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市报3月1日讯(记者潘锡珩 通讯员陈浩 陈俊)2月29日晚,一节载有990件、7.8吨火锅底料的编挂铁路行李车,从内蒙古飞驰2000余公里,抵达武昌火车站。
据了解,这批火锅底料由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单位联合捐赠给武汉。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给武汉捐赠了一批优质牛羊肉。
为了保障重点物资的快速卸装及转运,武昌站开辟了绿色通道。近20名党团员突击队队员协同分工、手搬肩扛,仅不到20分钟就将这批物资组织完毕。
据了解,3月1日全天,共有11批次列车抵达武昌站,一天内需要卸装组织4458件、近40吨的防疫物资。
IAL 国际食品展(上海)是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及其在华子公司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是往届SIAL 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简称 "中食展“或者SIAL China)的主办方之一,也是创始方之一,2021年开始品牌正式升级为“SIAL国际食品展”。SIAL 国际食品展(上海)将于2022年5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览面积将达到180,000平方米,预计吸引全球4,500家展商和超过150,000位专业人士参与,同期举办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今天SIAL 国际食品展(上海)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2021年中国火锅底料行业现状分析。
一、火锅餐饮情况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
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根据个人的喜欢加不同的汤料、食物,老少皆宜,至冬之佳品。2021年中国火锅餐厅市场收入约为521.8十亿元,同比增长19.1%。
二、火锅底料
火锅底料是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蔗糖、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2020年中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约为249亿元,同比增长9.2%。
三、火锅底料企业情况
一个好的调味品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品质。只有好的质量和风味才能被消费者认可,而这些重要的基础就是产品配方。 目前火锅底料企业有小龙坎、蜀大侠及海底捞等。
天味食品主营业务为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包括火锅底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香辣酱等 100 多个品种(不含定制餐调产品),主要品牌包括“大红袍”、 “好人家”和“天车”。
主要用于家庭、餐饮的烹调,满足消费者对烹调风味多样性和便捷性的追 求;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研发优势为国内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定制餐调产品,满足连锁餐饮客户 对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性及口味稳定性的需求。
通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天味食品在行业内确立了稳固的品牌优势,公司“大红袍”“好人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红袍”、“好人家”牌川味复合调味料被认定为“四川名 牌产品”;“天车”商标获得了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商标认证,天味食品的品牌和产品已经在消费 者中树立了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2021年上半年天味食品营业收入为10亿元;营业成本为7亿元;毛利率为34%。
据公司年报数据,其中2020年天味食品营业收入中,火锅底料营业收入为122019.3万元,同比增长49.5%。
火锅底料主要用于调制火锅底汤,也可用于制作炒菜、面食等。其中2020年天味食品火锅底料产量为58965.7吨;销售量为53846.1吨。
想了解更多国内外食品饮料行业相关的资讯,欢迎到SIAL 国际食品展(上海)现场参观交流。SIAL 国际食品展(上海)是SIAL 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一年一度的世界食品全产业链大会,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携同旗下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每年5月在中国上海浦东举办。自2000年登陆中国以来,SIAL 中国系列国际食品展吸引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家参展企业,展品覆盖饮料、乳制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粮油果蔬肉类食材,调味品等21大品类,专业观众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食品进出口商、经销商、批发与零售商、超市与综合卖场、酒店餐饮等多领域,人数超过100万。2022年5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期待您的到来。
< class="pgc-img">>来源:智研咨询 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社重庆10月9日电 题:一袋底料炒出火锅大产业——重庆綦江打造特色火锅全产业链观察
新华社记者吴楠、陈青冰
走进重庆辣滋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几口大炒锅正在自动翻炒,每年约有2000吨火锅底料从这里产出。
“我们公司采取‘前店后厂’模式,一半的火锅底料供给我们自己的火锅品牌,现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研发、生产、直供餐饮的火锅生产消费链条。”公司副总经理秦小航表示,2022年公司产值已达到5000万元。
工作人员操作炒锅对火锅底料进行加工。(杨圣龙 摄)
在重庆(綦江)食品园区,已有30多家企业因“火锅”汇集于此,正积极构建包括火锅底料、食材、饮品加工和集散交易、产品研发、检验检测、餐饮废旧物处理等在内的火锅全产业链。
作为麻辣火锅的重要发源地,重庆目前有火锅门店3.2万家,数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瞄准这一特色产业,重庆綦江区近年来集聚区内丰富农产品资源、发挥物流通道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火锅产业,助力重庆打造“中国火锅之都”。
重庆市綦江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登全介绍,綦江有10万亩萝卜、7万亩辣椒、10万只黑山羊、1万亩水产鱼类等丰富资源,今年还跟老挝企业达成年进口额约400万美元牛肉的协议,为火锅底料、食材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建立了市级专业食品工业园区,跻身“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配套、检测服务等。“去年,仅食品工业园区内的火锅类相关企业产值就超过20亿元。”
在不断做大火锅底料生产的同时,近年来,綦江区不少企业积极做精做细火锅产业链条,拓展到火锅食材、预制菜产品加工和新品研制、品牌推广等领域。
重庆市极合合集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之初主要生产火锅底料,年产值可达1亿元,2019年来到綦江后成立了重庆市綦江区壹合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水发产品集采销售、预制菜研发加工等。
“我们的预制菜板块于去年底投入生产,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经达到3000万元,目前已开发100多种单品。”重庆市綦江区壹合食品有限公司预制菜板块负责人钱洪秋告诉记者。
为了让火锅产业链更加完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綦江区近几年还设立麻辣食品工业数字化研究院、西部营养科学研究院,助力企业实现“产、学、研、销”融合发展,并有2所高校和3所职业技术学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输送人才。
麻辣食品工业数字化研究院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新产品配制试验。(杨圣龙 摄)
多个源自綦江的火锅品牌,还走出重庆,走向全国,甚至“漂洋过海”。重庆“高老九”火锅深耕长三角市场,在全国开店60多家,还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到了东盟国家,今年在泰国和越南开了新的火锅店。
“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完善火锅全产业链聚集平台,充分发挥綦江作为‘重庆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有效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加快打造火锅产业高地。”綦江区区长罗成说。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