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准做好商贸领域冬春季疫情防控,结合上海实际,近期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订发布了《上海市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上海市餐饮服务单位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防控指南。
在1月23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了近期本市商场、超市以及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须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对于商场超市,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疫情防控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商场超市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储备适量防疫物资,鼓励设置无感测温设备,设置应急区域。
二是强化环境卫生要求。在商场超市入口处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检查佩戴口罩情况。加强室内的空气流通,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每日做好清洁消毒。保持电梯、咨询台、售货区、洗手间、生鲜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三是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工作员工佩戴口罩上岗,在物品交接传递时还要佩戴手套。对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等高危风险的从业人员做好核酸筛查、疫苗接种等工作。
四是明确冷链食品管理要求。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有关要求,执行防控措施,不销售相关手续不完备的进口冷链食品。
五是采取限流限距措施。加强客流管控,收银台区域应设置“一米线”。对于商场中的剧院、娱乐等公共场所,继续执行上座率不超过75%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人员距离。商场举办的夜市也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加强场所、人员、食品安全等管理。
对于餐饮企业,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企业管理。明确餐饮企业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适量储备防疫物资。
二是加强店堂管理。加强室内的空气流通,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每日做好清洁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三是加强员工管理。员工体温正常方可进入经营场所,上岗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时刻佩戴口罩。对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等高危风险的从业人员做好核酸筛查、疫苗接种等工作。
四是加强食材管理。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原料供应商选择、食品加工制作、餐具和加工用具的清洗消毒要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
五是加强冷链管理。严格落实相关要求,不购买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做好食材的查验及台账登记,保证冷链食品可追溯。
六是加强外卖管理。企业制作半成品销售的,应当在包装或容器上标明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食品名称、加工制作时间、保存条件、保存期限等内容。使用的保温箱、物流车及周转用具应当每天清洁消毒。餐饮外卖服务应按照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严格执行。
在新闻发布会上,刘敏提醒广大消费者:进入商场超市,应当佩戴口罩,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保持安全距离。提倡顾客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提倡顾客在商场超市挑选冷链食品时佩戴手套。进入餐饮场所,应当科学佩戴口罩,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在餐饮场所内外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人员易聚集区域,保持安全距离。提倡顾客预约就餐,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
她还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商务委将会同各区、行业协会,积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广大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吴卫群
来源:作者:吴卫群
近有用户留言,问商场是怎么跟餐饮企业赚钱的,这里我们解答一下。
其实,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很多商场是非常赚钱的。餐饮企业也愿意去商场,好的商场、好的商铺就意味着稳定的客流,稳定的客流就意味着生意不愁,不仅能加快回本周期,每年还能多赚一些。因此,好的商场里的好商铺就更加抢手,有些商场基本上一有空铺就会被"秒光"。比如很多地方的万达就是这种情况。
< class="pgc-img">>那么,商场到底是怎么赚餐饮企业的钱的?
其实那些真正赚钱的商场,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固定的商铺租金,而是营业额提成。商场和商户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在租金的基础上,通常会按照保底租金和营业收入提成二者取其高的方式进行。
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A商场把一个铺面租给了一家餐厅B,B租的这个铺面的月租金是3万元(约定),那么这3万元钱就是一个保底租金。不管生意好坏,只要你租了,商场每个月最少能从他那儿收到3万元钱的保底租金,这个钱对商场基本上是旱涝保收。
但是,最重要的是,也是最关键的是,商场还会跟餐厅签一个营业收入提成条款。在前些年,这个提成比例一般营业额的10%。最近几年,大部分是12-17%之间。按照公司规模和品牌大小,营业额提成有不同的比例,这个通常是要谈的,这也就是很多的餐饮企业为什么很在乎各种榜单的缘故,因为在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排在榜单前面的更容易有话语权,在跟商场谈判的时候能谈到比较好的点。通常来讲,越是高级、越是高大上的商场,这个提成比例就越高,一些比较"凶猛"的商场能收到20%,甚至更高。
还是按刚刚那个举例,假设A商场跟B餐厅约定的比例就按12%的提成算,如果这家餐厅月营业额做到50万,10%的提成就是6万元,按照保底租金和营业收入提成二者取其高的方式,那个月就能从餐厅收到6万元的租金,而不是3万元的保底租金,几乎是翻翻了。
因此,商场特别欢迎哪些赚钱的餐饮企业,这些餐饮企业来了,商场赚的也多。更重要的是,有这些"牛×"餐饮企业入驻,还可以给商场吸引人气,给商场带来流量,也更加容易帮助商场招商。
一些国际大品牌更是厉害,比如星巴克这样的,这样的国际大牌,基本上是商场求着他们来的,最好的铺面,最优惠的价格,甚至有些还会获得"装修补贴金"等等。更恐怖的是有些还会签订"反保底协议",在很多人看来,是这就是"耻辱协议",但有些人还是会签。总之,这些大牌不仅能以最低的成本拿到最好的位置,而且还有可能从商场这里"赚到钱"。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 class="pgc-img">>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些商场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
商户不赚钱了,商场也就没有那么滋润了。
近有用户留言,问商场是怎么跟餐饮企业赚钱的,这里我们解答一下。
其实,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很多商场是非常赚钱的。餐饮企业也愿意去商场,好的商场、好的商铺就意味着稳定的客流,稳定的客流就意味着生意不愁,不仅能加快回本周期,每年还能多赚一些。因此,好的商场里的好商铺就更加抢手,有些商场基本上一有空铺就会被"秒光"。比如很多地方的万达就是这种情况。
< class="pgc-img">>那么,商场到底是怎么赚餐饮企业的钱的?
其实那些真正赚钱的商场,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固定的商铺租金,而是营业额提成。商场和商户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在租金的基础上,通常会按照保底租金和营业收入提成二者取其高的方式进行。
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A商场把一个铺面租给了一家餐厅B,B租的这个铺面的月租金是3万元(约定),那么这3万元钱就是一个保底租金。不管生意好坏,只要你租了,商场每个月最少能从他那儿收到3万元钱的保底租金,这个钱对商场基本上是旱涝保收。
但是,最重要的是,也是最关键的是,商场还会跟餐厅签一个营业收入提成条款。在前些年,这个提成比例一般营业额的10%。最近几年,大部分是12-17%之间。按照公司规模和品牌大小,营业额提成有不同的比例,这个通常是要谈的,这也就是很多的餐饮企业为什么很在乎各种榜单的缘故,因为在一个细分领域里面排在榜单前面的更容易有话语权,在跟商场谈判的时候能谈到比较好的点。通常来讲,越是高级、越是高大上的商场,这个提成比例就越高,一些比较"凶猛"的商场能收到20%,甚至更高。
还是按刚刚那个举例,假设A商场跟B餐厅约定的比例就按12%的提成算,如果这家餐厅月营业额做到50万,10%的提成就是6万元,按照保底租金和营业收入提成二者取其高的方式,那个月就能从餐厅收到6万元的租金,而不是3万元的保底租金,几乎是翻翻了。
因此,商场特别欢迎哪些赚钱的餐饮企业,这些餐饮企业来了,商场赚的也多。更重要的是,有这些"牛×"餐饮企业入驻,还可以给商场吸引人气,给商场带来流量,也更加容易帮助商场招商。
一些国际大品牌更是厉害,比如星巴克这样的,这样的国际大牌,基本上是商场求着他们来的,最好的铺面,最优惠的价格,甚至有些还会获得"装修补贴金"等等。更恐怖的是有些还会签订"反保底协议",在很多人看来,是这就是"耻辱协议",但有些人还是会签。总之,这些大牌不仅能以最低的成本拿到最好的位置,而且还有可能从商场这里"赚到钱"。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 class="pgc-img">>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些商场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
商户不赚钱了,商场也就没有那么滋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