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深氪新消费第987期分享:21年峥嵘,蒙自源做对了什么?
作者|沐九九
编辑|黄晓军
来源|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
封面图|网络
在眼馋其它品类多年后,米线赛道终于迎来了首个千店品牌。
前几日,老牌云南米线品牌蒙自源宣布,旗下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共覆盖超80个城市。要知道,两个月前,蒙自源还因“大干60天,冲刺1000家”的计划受到质疑,如今不仅如愿完成计划,成为首个千店米线品牌,还远超门店规模排名第二的阿香米线近300家。
21年峥嵘,蒙自源做对了什么?
01
群雄割据,各守一方
国人对一碗米线的热爱,绝不亚于其它品类。
上世纪90年代,云南米线开始走向全国。因其既可以作为主食,又能作为小吃的强势属性,云南米线在全国各地受到追捧,且逐渐分支成广西米粉、湖南米粉、江西米粉等。
< class="pgc-img">>当然,除普及性高之外,米线在全国流行还在于其进入门槛低,易复制,能够标准化发展。
对餐饮品类来说,标准化能够推动连锁化运营。因此,在火锅、烧烤等餐饮品类还陷入有品类无品牌的难题时,米线赛道早已凭借其先天的优势,涌现出蒙自源、阿香米线、建新园等一批优秀连锁品牌。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经过多年发展,米线店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整个米线赛道仍存在品牌区域化发展,没有全国性品牌脱颖而出的问题。
从发源地和经营范围来看,全国米线市场大致可分为云南本地、华南、华东及山东四大阵营。
首先是在云南本土市场,作为国内米线的发源地,云南可谓是包揽了过桥米线、小锅米线、炒米线等大大小小的米线店,连锁品牌更是不计其数。除了早期创立的建新园、桥香园等老品牌之外,还有青和小锅米线、上坐云南传统过桥米线等大批新锐品牌,以及像刀小蛮半只鸡云南米线这类由云南菜连锁品牌专门推出的米线品牌。
这些扎根本土的米线品牌,大多以地道的云南风味为主,在云南当地享有高知名度。
< class="pgc-img">>其次是偏居江浙沪的华东地区。在这里,有包括大鼓米线、来自苏杭的老妈米线和十秒到过桥米线,它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在江浙一带颇有影响力。
比如从苏州起家的老妈米线,靠直营在江苏等地开了70多家门店;而背靠正新集团的大鼓米线,以加盟方式大规模扩张,不仅在国内大肆开店,还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海外国家开出多家门店,门店总数超过500家。
然后是以广深为主的华南阵营。这里除了坚守云南风味的蒙自源之外,还有以极致的坪效和出餐效率著称的云味馆。
最后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山东地区,这里的国内连锁米线品牌不胜枚举,其中以阿香、过桥缘、旗鼓村三股势力最为突出。比如势头最盛的阿香米线,不仅于2000年从山东淄博起家,开店693家,还专门针对年轻市场推出了哚哚米线,并以连锁加盟的方式在全国开店60多家。
囿于区域性发展态势,米线赛道市场集中度也相对较低。红餐大数据显示,超九成的米粉(包括米线、肠粉等)门店数在3家以下,门店数在3~50家的品牌数占比为6.87%,门店数在50家以上的品牌占比不足0.4%,超过500家门店的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国内米线品牌拥有门店规模超500家的,仅蒙自源和阿香米线,而蒙自源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千家门店的米线品牌。
02
将一碗云南米线标准化
2001年,从云南来到广东的李红伟因为想念家乡的过桥米线,在东莞城区花园新村开出了蒙自源第一家门店,专卖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
< class="pgc-img">>从第一家门店到1000家,蒙自源花了整整21年。这期间,不少新锐米线品牌崛起,搅动资本热潮,亦不乏品牌折戟战场,闭店退场,而蒙自源却在蛰伏数十年后一鸣惊人。这不禁让人好奇,在大浪淘沙的餐饮市场,蒙自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肯定离不开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尽管米线品类具备可标准化的先天优势,但在煮的时间、以及调料的把控等具体实施细则上,仍然存在不可控因素,因此需要品牌努力搭建标准化体系。
基于此,从2003年开始,蒙自源每在一个地方开设分店时,便会建立相应的配送中心,对原料进行集中采购和加工,再统一分配至各个分店。同时,蒙自源还将加工时需要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以及调料的分量等制作过程细化,并形成一本标准手册,要求每个入职的厨师在就职前进行培训学习,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厨师对菜品风味的影响,保证产品标准化。
此外,在产品和配送标准化的基础上,蒙自源还根据自身的生产模式和操作标准,制定了一套营运手册。在该手册中,蒙自源对餐厅各级管理、各项服务和工序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把这些标准纳入到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中去。
< class="pgc-img">>在解决标准化后,连锁化扩张方式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和其它品牌坚持直营的初衷一样,为了有效管理,蒙自源最初采取的也是直营模式,但由于后期扩张面临资金难题,蒙自源从2004年也开始引入加盟连锁模式,并在东莞东坑店开出首家加盟门店,实行直营、加盟两条腿走路。
但和很多餐饮品牌一入加盟深似海不同,蒙自源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加盟制度来管理约束加盟门店,保证加盟店内服务和体制能够完善,另一方面又对是否选择加盟的区域自有一番考量。
一般来说,对于公司市场相对成熟的地方,蒙自源会开放加盟,而对刚进入的市场,品牌则只允许直营,保证分店能够受控于公司管理,不至于在新市场损害品牌声誉。
正是靠着这种标准化运营和极致的扩张模式,蒙自源在2018年门店总数就超过600家,且开始海外开店。而在受疫情影响,其它餐饮门店倒闭关门时,蒙自源更是逆势扩张,三年开出的门店总数大约861家,是品牌前19年门店总数的1.5倍,并于今年12月中旬突破1000家。
03
连锁化的活力在于差异化
今天餐饮竞争日渐激烈,餐饮业的进化也呈现加速趋势,社区小店重塑了餐饮业的消费场景,标准化与信息化提升了餐饮业的运营效率,连锁化与品牌化扩大了餐饮业的规模能力,餐饮品牌的竞争核心也一直在变。
因此,如果只是将标准化看作连锁化,甚至是制胜的唯一手段,这未免有失偏颇。恰恰相反,连锁化的生命在于差异化。比如就米线这个赛道而言,其可标准化的背面也意味着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所有品牌店内SKU相差不大,消费者决定去哪家也无甚区别。
因此,品牌需要标准化扩大规模,带来连锁效应,同时也需要差异化塑造品牌壁垒。
比如,在产品上,为了应对区域市场的需求特点,蒙自源在保留主要传统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品,以迎合当地顾客的口味。据说,蒙自源在2006年便成立了专门的产品研发部门,以保证每个月推出1~2个新产品,每半年更新一次餐牌。
目前,蒙自源店内不仅有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还有脆脆笋鸡丁饭等新品,甚至还会应季推出云南鲜花饼、云南沃柑等零售产品。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蒙自源还通过品牌升级改造打造差异化。
早期时候,品牌LOGO主要是由“蒙自源”三个字和云南传说中的美的化身 “阿诗玛”组成,这期间蒙自源多次进行品牌形象更新。到了2022年,蒙自源还将过去彝族姑娘的品牌Logo换成了卡通形象,以完成品牌更年轻化的改造。同时,蒙自源还将过去“一品米线,浓情百年”的宣传标语改成了“现熬原汤,米线大王”,以此聚焦和突出品牌“现熬原汤”的产品特色,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
除此之外,蒙自源还从门店模型上有所升级。疫情让大家看到社区小店的前景,但早在2020年以前,蒙自源就在专注社区小店模型,相比之前动辄200平米的大店,这种社区小店因可控性更强、加盟门槛更低,让蒙自源在疫情期间逆势破局,同时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回到最初,蒙自源凭借独特的运营模式成为首个千店米线品牌固然可喜,但这只是开始,米线赛道群雄逐鹿的故事尚在继续,品牌们未来的竞争核心还在于标准化之外的差异化,而关于蒙自源开店十万家的计划能否实现也尚且未知。
一切终有定局,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疫情下“抄底”后,蒙自源成米线赛道第一个千店品牌》
《群雄割据,云南米线赛道能否冲出千店品牌?》
《蒙自源过桥米线成功营销的剖析和启示》
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名单隆重揭晓!这份榜单透露了哪些餐饮新信号?上榜的品牌都有哪些特点?且看下面的深度解读。
2023年10月11日,“第五届中国餐饮红鹰奖”颁奖盛典隆重举行!当天公布了“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2023年度餐饮区域标杆品牌”“2023年度餐饮臻味典范品牌”“2023年度餐饮商业价值品牌”四大奖项的获奖名单,共计310个优秀的餐饮品牌获得殊荣。
“中国餐饮红鹰奖”致力于打造“中国餐饮界的奥斯卡”,旨在挖掘和表彰中国最有价值的餐饮品牌,助力中国餐饮业健康发展。
< class="pgc-img">>作为红鹰奖的核心奖项,“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旨在评选出一批表现卓越、实力雄厚的头部餐饮品牌。此奖项自从面世以来,就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业界树立了极高的专业认可度。下面,一起来看看今年上榜的餐饮品牌都有哪些。
< class="pgc-img">>百强上榜品牌实力突出
“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评选是以红餐大数据为基础,结合红餐指数,再依据品牌的消费口碑、媒体传播、运营健康、荣誉背书、业内关注这五大维度构成的品牌指数的综合表现来评定的。
综合来看,“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上榜品牌的品牌实力较强,品牌指数均在800以上,并且它们在五大维度的综合表现也较突出。
< class="pgc-img">>△完整获奖名单
1.国外品牌首次上榜,本年度新上榜18个品牌
相较于前四届的“中国餐饮红鹰奖”,为了更全面地体现全国餐饮品牌力情况,本年度的餐饮品牌力百强榜单首次将国外餐饮品牌纳入,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星巴克(中国)、必胜客(中国)、汉堡王(中国)、萨莉亚(中国)、达美乐(中国)这7个国外品牌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而荣耀入榜。
相较上一年度的百强品牌,由于本年度加入了不少实力强劲的国外品牌,因此“餐饮品牌力百强”的前十强竞争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次上榜的7个国外品牌中有4个进入了十强,其中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斩获榜单前两名。
此外,在2023年狂拓店,成为国内首家破万店的连锁咖饮品牌——瑞幸咖啡的表现也较为亮眼,排名较上一年度上升了3位,位于榜单的第4位。
除了国外品牌之外,“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亦有11个本土品牌新上榜,它们分别是大米先生、塔斯汀、霸王茶姬、德克士、西安饭庄、兰湘子·湘菜小炒、南城香、甜啦啦、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米村拌饭、湖锦酒楼,这些品牌因为在2023年均有不俗的表现而得以进入百强之列。
< class="pgc-img">>其中,西式快餐“后浪”塔斯汀在下沉市场有大量的门店布局,两年间新开门店数超3000家,其引领的“新本土化革命”,打响了“中式汉堡”的名头,开辟出了一条新的细分赛道。
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凭借2023年亮眼的表现,一跃成为新茶饮赛道的“黑马”。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霸王茶姬全国门店数超2000家,其在产品、供应链和运营等方面表现出色,在国风茶饮界已属“翘楚”。
2.千店品牌数增多,百强品牌IPO浪潮来袭
从门店数规模上看,本年度上榜品牌在各个门店数区间呈现出了双峰分布的特征,其中门店数在1000家以上的上榜品牌共计34个,有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塔斯汀、绝味鸭脖、书亦烧仙草、紫燕百味鸡等品牌;门店数集中在201~500家的上榜品牌达到了21个,有西贝莜面村、木屋烧烤、和府捞面、绿茶餐厅、小菜园新徽菜、蛙小侠等品牌。
具体来看,门店数在1000家以上的上榜品牌主要集中在小吃快餐和饮品两个赛道中,上榜品牌数分别是19个和12个。这得益于小吃快餐和饮品标准化程度和消费频次相对较高,相比其他品类更易达到较大的门店规模。
< class="pgc-img">>相较“2022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本年度门店数在1000家以上的品牌数增加了10个,100家以下的品牌数则减少了7个。在餐饮品牌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需求修复的双重驱动下,餐饮整体规模化程度继续提升。
譬如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甜啦啦、塔斯汀、沪上阿姨、古茗茶饮、喜茶等品牌在2023年加快全国扩张步伐,门店规模得以大幅扩大。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从百强品牌的门店数分布情况来看,新一线城市依旧是上榜品牌拓店的首选阵地,门店数占比达到了24.8%,较上年减少了0.4个百分点。此外,对比两年数据可知,除了二线,五线城市的门店数占比也有所上涨,虽然上涨幅度不大,但也反映了2023年头部餐饮品牌往下沉市场渗透的趋势。
2023年,餐饮市场进入残酷的大洗牌时代。餐饮品牌在规模化扩张、冲击IPO等方面角逐发力,以谋求长久发展。本次上榜“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的品牌在各自的赛道中亦是表现突出的选手。
为了实现规模化扩张,餐饮加盟已经进入“赛点时刻”,在各细分赛道逐步白热化的加盟竞争中,“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的上榜品牌强势出圈。例如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2023年官宣了加盟计划,同时咖饮赛道的Tims咖啡也宣布了开放加盟、酒馆赛道的Helens海伦司也宣布重启了加盟计划。
餐饮连锁品牌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也未停歇,在这场“IPO之战”中,“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的上榜品牌成为了主力军。例如达美乐(中国)成功上市,茶百道加入已递交招股书梯队。此外,拟上市队伍继续壮大,新增巴奴毛肚火锅、沪上阿姨、古茗茶饮、霸王茶姬、小菜园新徽菜等成员,而老乡鸡、蜜雪冰城的上市计划则再度搁浅。
< class="pgc-img">>随着餐饮品牌的运营管理更加规范化,以及基于连锁化规模化和深修内功的考量,可以预见,后续还将有其他的餐饮品牌会在合适的时机冲击IPO。不过,随着2023年餐饮相关行业IPO之路收窄,这或意味着接下来餐饮相关企业主板IPO难度将加大。
< class="pgc-img">>小吃快餐上榜品牌最多,饮品竞争白热化
从上榜品牌的所属品类来看,“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小吃快餐上榜品牌数最多,共占据了34个席位。与2022年度相比,增加了8个上榜品牌,小吃快餐成为登顶上榜品牌数最多的细分赛道。而中式正餐本年度上榜品牌数位列第二。
此外,饮品品类的上榜品牌数量较上年增加了1个,可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个赛道的选手正在不断地夯实竞争力,整体品牌实力日益增强。
1.小吃快餐:西式综合快餐新增较多“上位”品牌,粉面门店数持续领跑
小吃快餐占据了百强名单中的34个席位。从细分品类上看,上榜的小吃快餐品牌主要集中于饭食快餐和西式综合快餐这两大赛道,上榜品牌数量分别为8个、7个,其次是粉面、卤味熟食,上榜品牌分别为5个、4个。
< class="pgc-img">>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小吃快餐在营门店总数在400万家左右,门店数在500家以上的小吃快餐品牌数占比达到2.9%,相比其他品类,小吃快餐赛道中,拥有大规模门店的品牌数占比较高。例如华莱士、绝味鸭脖、正新鸡排等品牌当前门店数都在万家以上。
本年度百强名单新增的7个国外品牌中,有6个都是小吃快餐品类的品牌,分别是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必胜客(中国)、汉堡王(中国)、萨莉亚(中国)、达美乐(中国),它们主要来自西式综合快餐、比萨两大细分赛道。其中,达美乐(中国)于2023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比萨第一股”。
中式米饭快餐赛道中,除老乡鸡、乡村基(含大米先生)等品牌门店数突破1000家外,还有米村拌饭等品牌向着千店规模进击。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粉面的门店数在小吃快餐赛道中排名第一,门店数占比达到22.7%。粉面赛道的和府捞面、蒙自源、阿香米线等品牌发展状态持续向好,例如和府捞面在成立初期就早早布局供应链,现建有10万平方米的现代食品产业园,推出了速食米粉、小吃等零售产品。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卤味熟食的门店数在小吃快餐赛道中排名第三,门店数占比达到11.3%,其平均城市覆盖率则在小吃快餐赛道中排名第一,达到6.5%。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3》提到,在新的变局中,卤味代表品牌步履不停,对卤味品类发展方向作出深度再思考,或入局“餐桌战场”,或研发新爆品,或加速产业生态布局。
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紫燕百味鸡都成功上市后,“卤味F4”越发注重品牌打造和产品迭代。绝味鸭脖以超过1.4万家门店(截至2023年10月)的规模跻身我国餐饮业的“万店俱乐部”之列,同时持续投身跨品类投资,强化产业协同效应。周黑鸭启动开设社区店的计划后,联名快餐品牌维小饭,跨界推出了盒饭产品。煌上煌在2023年3月发布公告称拟定增不超过4.5亿元的资金,用于加强鸭产品加工能力。
在其他细分赛道的品牌,如饺子赛道的喜家德虾仁水饺、袁记云饺,包点赛道的巴比,冒菜赛道的三顾冒菜,鸡排炸鸡赛道的正新鸡排等,年度表现也可圈可点。
2.中式正餐:16家品牌连续多届上榜
在今年的“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品牌中,中式正餐占据的席位数位列第二,西贝莜面村、新荣记、小菜园新徽菜是中式正餐的前三名。从细分菜系的维度来看,粤菜、本帮江浙菜、湘菜的上榜品牌数量分别达到了6个、4个、3个,其他类别的菜系则相差不大,上榜品牌数量均为1~2个。
西贝莜面村、新荣记、小菜园新徽菜、广州酒家、外婆家、全聚德、陶陶居、绿茶餐厅、眉州东坡、同庆楼、徐记海鲜、点都德、云海肴云南菜、大蓉和、客语·客家菜、外婆味道等品牌凭借强劲的实力和发展势头上榜,已经连续多届荣膺“餐饮品牌力百强”。
< class="pgc-img">>其中小菜园新徽菜锚定华东地区集中开店,在今年获得巨额融资后又传出拟2024年在香港上市。江浙菜品牌新荣记将小众的台州菜带向了全国,还形成了自成一派的“荣家菜系”,成为国内荣获“米其林餐厅”称号数量最多的餐饮品牌。
长沙高端餐饮新标杆徐记海鲜的“北伐、南下、西征”之路还在继续,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其全国门店数超过50家。
兰湘子·湘菜小炒、西安饭庄、湖锦酒楼则是首次进入百强名单。其中兰湘子·湘菜小炒目前的直营店已经超过200家,年度用餐人数超过2000万,成为当之无愧的湘菜“黑马”。陕西菜老字号西安饭庄至今已有94年的发展历史,多道中式点心荣登国宴,今年与全聚德、府院门等品牌的联名突破了品牌的地域局限。
南京大牌档、费大厨辣椒炒肉、紫光园、翠华餐厅、城南往事·味道济南菜、唐宫等品牌发展势头也不错。例如费大厨辣椒炒肉开创出“带火上桌”,在稳健扩张的进程中人气火爆。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费大厨辣椒炒肉全国门店数超过80家。京菜品牌紫光园从档口模式慢慢衍生出纯档口店、档口+面馆、档口+快餐、档口+早餐+正餐、电商五种模式。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紫光园全国门店数超过140家。
3.火锅:赛道重新沸腾,品牌在市场争先发力
2023年火锅赛道重拾火热,“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中火锅品牌占据的席位数位列第三,头部火锅品牌实力依然强劲。从细分品类上看,上榜的火锅品牌主要集中在川渝火锅,占了10席,其次是粤式火锅、其他,另外台式火锅上榜品牌有呷哺呷哺。
其中,火锅巨头发展势头迅猛。海底捞在2022年扭亏为盈后,2023年的业绩持续向好,今年还借势演唱会经济、涉足夜市小吃快餐、拓展团餐和零售等业务,继续保持着头部品牌地位。呷哺呷哺则在2023年继续推进全面扩张战略,全年计划新开呷哺呷哺和湊湊火锅等门店230余家。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重庆、成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火锅之城”,火锅门店数占比分别达到了2.9%、2.3%。由于当地的产品、场景、营销玩法都更新得较快,川渝火锅因此孕育出火锅赛道的不少领跑者,例如小龙坎火锅、大龙燚火锅、马路边边串串香、湊湊火锅、珮姐重庆火锅、楠火锅、钢管厂五区小郡肝火锅串串香、德庄火锅等。
< class="pgc-img">>例如珮姐重庆火锅主打正宗,把坚守“重庆的辣”作为品牌发展战略,2023年专注于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拓店。此外,其与新荣记联名推出了臻品火锅店,将火锅与中式正餐两条平行赛道交汇在一起,进一步扩大品牌声量。楠火锅推出了较多原创甜品爆品,是火锅“甜品化”趋势的有力推动者之一,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其门店数已超过500家。
郑州也是火锅品类的高地,巴奴毛肚火锅等品牌诞生于此,楠火锅等品牌相继在郑州开店。
同时,粤式火锅中的捞王锅物料理、八合里牛肉火锅等品牌发展情况较好。例如捞王锅物料理是有料火锅的一大代表,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其门店数已超过150家。
< class="pgc-img">>同时,黄记煌三汁焖锅、七欣天等品牌也因较好的发展势头而进入百强名单。
红餐品牌研究院预测,在经历了2022年的负增长之后,重社交属性、符合减压经济特征的火锅品类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回升至5200亿元左右,这个高手云集、创意迸发的千亿市场继续迎来蓬勃新发展。
4.饮品:茶饮竞争全方位升维,咖饮迈入新阶段
在“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上榜的13个饮品品牌中,茶饮品牌共计11个,比如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古茗茶饮等,占据了较大比例。
咖饮品类近年来热度也直线上升,整个咖饮品类的竞争格局已经从星巴克一家独大,逐步发展成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引领下的“两超多强”局面。
< class="pgc-img">>2023年,随着茶饮赛道竞争升维,品牌在规模、价格、IPO、加盟、供应链、新品、营销等方面开启了不同程度的“混战”。
头部茶饮品牌以规模化为导向,进一步全国扩张。喜茶自2022年11月宣布在非一线城市开展加盟业务后,加快了拓店速度。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喜茶全国门店数达到了2300多家。奈雪的茶在2023年也宣布开放加盟,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其全国门店数超过1200家。蜜雪冰城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带动了茶饮赛道走向“超级供应链”时代。据红餐大数据显示,蜜雪冰城在2023年前9个月的拓店数接近3000家。
除了加盟战,茶饮的“IPO之战”也愈演愈烈。其中,茶饮品牌为今年的餐饮品牌上市焦点话题贡献了将近一半“素材”。沪上阿姨、古茗茶饮、霸王茶姬、新时沏等茶饮品牌相继被曝出有上市意愿,甜啦啦官方宣布计划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茶百道则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茶饮第二股”之争白热化。
饮品的另一个热门赛道咖饮,其发展“黄金期”故事还在发生。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咖饮市场规模将达1012亿元,咖饮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在市场快速扩容、消费者被大范围渗透的背景下,咖饮品牌集体加速“狂飙”。
例如瑞幸咖啡通过“小店模式”快速铺设大量门店,在2023年6月完成了“万店目标”。星巴克(中国)在“价格战”下坚持长期主义,据官方公布的拓店计划,星巴克(中国)预计到2025年门店数达到9000家。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星巴克(中国)全国门店数超过7000家。
结语
“中国餐饮红鹰奖”的“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评选的是品牌力强大的全国头部餐饮品牌。从近几年品牌更迭的情况来看,暂时的领先并不代表着永远领先,只要餐饮品牌稍有懈怠,就很可能会被更优秀的品牌所取代。
因此,对于餐饮品牌来说,要在风云变幻的餐饮市场保持长久竞争力与强大的品牌力,需要不断深修内功、锐意创新。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品牌能够崭露头角,明年有更多优质品牌能够问鼎“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
香米线的创始人何勇,是一个极具商业智慧和创新精神的人。1996 年,他在电器销售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晋升受阻,他毅然决定转战餐饮业。
他最初选择了“阿香拉面”,并取得了成功。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张,他意识到拉面的可复制程度有限,于是果断决定转战米线市场。尽管公司内部多数人反对,但他凭借着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坚定决心,说服了大家。
在涉足米线行业后,阿香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各地的米线特色,最终在云南找到了发展的根基。何勇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从一个小故事中找到了突破口,将瓦罐作为米线的容器,既实现了保温功能,又提升了产品的独特性。
除了餐具创新,何勇还在口味上不断丰富,推出了麻辣米线等多种口味,以适应各地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品牌规模的扩大,他又积极推动阿香米线进驻商场,通过全面重新设计门店,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阿香米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何勇深入一线调查,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他还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设立品控部门,确保产品的美味和质量。
为了解决人才发展问题,何勇聘请专业人士制定战略,实现了人才的合理调配和培养。在他的领导下,阿香米线发展迅猛,如今已在全国 26 个省份开设了 500 多家直营店,并成功进军日本市场。
阿香米线能够在日本立足,得益于何勇对中国米线独特风味的信心,以及打造的独特餐厅和用餐氛围。尽管阿香米线已经走过了 18 个年头,但它依然充满活力,这离不开何勇的精心经营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