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我们西餐厅与葡萄酒系列的最后一期,我们在前几期讲了与主菜、甜点的葡萄酒如何搭配,今天呢我们不说酒了,说一说西餐厅的礼仪。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吃西餐变得稀松平常。但无论是出席正式的晚宴,还是出入中高档西餐厅,最让国人犯难的还是陌生的西餐礼仪。尽管人们已经通过互联网观摩过英国国宴的排场,从《唐顿庄园》中见识了爱德华时期的英国上流社会如何吃饭,但缺乏基本的礼仪训练还是让接受另一种礼仪文化不那么容易。
< class="pgc-img">>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说一下必须要懂得一些礼仪,不过这里还是要插一句,必要得礼仪既是对他人得尊重,也是对自己得尊重,但也不要因为不懂这些礼仪就觉得不好意思,还是那句话,该问得要问,不懂不可怕,不懂装懂才最可怕。
正式的宴会上是非常讲究的,甚至可以用繁文缛节来形容,必须穿正装,也就是晚礼服,不过如果去大众一点的西餐厅就不用,毕竟是吃饭又不是会见国家领导人,还是舒适一些为好。
< class="pgc-img">>餐巾如何用?
西餐厅一般都有餐巾,那么餐巾如何用呢?
餐巾通常会摆放在餐盘的正中间。一般主任拿餐巾并铺在腿上,这是宴会开始的标志,之后其他人再将餐巾折叠放在腿上。如果没有主人,等所有人落座后,便可把餐巾铺在腿上。
< class="pgc-img">>如果餐巾有套环,可套环放在餐具的左上角。一般说来,长方形餐巾要先对折,对折后,折口向外平铺;正方形餐巾斜对折,成等腰三角形,平铺时直角方向向外。无论是打开餐巾,还是折放餐巾等等动作,都不要将餐巾拿在手中凭空抖动,应在桌下轻缓进行。
餐巾可以用来轻轻沾嘴,或者在打喷嚏、咳嗽时用来遮掩。不能用来擦拭鼻子、脸、手以及餐具、酒具。在与别人交谈前,或是饮酒之前(以免将口红沾在餐具),都可先用餐巾轻轻沾一下嘴。
< class="pgc-img">>餐具怎么用?
我们还是习惯了用筷子,如果不经常吃西餐的人面对西餐中众多的用具还是会一脸懵,不知道怎么用。
由于西餐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盘子和酒杯,所以熟知餐具很重要。餐具摆放的一般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
< class="pgc-img">>以上图为例,图中左上角的小盘子和餐刀是面包盘和黄油刀。右上角为酒具,由左至右依次为水杯、香槟杯、白酒杯、红酒杯、雪利酒杯。
正中较大的盘子(垫盘,underplate)在进餐过程中始终不撤走。垫盘左边的三个叉子由左至右依次为沙拉叉、鱼类叉,肉叉;右边的餐具由左至右依次为切肉刀、鱼刀、头盘刀、茶匙、小咖啡勺、汤匙、海鲜叉。
< class="pgc-img">>一般而言,为了避免杂乱,就餐者面前任何一种餐具的数量不能超过3个。但也有例外,比如酒杯可以超过3个,如果菜式包含海鲜,也会在刀的最右放置一个海鲜叉。
餐具的取用应由外而内。食物的切法有两种,一种是英式用法:保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一块吃一块;另一种是美式用法:将食物全部切好后,将刀放在碟子上,将左手的叉换到右手再叉东西吃。
< class="pgc-img">>与人交谈时,有肢体语言时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刀叉指着别人,或在空中挥动,这是必要的礼貌问题,一定要注意,毕竟我们在中餐中也不能用筷子对人,你说是吧,就这一点来说中西餐还是有共同点的。
“有难度”的食物应该怎么食用?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会有一些吃起来有难度的食物,如果不知方法的话不仅有辱斯文,形象上也不好看。
吃意粉时,为了防止喷溅,可以左手拿勺,右手持叉,在汤勺的帮助下,把通心粉缠绕在餐叉上送入口中。电影《布鲁克林》中,西尔莎·罗南饰演的艾莉丝在第一次去男朋友家吃饭时,她的女伴就告诉她这样吃意面才能保持淑女风范。但这只用于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没有必要非得这样做。
< class="pgc-img">>进餐时遇到有骨头、刺或核时,能用刀叉去掉的尽量使用刀叉。若吃到嘴里要吐出来,则用刀叉或手接住放在盘边,不要吐在桌布或地上。
吃鱼时,用鱼刀沿着鱼背割下鱼肉,吃完上半面,用刀叉将鱼骨去掉放在盘边,再吃下层的肉,不要将鱼翻面。 吃海鲜时,需要借助海鲜叉。
< class="pgc-img">>西餐的礼节很多,不过受限于篇幅与现代的改革,一些常见的、常用的知识足以应付一些西餐场合。如果真的遇到了一些难题,不要着急,不妨停下来看看周围人是如何处理的,这样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你说是么?
<>< class="pgc-img">>在西餐厅吃饭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相当的洋气,而这样的感觉从西餐厅桌椅就可以反映出来。餐厅里面不仅装修接近欧美风格,相当的大气,高档,舒适,而在桌椅问题上面也是相当的解决欧美风格的。确实,在餐厅里面吃的大多数还是西洋的主要菜式,环境的布置和设计当然要更加的接近欧美的风格。这样食客吃起来才更有意境,才觉得更加有意思。
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选择西餐主要是为了尝鲜,或者是为了更好的享受一下生活。要是每天都吃西餐或许很多人都受不了。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餐厅的时候更加的重视食物是否美味,重视餐厅的环境是否温馨、舒适。而对于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乐趣的食客而言,对于这样的两个问题当然是相当的重视的。
食客走进餐厅,或许大概也能知道餐厅的布局和装修,而真的需要坐在椅子上面,才更能感受椅子是否能够给自己一直舒适感。如果餐厅想要吸引更加多的食客,那么在西餐厅桌椅的问题上面也是需要下一番心思的。首先,一定要保持桌椅的干净,经常清洗桌椅,这样可以给食客更好的环境。其次,桌椅的选材更应该符合消费者的要求,特别是椅子的质量一定要过关,最好是柔软型的。
再者就是西餐厅桌椅的摆放问题,如果摆放整齐,食客的心情也会大好,但是乱糟糟的,估计食客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所以,餐饮桌椅的整齐摆放不容忽视。
全实木创意西餐厅效果图
>中华文明的文化圈出生、成长的我们,在开始与异国人交际之前,很难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思维碰撞。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尽量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不容易得罪人或触及他人的忌讳,要不然和客户合作的时候不懂别人的意图多尴尬~
1.英国人,其实我也是礼仪之邦
英国人大多谨慎、庄重、温柔、细心、耐心。西餐是招待英国顾客的首选。英国人对口味要求很高:要讲究清淡,菜要质量好,数量精,花样多,讲究营养。英国人很喜欢吃甜食。
从小开始,你爸妈肯定和你说过无数次吃饭的礼仪,特别是在春节这种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的场合下。(我没说错吧嘿嘿)
“你要等别人夹完菜再转啊”
“夹的时候不要挑来挑去的,看到哪块夹哪块。”
“你以为你现在在家吃饭啊?!?”
英国的吃饭礼仪和我们一样多!
遇到英国客户(或者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客户),最好带他们去吃西餐,去一些高档西餐厅或者咖啡馆,让他们自己点。
英国素来是礼仪之邦,要一口一口地吃东西。嘴里的东西没咽下去就不要再往嘴里塞东西。不然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你平时像是没得吃,或者饿了几天的感觉。
另外,英国还有一些有趣的礼仪习惯:
①喝汤永远都要用汤勺,千万不要端起碗喝汤。汤勺要从汤碗的中间舀,尽量不要让汤勺接触到碗壁。
②餐巾放在膝上,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用餐巾擤鼻涕。
③如果你吃完饭了,将刀叉并排放在盘子中。叉子要放在刀的左边,保持叉子齿朝上。这么做的原因据说是要尽可能保护女主人的餐具。
④吃面包的时候,如果要在面包上涂抹黄油,那用专用的刀来涂抹。不要将面包屑掉到放黄油的小碟子里。
⑤在餐馆吃饭,买单时要把钱放到账单夹中。
英国人对价格非常挑剔。做项目的时候,他们会让你把成本明细表发给他们,而且每一项都不允许“刁钻”,一定会有讨价还价的。
至于质量,英国人有时会要求苛刻,但相比德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特别注重产品的外观质量,包括光滑度、划痕、颜色、包装设计等等。你不能忽视交货日期,拖延的话,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否则只会导致罚款,严重的问题是取消订单。
一般来说,和英国人做生意,礼仪要到位,但一定要慎重,充分尊重对方,对自己和工厂都要严格。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和英国人共事就莫怪他们爱把死脑筋当有条理和讲规矩、还爱大惊小怪,英国人都是艺术家。
2.意大利人,爱说谎我是认真的
意大利的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或者荣誉职称;在和意大利人交往中,一定要尊敬他们,特别是在说话时必须注视对方,否则会认为你失礼。
意大利人崇尚时时髦。谈判者都衣冠楚楚,潇洒自如,因此同意大利人进行商务往来,着装可以考虑庄重的深颜色的三件套西装。
意大利人是善于社交的,谈话也很投机,但是意大利人脑回路毕竟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不要轻易和他们开玩笑,否则很有可能他们会认为你在嘲讽他。
和意大利热情友好相对的是,他们不见得一见面就会立即选择合作。在和意大利商人交易的时候,容易被他们的爽快作风所迷惑而疏于防范。但需记住,他们在做生意时是绝对不会马虎的。
意大利人商品发货时间一般比较长,赶的也不是很紧。更注重他们消费者的反馈,所以质量一定要更好,如果产品有问题,那肯定是不行的。
外观方面,有时工厂认错了罐壳的颜色,表面出现少量胶水,但与客户协商后,客户能更好的接受。
在付款方面,信用证需要相对简单的单据,不像西亚、南亚、中东那些国家。毕竟是发达国家,银行信用比较好。与他们交流,WhatsApp、SKYPE是最常用的即时聊天工具。
有些人喜欢说谎,有时候他答应你的一件事往往会请假一周。而且,他当时答应的语气绝对能说服你,所以要小心。最大的好处就是客户和你关系稳定后,不会轻易改变,比较容易维持下去。
3.跟德国人谈价格,一刀都别想砍下来
德国的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一是由于有行业保护,二是由于价格并非决定一切,打价格战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德国企业是要追求利润,但是只要能保证基本利润,有钱可赚,德国人并不是那么贪得无厌、无休止地追求利润的,而是要考虑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德国人宁愿“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
“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但你跟德国人谈价格,一刀都砍不下来。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
与德国人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称呼,不可以对德国人直呼其名。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
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德国人对赴约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简单的说就是守时。答应别人的时间就不会迟到,会按时到达约定的地点,不浪费他人的时间。如果确实有特殊原因无法按时赴约,会给朋友或者客人道歉,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对送礼的礼节也很重视,但是只是有心意就好,不在乎礼物的重轻。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了。一束花、一瓶酒、一张卡片都可以互相赠送。礼物一般会事先包好,收礼人收到礼物后会马上打开表示感谢。
4.俄罗斯,是男人就要穿打过蜡的皮鞋
俄罗斯人不喜欢等待很久,所以如果你迟到超过五分钟的合作伙伴没那很大机率这笔生意你是谈不成了。
在俄罗斯,有必要遵守官方的着装风格。如果你衣服样式正式而得体,这会给你这次谈判加分,也会无形中让你的公司越有声望和也越会被其它公司认真考虑。
俄罗斯人阶级意识很强,大老板一般比较难接近、很强势,也很愿意摆谱儿,豪华办公室、豪车、出手阔气等等,不管下属忙不忙,都给喊过来临时吩咐点事情,这都是为了摆谱儿,显示自己的地位。俄罗斯公司在做决定时,也往往是大老板说了算,所以做决定的时间也很长,效率显得有点低。
在俄罗斯,穿着太短的短裤或裙子在办公室是不被接受的,而且细高跟鞋也是不被接受的。如果在美国,一个男人被要求穿着正式的西装和运动鞋来到办公室,在俄罗斯这也是不被接受的,男人应该穿着打过蜡的皮鞋。
有一句成语说得好“时间就是金钱”,这就是俄罗斯商业关系的最好概括,因为商人总是很忙,他们时间紧迫。
5.日本人,礼貌+10086
日本人共同的性格是:进取心很强,办事特别认真,注重等级观念,疑心重。日本人接人处事很讲礼貌,不会太计较眼前利益,会为大局着想。日本人看重人的身份地位,在日本人心中每个人都对身份地位有着非常明确的概念,在一个公司中,即便是在同一管理层次中,具体的职位也是有差别的,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摸不清头脑,但是,日本人却很清楚自己所在的环境中拥有的地位,他们知道该怎样说话,怎样处理事情。
6.穆斯林,不吃猪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根据经验,穆斯林国家的客人基本都很慢。他们同意本周一汇款,但要到下周二才能收到钱。
穆斯林国家的人会讨价还价。为了与他们合作,我们应该随时保持联系。他们会问许多与贸易无关的问题,但他们对自己的市场很了解。和他们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MSN聊天,不到目标就不让他下线。
还有,他们只要答应了事情就会履行,比一些欧洲客人好。还记得穆斯林的一些习俗,他们不吃猪肉,尽量避免跟他们谈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