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银川8月10日电 题:贺兰山下放飞“紫色梦想”——宁夏葡萄酒产业酿新香
新华社记者刘紫凌、张宋红、马丽娟
滚滚黄河水与巍巍贺兰山的奇妙邂逅,赋予宁夏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风土,孕育出世界葡萄酒版图上一颗耀眼新星,在北纬38度这个神奇的纬度上,氤氲着来自东方的紫色浪漫。
酿酒葡萄种植开发面积60余万亩,年产葡萄酒1.4亿瓶,综合产值超400亿元……
从荒漠戈壁到满眼绿色,从一颗葡萄到酒香盈袖,宁夏葡萄酒产业朝着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的复合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戈壁滩上的“紫色奇迹”。
一杯美酒尽享风土浪漫
雨后傍晚,金色霞光透过云层倾泻而下,铺展在贺兰山下万亩葡萄园上。10余座帐篷营地自然错落,夜宿山野,耳听虫语,细品一杯葡萄美酒的芳香,成为当下不少人不远千里追寻的浪漫。
这家“飞茑集×危须贺兰山游牧营地”今年7月中旬一经推出,就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一波关注。夏木酒庄庄主张湃告诉记者,营地一间客房价格近2000元,但目前入住率已达到60%,其火热出乎意料。
去年,张湃与国内高端民宿品牌合作,以新业态推动酒庄进一步发展。“葡萄酒是一种情绪消费品。我们希望通过打造一种人与天地融合的生活场景,吸引人们感受在地文化,培育一批消费葡萄酒的忠实客户。”
这是贺兰山下的“飞茑集×危须贺兰山游牧营地”(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经过40年的发展,宁夏贺兰山东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200多家风格各异的酒庄如串珠般点缀其间。自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宁夏以来,一场以酒文旅深度融合为牵引的创新裂变正在悄然进行。
以改革发力,助推融合发展。夏木酒庄几公里开外的一片砂石荒滩上,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酒旅融合项目“贺兰山宿集”施工建设如火如荼。这项总投资达10亿元的项目,将建成400亩葡萄园,400多间客房,还有酿酒车间、品鉴中心、咖啡厅、书店等配套设施。
2021年7月10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挂牌。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一片葡园“碳”寻生态价值
好酒来自好风土。
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8度附近,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这里土壤矿物质丰富,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产出的葡萄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酿出的葡萄酒展现出甘润平衡的东方气质。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认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要跻身世界高品质葡萄酒行列,风土是其中一把关键“钥匙”。而培育一瓶好“风土”,必须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初秋时节,在宁夏志辉源石酒庄,一栋栋砾石筑成的典雅建筑掩映在树影婆娑中,花海翻腾、湖光粼粼、曲径通幽……很难想象,这座中国园林式的酒庄曾是裸露斑驳、飞沙走石、沟壑纵横的采矿塌陷区。
8月7日,游客在宁夏志辉源石酒庄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20世纪80年代,我的祖辈曾是贺兰山下采砂大军的一员,然而随着砂石资源枯竭,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回忆道,2008年宁夏将葡萄酒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公司在政府支持下修复6000多亩废弃采砂场,种葡萄、建酒庄,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
近年来,宁夏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集中建设195公里酿酒葡萄种植长廊,变废弃砂石坑为绿色葡萄园,在贺兰山下筑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除了生态修复,葡萄园生态系统还有很强的碳汇能力。去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区碳资产核算及示范”科研项目启动,为未来葡萄酒产业的碳资产开发和碳汇交易探路。
工人在贺兰山下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打理葡萄藤(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杜灵通告诉记者,团队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设备与方法,在几个典型葡萄园持续进行了一年多的监测,已核算出每公顷葡萄园每年能固定4.4吨二氧化碳。
“贺兰山东麓60.2万亩的葡萄园一年可以吸收约17.66万吨碳,按照现在的交易价格,相当于每年可创造1200余万元的碳汇价值,这是葡萄酒产业发展赠予我们的一笔宝贵生态资产。”杜灵通说。
一张名片彰显东方气韵
眼下,巴黎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在法国巴黎歌剧院大街的一家高端葡萄酒专卖店里,几款中国葡萄酒吸引了不同国家的游客驻足,细细品鉴这来自东方的韵味。
“去年开始在巴黎销售,和世界名庄酒摆在同一个货架上,已经发过去两批共3000瓶酒。”留世酒庄运营总监郭晓恒难掩自豪地说,“我很骄傲,中国葡萄酒卖到了世界葡萄酒顶级产区。”
宁夏葡萄酒远销法国,既代表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具备与世界著名产区媲美的品质,也是宁夏多年来培育知名品牌,持续拓展市场的缩影。
郭晓恒告诉记者,数年前,宁夏政府组织产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酒庄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一场展会,酒庄的葡萄酒给法国一家酒业巨头留下深刻印象。2019年法方核心团队飞赴宁夏,考察产区风土、品种和种植,品鉴各类葡萄酒后,迅速确定了合作意向。
8月9日,观众在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交易会现场了解、品鉴葡萄酒。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2020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进入首批保护名单,为更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宁夏葡萄酒从主要覆盖东南亚等市场,逐渐扩展至欧美市场,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对话世界的一张紫色名片。
从贺兰山东麓到法国波尔多,从黄河到塞纳河,宁夏正以独一无二的风土特点,获得世界葡萄酒界的关注。8月9日至11日,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市举办,吸引了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130余家知名酒庄和展商参展。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历史长河中,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葡萄,在贺兰山东麓扎根,种下“紫色梦想”,如今,梦想破层出圈,正以醇厚的香气、强劲的势头、开放的姿态,引领中国葡萄酒奔赴更远的浪漫之旅。
源:新快报
如果不是被人提醒,你我可能还没意识到立冬都快过去两周了,虽然最近大降温了,但你会相信这就是冬天真正的寒意与萧瑟吗?毕竟广州什么时候能入冬,没有人能知道。
如果你对秋天还有念想,那就不妨在这冷热不定的11月,抓住秋天的尾巴,捡漏五彩斑斓的深秋美景,看看秋天最美的景致是如何推向高潮的。
目的地1
篁岭
临近12月的篁岭,正处深秋,是全年最漂亮的时候。用一句话概括篁岭的秋色,那便是“一半是红色的红枫、乌桕树,一半是参天的黄叶银杏树”。此时去篁岭,你会享受到一场色彩盛宴,茂密的树林间,红色的枫叶,红豆树的绿叶,银杏树的黄叶,交织于一起,丰富的色彩宛如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任何细心的画家,估计都画不来这样美丽的颜色来。
除了丰富的颜色,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给这里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质感,爱好摄影的人到篁岭简直就是掉进了米缸里,根本舍不得走。随意选择一个地理位置较高的地方,被秋色环抱的古村全景便可以尽收眼底,不用航拍,都能拍出美美的大片。
特别玩法
赏一幅“晒秋人家”风情画
篁岭最令人惊叹的景色便是晒秋。所谓晒秋,是指村民把农作物晒屋顶,形成一种自然景观,这源于以前农村生活习作,因为整个村子是建在山坡上,没有用来晾晒秋粮的平地,所以村民们才另辟蹊径。只要是在晴天,你都能看到这种特别的景观。
此番秋日美景虽然是人为的,但确实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粉岱青瓦配上五颜六色的晒盘,也是一番独特风景。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站在村庄高处俯瞰,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煞是好看。
看层林尽染,爱枫叶浪漫
美丽总是难以寻觅的,篁岭枫林最红、最好看的时间只有十天左右,今年篁岭赏红叶的最佳时间是十二月上旬,所以如果你想要赏枫叶,现在可别急着出发,耐心等到十二月初吧,到那时枫香红叶映衬着山居古宅,数千亩梯田簇拥村落,红透的乌桕树生长在田垄上,点线面构成的这番天然美景会让一切等待都化作值得。
在这么浪漫的景色下,只需要挑个合适的角度,按下快门分分钟出美图。就是要记得篁岭景区可不小,我们的时间可不能浪费在找路上,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个篁岭赏枫叶的打卡点:晒工坊,五桂堂,五显庙,记好这些绝佳拍摄点,到时候你拍的照片一定能收获无数的点赞。
目的地 2
塔川
塔川是皖南别具一格的古村落,它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看就像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
春花夏柳、秋叶冬雪,塔川春夏秋冬都别具特色,秋天尤为突出,毕竟有一种秋色叫塔川,它早早就和九寨沟、喀纳斯、香山一起,称霸摄影界的“四大秋色榜”。塔川的秋有着无限可能,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有沐浴在和煦天光中的徽式古民居,有层林尽染的山丘和田野上的乌桕树,有村落上空涌动的云海,有灵动的溪流和“溪绕前屋”的绝妙一景……
美食:臭鳜鱼是徽州名菜的代表之一,又称“桶鲜鱼”“腌鲜鱼”。虽然闻起来臭,但是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具有香鲜透骨,鱼肉酥烂的特点。
特别玩法
赏五彩斑斓的乌桕叶
陆游曾有诗:“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说的是乌桕红叶的美。
每到深秋,塔川村落田野里错落有致的乌桕树叶子争相变色,迎来属于她的独特丰收:你看,乌桕树叶由青绿色逐渐变为黄色、红色、橙色,甚至还有紫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按照乌桕树的生长习性,当最低温度在12℃-15℃时,叶片便逐渐变黄,当最低气温在8℃-12℃时,叶片逐渐变红,低于8℃或遇到雨天便开始脱落。不要遗憾你没看乌桕叶的所有颜色,无论你捕捉到了什么颜色,相信都是一种最独特的存在。
飞檐翘角中寻秋意古意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秋风即使带凉亦漂亮。”张国荣的歌里这么唱道。在这微凉的深秋里,带上心爱之人,来到古色古香的塔川,走在有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之中,走走拍拍,累了便找一个小亭子沏一壶香茗,看天上云卷云舒;甚至可以寻一间古朴客栈小住两日,感受一番田园生活。
目的地3
宁波
如果你对秋天情有独钟,并且想要不费功夫地寻找到秋意,去宁波就再好不过了。人们一直有一个说法是:宁波的秋色,百分之九十都来自于四明山,此话说得没错,但是除了四明山之外,宁波还有很多绝美秋色等你探索,比如你只需随处走走逛逛,试着在村落古道中,拾一片落叶,听秋风阵阵,感受秋天独有的惬意。
特别玩法
四明湖畔赏秋杉
人人皆赞美秋日的枫叶与银杏,事实上,秋日的水杉也毫不逊色。四明湖临岸的水杉,一棵棵挺拔如塔,红艳似火,秋风中巍然屹立,竟成了这秋日的视觉焦点。
连片的池杉林,其青褐色的树干,笔直向上,无旁逸斜出,高大伟岸;而其树形婆娑,树叶则红黄相间,整树看上去通体红亮,色彩鲜丽,煞是养眼。这也难怪每到深秋,四明湖的杉林便会刷爆余姚人的朋友圈了。若在岸边极目远眺,只见天光云影共徘徊,山色湖光相辉映,“秋水共长天一色”形容的便是如此。
“挑战”最美盘山公路
四明山盘山公路,被大家叫做“浙江最美的盘山公路”。这条公路海拔有一千多米,让人简直升起腾云驾雾的感受,还有连续的发卡弯,不知是否会让你挑战欲爆发?
在行驶过程中向车窗外望去,云雾中若隐若现的连绵群山、错落而生的毛竹与红枫、路边星星点点又色彩斑斓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四明湖、相拥环抱的红杉林,都扑面而来。至于路边人工修建的黄色小木屋,更是让这里多了一些烟火气。看到这样美丽的盘山公路,一路下来你能忍住不去赞叹吗?
美食:四喜烤麸,其实属于面筋的一种,吃起来像肉一样,但又完全不腻,嚼起来弹性很足,而且鲜美浓厚的酱汁会随着咀嚼从烤麸孔里流出来,咸中有甜,让人回味无穷。
目的地4
川北
提到四川的秋,很多人会想到熟悉的九寨沟、网红打卡地稻城等地方,热门景点固然有他们的独特之处,但如果你偏偏喜欢到小众景点赏秋,那么川北是个不错的选择,那可是会玩的本地人才会留意到的深藏于世的绝佳美景。
川北有大山大河,草原广袤,有着不亚于西藏的高原风光,只去这一个地区便可饱览水色、雪山、草原。有人说,如果你去了川北,秋天的定义可能会被重新刷新,因为单单用“金黄”已经不能完全涵盖。
特别玩法
光雾山中赏一方神奇秀丽
光雾山名字里带一个“雾”字,就知道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深山里有着奇特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古朴的原生态植被以及迷人的瀑潭秀水和峡谷风光。
秋天的光雾山,最值得一提的要属那六百多平方公里的红叶景观,被称为亚洲最长的天然红地毯。每年四川政府还会举办光雾山红叶节,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一览秋色。今年红叶节举办的时间是10月18日至12月16日,所以如果你现在出发,还能抓住秋天最后的枫叶胜景——漫山的层林尽染上了火红的颜色,盘根错节地披上了红色的地毯,再有潺潺清溪流过山涧,美不胜收。
草原与花湖带来最完美的秋日配色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草原,若尔盖草原和北方的大草原不太一样,不是那种一望无垠的开阔,而是高山和草原在一起,更加富有层次感,蜿蜒曲折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湾更使若尔盖独成一道风景。
花湖是若尔盖最吸引人的一处地方,它宛如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浮光跃金,一碧万顷,一到秋天,这块宝石便开始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湖畔大片的金黄色水草在风中摇曳,阳光映射在湛蓝的湖面上显现出道道金光,将整个花湖渲染得五光十色,为人们呈现了最完美的秋日配色,带来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美。
概况:光雾山开放时间:08:00-18:00,共有五个景区,分别是大坝、桃园、十八月潭、神门、小巫峡景区。
美食:说到凉粉,最出名的要数川北凉粉。凉粉制作方便简单,只需要将凉粉切成薄片,或旋成筷子粗细的条丝,装入碗里,再加上精盐、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酱油等,最后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就可以食用了。(记者 毛静 实习生 罗欢欢)
滚黄河水与巍巍贺兰山的奇妙邂逅,赋予宁夏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风土,孕育出世界葡萄酒版图上一颗耀眼新星,在北纬38度这个神奇的纬度上,氤氲着来自东方的紫色浪漫。
酿酒葡萄种植开发面积60余万亩,年产葡萄酒1.4亿瓶,综合产值超400亿元……
从荒漠戈壁到满眼绿色,从一颗葡萄到酒香盈袖,宁夏葡萄酒产业朝着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的复合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戈壁滩上的“紫色奇迹”。
一杯美酒尽享风土浪漫
雨后傍晚,金色霞光透过云层倾泻而下,铺展在贺兰山下万亩葡萄园上。10余座帐篷营地自然错落,夜宿山野,耳听虫语,细品一杯葡萄美酒的芳香,成为当下不少人不远千里追寻的浪漫。
这家“飞茑集×危须贺兰山游牧营地”今年7月中旬一经推出,就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一波关注。夏木酒庄庄主张湃告诉记者,营地一间客房价格近2000元,但目前入住率已达到60%,其火热出乎意料。
去年,张湃与国内高端民宿品牌合作,以新业态推动酒庄进一步发展。“葡萄酒是一种情绪消费品。我们希望通过打造一种人与天地融合的生活场景,吸引人们感受在地文化,培育一批消费葡萄酒的忠实客户。”
经过40年的发展,宁夏贺兰山东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200多家风格各异的酒庄如串珠般点缀其间。自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宁夏以来,一场以酒文旅深度融合为牵引的创新裂变正在悄然进行。
以改革发力,助推融合发展。夏木酒庄几公里开外的一片砂石荒滩上,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酒旅融合项目“贺兰山宿集”施工建设如火如荼。这项总投资达10亿元的项目,将建成400亩葡萄园,400多间客房,还有酿酒车间、品鉴中心、咖啡厅、书店等配套设施。
一片葡园“碳”寻生态价值
好酒来自好风土。
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8度附近,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这里土壤矿物质丰富,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产出的葡萄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酿出的葡萄酒展现出甘润平衡的东方气质。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认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要跻身世界高品质葡萄酒行列,风土是其中一把关键“钥匙”。而培育一瓶好“风土”,必须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初秋时节,在宁夏志辉源石酒庄,一栋栋砾石筑成的典雅建筑掩映在树影婆娑中,花海翻腾、湖光粼粼、曲径通幽……很难想象,这座中国园林式的酒庄曾是裸露斑驳、飞沙走石、沟壑纵横的采矿塌陷区。
“20世纪80年代,我的祖辈曾是贺兰山下采砂大军的一员,然而随着砂石资源枯竭,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回忆道,2008年宁夏将葡萄酒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公司在政府支持下修复6000多亩废弃采砂场,种葡萄、建酒庄,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
近年来,宁夏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集中建设195公里酿酒葡萄种植长廊,变废弃砂石坑为绿色葡萄园,在贺兰山下筑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除了生态修复,葡萄园生态系统还有很强的碳汇能力。去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区碳资产核算及示范”科研项目启动,为未来葡萄酒产业的碳资产开发和碳汇交易探路。
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杜灵通告诉记者,团队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设备与方法,在几个典型葡萄园持续进行了一年多的监测,已核算出每公顷葡萄园每年能固定4.4吨二氧化碳。
“贺兰山东麓60.2万亩的葡萄园一年可以吸收约17.66万吨碳,按照现在的交易价格,相当于每年可创造1200余万元的碳汇价值,这是葡萄酒产业发展赠予我们的一笔宝贵生态资产。”杜灵通说。
一张名片彰显东方气韵
眼下,巴黎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在法国巴黎歌剧院大街的一家高端葡萄酒专卖店里,几款中国葡萄酒吸引了不同国家的游客驻足,细细品鉴这来自东方的韵味。
“去年开始在巴黎销售,和世界名庄酒摆在同一个货架上,已经发过去两批共3000瓶酒。”留世酒庄运营总监郭晓恒难掩自豪地说,“我很骄傲,中国葡萄酒卖到了世界葡萄酒顶级产区。”
宁夏葡萄酒远销法国,既代表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具备与世界著名产区媲美的品质,也是宁夏多年来培育知名品牌,持续拓展市场的缩影。
郭晓恒告诉记者,数年前,宁夏政府组织产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酒庄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一场展会,酒庄的葡萄酒给法国一家酒业巨头留下深刻印象。2019年法方核心团队飞赴宁夏,考察产区风土、品种和种植,品鉴各类葡萄酒后,迅速确定了合作意向。
2020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进入首批保护名单,为更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宁夏葡萄酒从主要覆盖东南亚等市场,逐渐扩展至欧美市场,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对话世界的一张紫色名片。
从贺兰山东麓到法国波尔多,从黄河到塞纳河,宁夏正以独一无二的风土特点,获得世界葡萄酒界的关注。8月9日至11日,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市举办,吸引了来自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130余家知名酒庄和展商参展。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历史长河中,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葡萄,在贺兰山东麓扎根,种下“紫色梦想”,如今,梦想破层出圈,正以醇厚的香气、强劲的势头、开放的姿态,引领中国葡萄酒奔赴更远的浪漫之旅。(记者刘紫凌、张宋红、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