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20日下午,“请大家间隔一米排好队,提前扫描健康长春二维码进行登记……”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长春净月高新区彩织街道中海社区核酸检测点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进行了近7个小时不间断核酸检测工作。这时,采样点收到外卖小哥派送的一箱奶茶。在奶茶上备注着“麻烦小哥把奶茶送给正在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替我说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这位匿名的爱心人士送来的一箱奶茶让辛苦工作的人员备感暖心。“应该是今天检测的居民!”大家纷纷猜测着,感动着……
“感谢支持与理解,这份不期而遇的温暖,我们收到了!”工作人员纷纷回应表示,一定不辜负居民的期望,全力为群众筑起坚强抗“疫”堡垒,有爱同行,战“疫”一定赢!
据了解,自1月19日起,长春净月高新区全面启动居民有序核酸检测。组织入场、分批抵达、有序等待、信息登记、样本采集、样本转运、收集“出入证”、消毒处置等环节紧张有序细节环环相扣、高效运行。当天,全区76个检测点共预登记人数170416人,占区域总人数的46%,采样人数达到94388,占区域总人口数的26%。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个月了,周文昌车顶的留言还在增加。打开车窗,风吹进来,纸条们便沙沙作响……
“你这是正规出租车吗”
今年是周文昌开出租车的第6个年头,每天穿梭在济南的大街小巷,让他有很多感触,所以特别想做点不一样的事。
4月的某一天,周文昌像往常一样坐进车里,随手放置好准备好的签字笔、留言条、工字钉。
周文昌车里的签字笔、留言条。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害羞,请乘客留言时还怕别人不理解我的意思,但很多乘客的认同,打消了我的顾虑。”周文昌说。
“乘坐这么有调调的出租车,就像一场浪漫邂逅。”
“永远面朝阳光,阴影就会被甩在后面。”
“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毕业快乐!”
“你可以在这里写下你的愿望,让它穿梭在济南的大街小巷,祝早日梦想成真。”
……
这些留言条,总会让乘客产生误会。
“你这是正规出租车吗?”
“您放心,我这绝对是正规出租车。”
乘客们一边听着周文昌的回答,一边饶有兴致地阅读车顶上的留言条。
“继续为大家干点什么”
说起把车顶改成留言板的初衷,周文昌坦言,这两年压力确实比较大,就想在车厢里跟大家说说话。
2020年春节,周文昌铆足了劲,本想趁着节后春运高峰期好好挣点钱,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行业陷入低谷。“我不是医生,没法救人,可困难已经蔓延到自己的城市,如果不做点什么,真的感觉心里难安。献血、捐物……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吧。”周文昌说。
通过多方联系,周文昌完成了这两个心愿。当时他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民警捐了两箱84消毒液、两箱方便面、一箱奶茶,总价值1000余元。
从那以后,“继续为大家干点什么”就成为周文昌闲暇之余想得最多的事。
“我车顶的留言板,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其他人的世界。大家虽然行色匆匆、互不相识,但都留下了最鼓舞人心、最真诚的话,面对挑战和焦虑,我们要乐观地生活下去!”周文昌说。
“成为最好的自己”
“自从这个创意上线,越来越多的乘客都愿意把自己的小心愿写上去,并且很多乘客会拍照发朋友圈。”这样的小成就也让周文昌备受鼓舞。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道:“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情。”
这是几个月以来,最让周文昌感动的一张留言。“从反光镜里,我只看到那位乘客认真地写东西,到站后就匆匆下车了,我看到那张留言后,心里真是一惊,是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周文昌说。
出租车对于周文昌来说,绝不仅是一个拉活儿的工具。现在这辆车从2019年开始陪伴周文昌,他对车进行了部分改装,换了轮胎和大灯,配了高档音箱,又对内饰做了一些小调整,每周一次精洗。
“我要让坐我车的乘客,从里到外感到舒适。”对于这个小目标,周文昌觉得自己做到了。
多看几眼留言条
中国交通报 综合自 齐鲁的士、齐鲁台拉呱
来源: 中国交通报
加精神管制类药品,能引起幻觉的小黄瓶不久前曾经在沈阳的一些夜场出现,警方在确定成分之后,对此展开调查。
各种小黄瓶。
先是锁定了加工地点,一处租来的小公寓,随后一个集原材料来源、生产、销售分工明确的团伙浮出水面,最终,警方抓捕 16 人,扣押大量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涉案价值约 400 万元。
夜店出现的小黄瓶究竟是啥?
今日,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办案民警向记者讲述了该案件侦破经过:
2018 年 7 月,沈河分局经侦食药侦大队接到群众举报,在沈阳市部分酒吧、KTV、迪吧附近出现大量能使人 " 上劲 " 的一种被称为 " 小黄瓶 " 的饮品,号称 " 网红饮料 ",饮用后会出现眩晕、精神错乱、神志不清、妄想等症状。 经侦食药侦大队立即组织警力展开调査。
网红饮料。
经有关部门鉴定 , 此药水中含有 γ 一羟基丁酸 , 该成分已于 2007 年被列为国家一类精神药品。市、区两级公安机关随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历经一个多月的细致摸排,专案组终于摸清了这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团伙的基本情况。在掌握大量犯罪证据及犯罪嫌疑人落脚点后,2018 年 9 月 4 日晚 , 专案组在沈河区某公寓内一举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 5 名,捣毁加工窝点一处。
经初审,上述 5 名犯罪嫌疑人对参与生产销售含有一类精神药品成分的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专案组随后顺线迫踪,先后辗转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历经两个多月,又陆续抓获其他团伙成员 11 人,捣毁加工窝点两处,查获生产原料 200 余公斤、待售药水 500 余箱、待加工饮料 600 余箱。
" 小黄瓶 " 是怎么走进市场的?
今日,沈河公安分局的民警向记者讲述了这伙人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他们从外地购买原料,2018 年 3 月至今,22 岁的犯罪嫌疑人唐某从省外网购 γ 一羟基丁酸原液、瓶盖、某饮料,统一集中到租用的公寓内。
现场查获的成品。
民警说,他们租用的公寓面积 20 多平方米,加工的条件非常简陋。王某等 4 名犯罪嫌疑人负责添加、制作、装箱,其他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朋友圈在网上兜售从中非法牟利。
他们会将 " 小黄瓶 " 的图片粘贴到朋友圈里,有之前购买过的还会点赞评论,一些感兴趣的年轻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进行付款然后交易。
在沈河区看守所,记者采访了犯罪嫌疑人唐某,他说,他自己曾经在网上买了很多箱饮料给自己和朋友喝,但朋友不买了,他手里就堆积了大量饮料。唐某辩解称自己手里积压了大量的饮料,眼看着快要过期了,唐某急于出手,于是就开起小作坊,做起了 " 小黄瓶 "。
唐某还说,他之前也曾喝过类似这种勾兑了一些药品的饮料,觉得这样的饮料能好卖,能赚钱,便在网上购买了材料进行勾兑,进价 100 元一箱的饮料经过勾兑后能卖到 400 元。
犯罪嫌疑人唐某。
向唐某售卖 γ 一羟基丁酸原液的江苏人王某也因此被关押在沈河看守所。王某交代说:他自己曾从事化工行业多年,提供 γ 一羟基丁酸原液对他来说是很方便的事。王某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样是违反法律的,如果确实违反了法律,他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目前 , 涉案的 16 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沈阳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沈河警方提醒广大青少年,不要随意在网上购买无明显标识的 " 网红饮料 " 如小白瓶、灯泡、奶茶、小黄瓶等,更不要随意饮用,以免身体受到伤害或给违法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提供时机。
辽沈晚报记者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