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推出第一季开始,
“舌尖”系列俨然成了
中国原创纪录片界的超级大IP。
有人说这是一部
“口水与泪水齐飞”的纪录片,
那自成一格的“舌尖体”
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嗑瓜子”
“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
“晒鱼干”
“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是人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
“舌尖体”流行带来大众创作,
最火的要数
《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
“北京海淀,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又到了大学生们最忙碌的季节——考试季。由早餐带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繁重的复习后身体所必需的蔗糖。”
作为吃货眼中的美食地图
舌尖系列奉献了许多“密思极恐”的画面
微距拍摄下的美食
冒着热气,汤汁翻滚着
香味隔着屏幕扑面而来……
撑住,暴击还在后头!
食材透着一种不容浪费的高贵
生活在别处,最难忘的滋味永远在家乡。
“舌尖3”第二集通过小吃,带我们追溯儿时记忆中的味道,讲述食物背后的风土人情,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
与其对着电视垂涎三尺,不如在这些小吃店花上十元吃遍“舌尖上的镇江”
zhen
镇
jiang
江
舌尖上的中国
面糊缓缓倒下,将其均匀擀开,快成型时磕入鸡蛋,待蛋液铺满煎饼后,撒葱花,放食材,卷饼……多么熟悉的画面!
第2集中展示的天津的煎饼果子,选料上乘,酱料用心。当看着热乎乎的煎饼果子一个接一个地被食客买走的时候,妍妍决定明天早晨去买一个煎饼果子!
你家楼下的煎饼果子好吃吗?
359医院旁煎饼摊
一个小推车,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屋,每天6点出摊,中午结束,十五年间,在这座城市上演着春实秋华。
原本在这里卖煎饼果子的是一位老奶奶,而现在奶奶年纪大了,则由奶奶的儿子继续将这份美好的味道传承下去。
在老一中还没搬迁之前,很多一中的学生都是在这里买一个煎饼再去学校,如今这帮人,大多成家立业,但仍不忘这飘香四溢的煎饼和那时的青葱岁月。
一般来说,一套煎饼果子默认一个果子一个蛋,但并非铁打不变。你还可以选择俩果子单蛋,俩果子俩蛋等,视自己食量和心情而定,焦黄的薄脆和翠绿的香脆,咬上一口,别提多香了。
无论火腿肠、培根、里脊肉或是油条,只要加上老板独门熬制的甜面酱,套用一句广告语:怎么吃,都好吃!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要个煎饼,来碗热粥,坐在家里吃着,别有一番情怀。
【地址】在三五九医院旁边老北门巷子里
水盆羊肉是陕西地区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据传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慈禧太后赐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的应时小吃,由一千多年的“羊羹发展而来的,吃时下辣面子( 辣椒粉),吃得汗流泱背。
东乡羊肉汤
东乡是丘陵地带。山多,草就多。东乡羊肉的羊都是乡人自家饲养的,怕有膻味,所以,东乡的羊都是被阉割的公山羊,以一两年最为适宜。
东乡羊肉原本就是东乡人寻常的家常菜,清朝康熙年间,镇江名士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张玉书,用这道家乡佳肴招待御驾,曾赢得龙心大悦。此后,镇江府将东乡羊肉作为贡品奉送朝廷。
“没有祖传与秘方,只有良心与用心”
倘若喝得不尽兴,还可以端了锅盆来盛了羊汤回去。在你的另一只手上,拎着的肯定是羊肉干板。
一泉老字号
“鱼羊鲜”最能体现东乡人对羊肉的智慧的是,更得益于他们对“鲜”字的理解,他们喜欢用鱼、鱼片、鱼汤跟羊肉放在一起煨炖,其鲜美,令人垂涎。
除了在东乡,市区的一泉·金山湖畔也能吃到地道的“鱼羊鲜”
资深吃货带过来的,味道好极了,炒菜也不错
【地址】镇江市润州区环湖路游乐天地向西200米,白娘子爱情文化园西门旁(订餐电话:0511-88999912)
“想吃到正宗的麻辣烫,就要到四川去。”许多山东爱吃辣的“吃货”,一到四川嘴就停不下来,麻辣烫当之无愧是“吃货”们的最爱。第2集里,节目组来到了四川乐山,找到了麻辣烫的起源——乐山串串。
一份好吃的麻辣烫,以底料为精髓。多味底料在锅中翻炒,火候拿捏恰到好处,才可激发出麻辣烫的香气。再配上精心调配的蘸料,一口吃下去,齿颊留香,麻辣鲜甜。
想必屏幕前爱吃麻辣烫的朋友,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
刘福记麻辣烫
刘福记也是镇江麻辣烫界的老江湖了,记得多年前大润发刚开的时候那叫一个火啊~
收银下菜的阿姨看着都是那么熟悉,手脚贼快!嘴里算着账手里就把菜理好了,麻溜的给你号牌。
【地址】镇江大润发东入口
宽窄巷子
一整面墙的冰柜,培根、小香肠、鸡肉、虾、撒尿牛丸、西兰花……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选,那就都拿上!
先抓起一把在锅底里转上一圈,浸透了辣油的串串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先荤后素,串串煮得入味,口腔里尽是麻辣鲜香!无辣不叫撸串!
【地址】镇江八佰伴后街
薄薄的一层皮晶莹剔透,用难以想象的韧度兜住一大汪极其鲜美的汤汁!轻轻晃一下,依稀能听到汤汁碰撞皮儿的摩擦声,那是美食的声音。
再来看看这馅儿,金灿灿的时令真品——蟹肉和蟹黄,经过和汤包皮的完美融合,说不鲜美大伙儿都不信。
有想对着电视吸一口的冲动
蟹黄汤包
在镇江生活,那早晨一定少不了吃小笼汤包,镇江汤包店大大小小开得遍地,口味和特色各有不一,但基本不会踩雷。
吃汤包要“轻轻提,满满移;先开窗,后喝汤。”汤包皮薄馅嫩,轻轻地一口咬下去,鲜浓的汤汁就会迫不急待地流出来,个中滋味,吃过的人都懂!
【地址】镇江大西路宴春酒楼
当然还有不少具有镇江特色的舌尖美食
传说中的网红小馄饨,开在镇江老西站,开业至今已有三十六年之久。老板也由当初的老板换成现在的儿子、儿媳。
虽然老板变了但是味道依旧,一天卖出100多碗,来这里吃小馄饨的人络绎不绝。
【地址】镇江老西站
以前大市口有个老太太,每天在商业城后头摆个小摊卖臭干,臭干很好吃。镇江老百姓很喜欢,后来人们就送她了个牌子叫老太臭干。
这一串臭干,最好吃的是它的酱料,老太太足足用了20年才摸索出来的秘方!有人专门从北京来买她的酱料!
【地址】镇江商业城巷子里
昌隆小火锅可以用“破旧”、“复古” 、“情怀”来形容,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宽敞的座椅,没有精致的餐具,没有绚丽堂皇的灯光,17年来,昌隆一直初心未变,依旧如故!
老板最满意的还是手工牛肉,为了保持牛肉的新鲜与劲道,每天清晨老板都从集市去采购,然后去除毛皮筋骨,抽出最劲道最嫩滑的部分,再一刀一刀切成丝条。
【地址】丹阳码头79号
老师傅开了20多年每天食材卖完就收摊,圈养的羊统统都不要,只按照自己的秘制的方法来做,多少人吃的就是那份路边摊的记忆,师父说我只想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就这么简单。
用的钳子都是一次性的不仅竹子特有的香气被烤入小腰中而且竹签传热慢,羊肉烤的也不会老哇!那味道....每个人感受都不同但是都说味道特别的好!
【地址】镇江弥陀寺巷内
几乎是江滨新村的代表性的店,文旅君对他家的三明治已经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光是看着老板制作的过程,口水就流了出来~~
现做现吃,真的不错呢,味道挺好的,里面的酱也好吃,鸡蛋煎的正正好,老嫩适中。
【地址】镇江江滨中学附近
从一开始的2块一碗到现在的8块一碗,至今每天去的人都是爆棚~他家粉丝是真的很不错!很有咬劲却很软糯,吃到粉丝头,竟然全熟...同时粉丝没有烂糊糊。厉害啊!
这里的鸭肠与鸭肝全是老奶奶自己动手卤制的,花了很多心思,加了香料去腥不说,时间把握的也恰到好处,才能有这样的口感。
【地址】镇江大西路36号
有人说:只有好好吃饭的人
才懂得好好生活
人生就像美食
酸甜苦辣咸,缺一不可
五味聚齐,料理成席
所以,不管你身在何处
离家多远
都别忘了
好好吃饭
>要原因我只能说很可惜你只去了上海和杭州,
因为恰恰这两个城市是江浙沪地区最知名的两大本地菜系美食荒漠,
而且这两大城市在外人眼里觉得又能代表整个江南。
其次原因就是江南主餐饮食也有她的缺点:
就是价值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对年轻人不友好。这里仅指主餐不包括小吃早点。
先去除一些人的固有印象,江浙地区的饮食=苏菜+浙菜。
这一观点错???
首先讲清楚一件事情,现在的八大菜系的说法极其不科学。
比如潮汕菜明明就属于闽南菜系,广东官方还是定义所谓粤菜包含三大流派——广府菜(顺德菜)、潮汕菜、客家菜。
实际上只有广府菜或者叫顺德菜才是正儿八经的粤菜。而因为省界复杂,这个问题在江浙沪包括安徽地区更加严重。
比如官方八大菜系有苏菜、浙菜、徽菜,上海本帮菜被划分到苏菜或者干脆叫沪菜。
然后又把苏菜分为:徐海、淮扬、金陵、苏锡四大流派;浙菜分为杭帮、绍帮(绍兴)、甬帮(宁波)、瓯帮(温州)、衢帮(衢州)五大流派;徽菜分为徽州、沿江、庐州、沿淮、皖北五大流派。
其实这是非常愚蠢得强行用省界划分的方式。
因为苏菜徐海派和徽菜皖北派明明就是彻彻底底的北方菜,是道地的中原菜系在当地的延伸。跟苏菜和徽菜一点关系都没有;金华-衢州部分地区的菜是彻彻底底的川湘菜和江西的做法,应该被划分到江西菜的范围内。或者划出浙菜独立出菜系。杭帮菜和苏帮菜的差别要远小于杭帮菜和温州瓯帮菜,宁波甬帮菜之间的。
举一个例子:苏帮杭帮菜都以烹饪河鲜见长,而宁波温州都是以海鲜,所以正经的浙菜不应该包括杭帮菜。苏菜金陵派稍微有点复杂,金陵菜包含两部分:第一是民国官府菜(又叫京苏大菜)是将传统中餐和西餐结合的产物;第二则是南京土菜,这部分与徽菜沿江派几乎没有区别。金陵菜自己介绍也说影响力能溯江而上上达九江。这一派沿江本地菜系实际上是淮扬菜和徽菜的杂交成果,保留了两派的做法、比淮扬菜口味稍重,但比徽菜口味清淡。
好了,搞清楚了这个问题。
江浙沪地区菜系区域分布是这样的:
淮扬菜(现苏菜淮扬派):清淡、注重食材的鲜味;包括江苏的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镇江(其中镇江属于淮扬向苏锡过度的地区,红烧等酱油用料开始多起来)
江宁菜(现苏菜金陵派+徽菜沿江派):属于淮扬和徽菜杂糅的成果、没有徽菜那么浓油重盐,但又比淮扬菜多一些红烧、甜、咸、酱味;包括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九江(其中九江和安庆的部分地区属于向川湘赣菜系过度的地区,辣味开始多起来,但主菜的烹饪方式还是徽菜的红烧和淮扬菜的清蒸。所以仍然可以划归江宁菜系)
江南菜(现苏菜苏锡派+浙菜杭帮派)主流的江南风味:浓油赤酱,嗜甜嗜咸;爱卤糟醉;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其中嘉兴、绍兴属于江南菜向浙菜过度的阶段,开始烹饪海鲜并且有一定嗜臭的习惯,所以绍兴菜既可以属于浙东菜、也可以属于江南菜)
浙东菜(现浙菜甬帮+绍帮+瓯帮):这是典型的浙菜,擅于烹饪海鲜,嗜咸部分还有嗜臭的习惯;包括绍兴、宁波、台州、温州、舟山,丽水和金华一部分的地区。其中温州瓯帮菜属于浙菜向闽菜系过度的地区,瓯帮菜明显要比甬帮菜和绍帮菜清淡。
浙西菜(现浙菜金衢派):这是一个奇葩的地区,主要是衢州、丽水和金华小部分如龙泉、兰溪等地。这一块地方能吃辣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因为比如“江宁菜”里九江、安庆这样的过度地带的吃辣程度也仅仅停留在炒菜里放一点辣椒而已,主菜几乎完全不带辣味的。而金衢丽这三块地方的吃辣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得无辣不欢的程度了,几乎道道菜都有辣椒。一个普通浙江人去这里不亚于一个广东人刚到湖南的感觉。所以不能简单认为金、衢、丽是浙菜和赣菜的过渡带,我还是单独把这里列为个区域吧。
徽州菜(现徽菜徽州派):正经的徽菜仅仅是古徽州和其影响区域的菜,也就是以烹制山珍为主,浓油重盐爱红烧炖煮和腌制,还有一点嗜臭。包括黄山、宣城、芜湖池州的部分地区、景德镇上饶的部分地区、杭州的西部老严州地区如建德淳安、还有金华。突出特点是徽州和金华的火腿是同源的。
淮海菜(现苏菜徐海派+徽菜皖北派):徐州的老铁们估计最想不通的是,徐州、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和皖北如宿州、淮北这些地方的饮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却被分成了两个菜系。实际上徐州曾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美食中心,古彭城的彭祖宴:雉羹、羊方藏鱼;齐国三乱之一的易牙宴:五味鸡;汉朝开国国宴菜:沛县狗肉等。所以徐海菜不仅不与苏菜同源,或者是苏菜的一个分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菜最古老的美食流派,自成体系,发展脉络也很清楚,是地道的北方血脉,与苏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继续回答美食荒漠的问题:就如同开头所提,上海、杭州这两个是公认的本地菜系美食荒漠;而且这两个地方恰恰又都是属于江南菜系,是外地人眼中江浙沪的代表,而且代表了苏菜、浙菜两大菜系。于是就有了以下等式:杭帮菜难吃=浙菜难吃=江浙沪是美食荒漠本帮菜难吃=苏菜难吃=江浙沪是美食荒漠。
而实际上杭帮菜不等于浙菜、本帮菜不等于苏菜;本帮菜、杭帮菜都属于江南菜;而且他们也都代表不了江南菜,江南菜的正宗和泉眼在苏州。而淮扬、浙东、徽州都有各自不同风味的江南美味,需要很大的精力去寻味。
第二个次要原因是江南确实缺少能让年轻人既不花费太多等待的时间、又能好吃且便宜的主餐美食。川湘菜大行其道、火锅烤肉遍地开花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川湘菜的制作时间短,而且容易流水化、中心厨房化作业。
你去想想一个现点现做的蟹粉狮子头要多少功夫才能做好?
所以我们平时家庭聚会,要去酒店摆桌大餐必须要提前几天订好。
除了留位置,还有就是食材的准备。熟稔的酒店甚至会介绍某时候会有好的野生的鱼、这段时间哪里进来了一批笋很好,有的汤前一天晚上必须煨起来。
这是逛街的青年人没办法做到的,必须有点完半小时内上齐,只有川湘菜能做到。
川湘菜重调味不重食材,再拿狮子头举例。
酒店现做的狮子头和冰箱里冻了好久的中央厨房产品味道能一样吗?而且再没有味觉的人,清淡的淮扬菜也能尝出细微的变化。但川湘菜丰富的调味料会遮蔽食物的味道,也利于半成品加工,最后用调味料做成成品和现做的吃不出区别。
江南地区没有自己本地的火锅、烤肉这种半自助餐。川渝火锅大行天下,商场里没有本地菜很正常,但没有火锅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火锅是解决年轻人少数人主餐就餐的最佳选择:速度快、味道重、价便宜。这一点只有岭南和东北能稍加抗衡。大岭南地区的闽台有花胶鸡火锅、客家有猪肚鸡火锅、顺德有粥底锅、潮汕有牛肉锅、海南有椰子鸡、广州有冬瓜盅牛杂煲、港澳有海鲜豆捞…….华南地区丰富的火锅打边炉品类能稍微抵消掉年轻人吃四川火锅的需求;东北的朝鲜烤肉、韩式火锅和东北烧烤也是同理。这样能保留一点本地人的传统口味。但是江南地区没有自己的半自助餐式的主餐选择。
年轻人除了去“外婆家”、“绿茶”这样的中央厨房连锁餐厅点菜外,只能吃四川的火锅。而吃四川火锅培养起来的吃辣口味又会增加川湘菜在当地年轻人中的影响力,相互作用下,年轻人口味越来越重,江南的传统美食的江湖地位只会越来越式微。
最后一部分就是我这个吃货给的一些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吃货,只要在江浙沪地区生活过较长时间,
你就会知道长三角地区有很多隐秘的美食之城。
比如要吃海鲜:
你要是在上海吃海鲜,人家会觉得你老克勒,是大户,有钞票,
你要是去舟山吃海鲜,人家会觉得你老戆杜,冤大头,钞票多到没处花,
但你要去台州吃海鲜,人家就会觉得你是真正的老饕,会吃。
前几年,新荣记拿下了内地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
台州这个小城市突然一下子全国闻名。其实台州的美食老早就已经在江浙一带闻名了,一个三四线小城,三四家米其林黑珍珠,几十家老牌子的好店,这密度都赶得上顺德了,而且人均都不贵,幸福地实现海鲜自由。如果爱吃海鲜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台州。像台州这样江浙沪地区的私房美食城太多了。
前文提到的我划分的几大菜系的泉眼:淮扬菜的扬州和淮安、江南菜的苏州、浙东菜的宁波和绍兴、徽州菜的绩溪和歙县。
爱吃甜就去苏州无锡,爱吃鲜就去扬州淮安,爱吃咸就去徽州宣城,爱吃辣就去衢州丽水,爱吃海鲜就去台州温州,爱吃酱味就去上海,爱吃臭就去绍兴宁波还有徽州。
还有例如去靖江吃汤包、安吉、问政山吃竹笋、阳澄湖吃蟹、南京吃鸭子、徽州吃麂子、镇江吃锅盖面、扬州吃早茶、苏州喝绿豆汤、扬中的杂鱼锅、开化的青狮、兰溪的煎饺、衢州的烤饼、龙游的发糕肉圆、温州的鱼丸鸭舌、缙云的烧饼、绍兴的三臭…….以前还有老饕不惜重金花费数万元只为一口绝美江刀(现在当然不能了长江已经禁捕)江浙的老饕为了一口吃的真的可以开车几百公里,跑遍三省一市。
来源:知乎——蒙马特小奶狗
老广的味道》第三季重播
新快报讯 记者徐绍娜报道 《老广的味道》第三季大年初二在广东卫视播出后,六期平均收视率0.202%,第六期《雅俗》更获得0.289%的最高收视,在全国省级卫视黄金时段最高收视排名达第三位。同时,节目也受到如潮好评,不少网友称赞“太好看”、“口水直流”。为此,广东卫视也响应观众需求,在上周末重播后,3月10日、11日两天将再连播三集。
外地人表示“开眼界了”
南海刺身、北海西施舌、汕头牛肉火锅、番禺榴莲粤菜、佛山叉烧包、惠州海胆、新兴豆豉、北海海鸭蛋……这些地道的美食,都收录在《老广的味道》第三季。从食物的选材到烹饪制作,精致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美食背后匠人们的良苦用心。第三季播出之后,不仅本土观众紧守节目,表示“口水直流”;外地的食客也被老广的美食迷住,为节目点赞,辽宁沈阳的东北人表示“这节目简直太好看了”,山西阳泉的说“开眼界了”,江苏镇江人则给潮汕牛肉火锅点赞,宁波人说“看到欲罢不能”,还有的迫不及待上网求购美食。
摄制组冒着生命危险拍摄
“老广”第三季的美食旅程,分为“山海、东西、主辅、生熟、古今、雅俗”六大主题,每站都有鲜明的当地特色,摄制组为了把接地气的味道拍得让人食指大动,更是冒着“生命危险”精耕细作:编导张楚红摄硇洲岛龙虾,台风过后第三天便带组出海,突然一个大浪扑过来,收音师没站稳,直接把张导整个人推了下海;林俊导演拍摄南海海钓遭遇地震,灯光摄像连吐三天,一见面就要晕船药;拍叉烧包蒸熟过程,碎了三块玻璃花了一个下午才拍摄到三秒的快速镜头,而拍摄豆豉发酵过程更是拍了三天三夜才有了一组延时……节目组称,拍摄要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让观众看见美食的同时,也看见老广的日常生活,继而看见文化与乡愁。
网友定格镜头寻找美食主人
《老广的味道》三季以来上山下海,走南闯北,摄制组深入广东的田间地头,挖掘各地特色美食,成功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曾经参与拍摄的主人翁也向节目组分享了农产品推广的成果和感动。
竹鼠养殖户李广升说去年竹鼠卖了12000只,供不应求能卖到断货,每只价格也比原先涨了一百块,今年要在全社区推广竹鼠养殖;潮州大澳极品珠蚶在拍摄过后,收货价一涨再涨,从5元一斤不到涨到15块钱一斤批发价,仍不断被食客追捧;第三季播出了北海的海鸭蛋后,还掀起了海鸭蛋的狂潮,网友竟然定格镜头快闪下的送货单去找到品牌主人;而马来西亚的客人看了节目,特意坐飞机过来吃巧姐的臭屁醋,让巧姐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