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品牌扩大规模的当下,总有一些区域品牌在夹缝中生长。
在福建,我发现了一个开出600多家店的品牌,而且它的模式很独特:
在县城里开“休闲大店”,仅一个县就有30多家店,每店每月还能保持近20万营业额;产品强调茶感,单品年均售量达1000万杯。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我们来前方探访——
专注“休闲大店”
福建有个品牌已开店600+
最近朋友出差福建安溪,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茶饮品牌:
开在县城,几乎全是大店,有的有2层楼,店里茶饮小吃都有,而且,仅在安溪县内就密集分布30多家门店。
这个品牌叫“茶巢”,进一步了解我发现,这个专注“县城大店”的品牌,已经不声不响地在南方下沉市场开出了600多家店。
这个品牌到底是怎么样的?
- 先看店型:县城里的“休闲大店”
茶巢的店,一进门就能看到摆放整齐的桌椅,整体感觉很清新,是时下流行的ins风,打开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对环境的评价都是“很出片”、“适合打卡”。
不同于常见的“小而快”的茶饮店,茶巢走的是大店模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县镇内,主流店型在80平以上,有的门店甚至到240平左右。
他们主打的是“休闲茶饮”,主打休闲的大店,占总门店数量的9成。
- 再看产品:更强调茶感的奶茶
茶感强,是茶巢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比如店内招牌产品四好青年奶茶,满满的小料配着奶茶,最能触达味觉的是茶底的醇厚。
“四好青年”的茶底,采用安徽祁红、福建小种、广东英红、云南滇红四种茶叶作为奶茶基底,经过配比,口感独特,据了解,这个单品年均售量达1000万杯。
茶巢定位“鲜制中国茶”,茶底几乎覆盖各地名茶。
店内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奶茶、鲜果茶和原叶鲜茶,同时在今年还上新了酸奶产品,价格在9~20之间。大众点评显示均价在14元左右,不少人都在网上评论“性价比高”。
朋友点了一杯巢大桶鲜果茶,一桶1升装的水果茶包含西瓜、芒果等六种水果,店员直接拿出新鲜的水果切块,满满一桶填满了整个胃, 性价比直接拿捏。
据了解,2008年创立于福建的茶巢,以大店模式占领下沉市场,如今已有600多家门店,覆盖全国100个城市,以福建为主,辐射江西、两广、云贵等省份。
在疫情期间,也尝试走向海外市场,先后在泰国、菲律宾、缅甸开设门店。创始人之一的曾勤勇透露,计划今年年底门店突破700家。
它是怎么做到的?“县城大店”,仍是一门好生意?
< class="pgc-img">>如今在下沉市场开大店
到底能盈利吗?
今年,茶饮市场的下沉趋势愈加明显。
下沉市场开店,也成了“夹缝中生存”。和曾勤勇聊了聊,我发现茶巢在东南沿海的下沉市场能站稳脚跟,关键在于定位:
1、找到空白区:县城青年的“茶饮升级”需求
茶巢第一家店开在厦门,一开始就带着福建的“茶”基因,定位中国茶。而它能在福建市场站稳脚跟,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下沉市场的茶饮,也在经历“茶感升级”。茶巢的产品定位,均价在14元左右,不算太低,但茶感更突出。
近一两年,强调茶感的产品愈发流行,从霸王茶姬到茉莉奶白,都在一二线市场掀起了热潮。但下沉市场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空白。
二是,下沉市场的“休闲大店”,是大连锁之外的生意。相比咖啡馆、新中式茶馆林立的一二线,下沉市场的年轻人,更缺乏“小坐聊天休闲”的去所。和多数连锁品牌“小而快”的店型相比,有空间的茶饮店,在这里似乎更稀缺。
特别在饮茶文化氛围浓厚的福建,一个适合年轻人的茶饮大店,能满足茶饮升级的新诉求。
2、产品不下沉:月月上新,起名有趣
茶饮赛道,上新是吸引顾客的有力方式。
茶巢保持每月一次的上新频率,曾勤勇说:“门店在下沉市场,但产品‘不下沉’。”
我注意到,茶巢的产品起名都很有趣,比如,“四好青年”指的是小镇青年/工薪阶层、“三好学生”(桃桃奶)则是四好青年的延伸,针对的是学生客群;还有“五好家庭”(鲜果茶)、柚见柠好等。
独特的产品名,也成为了记忆点,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有趣和新意。
此外,他们店里也是明档操作,对于季节性采摘的水果,使用冷链直接配送到店里,保持各地门店产品的一致性。
3、适应下沉需求:降低房租成本,增加小吃品类
在开店战略上,茶巢走的是“城中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曾勤勇以赣州为例说:“赣南18县基本上各个县都有分布,一个市现在有将近150多家门店。”
敢这么开店,原因于两点:
首先,县城开大店的成本更低,“县城100平的门店,有的月租成本在5000~6000之间。”
其次,县城“大店”的空间,比一二线城市竞争力更小,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客群。而茶巢的门店,外带收入占据门店收入比例通常不到20%。
同时,店内还扩充菜单,丰富了小吃品类,满足了部分需求,据统计,茶巢县城大店的小吃收入占比在门店20%左右。
和快速奔跑的赛道相比,茶巢的开店速度不算快,但曾勤勇告诉我,今年上半年,在内卷的大环境下,他们今年新开门店仅1家门店闭店。
< class="pgc-img">>下沉市场的“茶体验”升级
或许蕴藏着新机会
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为做好下沉市场,茶巢做了两方面:
一方面是做年轻人喜欢的“县城大店”空间,另一方面,是做“中国茶”的升级体验。
头部品牌正在攻占三四线乃至县城的市场份额,下沉市场也正在经历一场“茶体验”的升级。
两三年前的下沉市场,消费者体验意识不强,“好喝、不贵、装修还可以”,就能满足小镇青年的需求。
随着行业的发展,各大头部品牌都开始攻占下沉市场份额,有的县城一条街上开出十几家奶茶店,消费者的需求自然会有所提升,无论产品,还是空间。
而这一轮茶感升级的产品趋势,也逐渐来到了下沉市场。
茶风味更好的产品、茶体验更好的空间,都是当下三四线乃至县城市场所需要的。
A是超级有feel的奶茶制造营
TA是奶茶控的新晋快乐源泉
寒风瑟瑟的冬日
也不能阻止奶茶的陪伴
携手广州动漫IP形象
引领新式茶饮潮流
< 柴主の茶 >
每天一杯,能量满满!
这是什么爆火创意奶茶店?
一起来一探好滋味~
“全网热榜,绝佳性价比”
凭借高人气的动漫IP知名度
柴主の茶一上线便吸引,众多小伙伴们争相打卡
那里,设计融入汪柴主的IP形象,提升整体创意灵动性和视觉吸引力
那里,以年轻审美去设计每一处细节表达,兼顾时尚与实用性,打卡极易“出片”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来这里喝茶?
除了好喝、体验好之外,别无他法!
同时,柴主の茶主打高性价比的好奶茶
好喝不贵!真材实料!
实现奶茶自由是分分钟的事
“闭眼入!招牌宝藏款”
柴主の茶--双皮奶杨枝甘露
不知道点什么建议来上一杯
品质好茶底好调配
精选独家调配的双皮奶+杨枝甘露
再铺上鲜甜可口的西柚粒
可爱造型治愈一整天
柴主の茶---霸气水果茶
超级多鲜果的霸气水果茶!
清爽的鲜橙,浓郁的百香果
能喝又能吃!
果香扑鼻而来,搭配淡淡的花茶
混合出层次多变的口感
柴主の茶---奥利奥宝藏茶
喜欢浓香挂的别错过这杯!
清香的奶茶搭配奥利奥饼干胚
浓厚顺滑,香而不腻
饼干碎拌匀抹背
口感与颜值兼得!
“创新茶底与食材,匠心精制”
柴主の茶
专有绿色生态茶园
多种茶基底专供
温火烘焙、沸水熬煮
充分保留原叶茶的风味和口感
精选优质食材搭配茶汤
保证每一杯都是
新鲜、天然、高颜值的出品
一款这样的茶饮,你们确定不来一杯吗?
年疫情之后,
街头巷尾的茶饮实体门店密度不减,
前段时间,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持续霸占热搜榜,
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
茶饮店风生水起
吸引小成本创业者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发现,不足一千米的商业步行街上,密布了14家茶饮门店,包括书亦烧仙草、奈雪的茶、都可、茶主播等大大小小的茶饮品牌。14家茶饮门店,分属于10个茶饮品牌。
“95后”的罗晗肖,今年6月在郑州开了一家茶饮店。
罗晗肖:总成本差不多三十五万元左右,不到四十万元。房租一个月是一万元,管理费是一万元左右,装修花了五六万元左右,设备和原料不到十一万元,转让费是十一万元。
罗晗肖告诉记者,目前茶饮店每日的流水在三千元左右,她希望能在一年内收回成本。
采访中,一些茶饮品牌的加盟商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今年密集开店,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了不少。
赵栋在2018年开第一家茶饮店时,总成本的60万元中有20万元是店铺的转让费。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一些实体门店急于转手,转让费大幅下降。
加盟商 赵栋:今年转让费低,是正常转让费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紧接着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单杯茶饮平均毛利润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某茶饮品牌招商专员潘云晶:每周有两万左右的品牌加盟电话咨询量,真正提交面谈申请的客户大概是两千两百单,取得开店许可证的客户大概有两百六十个,每周开业的门店大概在一百家左右。
数据显示,目前只是茶饮行业中奶茶这一个门类,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超过14万家,仅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就有23664家。
行业巨头跨界卖奶茶
茶饮也打养生牌
不仅是小成本创业者,一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也纷纷跨界入局茶饮行业。行业巨头也来跨界卖奶茶,茶饮行业会迎来哪些新变化?
今年7月,首家娃哈哈奶茶直营店在广州正式开业。娃哈哈集团提出未来10年在全国布局1万家茶饮店的目标。
此外,传统中药品牌同仁堂也开起了茶饮店。喻永红从事中医养生和临床工作将近40年了,今年她有了新任务,为茶饮产品研发配方。
将传统的中医药与新式茶饮相结合,同仁堂茶饮主打健康、养生牌。为了快速扩张门店数量、抢占市场,同仁堂也在探索“直营+加盟”的模式。
网友评论
网友1:娃哈哈都开奶茶店了
网友2:这样的老品牌进军奶茶,这个绝对可以!满满的童年都在里面
网友3:找到了一种儿时回忆与现代融合的感觉
网友4:同仁堂也出网红奶茶店了,枸杞拿铁来一杯
网友5:约养生局,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了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茶饮行业通过加盟、连锁,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把控产品的标准化。
在一家茶饮制作培训基地,记者看到,来自50家新签约加盟门店的将近150名学员正在进行茶饮制作培训。
茶饮培训师吕娜丹:四十多款产品,六个系列的,培训加实操五天,在门店实际运用五天,如果考核通过了,就可以回去正常营业。
记者体验了学习制作柠檬茶的流程,将柠檬切片,称取40克到45克柠檬装入塑料杯,捣碎至果肉挂杯壁,摁下果糖机上的按键,加冰、加水、封杯,一杯标准的柠檬茶就做好了。
培训师告诉记者,产品标准化的最重要保障,主要在上游原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以及高效的物流供应链。
中国烹饪协会供给侧服务委员会委员秦朝:整体来说,现在的趋势一定是标准化,要解决食品安全,走品牌化、连锁规模化的路线,这个其实是现在茶饮行业的主流趋势。
茶饮创业并非盈利捷径
品牌加盟须谨慎
茶饮品牌借助加盟模式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而小成本创业者也可以快速开店。然而,开茶饮店并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看到,一家今年七月刚开业的茶饮店,已经贴出了“转让”的信息。
一家茶饮品牌的招商专员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曾经做过大学生创业的帮扶项目,但结果很不理想,很多门店最终赔本关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门店的创业者做不到经常在店里,而这一点,直接关系到门店的原料损耗与产品销售额。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 潘云晶:门店成败的因素包括老板经营经验不足、合伙人过多造成相互推诿、后期门店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也要关注商圈变化,注意房子的稳定性,比如后期房东不再出租了、房东恶意涨房租。
此外,茶饮品牌的加盟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茶饮品牌甚至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推广加盟。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分为单店和代理两种模式,现在拿下一家单店是15万元,拿下一家叶伴花代理需要49万元。
记者:叶伴花现在在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实体门店。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上个月16日才开始招商,它怎么可能有门店呢?
律师表示,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收取加盟费牟利,严重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两店一年”的规定。
律师庞珊珊:品牌需要自己开两家直营店,每家直营店至少经营一年以上。作为品牌方,输出的是技术、培训、知名度,这种模式可复制,才能让更多的加盟者去参加、复制它,这是国家做出的最低标准要求。
业内专家提醒,创业者在加盟茶饮品牌之前,一定要亲自去实体门店考察,充分了解店铺的经营情况,谨慎选择。
图文来源:央视财经、网友评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FM950广西音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