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火锅下肚,暖过秋裤”!最近慢慢变凉了,正是吃火锅的好时候。
< class="pgc-img">>肉片是火锅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原料。涮肉时,很多人有一套秘诀,比如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鸭肠提三下摆三下,不要超过10秒;老肉片煮10分钟;虾类5分钟最鲜嫩,花菜需要3分钟,而牛肉丸需要10分钟以上。还有的食客只是随便涮涮,认为当肉可以漂浮且颜色变为灰色时即可食用,前后不过几秒钟,里面的鱼肉、田鸡(青蛙)肉、蛇肉、猪肉、螺肉等其实没煮熟,就急着往嘴里塞了,美其名曰“更鲜甜”。显然,这些吃法都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虽然口感好了,但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 class="pgc-img">>那么,涮肉到底应该涮几秒呢?对此,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两位同学李晓宇,刘珂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他们通过构建两个简化的数学模型,将火锅加热食物的问题转变为一维方向或者径向的非稳态传热过程,借助物理化学原理对片状和球状食物的传热过程进行了讨论,计算发现:1.8 mm 厚的肉片在沸水中加热15 s 时,其中心温度即可接近100 ℃;而对于直径2.6 cm 的肉丸,其中心温度接近100 ℃ 需要8 min 以上。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杂志《大学化学》上,张树永教授是该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 class="pgc-img">>作者设计了片状食物传热和球状食物传热的简化数学模型,分别对应肉片和肉丸来进行计算。讨论时以传统的加热方式作为参考,即以接近100 ℃的高温为加热终点,而不考虑低温烹饪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好处。因为低温烹饪的加热终点因人而异,难以得出统一的结论。
1 片状食物的传热
作者把肉片近似看作一个薄板,因为相较于肉片的长度而言肉片的厚度很小,在相同的时间内,沿肉片长度方向的传热相较于宽度方向的可以忽略。这样,计算片状食物加热所需时间就转化为沿着厚度方向,从肉片表面向中心传热的问题。
假设放入火锅后肉片两面受热均匀,同时火锅的高汤处于持续沸腾状态,水的湍动程度很大,导致水的对流传热系数很高。为了简化处理,我们近似认为肉片两表面瞬间达到沸腾温度。根据这一假设,我们将肉片的加热过程简化为无限大平面的一维非稳态传热问题,并建立如图1所示的数学模型。
< class="pgc-img">>图1 平板非稳态导热示意图
图2 显示,肉片中心的温度随时间的延长迅速上升,在15 s 左右即接近100 ℃。由于蛋白质变性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食用安全,将肉片放入火锅中的时间不宜低于15 s。
2 球状食物的传热
将牛肉丸、鱼丸、虾滑等球状食物假设为理想球体。为了简化处理,作者采用球坐标系,将其加热问题等效为沿径向导热的非稳态导热问题。设肉丸半径为R0,初始温度为T0,肉丸放入锅中瞬间其表面温度即等于锅内温度Ts,且加热过程中锅内温度Ts 保持不变。由于加热是对称的,为计算方便,我们取肉丸中心为坐标原点。于是热传导方程及相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3 球状食物中心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由图3可知,将肉丸放入沸腾的火锅中,161 s后肉丸中心的温度仅能达到45℃。有文献报导,把肉丸放入煮沸的汤锅中,约2 min后肉丸浮起,此时其中心温度仅为45.4 ℃ ,这与我们的计算结果比较一致。这表明以肉丸浮起判断生熟并不准确。为了达到灭菌效果以保证食用安全,肉丸的中心温度应接近100 ℃,这意味着肉丸加热时间应延长至8 min以上为宜。
3 结语
计算表明,对于1.8 mm厚的肉片,大约须加热15 s才能煮熟。所谓“七上八下”的经验,一方面会导致肉片表面温度降低更不利于煮熟,另一方面时间过短,其实并不安全;而对于直径2.6 cm的肉丸,大约2 min肉丸即可上浮,而加热8–10 min以上才能保证食用的安全,认为肉丸浮起来就是熟了的观点是错误的。
>性体质人群吃火锅时,温热的食物、药材、配料要减少。可选用清润汤底,如增加豆腐、白萝卜、马蹄等。选用清水代替麻辣汤底,选择清补食物,如淮山、白莲子、麦冬等。食物不要过烫,以免损伤口腔及食管黏膜,引起上火。火锅中途搭配水果,如雪梨、橙等,以清热润燥。要多吃蔬菜。
由于吃火锅一般不先下蔬菜,往往先期各种肉类胡吃海塞后,后面已经无“ 腹”消受蔬菜了。可采用双锅或清水,在火锅中途增加蔬菜摄入。但注意蔬菜不宜久煮,否则清火作用及营养均会减少。
控制总量,尤其是肉类摄入量,荤素比例要适宜。能量过剩及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会加重肠胃负担,易引起胃肠不适及上火症状。而实热型如上火可适当饮用凉茶,虚热型如上火可选用菊花或生甘草泡茶。
食用火锅应注意营养平衡;不喝或少喝火锅汤;海鲜类注意熟透勿夹生食用。另外,吃火锅频率最多一周一次为宜,一周两次也尚可,若一周4~5次则更易出现上火症状。
锅食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肉食、蔬菜、菌菇、豆制品等。食材涮煮时间过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涮煮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营养元素流失。
因此,掌握好火锅食材的涮煮时长,可是一门大学问!
△火锅食材涮煮时间一览表
>肉食重安全
有些人为追求鲜嫩的口感,不等肉完全烫熟就将其送入口中。
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涮肉时间过短,藏身于肉类、海鲜中的细菌、寄生虫卵,如旋毛虫、绦虫或囊虫会导致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但这并不意味着肉类食材涮煮的时间越长越好。相关科学研究结果显示,鲜肉类食材涮煮时间越长,口感越差。
蔬菜久涮无好处
蔬菜中富含水溶性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涮煮时间过长,蔬菜会大量流失维生素。
此外,绿叶蔬菜经过长时间涮煮,其中所含的硝酸盐会转变成为亚硝酸盐——具有潜在致癌风险,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菌菇一定要煮熟
菌类食材如木耳等一定要煮熟后食用。新鲜木耳含叶啉类光感物质,生食可引起日光性皮炎。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瘙痒、水肿和疼痛等病症。
豆制品不易久煮
大多数豆制品可以不经涮煮直接食用。若久煮,会造成豆制品部分维生素流失,口感松散和蛋白质变性等不良后果。
并且,火锅锅底往往含有大量油、盐,长时间涮煮豆制品会增加其油盐含量。
涮煮顺序有讲究
火锅食材的涮煮顺序也很有讲究。大多数人吃火锅时会先食用大量肉食,然后吃些面条、烧饼、糖油糍粑等主食,最后食用蔬菜、水果。
这样做会让你摄入过多热量、蛋白质,不利于消化。
所以最好先吃一些素菜和薯类,然后交替食用蔬菜、菌菇、豆制品和肉食,以减少热量摄入,降低油腻感,促进消化。
建议您用土豆、红薯等代替主食。土豆、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可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其次,这类食材属于高钾低钠食物,对于平稳血压大有好处。
吃火锅吃的不光是食材,更要吃出健康。来美锅优食买健康食材,让你避免“吃一次火锅,拉一次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