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018年8月3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078】篇
回忆也是修炼
接昨天的文章【戳此直达】
听完媳妇一席话,小明心里那个热乎就别提了,那一夜,他没睡,但不那么愁了。
睡不着,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把这十年过了一遍。
有遗憾,也有无奈,回想这十年,换了三个店,转了三次型
< class="pgc-img">>早餐起步干三年
小明最开始,开的是早餐铺。这也是小明正式踏入餐饮的第一步。在一个小区里租了一间门面,08年底,铺子很便宜,当时只要一万二一年。
早点的品类也简单,最开始只有油条豆浆。
从来没做过生意,第一天开业,两口子心里还有些忐忑,小区居民一看新店开张,也都来捧场。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
其实,生意不错,小明并不意外,原因是就这个炸油条,小明整整练了一个月。把和面的比例、油温等都拿捏的很到位。
加上豆浆的比例,也控制的比较合理,不会让顾客觉得太稀。所以口碑也就立下了。
后来由于顾客的建议,就增加了豆腐脑,胡辣汤,菜盒等品种。
品种多了,人就顾不过来了,也增加了人手。
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头上,房东找到小明,说干不成了,因为门市房要拆迁。无奈重新找地方。
巧遇贵人换新店
小明找了一圈也没有合适铺子,这天准备上收摊,老曹进了店,要了两根油条一碗豆浆。
就和小明聊了起来。
这时才知道,老曹干了十几年的砂锅店,因为年龄大了吃不消,最后才不干了。
老曹问小明,想没想过换品类?
这句话把小明问住了。这问题还从来没想过,一心找的铺子,也都是早点铺。主要也不会技术。
老曹说,技术不是问题,只要你肯下功夫,就不怕。你开业那天我就去你家吃过,我就发现你技术到位,肯定下功夫练了。
这两年看你小子还是有拼劲,你愿不愿意学我的砂锅?
有高人指点,自然愿意了,两人一拍即合。
老曹将多年经验和技术全盘交给了小明。
最后老曹问小明,你知道为啥我愿意教你,不要报酬吗?
小明不解,问为什么?
我就发现你家的油,天天换,豆浆也比别家的浓,而且三年没变样。就凭这一点,我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所以才决定交给你这些。
至于下面的店,能不能开好,还在你能不能坚持,叔只能帮你到这了。
< class="pgc-img">>风口上,不知不觉就膨胀了
得了老曹的真传,小明做的砂锅味道是真不错。找了个写字楼附近的铺子,位置不算好,但价格还算便宜。
风风火火就开张了。这个时候,刚好赶上了餐饮的风口,生意简直就是想象不到的好。
天天排队,经常来晚了就吃不上了。
到第三个年尾,小明就赚了一百多万,这是从来都没想过的。
人也膨胀了,自己成了甩手掌柜,店里也不是天天都去了,60万买了辆宝马,也完成了儿时的梦想。
然鹅,花无百日红,店难百年好。转过第四年,小明就发现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流水从四五千下滑到了三千不到。
小明分析了一下,发现是前面开了个小吃城,自己位置不如人家,加上小吃城价格还便宜,很多顾客就不来了。
打折!这是小明的第一反应。你便宜,我比你还要便宜!
一轮又一轮的打折活动开始了,有效果吗?
当然有了,顾客也确实来的多了,每天的销量也上去了,然鹅,营业额并没有提升。
利润更是直线下降。服务员也有了怨气,来的都是占便宜的,买一送一还要打包,动不动就是拍桌子瞪眼的。
小明也是骑虎难下,停了怕没人,不停又不赚钱,愁死了!
< class="pgc-img">>没利润,只能降成本
这么下去不是回事,从成本开始下手吧。
开掉了一个服务员,小明亲自上阵,这至少省了两千多元,香辛料也降了一个级别,菜品的控制也变差了。
鸡汤里的水也加的一天比一天多了。经过了一个月的休整,结果利润没减,但营业额又下降了。
而这时候,涨工资,已然成为了行业标配,小明也涨不起,得力的员工一个个都走了,新来的小明一个都看不上,勉强挑了两个,店里就剩三个人了。
看着一天几百块钱入账,小明都快疯了,别说养宝马了,连养服务员都难。
有天下午小明坐在店里整闷呢,进来一个小伙子,问他,哥,你这个点转让不?
小明心想,正愁生意不好呢,还火上浇油,就问小伙,你要干嘛?
小伙说,他也想开店,想做烧烤,最近观察你这生意也不好,要不考虑转给他。
经过了三天的谈判,小明就把这家店转让了。
< class="pgc-img">>重起炉灶不信邪
卖了店以后小明还是想不通,凭什么年入三十万的店,最后开成了不赔钱店,就是不信邪,做餐饮七年了,也没遇见这样的事情,再来!
而这时候,是继续做砂锅,还是换其他项目,又成了小明纠结的问题了。
砂锅卖了这么多年了,没什么特色和亮点,估计也是顾客吃腻了,换点新鲜的!
换啥呢?考察项目呗,开着宝马,四处晃悠,偶然就发现了新商机。
黄焖鸡!
这可是个好项目,家家生意火爆,又是加盟品牌,总部还给扶持,简直没有不火的理由!
一周的时间,就选好了铺面,签订了合同,交了加盟费。
小明心想,这次绝对成功,别家二十多万就能搞定了,这个钱也还是有的,干!
然而,小明想简单了,乱七八糟钱一算,开起来得四十万,钱不凑手啊。
回去和媳妇商量,媳妇说只要你看准了,我就支持你,钱不够我也想办法!终于,最后凑够了40万,把这个店开了起来!
这就是小明的第三家店!
从上个店转出去到黄焖鸡的开业,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用小明的话来说,要的就是速度!
红红火火的开了张,试营业天天顾客盈门,生意不要太好了!
小明心想,自己多年的经验不会不值钱,只是前面那个店位置不好,这回好了,肯定没问题!
可小明不知道,这才是入坑的第一步!
未完待续。。。。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个人 ID: 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转载人的转载行为,视为同意本条,转载须附本条!
近楼下开了一家无人火锅店,看这招牌有点博眼球。小店60平米左右,装修了1个多月,准备下周开业了!
老板站在门口抽烟,恰好我也没事,就跟老板闲聊起来。
虽然只有30岁出头,但他已经是个连续创业者了,6年时间,做了3个餐饮项目,加上这次一共4次了。但可悲的是,前三次都失败了。
我问他为什么连续在餐饮行业创业。老板很无奈地说:我也想转行,但一入餐饮圈,就不知道该转行干啥了!所以只能继续厚着脸皮坚持下去!
这真是道出了很多餐饮人的苦水,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在餐饮界待久了,想转行?难!
< class="pgc-img">>传奇的开始
这个老板的经历也挺传奇,本来是个小职员,2015年捞到了第一桶金。
怎么捞到的?2015年炒股!
那年的股市跟疯牛一样,光创业板半年时间就涨了1.5倍。其他一些小股票更是涨了好几倍。很多人,借钱加杠杆冲进去。他也是这样干的,加了3倍杠杆,10万元瞬间就赚了60万。
他回忆说,还好当时及时收手了,晚半个月,他就血本无归。他把第一桶金归咎于运气!
半年不到,赚了60万,内心就开始膨胀了,觉得自己是超人,所以就辞职创业。
干啥呢?想了想,觉得民以食为天,所以餐饮永不灭,而且容易上手。(这个想法害了不少人,真穷了,就不在外吃饭了)
说干就干,开始找项目!
< class="pgc-img">>餐饮入行容易,赚钱难
那会有个新玩意叫做“牛排杯”。老板当时20多岁,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而且他觉得那些面馆、卤菜之类的,都很LOW!年轻人得干点酷的事。
于是他去考察了几家牛排杯品牌,发现都没啥技术含量,还白白交加盟费,开一个加盟店,一共要花20多万!所以决定自创品牌,前后花了10来万左右,在成都的一个郊县的小商场4楼开了一个店,还取了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叫做“SUPER COW”(超牛)。
可后来发现,他连取个名字都如此失败。小县城的人,没几个懂英语,根本不知道啥意思。有一次,有个顾客在店里打电话:你快过来呀,我就在那个S开头的店里等你!
老板一听,想死的心都有了。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还不如街边一个“兵哥哥豌杂面”响亮。
开店之初,他请了3个员工,但开业,生意并不红火,1个店员足以。耗了3个月后,裁了2个。
但不久外卖开始火起来,每天外卖单激增,一下子就忙不过来了。于是又重新招聘,刚招到人,冬天来了,牛排杯这种冷餐没人点。顶着3份工资和房租,没熬过冬天,生意活活被冻死了。
< class="pgc-img">>他总结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原因:
1.牛排杯适合底商街食,而他却在商场四楼做堂食;
2.错误估计了新事物的市场空间,听起来酷的东西还真不如一个面馆;
3.牛排杯适合有消费力的年轻人聚集的商圈,不适合小县城;
4.自视过高,自己在家做美食和开店做买卖是两码事。
< class="pgc-img">>合伙生意,既伤感情又亏钱
虽然第一次创业亏了十几万,但手里还有钱可以造,准备二次创业。
这次他决定合伙,原因是:
1.分散风险;
2.利用多人的人脉资源;
3.节省人力成本;
4.人多主意多。
合伙人是2个女性小年轻。小女生总有个开奶茶店的梦,所以他就被裹挟着开了个甜品店,内心是一万个不同意。
在郊区的大学附近租了个铺面,80平米左右,租金倒是不太贵,4000元。每人出资5万,后期又追加了2万。
他们之所以选择做甜品堂食,是因为这个大学附近都是街边奶茶店,如果他们也做街边店,竞争过于激烈,不如学习星巴克,提供第三空间。学生可以来这里看书学习,谈恋爱。
可营业后发现,这只是他们的幻想而已,没人来谈恋爱,更没人来看书学习。由于成本过高,甜品的价格降不下来,在街边店的竞争下,毫无优势。
< class="pgc-img">>于是三人开始商量对策。他们想到了加入西餐、桌游、啤酒等元素。
啤酒首先被两个女生给否了,男女思维确实不一样,这让老板很窝火。不过女生也没说错,甜品店搭配啤酒,到底是要吸引哪类人群呢?
他们追加资金,加入了西餐和桌游。
可结果,没人来吃西餐,毕竟店铺定位可是甜品,而且西餐太贵。至于桌游,学校附近不下15家桌游,人家开在租金更便宜的住宅里,怎么竞争得过呢?而且桌游需要去学校做宣传推广,营销又不是三人的长处。
眼看生意一天天变差,三人脾气也不好了,经常为点小事吵架,相互指责对方曾经的决策失误。他们的口头禅:要是当初不这么做,就怎么怎么样。比如,男老板就常把“要是当初不做甜品店就不至于这样”挂在嘴边。
亏损了3个月后,有合伙人坐不住了,准备退股。
他一下子就火了:毕竟开甜品店是两女生的主意,他还没说不干,这女生居然准备撒手不管了。
而当初合伙时,只想着赚钱,没想到亏钱怎么办。所以没事先约定退出的方式。
这就让三人闹得很不愉快,差点连朋友都做不成。最终,店铺还是倒闭了,三人后来几乎没有联系。
< class="pgc-img">>想转行,发现没有退路
甜品店关了,老板想着还是先工作再说吧。
可找了三个月,也没有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觉得他在餐饮界的经历跟他求职的岗位不匹配。
最后他发现,如果工作,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干,可工资实在见不得人,而且还老被上级管着,没有自由。
想了想,不如再创业吧。在家苦思冥想了几天,最终发现除了餐饮,不知道该干什么。
他总结前两次的经验,认为是自己不够大气,创业就得舍得砸钱,小打小闹翻不起水花。
最终,花35万,接手了一个烧烤店。
接手前,他蹲点了这个烧烤店,晚上生意很不错,一晚上营业额估计有三四千元,保守算,一个月赚3万应该没问题。
但接手后,根本没生意。原来他被之前的老板晃点了,那天蹲点,客户全是老板的托。
< class="pgc-img">>他总结:
现在活过1年的烧烤店很少。存活下来的,要么是位置特别优越,要么是好几年时间累积了大量老客户。
最能赚钱的烧烤店,通常是酒鬼最多的店,那种三五人能喝2箱啤酒的店。喝了酒就吃得更多。如果仅仅吃烧烤,没有酒来开胃,能吃多少呢?
所以烧烤店的本质是社交,不是吃。成功的第一要义是位置,第二要义是氛围。
而他的店不是酒鬼出没的地方,附近城管管得还特严,营造不出烧烤店特殊的社交氛围。
< class="pgc-img">>亏了50万,还继续?
虽然失败了三次,亏了50万,但他不打算放弃,似乎进入餐饮行业就像进入一个魔圈。进去容易,出来难。
餐饮行业的经验在其他行业几乎没啥用处,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劣势。所以只能逼自己干到成功为止。
可眼下的大环境对餐饮并不友好,从疫情开始,餐饮业的收入一直在萎缩,今年8月,竟然还负增长4.5%,比2019年更是下降14.2%!
规模不断萎缩,但似乎根本挡不住商家开店的脚步。前仆后继,死了一批又一批。2020年餐饮企业全年注册量不降反升,达236.4万家,同比增长 25.5%
雪上加霜的是,资本还闯进来抢蛋糕,连锁餐饮店的收入增速大幅跑赢个体户,这让普通百姓的餐饮创业梦更加艰难。
当然,无论大环境再差,还是有赚大钱的,只是概率很低而已。
之前翻到绝味鸭脖的财报,其实绝味不止卖鸭脖,它还投资其他的企业,主要是餐饮行业。
照理说,一个成功的餐饮企业,应该很懂这个行业了吧。可是绝味的投资还亏了上亿元。
连行业龙头都如此,普通百姓应当要更加小心才对。
前几年大环境好,靠幸运赚到的钱,可别靠实力给输出去。
源:红餐网
作者:杨不然
双汇、家乐福、碧桂园、五菱汽车……2020年,外行跨界打劫餐饮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波接一波,来势汹汹。
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已经被重重围困的传统餐饮人该如何应对?
< class="pgc-img">>卖火腿肠的双汇也要开餐厅了!
6月30日,港股上市公司尝高美集团公告称,计划与双汇餐饮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并开设品牌餐厅,拓展内地市场。
这意味着,双汇成为了跨界餐饮的又一巨头!而在它之前,家乐福、碧桂园、五菱汽车等也已被曝布局餐饮。
对此,有餐饮人感慨,2020年真的是太难了,自家的生存问题还没解决好,一批实力强劲的对手已经开始趁火“打劫”。
01
投资5000万!
双汇牵手香 港尝高美集团抄底餐饮!
事实上,双汇早就放话要进军餐饮了!
据红餐网了解,早在今年4月底,双汇就专门成立了双汇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从事餐饮项目投资和运营。
< class="pgc-img">>△双汇餐饮的股权结构
双汇董事兼总裁马相杰曾表示,进军餐饮业是双汇接下来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餐饮公司的主要业务一是供应餐饮食材,二是丰富进家庭上餐桌的餐饮类产品,三是以不同的方式参与餐饮门店的经营。
没想到短短三个月不到,双汇餐饮就落地了!
6月30日,港股公司尝高美集团发布公告称,尝高美中国与双汇餐饮已经签订协议,双方将投资5000万元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尝高美中国持股60%,双汇餐饮持股40%。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双汇合作的对象尝高美集团是香港知名上市餐饮集团,旗下拥有品越越式料理、稻成亚丁京川料理、稻成小馆(日料)、浦和日本料理、牛気(日料)、多贺野(拉面)、TIRPSE(法日米其林餐厅)、湘荟(湖南菜)、Say Cheese、FIAT Caffé等众多品牌,拥有并经营着近30家餐厅,涉及业态广泛。
业绩方面,据尝高美集团(2019年3月末至2020年3月末)年度业绩显示,公司收益为3.71亿港元,同比增长20.4%;净利润为3007.2万港元,同比增长10.3%;年内,顾客人数剧增16.3%至逾240万人次。
< class="pgc-img">>△尝高美集团旗下的牛気餐厅(旺角店)
图片来源:尝高美集团官网
对于这次和双汇合资进军内地餐饮,尝高美集团表示,合资公司成立后,下一步将着手寻找合适的地点来开设集团现有的品牌餐厅,例如牛気、多贺野、Parkview、Rakuraku拉面等,希望能复制香港的成功策略,即选址人流量大的购物中心开设餐厅和创造物超所值的用餐体验。
在分工上,二者将相互赋能,取长补短: 双汇负责大部分食品配料和相关物流的供应,而尝高美则负责集中精力专注餐厅业务的其他方面,以保持菜肴的质量及成本控制。
< class="pgc-img">>△尝高美集团旗下的多贺野
图片来源:尝高美集团官网
02
巨头“打劫”餐饮成潮流,
餐饮人的对手越来 越可怕了!
因为一场疫情,餐饮业获得了大量关注,也引来了一批虎视眈眈的大佬们,他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趁机谋篇布局、落棋下子。
2020年至今,除了双汇外,高调布局餐饮的跨界巨头还有家乐福、碧桂园、五菱汽车、爱奇艺、中石化等,个个来势汹汹,令人捏把冷汗。
超市巨头家乐福在自家超市里干起餐饮,取名“MR.福” ,6月中旬刚刚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MR.福从餐厅名字、店面装潢,到菜单设计、菜品定制等花了大心思,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家“正常”的餐厅,而不是超市常见的美食排档或简易就餐区。
< class="pgc-img">>△家乐福旗下餐厅——MR.福的就餐区域
图片来源公众号:上海长宁
据了解,MR.福营业面积约630平方米,包含了开放式厨房、烘焙坊、网红产品区等不同功能分区,设有240个座位。
售卖的产品从广式点心到烤鸡牛排,从汤面意面到烘焙面包,再到一些零售半成品等,应有尽有。定价走极致性价比路线,一碗鸡汤面12元、土鸡汤馄饨9.9元、肉眼牛排套餐39.9元……菜品客单价平均在20元左右。
家乐福方面表示,重庆的第二家店即将开业,未来计划在家乐福门店新开或改造,以自营模式快速复制MR.福,预计今年开店100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苏宁家乐福
地产巨头碧桂园则继续延续黑科技路线,布局机器人餐厅。
早在2019年5月,碧桂园便成立了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志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2020年1月,就在广州花城汇落地了第一家样板店——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全程由机器人负责点单、炒制、出餐等。
< class="pgc-img">>△碧桂园机器人餐厅
2020年6月,碧桂园又在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附近新开了机器人餐厅综合体。
据了解,截至目前,碧桂园已经打造了6家机器人餐厅实体店,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等多个不同品类,累计向智慧餐饮业务投入高达5亿元。
因“地摊经济”爆红的五菱汽车不仅推出了针对餐饮摆摊的“地摊神车”,还宣布要跨界餐饮,生产、销售预包装网红产品——螺蛳粉。
据《南方周末》报道,五菱市场部在4月就提交了生产五菱牌预包装螺蛳粉的方案,仅仅一周就获得了批准。未来,五菱将会和柳州当地的食品企业合作生产预包装螺蛳粉。
03
重重围 困下,
传统餐饮人该如何应对?
《三体》里有一句非常牛逼的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对于巨头的纷至沓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餐饮人表示,过去,很多企业跨界做餐饮是玩票性质,因此没有形成气候,而如今到来的双汇、家乐福等显然是有备而来,一旦他们动真格,重金重资本投入,将会干死一大批传统餐厅。
因此,餐饮人一定要及时提高警惕,利用好自身在餐饮业的优势,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抗衡接踵而至的对手们。
如何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红餐网(ID:hongcan18)认为,关键是摸清市场趋势,顺势而为,走在时代前沿!
至于具体怎么做,红餐网也结合接下来餐饮业的一些趋势方向,总结了一些策略,供各位餐饮人参考。
1 稳住现金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未来,现金会比什么都靠谱! 不管干什么业态的餐企,都要稳住现金流,做好现金储备!
巨头之所以能在这样的时刻,这么大手笔地“抄底”餐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自身拥有强大的现金实力,而这正是当下不少餐企所没有的。
< class="pgc-img">>疫情爆发前,很多餐企没有储备现金流的意识,平时比较舍得花钱,重金砸向各个渠道搞营销、搞促销、搞开发等,都是常有的事。疫情爆发后,餐饮业环境萧条、消费萎靡、复苏漫长,缺乏现金流储备的餐企普遍都吃了大亏,关店、倒闭、破产、裁员,一片哀嚎。
接下来,在疫情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餐企一定要加强现金流管控能力,储备好充足的粮草,稳住现金流,才能活下去!
储备多少现金流才算安全?红餐网(ID:hongcan18)认为,保守一点,手头上起码要有3个月的现金流;有余力的,可以储备6个月的现金流;想要更安全,甚至可以准备12-18个月的储备。
2 关注智能化科技,全方位降本提效
三高一低,是传统餐饮业绕不过去的坎。这次疫情,更是暴露了重人力、重房租模式的风险。大批餐厅被迫停业长达两个月的情况下,被过高的人工成本和房租等压垮。
接下来,餐饮人必须寻找降低成本的可行方案,重构原有的盈利模式和成本结构,全方位地降本提效。在这当中,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工具等将成为关键。
< class="pgc-img">>
很久以前,红餐网就强调过,智能化科技的全面应用将彻底颠覆未来的行业生态。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帮助餐厅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在餐厅内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广。
因此,在巨头们重金布局智慧餐厅时,餐企可以选择从细微处入手,多多关注智能化的工具,适当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餐厅运营的各个环节,比如点餐、收银、营销、评价等。
3 打造坚实的后端,支撑企业良性发展
时至今日,供应链之于餐企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述。
一个坚实的后端供应链支撑,不仅可以为餐企提供更稳定、更高品质的产品,还有助于降本提效,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为后续的发展注入生命力。
如今,一批头部餐饮企业已经率先向餐饮供应链延伸,将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平台建设、终端零售等环节收入怀中,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并在产业链的高度上重构了企业的盈利结构。
< class="pgc-img">>对广大中小餐企来说,也许还不需要打造自有的产业链或是中央厨房,但是,即便是外包或者自采,都要有意识地建立一套系统,逐步实现标准化操作,确保后端供应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关注新模式,挖掘更多盈利增长点
疫情倒逼餐饮人探索出一批自救的新模式,其中风口最大的就是新零售。
很多餐企开始卖起成品菜、半成品菜、方便食品甚至是食材等,开发了堂食、外卖以外的盈利增长点和消费场景,补充了整体的营收。
外婆家推全新副牌“老鸭集”,主打“堂食+外卖+零售”的全新模式,成为困境下的“自救爆品”,不仅赢得了利润,还稳住了团队成员的心;
< class="pgc-img">>△老鸭集的店面环境
海底捞上线“方便菜肴”,销售家常菜半成品,外卖、电商同步上线,开辟“家庭厨房”新市场;
未来,餐企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力多渠道并举、多资源并用的新模式,挖掘更多的盈利增长点。
小?结
从双汇、碧桂园、家乐福等巨头纷纷跨界餐饮的动作可以看出,餐饮业的前景依然无限。因此,即便疫情反复重创餐饮,餐饮人也不必过分担忧行业的未来。
另一方面,不管对手如何强大,打败你的只能是你。因此,当下餐企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好自己,夯实内功,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