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展览公司:2020沈阳特许连锁加盟投资创业项目展览会
合作店铺看看生意如何?如果订单量下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今天前往万象汇店铺查看。最近,该店铺的订单量有些不稳定,平均每天只有七八十单。该店铺位于写字间、商场和医院附近,位置不错,吸引了许多年轻顾客。
< class="pgc-img">>新推出的浇头海鲜拌面反响不错,可能是因为沈阳最近气温高达三十多度,人们想尝尝爽口的食物。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该店铺的订单量与以前的一百多单相比,每天减少了三十多单,一天少赚一百五十元。我们需要逐步调整经营策略。
< class="pgc-img">>如果您对小餐饮有任何疑问,欢迎关注我。
行是冤家,一语道出同行企业中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
今天,我们关注沈阳餐饮圈里的一些小餐馆。我们看到,捞面的和煮咖啡做辣卤小海鲜的抱团,不仅扩大了各自的市场份额,也相互成就了对方的市场影响力。
我们知道,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也就形成不了市场。一家独大垄断,经营难以持久。既竞争又合作,市场才会越来越大。
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欢喜冤家出现,在相互尊重的良性竞争中,共赢做强。
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吃货陈曦发现,最近,去云峰街上的“王记面厨”吃个面,结账时总会收到服务员给的一张优惠券。
奇怪地是,这张优惠券不是“王家面厨”的,而是马路对面“蓝梦咖啡”的。他们是结成什么联盟了吗?
“是不是联盟,我不关心,我就觉得这也挺好的,我下午刚好可以带小孩去吃个下午茶。”陈曦对记者说。
事实上,这个结盟还真的存在。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在“蓝梦咖啡”老板王磊的提议下,这两家店与兴华街上的小乌贼辣卤小海鲜的老板坐在了一起,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相互发放优惠券。消费者在3家中的某一家店产生一定的消费行为,就可以得到另外两家店送出的优惠券,而且优惠的力度还比较大,能达到4折。
“如果消费者感兴趣,也会到别家通过优惠券完成二次消费。”王磊说,“我们想3家带头,争取把铁西的餐饮圈子都拉在一起,相互支持。”
小餐馆开始悄悄结盟
刚在青年大街百联商场开餐馆卖牛肉粉的郝小姐,一直被隔壁卖肉蟹煲的生意吸引着。
几乎同时开业,但人家的店总是人棚爆满,饭点时间,总能排起长长的等位队伍。更令她惊讶的是,这家店还是家连锁店,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不仅在全省开了十几家店,而且还进军吉林、内蒙、山西和湖北等好几个省区,宣传广告一时间铺天盖地。
“菜品的确是新派做法,虽然是砂锅烹饪,但里面的肉蟹和虾很新鲜,而且有好几个系列,很吸引人。不过从搞菜品研发到经营,再往餐饮业里投大资金,风险太大,我肯定不会这样干。”郝小姐满腹疑云。
后来,她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人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3家一起干的,都是沈阳餐饮圈里的老牌企业。现在,大家都缺资金,所以我们决定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经过一年半时间,新产品出世。”合伙人之一、刘一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成江告诉记者。
“这种合作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同行是冤家嘛,其他饭店的人到我这儿吃饭,我还得千方百计地防着他们偷艺呢,甚至连菜谱都不愿意让他们看。现在,各种风险共担,人力资源和人脉资源共享,都把自己的宝贝亮出来,谁都不掖着藏着的,这样出来的产品肯定卖座。”魏成江说。
一个月下来,王磊他们的小联盟一算账,3家的客源都有1倍多的增加,利润也差不多翻倍。其中,王记面厨的优惠券转化效果最好,在第一周发放优惠券结束时,总共发放了1500多张优惠券,六成多的优惠券都引发了二次消费,即转化率达到了60%以上,而蓝梦咖啡和小乌贼的优惠券转化率也超过了40%。
“餐馆+”加什么、怎么加
“互联网+”时代,小餐饮能加什么?怎么加?
对于茶馆老板李志伟而言,他现在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做“茶馆+”。这不,他那家位于文萃路上的茶馆,如今已经俨然成了“江湖人士”玩“味儿”的场所。
每隔一段时间,李志伟就会请上一群“行业佼佼者”来他的茶馆坐镇,刺身红酒品鉴会、插画鉴赏会,甚至还会搞汽车试驾会,“只要有需求,我就带你玩儿出花样来,茶、酒、花、刺身、中餐,小食、咖啡、奶茶,我这里都可以有。”李志伟告诉记者。
李志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玩家,在他看来,自己虽然是开茶馆,但并不纠结于精通茶艺,他追求的是做一个平台,与各领域的企业合作,让不同品类的“玩法”进驻他的茶馆。
“说白了,就是把茶馆做成一个大杂烩,玩儿的就是跨界混搭。不怕冲突碰撞,就怕没有个性,要让所有主题最终在我的茶馆变成津津乐道的一场团聚。”李志伟说。
对于在餐饮圈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孙璐明来说,“+”的经营理念更清晰、更简单,即抱团发展。为了把这一理念做到极致,去年6月,孙璐明率领百余家志同道合的同行干脆成立了沈阳餐饮联盟。
很快,位于辽中新区一座销售冷清的楼盘里就出现了这个联盟的身影——一条热闹的美食街,立刻就把开发商、商户和购房者都成全了。
“老百姓买房格外看重商圈或生活配套,但中小地产商没有这个能力,个体户想在这儿干,也得掂量掂量租金和市场前景,一般不敢下手。现在,我们结成同盟去跟地产商谈,把资源做加法,开发商觉得有门,马上就给你建好一条街,什么拉面、烧烤、甜点,甚至连发廊、水果店、菜市场和洗衣店都有。
在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晓昕看来,无论是结盟,还是“餐馆+”,这些商业联合,小中见大,简单高效,是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家各自拿出自己最具特色的产品,发挥各自的优势,把最小最简单的做到最精最强。
今年1月,沈阳餐饮联盟举行的首届年会上,除了300多家餐饮会员企业到场,发廊、装修公司、小额信贷、互联网、专业消毒杀毒公司,甚至外资供暖公司等许多与餐饮无关的中小企业也被吸引来了。“无论是结盟、抱团或者跨界,小餐饮商家的联合,为的不就是能合力闯出一片天吗?”孙璐明对记者说。
结盟之后要有人经营联盟
经济寒潮中,企业“抱团取暖”是常有现象,等经济形势好了,往往又都回到“同行是冤家”的状态。记者注意到,沈阳餐饮圈出现的抱团、支持、让步和跨界等现象,似乎是想彻底换气候。
在长白岛经营烧烤店仅两个月的山东人刘华,除了在菜品上狠下功夫,还巧妙地利用微信粉丝群和关注度,他的微信群平均每天生成信息2000多条。
因为刘华乐于将自己的商业技巧教给别人,旁边和对面餐饮店的老板都和他成了好哥们儿。刘华告诉记者,他不怕被别人复制,因为他的创新也是受到别人的启发,只有更多的分享和交流,自己才能不断创新有活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帮助,但我得首先帮助别人。古时候餐饮业有个行规,如果你去饭馆吃饭,告诉对方你是厨师或开饭馆的,对方肯定好酒好菜地免费招待。如果我们现在也达到这种交流,向别人敞开胸怀,就能拿真诚换来真心。”孙璐明说。
商场如战场,如何让一群竞争对手永远在抱团中赚钱,并非易事。
孙璐明最初组建联盟时,也是顶住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自掏腰包组织大家去杭州等南方城市考察当地餐饮特色和管理经验,留意别人经营上的难处,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让大家感受抱团的力量。现在,这个联盟不仅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并且针对在经营上出现问题的餐厅和酒楼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会诊”,就爆款菜品设计和企业优化管理等主题举行业内沙龙,让餐饮人进行业内交流,与市场大咖面对面,并提供跨界合作机会,组织烧烤等大型美食主题节活动,每周还定时向大家发布精心挑选出的餐饮加盟等投资项目,推动本土餐饮及文化产业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范力夫认为,中小微企业结盟的效果不错,但如果变成10家甚至更多家结盟,就要制定好规则,不能盲目。合伙之前的协议也要协商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要提前考虑清楚,减少彼此间的利益冲突。比如,一个消费者吃一次饭就能拿一大堆各种店的优惠券,说不定会毫不珍惜地扔掉。另外,用自己的场地,提供出来给各种行业做展示,跨界“玩”出新花样,要留意消费者对这样的“平台”玩法是否认可,也许有的人去茶馆就是为了图个清静,结果像走进了大杂院……
新媒体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符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