淄博。乘坐高铁来到淄博的游客,在齐风古韵的淄博站南站房前“打卡”留念,成为标配。
长沙成为“网红”城市,离不开浓厚历史文化的吸引力。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谭梓婕说,很多人对于“网红长沙”的印象,可能只限于商业街区的年轻、时尚、好吃、好玩。实际上,从步行街往旁边的支巷走,就是白果园、西文庙坪等历史街区。现代商业起到“引流”作用,而历史文化则是“网红”城市的浓厚底蕴。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许春晓认为,作为“网红”城市,长沙拥有自然和人文的独特基础。长沙历史文化独特,是湖湘文化之都,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中拥有很高的地位;长沙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真诚“宠粉”呵护人间烟火
“站在千厮门大桥上拍洪崖洞特别有感觉,没想到大桥被腾出来给游客‘打卡’,挺暖心的。”来自陕西咸阳的游客李金荣说。
修建专门的观景台让游客看“轻轨穿楼”;各热门景点、公交地铁推迟关闭时间让重庆的夜“延长”;景区增加数百个休息座椅让游客轻松等候……不少游客感叹,重庆是个“宠粉”城市,名不虚传。
“宠粉”行为各有不同,但真诚待客让这些“网红”城市受到游客普遍称赞。
在淄博特色街区八大局市场里,各色小吃遍布。由于价格实惠,这里已是游客“打卡”的必经之地。
通往八大局市场的道路原来坑洼不平。前段时间,为了方便游客“打卡”,淄博3天就修好了一条路。应对“五一”大客流量,淄博还发出通知,要求具备开放条件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和厕所。
网红气质还表现在烟火气、生活味上。在长沙的历史文化街区,完整保留着长沙人传统生活的场景,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气息,透着鲜活的生活气息。长沙新消费研究院负责人张丹丹认为,长沙的人文特色是兼容并蓄的,这也使得不同风格、不同偏好的游客,都能在长沙找到打卡点。长沙城市的“调性”是接地气、有烟火气,对消费者和创业者都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记者邵琨、白田田、李晓婷、张格、吴晓霞)
梦雅是一位95后的女主厨,兼任酒店京巷火锅餐厅及西餐冷菜厨师长。每天早上8点,她就要在后厨收货、检查食材,然后开会、分配任务;出餐时,要把控出品质量,与客人交流;晚上等火锅收档之后下班,已经10点了。
白梦雅,25岁,河南南阳人,北京通州北投希尔顿酒店京巷火锅餐厅及西餐冷菜厨师长。
她本是做西餐出身,去年年底酒店火锅餐厅重启,推出新中式火锅,就接下火锅餐厅主厨的任务,“年轻人不怕挑战,我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事物。”于是,白梦雅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研发锅底,每天都在熬牛油、大火炒料,一炒就是两个小时,推出的招牌糍粑牛油凉茶麻辣锅底,用5个小时熬制牛油,加入地道糍粑辣椒,颇受年轻人喜爱。据她介绍,年轻人都喜欢吃辣,作为95后女孩,她知道吃完火锅的最大的焦虑就是脸上长痘,“因此,我在锅底加入四川特产老鹰茶,风味独特,还能消食降火。”
白梦雅喜欢旅游、机车、唱歌、健身、探店,周末会骑着机车,走街串巷,尝试新菜。她坦言,作为95后女主厨,最大的优势就是喜欢创新,不循规蹈矩,能抓住当下热点,将创意与传统融合。每天下午2点,她会躲进后厨研发新菜品,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融入菜品。比如火锅奶茶,看上去很“重口味”,其实主要食材是枸杞原浆,酸酸甜甜,装饰的大料、香叶、辣椒全是用巧克力做的。最近电影《热辣滚烫》大火,她准备与健身房联动,推出几款春季低脂轻食沙拉。另外,春节去海南旅游后,她计划把海口的糟粕醋火锅带到北京,“天然发酵的酸辣味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口味。”
创意火锅奶茶。
厨师工作很辛苦,负责酒店早餐时,后厨甚至要凌晨四五点就开工。白梦雅表示,她工作过的酒店主厨都是男性,传统烹饪行业更倾向于男性,因为厨师工作强度高,切菜、颠勺等都是体力活。但是,她在十七八岁学烹饪时,就自己琢磨着用巧劲儿切菜,速度毫不逊色,“现在我日常还会切100公斤西瓜,对体力都是考验。”但是,她同时认为,女性厨师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敏锐、细腻、善于沟通,“我们这个时代不乏杰出的女性大厨,很多米其林大厨都是女性,这也是我的梦想。”
白梦雅家里开餐馆,小时候放学回家,就能看到父母在后厨忙碌的身影,在她记忆中,妈妈做的焖面、面疙瘩还有饺子是最美味的菜肴,“家里开的餐厅都满座,我很有成就感,很多女性主厨擅长做私房菜,这也是我日后探索的方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李铮
校对 陈荻雁
图片 受访对象供图
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奶茶到新上市的智能手机,如今,手机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达的即时零售,正成为消费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这个庞大的即时消费市场。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发现,即时零售激活了“小店经济”,丰富了同城生活圈,助力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同时,作为传统零售的补充,即时零售也存在商品结构不稳定、前端供应链时有不畅等问题,需要建立与城市实体零售体系相适应的全渠道零售生态,不断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
新模式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
金秋时节,南京太平南路与慧园街交叉路口,一家零食小店飘出阵阵栗子香。这家名为“佳张倪”的店铺,夏天主卖冷饮,秋冬主卖板栗,并配售时令零食。
店主小张、小倪夫妻俩都是90后,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小张原先在一家日资品牌做门店销售,小倪一直在旅游行业工作。受市场影响,夫妻俩辞职开了这家20平方米的零食小店。起初,小店日均销售额只有千元左右,尝试接入线上平台后,利用平台的用户流量和便捷的配送网络,小店里的板栗、冷饮、零食通达全城,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今年8月,“佳张倪”的店面扩大到120平方米,还建起了30多平方米的冷库,营业时间也延长了。新店面亮相后,店里80%以上的货品都上了线,线上冷饮销量在当地电商平台同类商品中位列前茅。如今,门店月销售额达到五六十万元,线上销售占比接近一半。
2018年就尝试将杂货搬到线上的高度平价超市,是南京西方巷里的一家夫妻杂货店。赶上一场线上大促活动,线上日营业额一度达到8440元,接近线下的日销量。“不过,当时实体店生意很好,我们忙不过来,就逐步‘下线’了。”老板吴国民说,后来要了二胎,人手有限,门店经营遇到困难,于是又重新做回线上销售。
“别看超市小,但品种齐全,从烟、酒、蛋等日用品,到灯芯、课桌、包书皮等学习用品,我们的SKU(库存计量单位)达到六七千,只要是顾客需要的,我们都尽量满足。”吴国民说,日常他们做的是街坊邻居的小生意,靠的就是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现在线上订单成为实体门店的有效补充,店铺服务范围从原来的周边1公里以内扩展到周边5到10公里。
通过外卖配送网络,连接线下实体店,30至60分钟送货上门,这种新的零售业态被称为即时零售。“早期,即时零售主要满足消费者对生鲜食杂等高频日常所需。随着供给越来越丰富,鲜花绿植、宠物用品、美妆用品、饮料酒水、办公文具、数码3C等消费需求都可以满足。”美团闪购南京城市经理昌作为说,随着即时配送需求不断被挖掘,本地零售市场正在从“万货商店”变成“万物到家”,形成了同城物流及消费的新增长点。
线上线下从“相争”到“相助”
“农贸市场很多商品也开始通过短途快速代购即时零售了。”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副会长、南京绿恒市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盛丽琴说,农贸市场此前受社区团购的冲击较大,自身也努力尝试网络化转型,但这需要自办配送渠道,远比不上电商平台有优势。现在,即时零售兴起,盛丽琴等农贸人希望这是一次线上与线下、网络与实体共生共荣的契机。“如果平台和线下零售商可以相互赋能、加速融合,将形成‘1+1>2’的能效,无缝对接庞大的即时消费需求。”盛丽琴说。
“即时零售是零售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东吴证券传媒与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良卫认为,从供给端看,随着网民数量进入增长瓶颈,产品过剩正逐步转向渠道过剩,电商渠道流量开始分散化;从需求端看,在原有零售业态里,消费者对于“快”的需求一直没有被充分的满足,而在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下这种需求更加凸显。在这种供需相互拉动的背景下,即时零售迎来黄金发展期。
据东吴证券统计,2021年O2O(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到家业务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去掉餐饮外卖也有1万亿元,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规模已经超过22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超过80%。仅三线城市的即时零售消费规模,2021年相比2019年就增长了2倍。
以零售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潜能
随着新业态稳步发展,不断有本地门店、线上平台入局即时零售。消费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生鲜日化,而是不断向全品类快速拓展。然而,作为一种零售新业态,即时零售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商品供给的品类丰富度、可选空间都还不够多。
张良卫说,理论上,即时零售依托的是本地商品供给。一方面线下门店数字化程度低,未能实现全品类上网;另一方面,线下门店的前端供应链有时难以完全打通。所以,即时零售可能因此出现缺货断货等问题。
“供给是目前行业发展的关键,这一块还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张良卫同时认为,随着新型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和城市配送服务网络的快速完善,庞大、稳定、富有弹性的本地物流履约体系,更好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我国即时零售的规模有望超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而艾瑞咨询认为,至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即时零售对于小店、平台和地方政府,都是一个契机。但即时消费绝对不是什么新的资本风口,任何想以此再次掀起‘跑马圈地’浪潮、冲击消费市场的行为都应该被警惕。”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副院长王晓庆说,即时零售其实是回归同城消费,把实体消费在线化,这可能也是上一轮资本“烧钱”搞社区团购,对小店、商超、农贸市场等商业主体造成冲击之后,市场开展的一次自我修复。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认为,未来即时零售的发展,要回归零售的本质,一方面要看其是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快、好、省”的需求,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获得这种便利而付费;另一方面,还要看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有较好的盈利模型,主要参与者能否做好成本效益的把控,这也决定了未来的即时零售市场结构和整体规模。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表示,即时零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可以消解线上线下零售的鸿沟,将线上流量反哺到线下实体实现融合发展,形成互补、共赢的生态圈。(记者 潘晔 杨绍功)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