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卫公
“只卖一天就是新鲜”“现烤面包不卖隔夜货”“每日现做只售当日”……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福州调查发现,越来越多商家打着“新鲜”的招牌吸引顾客。然而每到深夜,一堆当天出炉的现烤面包、蛋糕却因未能卖掉就被集中丢弃,这样的场景在该市一些面包店天天都在上演。几家面包店店员均表示,按公司规定,这些日鲜食品并不会因未能销售完而打折促销。
企业力求食物新鲜、保证最优品质的初衷是好的,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品牌的珍惜。丢弃余量食品,固然有把控商品品质和品牌价值的考量,却造成了大量的食品浪费。让这些食物区域间合理流通,既能极大减少食物浪费,还能让很多人省钱享受美食。
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商业价值是一方面,践行社会责任是另一方面。反食品浪费,正是食品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如果能够通过余量食物帮助更多的人,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物尽其用,顾客的口碑,也许不止是对于“新鲜”概念的认同,更会转变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赞许。
反食品浪费也具有严肃的现实意义。据中科院专家团队调研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城市餐饮业消费者餐桌上造成的食物浪费约为1700万到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尽管我国粮食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粮食稳产增产难度日益增大,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放眼世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要谨记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于两端同时发力。
随着《反食品浪费法》以及各地各部门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由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形成的反食品浪费主体已见雏形,公民减少食物浪费意识逐步觉醒。这样的趋势令人欣喜,也促使人们对进一步推动建立合理的食物浪费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思考、出谋划策。
基于“让临期食物加强流通”理念的“too good to go”线上商店,已在全球十多个国家积累超6.2千万用户,有效的减少了食物浪费,虽然目前国内也有类似的小程序在运营,它们却没有过多进入大众视野,而有些食品企业出于种种考量,仍不对外售卖临期食物,这些食物还是非常可惜地被倒进垃圾桶。
临期食品应该有更好的归宿。节约粮食,人人有责也有利,食品企业作为反食品浪费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可以进一步探索余量食物的流通。要针对食品企业进一步加强宣传,树立“新鲜和不浪费并行”的品牌价值观,同时,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监管、公益处置,是否可以有相关法规同步跟上,为余量食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撑,让其规范有序发展,发挥节约粮食的作用。(卫公)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近,面包界又卷出了新高度。“全场面包,全部2元,需要买点尝尝吗?”
前段时间,#月薪一万买不起面包#、#现在面包越来越贵#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感慨,现在随便买一个面包都要十元以上,想买到平价面包越来越难了。而最近,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2元面包热”,众多平价的“2元面包店”火爆出圈。有网友表示,“2元一个的面包,还要什么‘自行车’!”
截图自社交平台
有店主称一天能卖1000个面包????
“有顾客一个人买50个”?????
据界面新闻,辛苗最近投身的餐饮创业项目是2元面包店。她的门店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一个居民区内,不大的门店只是简单装潢,没有品牌也没有logo。这家店只卖2元-2.5元的圆形买包,搭配芋泥、麻薯和奶酪等不同馅料,现场制作烘烤,还及时地提出了“低糖低脂”。她告诉界面新闻,按照现在的营业水平,平均每天能卖出1000个面包。
不只是在广西,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城市都能找到类似的门店。它像是包子铺一样在社区沿街店铺中出现,只不过中式面点变成了西式烘焙。
2元面包店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潮,关键在于产品便宜。在消费弱复苏的大环境中,2元面包店迎合了消费者对大众化及性价比产品的追求,它也更像是快餐及社区经济延伸的产物。
据杭州日报旗下每日商报,杭州一家“2元面包”店主方清康透露,店里的所有面包都是手工制作、现烤现卖的。店铺开业时间虽然不长,但生意却十分火爆。方清康表示:“我们现在每天都是供不应求,经常会出现顾客排队等面包的现象,最多的客人一个人就能买50个面包。”
前来购买面包的顾客周先生表示:“我比较喜欢来小区附近的这家烘焙买面包,每次买一大袋都只要20元,这样的平价面包店离家近,价格低,很适合我们工薪阶层。”
开一家2元面包店需要数万元??
部分门店甚至没有装潢
据正观新闻,在郑州,店主张瑞表示,“不是说所有的面包都是2元,有两款面包是2元,但店里面包的价格都是按照实际的用料成本来定的。”“你要在其他地方买的就是二三十了,然后在店里可能就是10块8块,你要在其他店里买七八块了,在店里也就是三块。”
据了解,如果有人出门在外遇到困难,到店里只需报“A套餐”,张瑞还会免费提供面包。由于开店时间长,门面房租每月5000的价格,对于张瑞来说,能够接受。
据界面新闻,通过走访广州的2元面包店后了解到,开设一家2元面包店大约需要6-7万元,这其中包括了租金、设备和首批原材料费用等。在南宁则更低一些,投入资金在3万左右,主要是租金上的差别。
此外,相比较于过去常见的面包店来说,2元面包店的装修成本低,部分门店甚至不需要装潢,搬来设备和原材料即可开干。
广州海珠区一家2元面包店员郝佳表示,该门店基本每天都有1000-2000元销售额,如果维持这样的水平,那么3个月可以回本。而辛苗的面包店日均销售额也在2000元左右,回本爬坡期则更短。
火爆的2元面包店靠什么挣钱?
已经有人靠加盟和教开店“收割”?
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以“平价面包”为关键词的2元面包店创业帖挺多。其中,热度最高的帖子累计收获一万多的点赞与收藏,评论也高达千条。
2元面包店靠什么挣钱?原材料能保证质量吗?据海报新闻,面对质疑,店主许政坦言:“烘焙材料不能说都是名牌,用的也都是比较好的材料,像面包粉选的王后牌,蔓越莓都是进口的食材,做生意不求大,薄利多销也是条路。”
新京报指出,目前多数网红2元面包店开业不足3个月,已催生出招商加盟、教学收费两大获利模式。其中,开店教学通常学时3天左右,单人一次性收取学费近万元。有店主直言卖面包“赚的是小钱”,开店半个月就可以转为开加盟、做教学赚钱。一些加盟品牌自10月下旬起密集出现,有的老板仅学习了3天烘焙技术就成立快招公司,急于“收割”加盟商利益,而实际上目前并未获得特许经营备案资质。
分析认为,2元面包填补了低价烘焙市场空白,但大单品路线、客单价较低,决定了其只能靠提高复购率维持生存。而“日销五六千元”“毛利率在80%以上”的说法,多存在于2元面包店的宣传文案中,实际运营较难实现,一些学员的日销售额难以超过2000元。
“2元面包店可以实现养家糊口,但很难发家致富。”有烘焙品牌投资经历的董先生认为,纯主食类品牌依靠走量较难做起来,吐司面包就是典型例子。目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高性价比产品,但不是“无脑”接受低价,2元面包的长期接受度需要打个问号。“从投资角度来说,2元面包店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品牌方自己还没跑出名堂就开始做加盟,很大概率是几十万的加盟费现在‘割’不动了,开始‘割’低收入创业群体。”
编辑|王月龙 盖源源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
只卖一天 就是新鲜”
“现烤面包 不卖隔夜货”
“每日现做 只售当日”
......
一些食品经营商家为追求绝对新鲜
将保质期内的美味食品直接扔掉
商家这种行为是企业正常经营行为
还是严重的食品浪费呢?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对此进行了调查
↓↓↓
司乎吐司
6月8日下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位于福州市八一七路的司乎吐司店看到,店内柜台上的日历招牌标示当天日期为“2023年06月08日”,还标注“所有吐司均为当天现场制作,现场烘烤,绝不隔天销售”。
服务员告诉记者
这些吐司都是当天制作
当天销售
如果在当晚10点半前未售完
就全部扔掉
不会放到次日再售
记者问提出
未售完前能否打折低价出售?
服务员明确表示
不行
大量吐司被丢弃在垃圾桶内。张文章/摄
当晚10时许,服务员将余下未售完的几十块吐司全部丢弃到垃圾桶里。在这片区工作的环卫工人蔡女士告诉记者,经常能看到这家店将当天未卖完的吐司扔掉,以前她曾向该店提出能否将这些准备扔掉的吐司送给她,但对方没同意。
可斯贝莉
记者在可斯贝莉(鼓西店)看到,店门外招牌广告上写着“现烤面包 不卖隔夜货”。
可斯贝莉宣称“不卖隔夜货”。张文章/摄
该店烘焙师傅告诉记者
这些现烤面包全是当天制作
营业到晚上11点
如果没卖完就扔掉
6月8日晚11点9分,可斯贝莉鼓西店将未售完的现烤面包集中收纳到2个垃圾袋中,每袋大约有几十块面包。
金誉面包店
位于福州北大路上的金誉面包店(福州金誉食品有限公司旗下门店)全店招牌广告主打现烤烘焙产品“只卖一天 就是新鲜”。
6月8日晚上11时许,金誉面包店将余量食物收纳在面包筐内,店员告诉记者,这些现烤面包将送回总厂统一销毁处理。
华丰贺氏
记者看到未售完的食品被打包进2个垃圾袋,每袋上面都张贴着一份退货出库单。店员告诉记者,这些退货出库产品将统一由总部的合作单位回收做猪饲料。
福州东百中心地下美食区
芝士点心超级仓的店员王小姐告诉记者,该店现烤面包“每日现做 只售当日”,如果卖不完,除留下几块作为员工次日的早餐外,其余的都要扔掉。幸旨寿司柜、半糖蛋糕柜的服务员均表示,当天有剩的话,除送一点给隔壁档分享外,其他的全部扔掉。
记者调查发现
上述几家面包店店员均表示
按公司规定
这些日鲜食品并不会
因未能销售完而打折促销
“
“卖不完就倒”“不打折贱卖”是“当日鲜”食品经营商家的硬性规定
餐饮业资深人士刘经理告诉记者,“当日鲜”食品、临期产品、“卖相不好”的食品等,在零售业内被称为余量食物。
长期以来,余量食物的处置方式有诸多争议。“卖不完就倒”“不打折贱卖”是这些“当日鲜”食品经营商家的硬性规定。一方面出于维护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的需要;另一方面,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福州一家中高档面包连锁店店长告诉记者,之所以不愿将余量食物捐给慈善机构或个人,主要担心会破坏企业品牌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些现做现售食品售价相对于普通食品,售价会高一些。如果这些产品随意赠送,或用作饲料,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消费者又是怎么看待
商家对待余量食物的处理方式呢?
消费者陈女士认为,企业保证食物新鲜的做法值得赞赏,但没必要把尚能食用的面包丢掉。可以打折促销、赠送环卫工人、回收用作饲料,这些做法并不会影响品牌价值,反倒是将食品当成垃圾丢到垃圾桶的做法让人反感。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企业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
福州市消委会建议:经营者做好消费数据分析,防止食品浪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商家在福州市食安办的指导下开设余量食物驿站,将余量食物免费赠送有需要人群。
肯德基福州市北二环店设立“余量食物领取站”供有需人群合理拿取。据介绍,肯德基的炸鸡产品销售周期一般只有2小时,如果2小时内未售出,店员就会将这些食物放入冷库冷冻24小时以上,然后放入门口的余量食物领取站,供人自由领取。
业内人士建议,应鼓励更多的食品经营企业积极开展余量食物捐赠,探索、尝试通过余量食物自取驿站、余量食物定点捐赠等形式,构建一种新的资源整合生态,减少浪费,服务有需要的人群,带动更多社会大众参与“余量食物再利用”,带动社会公众“倡导节约,反对食品浪费”。
福州市消委会建议经营者做好消费数据分析,灵活采用依需供应、临期促销、公益处置等方法防止食品浪费,承担起反对食品浪费的法律责任。
记者/张文章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