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是小龙坎发展最快的一年:合作门店达到823家,营业门店突破710家。
但这并没有达到小龙坎给自己定的目标,1000家店要放在今年来实现。
大环境下要看清方向,小环境中锻炼力量。数量没有达到目标,质量却在提升。
经过2018年,小龙坎在安全、管理、模式上继续升级,门店存活率也维持在100%。
1
所谓的寒冬里小龙坎突破了800家店
2018年,是小龙坎发展最快的一年,营业门店突破了710家。此时,距离这个品牌诞生,不过4年时间。
小龙坎品牌总监苏小强说,2018年新增的门店有300多家。“这不算已经合作还没营业的,这部分还有100多家。”
尽管谈起加盟合作模式,业内有诸多诟病。
无法掩盖的是,要快速占领一个品类的赛道,特许经营模式可以帮助更多,麦当劳、肯德基均受益于此。
小龙坎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在众多指标里,门店数量只体现出快慢,存活率反映出体系质量的好坏,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品牌的命脉所在:
截至2018年底,小龙坎门店的存活率,依然保持在100%;在消费者端来看,美团和大众点评提供的数据显示,小龙坎的五星门店达到了125家。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小龙坎”、“减肥路上的坎,道道都是小龙坎”,这两句流行于网络的段子,已经说明了消费者对小龙坎的喜爱,而开业就排队的门店依然在排队。
“2019年,我们在存活率方面的目标,设定在98%以上。”苏小强说,这主要是一些门店确实太偏,或者说城市太小,达不到门店要求的体量,在2019年会做适当优化。
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占领市场;同期,小龙坎也在进行管理升级,保证门店存活率:两条腿走,两条腿都要走得快。
2
2018年的进阶安全、管理、模式持续升级
2018年开年,小龙坎就做了一件大事,清理山寨店。
在这个过程中,小龙坎方面的态度是,交给专业的律师团队去做,总部有“三不”原则。
“不介入,不参与,不归编。”苏小强说,数据还是很夸张的,维权开始时,成都的小龙坎有很多,但公司旗下的小龙坎在大成都范围内只有12家。
而经过一年,目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在苏小强看来,小龙坎整体的升级一直没有停止,只不过在2018年,更为严格一些。
对于去年5月出现的事件,苏小强说,我们从来不回避。“说这是好事有点矫情,但它对于我们来说,确实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地方不足,需要做哪些事,而且这个提升是飞速的。”
1.安全升级后厨全部可视化,消费者随时参观
2018年5月的事件之后,小龙坎将食品安全放在了极高的位置,在6月1日就启动了明厨亮灶系统改造。
11月份,成都的门店全部重装完成。
明厨和亮灶分为两个层次:
明厨,即食客在小龙坎门店用餐时,都可提出参观后厨;
而“亮灶”对顾客来说更方便,在店内可以通过透明玻璃及实时视频,随时看到食材的处理状态。
成都门店的后厨还配备了与食药监部门联网的监控系统,食客在店内外看到的视频显示,和食药监部门远程监控是同步的。
“合作商体系中也在推行,全国各地门店的后厨动态,都可以通过视频系统,传输到总部。”苏小强说,小龙坎打造的4D现场管理体系,起码在成都,是排在前列的。
2.管理升级门店至少1名监察员,违反安全规定可能撤店
如果简单概括,小龙坎对合作体系的管理,围绕在“法、商、德、情”四个字。
苏小强说,这不难理解,法律的准则、商业的规则必须遵守,德是一个人的品德,情是一个人的操守、情怀、情商。
“我们对合作商会有很严格的审查表,他要提供资料,我们从‘法、商、德、情’方面做背景调查。”
培训是特许经营体系中,保持品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在小龙坎体系内,每年会有一次代理商大会和年会,对合作商、合作商的店长、厨师长三个层级,都有严格的认证培训,拿不到认证不允许上岗。
已经合作的823家门店,每家店至少有一个人作为食品监察员,参与到小龙坎的督导体系中,发现违反总部规定的安全问题,解除合同、撤店都有可能。“我们欢迎所有人监督。”
3.供应链升级凡是有检测标准的,必须达到
东西南北几百家、甚至海外的几家店,能够保持一致的口味,供应链体系必不可少。
在餐饮老板内参举办的中国餐饮创新大会(2018冬季峰会)上,苏小强告诉内参君,对于小龙坎来说,供应链建设的目的,一定是给顾客更快、更好、更优质的就餐体验。
“我们认为供应链是集合每一个部门,或者内部资源的优势去弥补单店的短处、缺点。”
小龙坎采用的做法是,火锅底料和核心菜品必须由总部供应,应季蔬菜可由合作伙伴在当地采购。“但所有有明文规定的检测标准,我们要求必须达到。”
除供给自有门店和合作伙伴外,小龙坎的供应链体系开放了部分产能,做市场化的运作。“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渠道,先打磨自身的体系,包括服务标准和服务品类等。”
4.体验升级涉足智慧餐厅,传统与现代并重
在成都的宽窄巷子景区,有一家火锅店,小龙翻大江。从二楼俯冲的那只龙,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感。
这是小龙坎的升级品牌。如果仅从外观来看,小龙坎门店的传统特色很浓郁,尤其每家门店必然可以见到的龙元素。
智慧门店在2018年成为了餐饮业一个亮点,小龙坎的智慧餐厅也进入了筹备阶段。苏小强说,小龙坎在和阿里合作打造智慧餐厅,但不会像海底捞的智慧门店那样。“投资太大。”
在苏小强看来,智慧餐厅的侧重点,应该是利用系统或者工具,来解决效率的问题。“餐厅里情感和温度的问题,我们依然会交给人来解决。”
5.模式升级发力新零售,百城百店做全球好物
2018年,餐饮业另一个绕不过的词,是新零售。
在门店营收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品牌和IP的打造,衍生出周边产品,将餐厅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去,已经成为实力餐饮品牌热衷做的事情。
小龙坎成立了新零售事业群。“主要目的是能够打通线上线下,然后让顾客更方便,更快捷地去购买和体验我们的产品。”
这是一种尝试,小龙坎还计划开出零售门店,用双城百店的方式,网罗全球好物。“全系列的衍生产品,包含我们的文创系列。”
从用户运营层面来说,多维度的接触,可以跟消费者产生更深层次的交流,更利于品牌理念的传播。
3
川辣火锅继续扩张小龙坎今年“必须突破1000家店”
两年前,小龙坎还只是一个火锅品牌;经过了2018年,它正在和很多先进的餐饮品牌一样,慢慢变成集餐饮、零售、供应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餐饮公司。
小龙坎总部的办公地址,位于成都最高端的写字楼IFS,占了三层。装修科技感很足,员工的工装也全部是西服套装。
小龙坎内部员工告诉内参君,这就是小龙坎希望让员工感知到的氛围,现代、严谨、规范。
最近几年,火锅品类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养生系火锅的数量在攀升:潮汕牛肉火锅风靡过一阵,在成都,泰式海鲜火锅也有明显的抬头迹象。
对此,苏小强觉得很正常。“健康必然是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年轻人爱养生也能理解,养生类火锅想超过川辣火锅,有机会,但很难。”
他的理由是,酸甜苦辣咸的几种味型里面,能被所有人接受的,除了甜就是辣。
“甜做饮品可以,做食物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辣这个东西不能喝,但吃可以,而且接受度很高,这就是人对消费的需求,吃的东西一定比喝的东西需求大。”
苏小强判断,以川辣口味为主的火锅品类,依然会持续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也在7000亿元以上。
苏小强略有遗憾的是,如果不是去年年中一些事件的影响,小龙坎在2018年就有可能突破1000家。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个火锅品牌达到这样的体量。
经过了2018年,小龙坎做了很多内部体系的建设工作。“更完善、更规范,更符合现在的阶段。2019年,门店总量必须要突破1000家,包括计划新开的24家海外店。”
><>据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
< class="pgc-img">>一说到美食之城成都,人人都会想到这里最广为人知的美食——火锅,而当人们真正身处成都,提到火锅时,恐怕大多数当地人都会告诉你一个品牌:小龙坎。“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小龙坎”、“减肥路上的坎,道道都是小龙坎”,这些在当地流行的段子,极为形象深刻地说明了消费者对这个成都火锅品牌——小龙坎的认可和喜爱。
从2014年,小龙坎首店亮相以来,它就一直在快速地成长和布局着;2015年,小龙坎正式品牌化,商圈店中春熙店、春熙二店、盐市口店三店齐发,迎来品牌快速布局;2016年,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小龙坎开启加盟模式,年底门店数量超100家;2017年,小龙坎门店数量突破500家;2018年,截至目前小龙坎全国已布局超800家门店,此外新加坡、日本、墨尔本、阿德莱德、悉尼、温哥华、多伦多、奥克兰门店相继开业……从黑马到现象级火锅品牌,“小龙坎”就像改革开放中所有的事物,以一种让外人感到瞠目结舌的中国速度在前进着。不仅如此,还创下了各种奇迹:曾在节假日创下了50张台的核心商圈门店一天翻台13轮、单个门店的排号超2000号的记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当年一家社区火锅店起步,小龙坎已经成长为一个现象级火锅品牌,更成为一个跨界诸多产业的大集体——小龙坎控股集团。在回忆起创业往事之时,小龙坎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李硕彦这样说道:“过了30岁,就会不由自主地考虑到未来的事情,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想要创业的心,因此就开始在寻找一些好的项目。”当年,他们几个创业者基本上都是在做一些商业运营管理方面的项目,在工作中为自己积攒着经验。随着时代大潮的涌来,创业成为一种证明自己的选择时,李硕彦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下海”了。
在回答为什么从做餐饮这个角度切入时,李硕彦这样告诉我们,“之所以选择做火锅,一是因为餐饮门槛相对较低;二是因为初创团队在商业运营管理方面颇具经验,同时有合伙人对餐饮行业比较了解。”但是,越是门槛低、越是传统行业,也就越难杀出重围。如何从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火锅店中脱颖而出?小龙坎的创始团队选择了做品牌。“当时成都流行的是类似‘夫妻店’的模式,大家对品牌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这让我们感觉其中有机会。”
或许正是“打造品牌”这种更符合当代市场的新思路来做传统的餐饮,使得小龙坎在诞生之后如鱼得水,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给当地餐饮业带来了一股清风,让小龙坎成为行业的弄潮儿。在品牌快速发展之下,小龙坎的创始团队从最初的成功喜悦中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火锅这种中式餐饮实现标准化?因为只有做到标准化,才能让品牌走得更远。李硕彦告诉我们,小龙坎坚持的是传统纯正的川味牛油火锅味道,为了能够保证每家门店口味的统一,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小龙坎味道。公司成立专门的团队对此进行开发,确保小龙坎能一直保持这种味道优势。”
当然,小龙坎并不局限于传统川味火锅的菜品,而是在不断进行创新。“比如用冰制的球体保存食材的方法,就是我们最先做起来的,后来大家也跟着学起来。我其实并不担心大家学,首先一是有很多细节你学不走,比如这个冰球的制作,对器材和制冷设备都有一定要求,这是我们摸索出来的,不是看了就能明白的;其次我们也认为,通过这些学习和模仿来带动整体相关行业的进步,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为了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小龙坎高端旗舰品牌小龙翻大江2016年开在了成都的著名景点宽窄巷子,并迅速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地点,如今小龙翻大江火锅酒楼已经拥有了成都2家门店、西安店,上海店也在筹备中;而在新零售的背景下,小龙坎老火锅的衍生品——小龙坎方便火锅应运而生,2017年双11,小龙坎方便火锅产品荣获全网单品销冠,双11全天全渠道销售额高达16,557,970元;2018年双11小龙坎方便火锅3.0三分钟售罄、全店前7分钟总销量粮油类排名第一……小龙坎的步子越跨越大,越走越自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而企业的不断壮大,也推动着小龙坎全产业链的发展,加快着集团化的进程。为了让小龙坎的出品更有品质,漫味龙厨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于2018年底在大邑开建工厂;为了让小龙坎的供应采买配送更有保障,盖志商贸有限公司成立……最终,小龙坎从最初的火锅店转变成一家集餐饮管理、川味调料研发、生产、销售、营销策划、建筑工程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
今天的小龙坎,不仅积极创造价值,更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通过产业扶贫,以向贫困地区订购产品的方式,直接投入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小龙坎积极参与崇州大蒜滞销的贫困蒜农公益活动,另外,在2018第九届C21论坛上,小龙坎还与四川农业大县仁寿县达成政企战略合作,优先采购仁寿地方优质农特产品、并对仁寿农产品销售提供帮扶,为区域扶贫尽企业责任。
李硕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企业,除了这些直接扶助之外,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其实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价值,创造就业。当企业解决各种困难,能够顺利发展的时候,它的健康存在本身就能带动社会前进,解决就业问题,以这种最本质的方式来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今,小龙坎在全球有5万多名员工,背后也就是5万多个家庭,企业的使命便不仅仅只是自身的发展壮大,小龙坎创立了“小龙基金”这一仁众慈善基金,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体现。这一基金可以用于员工亲属生病、突遇灾祸、家庭贫困等情况,给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小龙基金的资金来源,一是创始团队捐赠的100万,二是公司每一个员工的按月缴纳。财务部门也会按月公示小龙基金的收支情况。
< class="pgc-img">>随着各个业务板块的全球化,小龙坎正在从成都逐步走向世界:目前在海外已开出奥克兰店、新加坡店、墨尔本店、悉尼店、温哥华店、,很快还将在东京、多伦多、伦敦、巴黎、曼谷等继续新增更多的点。对于这点,李硕彦有着一点希望:“我希望能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文化也带到全球去。其实这也是我们向外推广中华文化,塑造软实力的一种方式。我有个梦想,希望以后国人出国的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当地吃到川味的小龙坎,体会到家乡的味道。”
从小店到集团,在走过了征途之后,小龙坎正如他们春熙店牌匾上那句“万锅蒸腾闹九霄,小龙亦能翻大江”所形容的那样,在过了一道道坎之后,逐渐成为翻动行业的一条大龙。他们的这些故事,正是改革开放之后典型的成功企业故事,也正是这些在时代的大江大河中不断思考、不断与时俱进的弄潮儿们,才让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如此活力。我们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也必将和我们这个时代一起,在传统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创造出更多现象级的中国奇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李硕彦 小龙坎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