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餐饮行业发展至2021年,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并保持增长态势,综合水平一直在提高。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国内的餐饮行业进入了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经营业态、连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国内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强势。
这一切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签,而餐饮外卖更是线上与线下最大的对接点。如今的餐饮行业从食材供应到线下配送因为各种互联网平台的进入,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发展,整个行业的线下交易都在线上进行,让整个行业都实现了加速发展。
餐饮行业高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些年中国餐饮市场持续壮大,2011年中国餐饮收入情况突破2万亿,2015年突破了3万亿,2018年突破了4万亿,2013年至2019年国内餐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0.7%。虽然这几年增速减慢,2018年为9.4%,但是依旧比GDP增速要快,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虽然餐饮行业的收入下降至3.95万亿元,但随着国内互联网+外卖的业务扩展,以及国民的消费水平增加,我国的餐饮行业规模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张。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餐品多样化,正餐正当行
中国餐饮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只是体现在经营和服务模式上,更体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饮食需求,餐饮行业的各项分类愈加细化,餐饮方式有正餐、团餐、快餐、外卖、小吃等等,餐品种类有西餐、日料、东南亚、烤鱼、小龙虾、地方小吃……只要用户想吃的,都可以在外卖平台上搜到,这让用户有了各种各样的选择。
而用户选择最多的依旧是正餐,2019年餐饮行业中正餐占比42.39%,西餐休闲餐饮占比19.86%,火锅占比12.06%,团餐占比11.35%,快餐占比7.96%,日料占比6.38%。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
行业竞争情况良好
关于我国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尚算良好,国内的餐饮市场因为细化程度过高,餐饮品类涵盖面广,因此竞争力度不大,2020年6月中国烹饪协会曾公布过一份《2019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数据中显示,在2019年餐饮百强总营业收入3273.8亿元,同比增长9.6%,该数据可见一斑。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前瞻性产业研究院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国内餐饮行业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0.7%,这意味着餐饮行业每年增长的收入水平都较高,这是因为近几年国内的各大外卖平台各项能力都有所提升;例如服务水平,现在我们拿到的外卖包装基本塑封完好,不会漏撒汤汁,让用户拿到餐品的第一时间不会弄得满手油污;又例如营销能力,平台创建的各种优惠券、优惠活动,都能吸引用户下单消费;这些能力的提升让用户不自觉的提升了消费金额,进一步扩张了我国餐饮行业的规模。
图表:2017—2019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规模(单位:亿元)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餐饮行业依旧处于上升态势,而更本质的现象则是国内餐饮行业通过各种同城生活服务平台不仅在疫情期间苟活了下来,还在疫情过后迎来了一波报复性消费,这让餐饮行业看到了更辉煌的往后,同样我们可以看出同城生活服务平台作为懒人经济、3公里便民生活圈等一系列的主要生活方式的便利工具,依旧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3-6线中小型城市这样O2O产业不发达的地方,同城生活服务平台在带给周边居民便利生活感受的同时,平台自身也会获得高速发展。
着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实施,小份菜、半份菜曾经一度受到消费者热捧,不少商家也适时推出相关菜品。可如今鲜有饭馆在线下设置小份菜、半份菜,主要原因是时间、人力、物力成本上升,单价更贵了
相较于线下餐饮,外卖平台上的小份菜好找一些,但问题也不少:有的饭店是品类少,即提供的小份菜种类比常规菜品少很多,一般只有六七种;有的饭店是价格不划算,即小份菜量少了,价格却没有便宜多少
建议商家将制止餐饮浪费融入经营流程,纳入员工考核;外卖平台可在评价反馈中添加“反浪费”评分,既敦促商家尽到反浪费义务,又提醒消费者关注节约。同时,针对中小餐馆的经营压力,外卖平台可考虑给予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的中小餐馆一定支持,比如降低佣金费率、提供数字化支持等
“我们这没有小份菜,从没设置过”“以前有半份菜,效果不好取消了”……
前几天,《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悦城、朝阳区双桥万达广场,走访了20多家饭馆,既有知名连锁饭店,又有烤肉、火锅、春饼等特色小店,发现几乎没有饭馆设置小份菜、半份菜。
其中,有4家饭馆原本设置了小份菜、半份菜,后来取消了。唯一一家提供小份菜的面馆,菜单上也没有标注小份菜,在记者询问后才表示可以提供小份菜。
曾经,随着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实施,小份菜、半份菜一度受到消费者热捧,不少商家也适时推出相关菜品。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7家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共同发出倡议,包括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身边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的餐馆并不多。多位来自北京、天津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不管是去饭馆吃饭还是点外卖,感觉小份菜、半份菜不如以前多了。
人们不禁要问:小份菜、半份菜,都去哪儿了?
堂食难找小份菜 要么没要么取消
“有段时间点外卖时,感觉小份菜挺多的,现在提供小份菜的商家明显少了。”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附近上班的林女士说。
就小份菜问题,在记者随机采访的50位消费者中,接近40位消费者与林女士有相同感受。
北京市民温女士记得,她去年在外卖平台上点餐时,有不少饭店提供“一人份”的小份菜,价格比正常菜量便宜三分之一或更多,但今年几乎看不到了,“不知道小份菜、半份菜为什么消失了”。
北京市民赵先生和球友打完球后经常去附近一家川菜馆吃饭,这家饭馆的菜量比较大,球友们爱吃的菜又不一样,他们就和老板提出希望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结果老板以厨师嫌麻烦为由推脱了。“每次聚都会剩下不少菜,太浪费了。”
提出小份菜需求后被拒的经历不少人都有过。在北京上大学的小韩前段时间和朋友相约在王府井附近一家东北菜馆吃饭,看到其他顾客点的菜量都很大,小韩担心浪费,便询问服务员是否有小份菜、能否做小份菜,对方回复称“没有”“不能”。“我们只好正常点餐,可是都没吃完,剩下很多。”
为进一步了解小份菜在饭店的设置情况,记者近日来到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悦城。晚上7时许,不少饭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家餐厅是否提供小份菜,只有1家面馆回复“菜单上没有标明大份小份,但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提供小份菜”,其余饭店都表示“只有正常份菜,没有设置小份菜”。
在一家主打肥肠、爆肚、鱿鱼、虾酱等六种材料的面食店,记者注意到,菜单上只有两种选择,正常份和加价后的加量份。面对记者“如果正常份吃不完,是否可以点小份”的问题,该店服务员回复称“我们这里都是正常份的,没有小份”。
在北京市朝阳区双桥万达广场,小份菜的设置情况相差无几。记者仍然随机采访了10多家餐厅,对方一致称“不提供小份菜”,有的回复“从没想过设置”,有的说“以前设置过,但效果不好就取消了”。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同一家餐厅即使在外卖平台提供小份菜,如果去堂食也没有小份菜这个选项。
在北京工作的范女士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她点过一家饭店的小份菜外卖,有一次恰巧路过这家店,便想堂食也点个小份菜,结果点餐时压根没有小份菜、半份菜的选项。
“我现在一个人在外面饭店吃饭,如果想荤素搭配,只能吃拉面这种快餐,因为一般饭馆点菜只能点正常份,必然会剩下很多。”范女士吐槽说,前段时间她去一家饭馆点了一荤一素,结果菜量超级多,最后只好打包,硬生生吃了两天剩菜。
定量定价无标准 顾客认为不划算
没有设置小份菜的饭店固然让消费者懊恼,可一些提供小份菜的饭店也没有让人快乐起来。
记者调查发现,相较于线下餐饮,外卖平台上的小份菜更好找,但问题也不少:有的饭店是品类少,即提供的小份菜种类比常规菜品少很多,一般只有六七种,少的只有一两种;有的饭店是价格不划算,即小份菜量少了,价格却没有便宜多少。
有受访者点开外卖平台给记者看,某店的小份酸辣土豆丝售价为15元,而正常份的售价是18元,只差3元,“分量减了一半,价格却只减一点点,这样太不合理了”。
在北京读研的小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她算了一笔账:有的小份菜、半份菜的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价格却是大份菜的一半;有的分量标注1人份的小份菜,价格几乎是正常量菜价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少的差价。“不少饭店的外卖菜单上只标注‘1人份’而没有具体克数,这样下来只是便宜了商家,消费者很难得实惠。”
记者在某外卖平台上看到,一饭店的外卖菜单上,宫保鸡丁售价38元/1盒,小份售价26元/1人份,1盒和1人份的具体分量并未标注。在另一家饭店的外卖菜单上,鱼香肉丝的小份菜和正常量分别为26元和39元,其分量都是标注为“1盒”。还有一家饭店外卖的小炒仔鸡,小份和正常量相差10元,分量均标注为“约350克”。
记者随后在该外卖平台上点了几道菜的大份和小份进行对比,发现有的小份菜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价格是大份菜的一半,甚至更多。
有的商家虽然提供小份菜、半份菜,但设置了起送门槛,比如明确标注“单点一个小份菜不予配送”或者“一个小份菜价格达不到配送标准”。“我们就只能用满减优惠和优惠券点多个小份菜,并且要使用多个打包盒,这样一来,价格一下就高出不少,还造成不少浪费。”小杨说。
记者注意到,有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吐槽商家不注明小份菜规格、分量等信息,导致自己很难估计菜品的实际分量,有时明明点的是小份菜,可收到的菜量太多,最终导致浪费。还有消费者说,小份菜和大份菜价格相差无几,与其让商家占便宜,不如点大份菜。
普及营养均衡观 补助支持要到位
推广小份菜、半份菜,是“光盘行动”的一项具体抓手。近年来,经过积极宣传引导,这一厉行节约的好理念曾一度成为餐饮行业的“新标配”。
去年年底某平台发布的《2022年小份菜洞察报告》显示,在平台搜索“小份”关键词的用户超13万次/日,截至2022年9月,小份菜销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114.5%。
眼看市场走热,为何很多商家没有顺势而为?为何很多消费者感觉提供小份菜的商家少了?
有商家告诉记者,因为小份菜和大份菜的烹饪方法和流程一样,做小份菜,厨师的工作量增加了,要用要洗的餐具也多了,时间、人力、物力成本都上升了,所以单价更贵。
“在中餐行业,菜品要经历复杂的加工过程,每道菜的人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做小份菜会消耗和大份菜一样的人工成本,利润却低得多,又不敢随意涨价,所以干脆不做小份菜了。”在北京经营一家中小型饭店的刘先生说。
还有饭店经营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人就餐,通常选择的桌子面积是4人的,1道菜按照5分钟计算,以前正常分量只要点2道菜,厨房花费10分钟,现在顾客点三四个小份菜,厨房需要花费15分钟至20分钟。灶台和厨师的工作量上去了,上菜时间就会变慢,顾客占用桌子的时间变长,翻台率降低,利润下滑。
受访的饭店经营者提出,若无法找到经营模式与避免浪费之间的平衡点,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将会导致饭店的成本更高,这是他们不太愿意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的根本原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成升魁调研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小份菜的需求也不同。“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消费者,普遍觉得饭店的菜量过大,希望能推出小份菜。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消费者,可能会要求菜量大一些。”
因此,成升魁提出,低档餐厅可继续保证饭菜的分量,中高档餐厅可以多推出小份菜,以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饭店能否推出小份菜,目前主要从盈利角度考虑。除小份菜外,未来餐饮企业还可以从营养学的角度,为顾客提供营养餐。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商家推出小份菜。
“推进小份菜和营养餐的障碍,主要是群众饮食习惯和社会认同问题,商家和消费者都要作出一定改变。首先媒体要把饮食营养平衡的观念普及给消费者,消费者观念转变之后,餐饮企业自然会顺应顾客的要求来提供营养比例均衡的菜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给予提供小份菜的饭店一定补助。”李国祥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也认为,餐品注明规格、热量等信息完全可以实现。从健康的角度讲,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热量和蛋白质,如果餐品有明确标识,消费者在购买时就能自行计算,减少浪费,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标准规范制作食品,合理确定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众多餐饮商家应当以该法规为基准,主动承担起制止餐饮浪费的主体义务,才能确保整个餐饮行业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针对中小餐馆的经营压力,外卖平台可考虑给予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的中小餐馆一定支持,比如降低佣金费率、提供数字化支持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推广小份菜的核心要义在于制止餐饮浪费,这就需要广大餐饮商家和消费者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和行动落实到位。建议商家将制止餐饮浪费融入经营流程,纳入员工考核;外卖平台可在评价反馈中添加“反浪费”评分,既敦促商家尽到反浪费义务,又提醒消费者关注节约。同时,消费者也需共同维护“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消费文化氛围,推动文明消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赵丽胡淼)
来源: 法治日报
<>0/90成为消费主力,抓住年轻吃货能活得好
中国年轻人已经超过4亿,占了中国总人口的1/3,而美团点评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20-35岁的年轻消费者贡献了71%的餐饮消费。以80/90后为主的中产消费群体正在崛起。
80/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
而表现在餐饮市场上,一些小而精的单品餐饮品牌。这些年轻的消费群体,他们追求潮流个性,好玩加口味有一定的辨识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交通便利的购物中心、有wifi、装修有一定档次等。
启示:虽然单品店的热浪已经有所减弱,但汤品垂直品牌汤先生融资600万元,烤鱼、牛蛙、酸菜鱼等单品店依然天天排队,这个说明单品店还是很有市场,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单品。
供应链成为餐企发展重要的环节
特别是单品店的发展
中小型餐厅时间和人力有限,供需种类多,但数量少,在传统采购市场处于劣势;线上供应链平台可以解决小商家信息获取难、选择范围小、采购成本高的问题,帮助中小型餐厅实现标准化。
信良记的小龙虾
夏天火爆的小龙虾,使得越来越多的小龙虾单品店出现,同时很多原本不做小龙虾的传统餐厅也增加了小龙虾菜式。而这个竞争除了口味和环境的竞争,更多的转变为食材供应的竞争。
启示:有能力的可以自建供应链平台,除了供应自己餐厅还能帮助其他中小餐企实现标准化。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建立后端供应链,那么找到稳定且靠谱的供应商则更为关键。
女性经济不容忽视,女吃货消费力更强
之前京东消费者大数据公布了一组消费投资的市场价值链:少女 > 儿童 > 少妇 > 老人 > 狗 > 男人,充分体现了目前的消费市场的特征:女性已经成为了主流消费力。
京东消费者大数据
美团点评的数据显示,女性消费占据了70%,年购买频次也高于男性。而在实际场景中:女性顾客的决策权高,但是男性买单的概率高。
女性消费能力越来越强
启示:她经济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餐饮老板谁能讨好女性顾客?那么将会迎来她们的男朋友、老公、朋友或者家人。
外卖占餐饮比例增加,商家越来越重视线上餐饮
据《中国餐饮报告(2017)》数据,2016年外卖行业累积入驻商家数245万,外卖行业整体交易额约1300亿。线上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一线城市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曾经有位餐饮老板统计过自己的店:如果不做线上外卖,那么每天的营业额至少减少30%以上。
外卖已经占了很多餐厅营业额的一半
另外,如何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将餐饮的闲置时间利用得更彻底,从而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让很多餐企将目光转向了线上。除了线上外卖,更是出现了利用网络电商销售便利小火锅、真空食品等现象。未来餐饮将会更加多元化。
启示:外卖需要解决的就是准时到达、保证菜品的味道,而线上电商则需要考虑产品的运输、保存还有食用方面。这些随着技术的加强都将不是问题。毕竟太空上都可以吃到扬州炒饭了。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第一大支付手段
微信、支付宝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手机移动支付的发展。在一二线城市,小到菜市场买菜大到餐厅吃饭全部都可以实现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已经成为餐饮最大的支付手段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6年餐饮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餐饮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占了36%,成为餐饮第一大支付手段。很多人在餐厅消费的习惯已经从以前的“是否可以刷卡”变成了“可以微信或者支付宝吗?”。加快移动支付系统建设将为餐企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启示:记得在收银台增加多两个二维码,一个是微信支付、一个是支付宝支付。这个绝对没有错。
商超关店率大部分超30%,商场餐饮现颓势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4~2016年,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2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13席,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有近4000家购物中心,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购物中心过快、过度增长也已成为事实,并且到2025年,全国还有7000家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严重超载。这直接导致:客群就那么多,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让各家都吃不饱饭。
启示:餐饮已经成为了商超吸引客流的重要业态。之前挤破头进入餐饮,现在则是商场扩大餐饮的比例。这一转变说明商场餐饮聚客能力增强,同时也意味着购物中心的人流集聚效应降低。商场餐饮的春天已经远去…
健康化、智能化,在餐饮行业将越来越明显
3D打印技术在餐饮的应用、更智能化的机器人服务员、高智能的无人餐厅、全息影像在餐厅的运用…
使得餐饮的表现形式更多样化,同时预示着:未来餐饮将会更智能化,对人工的依赖越来越小。餐厅标准化还有用工荒将有望得到解决。
不需要收银员直接结账
同时,消费升级对于餐饮的食品安全卫生容忍度会越来越低,反推餐饮往健康环保方向发展。如明厨亮灶、透明厨房、直播后厨做饭等正是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