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天门日报-天门网】
“‘一业一证’将开店涉及的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经营许可证核发、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多个证照合并到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真是方便。”近日,前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证照的市民甘先生说。
据悉,甘先生是今年8月份以来第一位享受到我市“一业一证”改革红利的经营者。以前经营食品店,不仅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经营许可、消防安全检查等多个事项,而且提交材料多、反复提交材料且办理时间长。如今只需要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业一证”综合服务窗口填写一张申请表,提交一份材料,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一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
2021年,我市作为全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市之一,率先在全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大胆创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核心,简并申报材料,合并核查程序,再造审批模式,创新准营方式,实现便利店、超市、小餐饮等19类行业“一证准营”。
今年8月1日,我市“一业一证”又再次“上新”,新增了现制现售食品店、茶叶零售店、眼镜店、食堂、烟酒行和休闲农庄等6个行业,至此,我市“一业一证”改革行业增至25个。涉及的25个行业市场主体通过在线申请、一网办结,均实行“一单告知、一书承诺、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一业一档”,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飞)
本文来自【天门日报-天门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近日,湛江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湛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一证多址”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这是湛江市市场监管局继实行连锁餐饮企业“告知承诺制”后又一改革举措。
食品生产企业许可“一证多址”是指,同一企业在湛江市行政区域内存在两个以上生产地址,或在其住所以外增加生产地址的,可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一证多址”。食品经营企业许可“一证多址”是指,在湛江市同一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管辖区域内,拥有5家以上连锁门店(经营项目、工艺流程布局、设备设施相同或相近),使用统一字号(商号),实行统一采购配送食品、统一规范经营管理的超市、便利店、连锁餐饮企业等食品经营企业,其总部或分支机构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申请食品经营许可“一证多址”。
该项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许可证上载明多个地址,实现“多址同证”,将更大程度推进企业“准入即准营”,便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开办经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有利于提升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构建以信用为导向的营商环境。
需注意的是,特殊食品生产许可,食品小作坊登记,在经营场所以外承接他人自办且非营利性宴席等群体性聚餐的餐饮经营者、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主体业态,不适用“一证多址”。
此项改革实施后,各区、县(市)市场监管局将强化监管措施,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生产和经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
湛江晚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者发现,在目前入驻外卖平台的小餐饮商家中,多数商户会主动亮证经营,但个别商家仍透露办理许可证件费时达3个月,对经营构成一定困扰;在食品安全环节,入驻外卖平台的部分商家从平台统一采购食材,让食材来源与管理有迹可循;调研还发现,部分小餐饮商家认为在外卖平台推广力度有待加强。(1月9日《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各大行业均在线上业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外卖行业便是其中的之一。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的餐饮业收入达到3.9万亿元,餐饮业用户达3亿,线上外卖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在外卖平台最初的“野蛮生长”时期,入驻的餐饮商家质量良莠不齐,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消费者和监管者的高度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理之后,外卖平台入驻商家的质量逐渐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餐馆选择主动亮明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并公示食品安全等级与来源渠道,外卖平台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在餐饮、外卖行业整体繁荣的背后,与庞大用户群相对应的却是活跃于外卖市场的小餐馆拿证难的现状。部分个体商户,尤其是小微餐饮商家办证时间长、反馈慢的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记者近日在广州街头走访调查发现,小餐饮商户办证时间最短的为15天,最长的则需要近3个月,平均办证时间长达1到1.5个月,虽然相比以前已经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对于利润微薄的小微餐饮商户来说,时间成本还是较高。此外,效率不高的问题还会拖慢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这对于如今正在快速发展的餐饮、外卖业来说也是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以外卖平台为代表的企业出面协调,同时也需要政府方面简化工作步骤、提高办证效率,并通过政企合作,尽早地制定餐饮办证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政企合作改善小餐饮经营现状,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以小微餐饮商户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正是社会整体福利提升最应当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来说,增加资源给他们,带来的福利边际效益远大于同样资源给其他群体带来的福利边际效益。因此,对一个社会来说,若要改善整体的福利状况,此类弱势群体福利的改善理应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另外,解决当下存在的小微餐饮办证难、办证慢问题,不仅有利于小微个体商户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经济来源,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降低了从业门槛,有利于社会就业稳定。
说到底,小微餐饮存在的问题,还是民生问题。只有民生问题解决了,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社会才能稳定进步。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无论脱贫攻坚,还是减税降费,均是以实际出发,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
具体来说,相关部门要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管责任,就要将重点放在解决餐饮服务行业的准入难题上: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准入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尽量缩减办证过程的手续与时间,让小微餐饮商户尽快领证;另一方面,加强政企合作,由企业平台帮扶小微商户熟悉准入流程,集中办理;同时,还需加强监管部门基础监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共享,充分利用数据时代的技术支持,积极探索更为先进的行业治理模式。
总而言之,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改善民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政府、企业和全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