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吗
江陵道米又出新吃法啦
!!!
九阳禧宴隆重推出
江陵道米火锅里
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呢?
咱们细细来说
第一步
< class="pgc-img">>裹上一层薄薄的鸡蛋液
米粒光滑而有光泽
仿佛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
第二步
< class="pgc-img">>大火热油 快速翻炒
“嗞嗞”的翻炒声
让米粒逐渐变得松散
粒粒分明,色泽金黄
第三步
< class="pgc-img">>搭配细长的鳝鱼丝和韭菜沫
鳝鱼丝肉质滑嫩
韭菜沫清新翠绿
每一口都能品尝到
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
第四步
< class="pgc-img">>盛入锅中 点上卡式炉加热
再充分翻炒
焦脆鲜香一道香气十足
的江陵道米火锅就出炉了
开饭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找寻味蕾的极致体验
一道平凡的主食
创新出的特色菜式
彰显了九阳禧宴的真心“食意”
也体现出江陵
用心守护粮食品质
诚心诚意
办“食事”的美味画卷
师傅来份江陵道米火锅!!!
(来源:江陵县融媒体中心)
源:央视网
连续几天,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的一家火锅店突然“火”了起来,每到饭点儿都顾客盈门,甚至要排队等位。
许多等位的顾客说,他们来这里并不是单纯为了吃饭,而是听说火锅店的老板因为救落水者而牺牲,大家都想以这样的方式向英雄表达敬意。
来源:北京日报
山东大哥栾留伟
勇救三名落水儿童后不幸溺亡
今年41岁的栾留伟是山东人,和妻子在北京经营了一家火锅店。
8月10日,他带着女儿到河北固安的永定河边玩时,救下了3名落水儿童,当他再返回水中去救遇险的成年人时,体力不支,不幸溺水牺牲。
与栾留伟一同参与施救落水儿童的固安县东位村村民彭建强介绍,事发时,栾留伟是第一个冲下河救人的。
栾留伟救人现场视频截图。来源:极目新闻
汛期里的永定河水位较高,加之前一天当地刚下过大雨,水位涨了一大截。
“河水深的地方,连会游泳的都不太敢过去,但栾留伟仍返回深水区,和另一位热心人去救孩子家长。”彭建强回忆道,最终因体力不支,两名施救者和落水男子就都沉下去了,“也就短短几分钟,人就看不着了。”
栾留伟的妻子说:“不管是帮助谁,他都是义无反顾地去。父母身体也不好,孩子小的才三岁。”
知情人表示,事故当天还是他二女儿三周岁的生日。
8月21日,栾留伟被安葬在故乡泰安市宁阳县的烈士陵园内,并被追授“新时代宁阳楷模”的称号。
众多市民到火锅店表达敬意
栾留伟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后,北京市民纷纷来到他生前经营的餐馆,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午11时,餐馆刚一开门,就有客人走进了店内,不少人还会在门前掏出手机拍照留念。11时30分,店门口已经开始有人等位了。
中午12时许,正值店里用餐高峰,店员忙得连电话都顾不上接。一旁等位的客人见状,主动当起了临时客服,力所能及地回答电话中的问题。
“原来店里人也不少,但一般不需要等位,最近来店里用餐的客人多了不少。”店员吕凤钗说,这几天店里连包间都满了。
中午11时开餐,大家要忙到下午4时才结束,可半个小时后晚餐的第一批客人又来了。
进店吃饭前留影。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在店内询问得知,很多客人都是听说了栾留伟的事迹后专程赶来的,既向英雄表达敬意,也通过这种方式帮衬店里的生意。
同是餐饮同行的孙先生,昨天特意驱车50公里从怀柔赶来。他表示,听说栾留伟的事迹后非常感动,自己要向这位同行致敬,希望大家都来支持店里的生意。
“英雄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每位公民学习。”来自昌平的李先生表示,吃饭是小事,主要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有等位的客人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临走之前特意在店内买了几瓶饮料带走以表敬意。
市民在门口等位。来源:北京日报
市民给栾留伟的店里送钱
店员:老板娘说不收任何财物
前两天,有位探店博主前来用餐后,以结货款的名义留下了一笔现金。“他能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是真英雄。”这位博主感叹说。
“这几天确实常有顾客来送钱。嫂子走时专门交代过,不收任何捐赠。”一位店员说,有位女士也是把钱放下就跑了,以至于店员追出了几条街。
热心市民到救人英雄栾留伟的火锅店送钱。来源:极目新闻
“这几天大家的热情太高了,已经超过我们店接待的上限了。羊蝎子等食材前期要准备三个小时,所以临时现加根本来不及。”店员说,这些天时常有等位的顾客没吃上饭,让她们感到很过意不去。
“栾大哥是个好人。”店员吕凤钗表示,在她眼中栾留伟幽默风趣,和店员们相处就像兄弟姊妹一样,平时大家遇到难事了,都会找他帮着出主意。
去年,吕凤钗的丈夫工作时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栾大哥二话没说,直接开车陪我去了医院,一直忙前忙后的。”吕凤钗说。
这家火锅店是今年4月才搬到这里的。一位附近的居民表示,这家店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食材新鲜,服务也好。
“总部知道了店里的情况后,特意派我们过来支援。”另一位店员说,这几天栾留伟的妻子回老家料理后事去了,她们会把店里照看好,以告慰栾留伟的在天之灵。
来源|央视网综合北京日报、海报新闻、大众日报
华社重庆1月25日电 题:“火锅老油”里到底有多少“油水”?——重庆火锅“潲水油”问题调查
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韩振
重庆市食药监局日前发出公告,对5家涉嫌回收使用“火锅老油”的火锅店立案调查,并将涉嫌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相关线索通报或移送公安机关,针对重庆火锅行业新一轮整治由此揭开。
重复回收使用的所谓“火锅老油”,其实就是和地沟油同属回收油的“潲水油”,因危害人体健康早已被明令禁止使用,在重庆火锅行业却是多年来禁而不绝。记者调查发现,使用“潲水油”可以获得暴利且难以被发现,违法成本极低,亟待从源头上加强整治,避免“潲水油”流向餐桌。
“潲水油”背后的暴利有多大?
“‘潲水油’屡禁不止,最大的原因还是暴利驱使。”一位从事重庆火锅生意20多年的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斤火锅底料成本为15-20元,一般情况小锅要用2-3斤火锅底料,大锅用4-5斤,但大部分火锅店的锅底费仅为30-50元左右,还不够成本。而使用“潲水油”,大锅耗油1.2斤左右,小锅耗油0.8斤左右,剩下的六七成油可以循环使用,省出来的一大半成本就是商家的纯利润。一家火锅店按每天接待30桌算,使用“潲水油”可节约成本1000多元,一个月下来可以增加数万元的收入。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多年以来,那些使用“潲水油”的重庆火锅企业已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加工流程:从餐桌上回收的火锅底料,先由漏网过滤实现油渣分离,再用100-120摄氏度的温度干烧进行油水分离。分离结束后加入香料炼制,再重新端上餐桌。为了更好地分离出“潲水油”中的残渣,有的商家还要进行高温冲洗的环节。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直接在店内加工“潲水油”,还有一些火锅店选择将“潲水油”卖给小作坊,由地下市场加工制成“地沟油”。
重庆市渝北区一家火锅店经理告诉记者,他的火锅店每个月都有2到3吨的火锅“潲水油”需要处理,如果按照每公斤10元的收购价卖给小作坊,每个月可以多挣四五万元。虽然火锅“潲水油”有环保部门认证的公司负责回收,“但如果把‘潲水油’交给他们,不仅卖不了钱,反而要交一笔处理费,这谁愿意啊?”他埋怨道。
管住“潲水油”到底有多难?
“违法使用‘潲水油’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但相关行为的取证与查处难度却很大。”重庆市江北区食药监分局副局长陈宏岗介绍,近年来食药监部门对“潲水油”进行持续打击,但屡禁不绝,不法商家使用“潲水油”的手法越来越隐蔽。
有的不法商家选择在夜晚营业结束后熬制“潲水油”,再装进一次性包装袋以蒙蔽消费者;还有的不法商家采用高纯度过滤,或与合格的食用油混用,使得“潲水油”难以辨别,执法取证困难。
1月10日,重庆食药监部门对涉嫌使用“潲水油”的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进行检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入火锅店后厨发现,该店在厨房安有摄像头,但店里的厨师称,摄像头从来就没有使用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店家在后厨直接加工使用‘潲水油’,没有监控视频就很难直接证实。”相关人士说。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还缺少鉴定“潲水油”的相应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这意味着如果“潲水油”没有在初始和中间环节被“一锅端”,一旦上市销售、使用,其被发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此外,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也变相助长了商家使用“潲水油”的气焰。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忠民指出,火锅店使用“潲水油”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属于普遍性侵权。但这一损害并不明显,消费者如果发起维权,费时费力却补偿有限,且面临举证困难等难题,这令不法商家有恃无恐。
火锅“潲水油”如何根治?
“潲水油”有百害而无一利,在重庆火锅行业却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潜规则”。有消费者惊呼,老百姓想吃顿安全放心的火锅怎么就这么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重庆市辖区内火锅门店近3万家,产值达300亿元。专家表示,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巨大的产业,若没有科学有效的方式,仅仅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容易穷于应付,很难监管得过来。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等专家认为,应从根源上寻求对策,抓好“潲水油”产生的初始环节,对火锅等餐饮行业餐厨垃圾废料的处理制定明确的标准,安装监控系统、打造明厨亮灶,实现回收过程全程监管覆盖。
为“潲水油”寻找“出路”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潲水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虽然不适宜食用,但可以制成肥皂、润滑剂等工业产品,应用市场广阔。对此专家建议,为了提高餐饮企业将火锅“潲水油”等餐厨垃圾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积极性,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专业公司以一定价格收购“潲水油”,实现巨量的餐厨垃圾变废为宝,从源头上避免“潲水油”流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