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常河马荣瑞
这个“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现井喷式爆发。安徽黄山也不例外。5月1日晚,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发布公告提醒游客,景区5月2日实名预约网络购票游客人数,已达疫情防控条件下线上售票限额3.55万人,建议游客选择其他旅游路线,或改日进山。
2021年一季度,黄山市共接待游客970.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2%,较2019年恢复70%,旅游总收入100.19亿元,同比增长113%,较2019年恢复65%。
一切逐步向好。但在旅游业大变局背景下,面对文旅融合大势,尤其是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寒”之后,旅游业如何突出重围,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二次起跳”,已经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疫情之下游客减少只是黄山一次小‘阵痛’。”黄山市市长孙勇认为,“黄山更大的‘阵痛’应该是经历了40年发展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旅游大省云南、四川、甘肃、贵州、福建,都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旅游业态百花齐放,景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黄山旅游也遇到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创新不足,发展步伐放缓。以往靠山吃山的“门票经济”正受到“夜光经济”“民宿经济”等新兴消费范式的冲击;传统旅行社趋冷,自助游日渐成为常态;旅客主体年轻化趋势凸显,体验性、享受性与互动性正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卖点。
“门票经济”:还会卖门票,但不能只依赖门票
“桃花源里人家”,特指黟县徽派古村落西递。这里保存着景区第一张门票:一张拆开的香烟盒纸,背面手写“两角”字样,盖着村委会的公章。从20世纪80年代的2角,到如今的52元,西递景区门票前后变迁了10多次,一张张不同面值的门票成为黄山市旅游发展最好的见证。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979年7月15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发出了铿锵声音。那一年,黄山玉屏楼宾馆仅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一盏吊灯,整个宾馆二楼只有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公用洗手间。
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之路。安徽以黄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着力打造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行区。1996年,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了“中国第一支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一时风头无二。
40年的改革、摸索与创新,黄山已经成为安徽最亮丽的一张名片,黄山旅游创建制定的数十项旅游服务地方标准,也被吸纳为行业标准,成为中国山岳景区的标杆。
徽黄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武认为:“如今,发展旅游主要靠景区升级、业态升级、服务升级来实现。”从2012年开始,门票在该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从九成下降到去年不足六成。而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占据其旅游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德辉坦言,在黄山风景区转型升级进程中,依然会卖门票,但不能依赖门票,“传统优势业务要横向扩张,新型业务应纵向拓展”。
从2016年起,围绕“走下山、走出去”目标,黄山风景区开始向新兴业务拓展:通过让景点“轮休”,景区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6%提升到98.29%。在山上做足“减法”的同时,黄山景区努力在山下做“加法”。“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文传”“旅游+农旅”……黄山风景区加大对外拓展和资本运作步伐,努力实现公司从单一发展向联动协调发展转变,从内涵增长向外延拓展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资产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转变。
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正成为开启黄山“二次创业”的一把新钥匙。在黄山市歙县,油菜花摄影节、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百里大画廊百车自驾、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轮番上场,成为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放大山水人文优势的重要抓手。
“随着旅游业态多元化和游客消费的理性化,加上政府指导价乃至免费,门票收入的占比会逐渐降低。”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陆林认为,“培育新的旅游产业增长点,在多元化经营上加大投入,提升游客‘复玩率’,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升级换代。
“夜光经济”:拓展旅客时间就是拓展消费空间
夕阳刚落,明经湖前,西递古村景区的喷泉开始随着音乐摇摆,依托山、水、牌楼,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水幕光影秀表演《西递传奇》正在上演。这是徽黄旅游集团斥资3000万元对西递进行基础设施技术升级、着力打造“夜光经济”的新产品。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和景区都致力于夜间“亮”起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颁布了相关指导意见,青岛、杭州、西安、成都等多地也都出台过相关政策,掘金“月光经济”。
“拓展旅客时间就是拓展旅游消费空间。”黄山市文旅局局长徐达河介绍,黄山市从2019年开始,按照全市全域联动发展的思路,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歙县古城、黟县古村落群、齐云小镇、汤口旅游小镇等为支撑的夜间经济重点集聚区,形成“月照七星、众星拱月”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通过围绕“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不断丰富黄山城市夜游、夜宴、夜演、夜购、夜娱、夜宿业态,黄山旅游业正从“静态展览”转向全时段、立体化“活态传承”:新安江上,游船夜宴方兴未艾,创意灯光秀、戏曲表演相映生辉;以屯溪老街、徽州坊为重点的徽文化特色商业街区正成为黄山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针对90后、00后消费群体,结合AR、VR等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徽州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正积极推进;24小时书屋、“徽州夜话”、夜间音乐演艺、夜跑、夜钓等黄山夜生活正日益成为外地旅客体验黄山文旅魅力的网红“打卡”项目。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黄山的‘夜光经济’应该立足徽文化内核,打造一个立体、活态的文化画廊,让游客走进历史深处,感受和体验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旅游业才能行稳致远。”
“民宿经济”:是经济产业也是生活方式
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州古民居群点缀在氤氲的水雾和炊烟中,黄山市休宁县祖源村恍若人间仙境。
祖源民宿群“梦乡村”经营者、来自上海的庞焕泰告诉记者,2015年前,祖源是一个高山空心村,村子里留守的村民不到50户,年均收入6000元。
6年间,祖源“梦乡村”已成为皖南地区知名民宿品牌,通过建筑用工、服务用工,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农家乐、运输、种植等产业,回村居住的农户也达到了百余户。
“梦乡村”的故事只是黄山民宿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估计,到2022年,黄山民宿总量将达4000家,经营收入达40亿元。在庞焕泰看来,唯有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黄山民宿才有未来。在徽州区潜口镇的潜口老街,记者看到,沿街的30余栋几近废弃的徽州民居已经被庞焕泰陆续装修和功能分区改造。一条集名吃、名品、名医的生态康养特色街区正初具雏形。
“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满足城市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认为,“民宿不同于宾馆,应该能满足不同游客对多样生活方式的需求。”
追寻教育家陶行知的脚步,俞孔坚在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构建了自己的“钓雪苑”。“钓雪苑”构筑了集研学、文创、民宿、有机食品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方式。
“全域旅游必须从‘营造风景’转变为‘营造生活’,核心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俞孔坚说,“只有让徽文化的原真性、完整性以及民间生活的寻常景观真正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体验内容,黄山才能成为整个华东地区的休闲后花园。”
据了解,为了实现旅游业“二次起跳”,黄山市已经定下了文旅融合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黄山市旅游接待总量将突破9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800亿元,过夜游客达到1300万人。
“到2022年,黄山市将基本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明显提高,建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形成一批知名文化旅游品牌。”黄山市政府副市长程红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8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微风拂晓
晨曦洒在龙脊山鳞次栉比的梯田上
唤醒金黄的稻穗
也唤醒早起劳作的人们
吊脚木楼里
打油茶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碗浓香的油茶入口
崭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秋日景观。
有人说
广西人的味蕾是被各式各样的米粉唤醒的
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玉林牛巴粉……
在这里
处处弥漫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共同撑起了这片美食江湖
广西柳州螺蛳粉。
午后
漫步在漓江山水的氤氲中
择一处小店
品一盏茗茶
尝一口桂花糕
或与三五好友畅谈工作、闲聊人生
诗与远方就在身边
在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拍摄的漓江风光。
落日余晖
北仑河两岸繁忙的边贸市集渐渐安静下来
北部湾畔香甜的海风最能驱散一天的疲惫
位于中越边境的北仑河二桥。
华灯初上
“南宁之夜”流光溢彩
非遗技艺、非遗美食
在这条繁华的街市里一览无余
市民在“南宁之夜”文旅步行街游览。
这里是广西
中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门户
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9月16日至19日
广西首府南宁迎来一场盛会
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今年大会主题
“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
是东博会和峰会创办20年的回望
也是中国—东盟迎来“镶钻成冠”新未来的约定
为什么是广西?
2004年
广西南宁成为东博会和峰会永久举办地
肩负着助推中国和东盟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使命
东博会和峰会举办的20年
也是壮乡广西不断扩大开放的20年
2004年至2022年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
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钦州港集装箱码头。
“桂”在开放
广西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
让区位优势释放发展动能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越南货车通过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
西部陆海新通道
将我国西部与东盟更加紧密连接
东盟的榴莲、山竹、淀粉等产品
不断分享中国市场机遇
我国的汽车零配件、工程机械等产品
源源不断通过海陆运往东盟
2019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面向东盟、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沿边开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一家外贸企业的员工在生产出口的电子产品。
广西有江临海
过去江海不能直接通航
“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全线动工
通江达海指日可待
日益开放的广西
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大舞台
目前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
“桂”在实干
既做大总量又做优质量
广西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各族人民生生不息
用勤劳、勇敢和智慧
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在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洞利江畔,当地群众在进行山歌对唱比赛。
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
广西首开高铁、地铁
随着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广西14个设区市全面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
一列贵南高铁列车驶过广西南宁市区。
在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
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
在面临缺水之忧的广西沿海区域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建设中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柳钢、柳工、玉柴等一大批工业制造企业享誉中外
汽车、冶金、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竞争力
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
广西已创立6个千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成为名副其实的
全国“菜篮子”“糖罐子”“果园子”
广西出产的沃柑。
“桂”在传承
勇于突破、敢于担当的文化基因
深深注入了广西人的血脉中
1934年底,湘江战役在桂北打响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红军将士浴血奋战
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油画《陈树湘》前,党员们聆听讲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
壮乡人民艰苦奋斗
砥砺前行
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涌现出“时代楷模”黄文秀等
新时代优秀青年
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挥洒青春
黄文秀生前的工作照(资料照片)。
日子甜了歌也欢
这里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还是钟灵毓秀、文化璀璨的地方
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刘三姐”“桂林山水”“壮族三月三”等
文化符号走向世界
各族群众在跳竹竿舞。
这里生态优势“金不换”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漓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是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多次发现鲸群活动
钦州三娘湾海域常年有中华白海豚出现
钦州市三娘湾海域的野生中华白海豚。
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不少人感慨
“不辞长作广西人”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群众在展示“五色糯米饭”。
5700万壮乡各族儿女万众一心
在新征程上踔厉笃行
奋力圆梦
共同描绘壮美广西更为恢弘的锦绣画卷
出品:李俊、陈国军
策划:齐慧杰
监制:李响、王军伟
终审:张越
记者:何伟、卢羡婷、杨驰
摄影:周华、黄孝邦、陆波岸、张爱林、曹祎铭等
编辑:马知遥、李茜、陶虹
素材支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广西分社
联合出品
林山水。 据网络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韩愈歌咏桂林的诗句令人神往,如今我终于得以启程,背起行囊去桂林。
到了桂林,迫不及待乘船游漓江。哇!果然名不虚传:山若碧玉簪,插饰漓江长发上;如青色药研捣碎的琉璃粉末则是漓江水。而山与水的激情则形成大小不一的浪漫瀑布。
桂林天气如小孩的脸,变化倏忽,景观也随之幻化万千。晴朗时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水中,是一幅柔丽的水彩画。沿岸山重水复,河流因山而转,每一转弯都是一阵惊艳——清潭、流泉、高松、奇石、云影……忽然天色转阴,群峰云雾缭绕,山水景物如诗如画,则是一幅意境空灵的泼墨画。
游赏了漓江,晚餐享用桂林特有的蕈类大餐——猴头菇、琵琶菇、鸡丝菇、鸡腿菇、蟹味菇、金针菇……或火锅、或清炒、或勾芡……这桂林奇山异岩特产的丰富蕈类,真是鲜美香醇,各具风味。
晚餐后去漓江坐船看向往已久的“鸬鹚捕鱼”,渔夫划着竹筏过来,竹筏前立一盏晕黄的渔火,筏上站着几只黑色鸬鹚鸟,渔夫吆喝一声,鸬鹚鸟潜入水中,很快地口中就咬着一条鱼上来,因颈项系绳鱼吞不下去含于口中,渔夫就将它嘴里的鱼拿出来放入鱼篓中。
接下来两天则见识了芦笛岩、丰鱼岩、银子岩三个世界顶级的钟乳石洞,真是鬼斧神工。钟乳石经千万年“滴水成石”,酷似各种物类、人物、景观——青蛙、熊、马、骆驼、狮子、美人鱼、蘑菇、果蔬、森林、仙翁、屏风……不仅栩栩如生,神韵更动人。“孙悟空大闹水晶宫”可算世上气势最磅礴的钟乳石景观之一,水晶宫内钟乳石形成的生物繁多,鱼、虾、龟、蚌……个个神态活泼,充满动态。钟乳石造型的孙悟空趾高气扬、身手矫健,经地上浅水映照,仿佛真的出现深不见底、广袤无边的水晶宫,令人叹为观止。
临别午餐品尝名作家白先勇特别赞赏的桂林美食“米粉宴”,整桌菜肴全用米粉烹煮。桂林水质佳,制作出来的各种米粉也格外滑嫩可口,我们大快朵颐,吃得满意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