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孙女士没有料到,
她8年前在外卖平台留言的差评,
近日收到店方道歉。
更不会想到,
这个话题还上了热搜。
21日,
当事店家回复记者称,
近期经理批量回复了
此前顾客留下的差评,
并表示如果顾客再来,
一定给予好的消费体验。
21日,“网友留差评8年后收到店家道歉”的消息上了热搜。这名网友便是上海的孙女士,孙女士告诉记者,2014年5月,她和男朋友到上海普陀区一家烤鱼店吃饭,因店家上菜慢,消费体验很不好,事后就给店家留下了差评。
孙女士发布的店方道歉消息显示,店方称给孙女士带来不愉快的用餐体验表示痛心,并为没能第一时间帮顾客解决问题,感到抱歉……文末工作人员小王期待顾客孙女士下一次光临。
“没想到会收到店家道歉。”孙女士说,都8年了,当年的男朋友如今变成了老公,两人的孩子也快可以打酱油了,感觉又好气又好笑,不过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经历依旧历历在目。
孙女士表示,8年前在那家店消费后,后来搬了家,就一直没再去,没想到这样一个消息引起网友议论,她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公,琢磨着准备找个时间再去体验。
21日晚,记者来8年前孙女士消费的烤鱼店,店方工作人员王女士看到网络消息后,才知道原来门店上了热搜。“门店在点评网站的评分并不高,近期我们经理批量回复了顾客的差评。”王女士说。
王女士介绍,门店工作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不过门店一直在原地开了十多年,碰巧门店经理也和孙女士同姓,期待孙女士再次来店,她们一定会用心好好服务。
相关消息引发网友评论,有网友表示顾客因上菜慢给差评,没想到道歉也慢,不过也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还有网友表示,门店能坚持经营这么多年,说明也还是很不错的。
转自:极目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南宁晚报
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遮住光,照亮心——一家“黑暗餐厅”的冒险
作者 李晗雪
当你又一次漫不经心坐到餐桌前,拿起碗筷,一边瞄手机或平板屏幕一边挑拣食物,能否想象若突然失去一切光亮,习以为常的吃饭,该如何进行?
在北京西单这家“黑暗餐厅”,顾客就将体验这样的就餐环境——不是浪漫暧昧的昏暗,而是模仿盲人视觉的漆黑。用餐前,必须先寄存手机等一切发光物品,然后将手搭在视障服务生肩头,接受“导盲”服务。
穿过微光适应区的门帘,许多顾客在黑暗就餐区头一次真正明白“伸手不见五指”,随即迈不开大步。待紧跟服务生指引、求救般摸着桌沿坐下,就可正式开始探索“黑暗中用餐”。第一步,是摸到自己的餐具。
“有些客人出来后,要画一画他吃到了什么。”店主于爽向中新社记者分享,很多客人留言,“吃了一顿饭,才知道看得见就是幸福”。
于爽本是外科医生。1999年,她突然遭遇单眼视网膜脱落,幸而经治疗复明。但那段时期的害怕、不便对她冲击很深,她希望为视障群体做些什么。2010年,机缘巧合下,她开了这家“黑暗餐厅”。
于爽说,“黑暗餐厅”的设计初衷,就是让视障人士在平权环境下工作。在黑暗中,视力健全的人是无助、不适应的,视障人士却“轻车熟路”。这些常常需要他人帮助的人,在这里,可以帮助别人。迄今,已有80多位盲人和低视力人士在此工作过。
因为强调“平权”而非“慈善”,餐厅并不主动告知客人员工有身体残障。每每有客人疑惑服务生们为何能在漆黑中健步如飞,于爽就笑答店员都有特异功能,因此特别难招。
餐厅厚厚几册留言本里,记录了客人们各式各样的用餐体会。有人写自己偷吃了同桌的牛排,有妈妈鼓励孩子不要害怕……更特别的,是同样有身体残障的顾客的体验。曾有一位视障小伙子带母亲来餐厅。用完餐,小伙子的母亲告诉于爽,她很震撼,儿子30多年看不见,她却从未想过在家里关上所有的灯,吃一顿饭。“在你这里,我才明白儿子生活的真正滋味。”
还曾有一个听障的女孩,走出黑暗区后兴奋得跳起来,因为一下子觉得拥有视力是那么了不起。而提供服务的视障员工则感到,自己还能听见美妙的音乐,已非常幸运。
于每个客人,黑暗中就餐都是一次不同的冒险。而那些生平特殊的员工,也在这里经历了他们人生的冒险。
店里高大帅气、穿梭自如的大男孩,是餐厅的盲人钢琴师——周昊雨。昊雨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钢琴调律和声乐。他说,很多人默认盲人只能去做盲人按摩,但他的梦想是成为美声歌唱家。
昊雨演奏钢琴时,常常引来好些女孩“围观”。但于爽说,昊雨来应聘时,最拿手的乐器不是钢琴,而是二胡,后者不太适合餐厅的氛围。为了留在餐厅,昊雨又苦练了钢琴,这是她多年后才知道的。
在餐厅和许多热心客人支持下,昊雨现在还做起线上直播,并收了几个声乐徒弟,也会出外演出、给钢琴调律。只要他在餐厅,就处处能听到他明亮的歌声。
2018年起,餐厅开始接收有其他身体残障的员工。那年,传旺来到餐厅后厨。这个眉毛浓黑的小伙子幼年被高压充气泵严重喷伤,一度是社会新闻的焦点。于爽回忆,传旺刚来时“像只小病猫”,别说自信,连正常交流都有困难。餐厅的老厨师长还曾因为他损容的面貌离职。但于爽坚决留下了传旺。
如今传旺已是店里的主厨。不久前传旺生日时,于爽欣慰地听到他豪气地跟大家说:“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学呗!”
餐厅里个子瘦瘦、动作小心的短发女孩心雨,经于爽介绍,才知她有智力障碍。采访时,她向记者展示了最近大家齐力制作的曲奇饼干。疫情下,餐厅生意冷清,有时单日零流水,外卖饼干是新想到的救急办法。心雨自己一块也舍不得吃。
于爽更舍不得关掉餐厅。她说,12年前开餐厅的时候,只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但这个意义还是“空”的。12年来餐厅里的员工、客人和所有的故事赋予了餐厅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竭尽全力地保住它。”(完)
【编辑:陈海峰】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没有消费,就不该付费。”3月17日,在广东深圳生活了半年有余的张大懂告诉记者,他无法接受当地餐厅的“茶位费”。自今年2月以来,他决定拒绝餐厅提供茶饮,并拒绝支付“茶位费”。1个月以来,他已成功退费9次。
广东餐厅收取“茶位费”由来已久,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据广州市民连女士反映,过去并不是整个广东餐饮行业都收取“茶位费”,一般仅限于能“饮早茶”的粤式酒楼。如今,“茶位费”被称为“广东特产”,一些餐厅不论消费者是否喝茶,一律按人头收费。
近期,有网友反映称,北方游客来南方旅游用餐,反感南方部分商家收取“茶位费”的不合理“行规”,建议深圳带头取消收取餐厅“茶位费”。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记者采访了解到,向“茶位费”说不的消费者并不少。“过去收取2元/位,我觉得不合理,但不太在意。如今越来越贵了,6元/位的大壶茶,淡得连茶味都没有了。”深圳市民毛女士认为,“茶位费”就应该与纸巾费一样,没有消费就不应该收取。
说起退费经验,张大懂告诉记者,落座后,他就向服务员表明不喝茶,不付“茶位费”。当服务员解释不喝茶也要付“茶位费”的规矩时,可要求大堂经理协调解决。“结果要么是成功退费,要么是我选择其他餐厅。”张大懂说。
“茶位费”是否合理?消费者能否拒绝?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网友的留言进行了回复:按照《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应当标示商品的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提供服务时应当标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价格或者计价方法。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广东耀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爱东认为,要尊重市场行为,不应该一刀切取缔“茶位费”。商家应该建立合理的收费方式,价格透明公开,没有消费就不收费。不少商家没有明码标价,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取,属于隐形消费、变相强制消费。”
“未事前告知就收取‘茶位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悉权;要求消费者必须支付‘茶位费’,不给消费者选择是否接受的空间,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广东谨然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志民说。他建议取消强制收费,将茶饮作为可选商品之一,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工人日报)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