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铁开通运营,让川东北的“红色之城”巴中沸腾了,也让98岁高龄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陷入了回忆。1945年,入党不久的青年周永开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作为联络员,到省城成都开会。大山深处的巴中没有公路,通向省城的路,他走了整整6天。也就是那次,他第一次见到了汽车。
跨越半个多世纪,巴中到成都的时间从6天压缩到136分钟。成都平原与川东北革命老区在这条“新蜀道”的联结下,将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智纳才等方面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旅游“串串门”
上午游成都下午游巴中成现实
唐宋时期,地处川陕之间、南北咽喉的巴中成为地区交通中心。在巴州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汇看来,巴南高铁是一条“新蜀道”:“多年以前,在成都市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了巴中石窟的研究。高铁开通后,文化交流更便捷了。”
独特的文化为巴中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作为米仓古道的遗留,南龛石窟、恩阳古镇等是巴中发展文旅产业的底气。长期以来,相对闭塞的交通条件成为当地旅游业“向前一步”的最大掣肘。
“以前,从成都到巴中无论是高速还是火车,单程基本上都需要4个小时左右,往返需要一整天。”巴中秦川文旅集团董事长邹红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曾经,成都旅客周末来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得花在路上。高铁开通后,成巴之间就从“出远门”变成了“串串门”。
在当地业内人士看来,巴南高铁的开通,将让长久以来困扰巴中文旅产业的交通问题得到解决。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石虎认为,巴南高铁的开通,将有机会让巴中的文旅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高铁缩短了成巴间的时空距离,上午在成都游宽窄巷子、逛太古里、看大熊猫,下午到巴中看石窟、品十大碗、看恩阳船说将成为现实。”
产业“大动脉”
巴中与双城经济圈高效连接
郫都区菁蓉湖畔,成都科幻馆宛如“星舰”降落,它的“外衣”正是来自一家巴中企业。
位于巴中经开区的巨星铭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幕墙行业。在这家企业的商业版图中,成都不仅占到外地市场份额的三成之多,还是其销量最大的单体城市。成都科幻馆、金牛宾馆天府楼……这些成都人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幕墙,无不出自这家企业之手。
巴南高铁开通前,与外地客商的沟通时常令企业感到头疼。“人家一看,从成都到这儿(巴中)来,开车都得5个小时,自然就打退堂鼓了。”巨星铭创集团副总经理杨晖向记者表示,巴南高铁的开通,不仅给了他和客商见面的底气,也让外地客商更加安心。
大企业更有底气,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中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微型马达产业的企业。过去两年,令公司总经理魏青龙印象最深的就是成都、重庆等地的客户到企业审厂时对当地交通的抱怨。巴南高铁开通后,企业的日常通勤开支和客商往来成本都将显著下降。
“巴中工业发展必将驶入发展快车道。”巴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何光映表示,“红色高铁”打通了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动脉。
引才“破瓶颈”
成巴人才交流更加便利
在成都市中心的写字楼里,得知巴南高铁开通的消息后,李女士立马为全家人订了回家的高铁票。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巴中在蓉常驻人口已超过26万。人才的来往,是两地发展中最鲜明的烙印之一。
昨天一大早,在巴中东站广场,从站前广场到铁路沿线的坡地上,市民唯恐错过高铁开通这一历史性时刻。从开工算起,这一天,他们已等了5年。
交通不便一度成为巴中引智纳才的瓶颈。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清华坦言,近年来,巴中一直面临人才难引更难留的困境。“过去,我们到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很多时候因交通问题被一些有意向的同学婉拒,我们也感到很惋惜。”他表示,巴南高铁的开通,在为成巴两地搭建通道的同时,也为两地人才交流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院长何强的感受更为切实。这些年来,他所在的研究院一直与一家巴中食品企业深度合作。长期以来,他每月至少一次赴企进行技术指导。“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很多临时问题只能通过网络沟通解决。”他表示,有了更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就有更多的人才可以为“巴中产”“巴中造”提供技术支撑。
从古蜀道到巴南高铁,巴山不再路遥,成巴之间将书写新的故事。
建设者说
在首发高铁上,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建设和参与者,和他们一起回顾了他们与巴南铁路的故事。
首发列车司机黄靖超:
打“首发”很激动
在巴南高铁首发列车里,被记者团团围住的首发司机黄靖超显得有些青涩,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担当首发司机。在他的一旁,正是有着“首发专业户”之称,先后担任成灌、达成、成绵乐、成渝、西成、成雅、成自宜7条新线首发司机的杜辉。今天,杜辉也来到现场,为这位小徒弟加油助威。
巴南高铁沿线多为丘陵山区,不同的运行环境、不同的速度等级、不同的控车模式,尤其还需在普速区段运行80公里,需要行车经验丰富的优秀司机才能担当。为此,黄靖超专门拜师西南铁路“首发专业户”杜辉,请教学习控车模式转换、应急处置和关键区段固化操纵等技术要点。在杜辉的精心指导下,黄靖超最终顺利通过培训选拔,成为巴南高铁首发列车司机之一。
“今天肯定很兴奋、很激动,所以也请师傅来到现场,就像师傅对我说的那样:‘放心干吧’!”列车到达成都东站后,黄靖超接班走进操作室准备操控首发列车返回巴中。
钢轨“精调师”李佳伟:
列车飞驰 让硬币不倒
巴南高铁列车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以247公里的时速穿梭在川东北革命老区。列车飞驰,车窗旁,一枚立起的硬币屹立不倒,这背后离不开无数铁路线路工的付出。
线路工又被称为铁路钢轨的“精调师”。要想硬币不倒,需要“精调师”对线路的轨距、高低、水平和方向等数据进行精细化调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的“00后”小伙李佳伟,是本次钢轨“精调师”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工作时间不足2年的他与巴南高铁这条“新线”并肩起跑。
李佳伟每天拖着几十斤重的捣固机,一点点将线路捣固密实。这份工作,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细心,如同在铁道线上绣花,太浅达不到效果,太深又容易卡住。翻资料、问师傅、勤思考,李佳伟边干边练迅速掌握了捣固的诀窍。最终,他和同事们在5个月内完成60余公里高铁线路的捣固工作。(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煦阳)
河明月城。
大家好,我是酒神王当当。今天不谈吃的,拿起山河明月城来看一下这些景观,还有些吃的,吃的还是很多铁板豆腐,景色还可以,主要就是人太多了。还有些小哥哥这样,可耻超传极限诸葛亮,各式各样的,基本上展销会那些吃的都有,人太多了,景色还是可以,全部是以酒文化为主的。
< class="pgc-img">>泸州都是七九,粉色的山凤凰都要叹一杯,巴中夫妇喝的都是芝士大虾蛋,满街都闻得到臭豆腐的味道,好牛批,牛魔王都喊起来给我背酒来了。这酒馆还要转火焰山烤肉,说是羊肉,十五块一串,串串买了,还是多大一串的,先尝一下,但是这是羊肉可能就有点水分了,羊肉的机会占多数,看看个人。
< class="pgc-img">>还有消防小哥哥,包保驾护航,放心的来玩,整一个武汉三鲜豆皮,原来在武汉吃过的,十五块一份,给我来一份吗?给我来一份,买了,表面上有一层肉末,里面是糯米,边上用鸡蛋来裹了一层皮,为什么还是好吃?基本上和在武汉吃的差不多,如果没估计错应该是武松打虎。
< class="pgc-img">>四川的特色熊猫,还有大灰狼,还有小姐姐,麒麟下面,这里面是有什么马戏团、篝火晚会,但是确实是现在引人爆满,挤都挤不进去,就只有下次来看。鲜果西米露,真热,整了一碗,真的碗西米露,味道还好,是藕粉,加了些各式各样的水果,早点来,还好吃,这口感,走了。
< class="pgc-img">>总体的感觉小吃还是可以,泸州有个这么大的展会,我觉得还是可以,里面的那些东西做的很不错,是用了心的,没事的可以来看看,现在是免费的,过段时间来肯定要收费。
面新闻记者 曹菲
金秋十月,又到了赏红叶的季节。10月22日上午,成都的廖先生搭乘Y882/883次“熊猫专列”抵达巴中站,未来两天,他将和其他228名旅客一起参观米仓山森林公园、恩阳古镇、将帅碑林等景区,领略光雾山红叶壮观,体验不一样的深秋美景。
“熊猫专列”从成都东站发车
21日晚上10点31分,廖先生在成都东站登上“熊猫专列”,一上车,他就感觉到这趟车的与众不同。
“我住的4人包间,床铺很舒服。”他说。与普通火车卧铺不同,“熊猫专列”部分包厢内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淋浴系统,并设置有多功能收纳柜、呼叫器以及充电插座。
旅客在成都东站站台拍照打卡
22日早上5点半,廖先生在餐车吃了品种丰富的早餐后,就下车到了目的地巴中。
列车长杨珊告诉记者,共有229名旅客搭乘这趟“熊猫专列”,八成是老年旅客。“‘熊猫专列’旅程整体节奏比较慢,车上配备比较完善,追求出行舒适感,从开通以来受老年群体欢迎。”她说,“不少旅客多次乘坐‘熊猫专列’,我见到过3次搭乘列车的‘回头客’。”
车上开展“送上一杯茶”敬老服务
据悉,今年以来,成都局集团已累计开行22趟“熊猫专列”,满载旅客前往武隆、西昌、西双版纳、额济纳、新疆、阿尔山、乌兰布统等多地,在传播川渝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
(成都客运段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