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去年4月,成都市民李云(化名)和朋友一起到金牛区某餐饮店用餐,之后餐馆收取1元餐具费。李云表示不认可但迫于餐馆强硬要求,就支付了1元。随后,李云致电线上购买平台告知该餐馆收取餐具费的事实,经平台沟通,餐馆承认收取餐具费但表示不予退还。后经各方调解无果,李云就将餐馆起诉到成都金牛法院。今年6月份,成都金牛法院立案。法院经审理认为,金牛区某餐馆无权收取该笔餐具费。(8月15日《成都商报》)
近年来,餐馆向消费者默认收取1元餐具费逐渐成为餐饮行业所谓的“行业惯例”,很多餐馆默许收取餐具费,很多人上饭店吃饭被收过餐具费。而这起餐具费案件判决结果是餐馆无权收取该笔餐具费,实质上是法院通以司法判决的形式明确餐馆默许收取餐具费的“行业惯例”不合法,该改了。
从法律角度说,包括餐具费、茶位费、开瓶费在内的许多餐饮行业隐性收费均属于不合法收费项目,是在“背刺”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餐馆向消费者提供包括经消毒达到卫生标准的餐具、餐巾等配套服务,是餐饮行业长期以来已获社会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基本服务内容和行业服务标准,也是消费者接受就餐服务的前提。而且,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饮具。这意味着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消毒餐具,且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安全,不只是属于餐饮经营者的附随义务,更是餐饮企业的法定义务。因为餐具是消费者享受餐饮服务的必要工具,饭馆向消费者提供清洁、消毒好的餐具,不仅是保证顾客用餐安全的必要条件,也是同消费者履行餐饮服务合同的基本保障。
由此可见,餐馆不再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合格餐具,只提供收费餐具,实质上是变相降低与消费者约定的服务标准,是在转嫁义务。正因如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早在2007年就明确提出,餐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和餐具等配套服务,不应另行收费。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餐馆默许收取“餐具费”这个所谓的餐饮行业“行业惯例”该改了。这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利齿,而不能只靠消费者上法院打官司,也不能像去年山东、河北等地大学生那样直接带走付费餐具。
一方面,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细化餐具费相关规定。河北、江苏、湖北等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均规定,餐饮业经营者应当免费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卫生条件的餐具,在显著位置明示其提供食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得设定最低消费,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餐位费、消毒餐具费、开瓶费等不符合规定的费用。
另一方面,强化执法,整改默许收取餐具费“行业惯例”。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打一场整治餐饮行业隐形专业的专项行动,可以组织行业协会、餐馆经营者召开座谈会,畅通消费者低成本维权渠道,督促餐馆及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餐馆要依法处罚。
总而言之,餐馆可以收取餐具费,但前提条件是要有免费的合格餐具供消费者自主选择,且收取餐具费要做到事先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点了一份美味的菜品,还没开始品尝,服务员却向你收取两元餐具费。是该付还是不该付?这背后引发了许多争议。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用餐时往往掏出钱包支付菜品的费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收取额外的餐具费。一些人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使用餐具需要成本,而另一些人则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 class="pgc-img">>支持收取餐具费的观点认为,餐具并非免费提供,而是需要餐厅购买和维护的。收取餐具费就是为了弥补这些成本,也是公平的体现。此外,收取餐具费也可以激励顾客更加珍惜和保护餐具,减少损坏或丢失的情况发生。毕竟,不论是环境还是成本角度考虑,餐具都是宝贵的资源。
< class="pgc-img">>然而,反对者认为,餐厅向顾客收取餐具费并不合理。在他们看来,餐具是用来吃菜的基本工具,和摆在桌上的盐、酱油没有本质区别,收费就显得有些牵强。再者,餐具费可能会增加顾客用餐的心理负担,影响整体消费体验。
那么,是否应该收取餐具费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餐厅类型:高档餐厅往往追求精致服务和用餐体验,在收取餐具费方面可能更加普遍。而快餐店或价格较低的小餐馆,则可能会倾向于不收取餐具费,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餐具质量:如果餐厅提供的餐具质量较好,有特色或收集价值,收取一定的餐具费也是合理的。毕竟,这样的餐具需要更多的投入来购买和维护。
其他服务内容:如果餐厅提供了额外的优质服务,如免费茶水、清洁卫生等,适当收取餐具费也可以理解。毕竟,服务质量的提升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总而言之,收取餐具费是否合理,应该综合考虑餐厅类型、餐具质量和其他服务内容等因素。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评估价格合理性的基础上做出决策。毕竟用餐体验的舒适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在选择用餐地点时,如果你在意餐具费的问题,可以提前了解餐厅的收费政策。如果你对餐厅的服务和环境有更高的期望,那么可能愿意接受这样的费用。
< class="pgc-img">>当然,作为顾客,我们也可以通过反馈渠道向餐厅表达对餐具费的看法。正确认识和思考餐具费的合理性,不仅能让我们在用餐时更加明智地消费,也有助于餐饮行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让我们共同关注菜还没上筷子先花了两元的餐具费,探讨其中的利与弊。你认为是否应该收取餐具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本和费用作为企业的支出,都是为获取收入服务的。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如主营业务成本。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实例:
比如老母亲餐厅做一顿饭,之前为了做好饭,买了170元的原材料,但是餐后一看,并没有全部用完170元的原材料,还剩余20元的原材料,那么这顿饭耗费的材料成本就是150元,不是170元。
我们还请了村子里的厨师,二胖支付了工钱20元,下落的妻子协助厨师工作,付工钱15元,这些都是为做饭购买的劳务,也就是这顿饭耗费的人工成本35元。
还有做饭时对厨房的磨损费是10元,这个也要计入这顿饭耗费的成本,财务上叫制造费用,所有这些与做饭都直接相关,故全部归集到主营业务成本中。
……
主营业务成本直接与主营业务收入形成对应关系,做一盘土豆丝的成本是0.3元,做两盘的成本就是0.6元,但实际需要的成本可能是0.56元,因为无论是做一盘还是两盘土豆丝,资产的折旧可能都是一样的。
2.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用来核算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代购代销等发生的相关成本。
实例:
在老母亲餐厅的例子中,隔壁老贺家从餐厅买了米,虽然只此一次,但夏洛也得知道卖的价格是否合理,卖给他7分钱一斤,那买来这米的时候是多少钱一斤呢?6分。这个6分是属于其他业务成本,不能算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支出直接与其他业务收入形成对应关系,如果老赫家不从老母亲餐厅这买米,这米就会用来做自家的饭菜,那么在使用后就归集到主营业务成本中。因为老贺家买走了这一斤米,导致收入记为其他业务收入,因此才把他的进货花销计入了其他业务成本。
3.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或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
通俗地讲,只要是发生在销售环节的费用,都归集到这个项目下。
营业费用中的大部分会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线性正比例关系。
实例:卖空调的卖一台就要运输一台,这个费用不会减少,当然卖的多,单位销量的营业费用能少一些。不管企业最终卖出去一台,还是5台空调,上个星期在商场门口的展销会花的500元展览费是固定的,卖一台起展销成本就是500,如果卖了5台,每一台分摊的展销成本就只有100元。
4.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用来核算企业为了组织和管理企业运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现在流行的董事会费用,行政部门员工的费用,办公费,企业注册费和审计费等。
5.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用来核算企业为了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手续费等等。这个很好理解,借款需要付利息,这就是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的高低直接与企业对外融资的多少,相关融资越多,利息也越多,财务费用也越高。
6.营业外支出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被工商部门罚款捐款等。
营业外支出虽然与营业外收入作为配比关系,利是在利润表的上下揽次,但他们之间很多时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