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成了创业失败率最高的行业,怎样才能避免踩坑?
很多大佬天天喊在嘴边的做法,为什么你学了就死?
餐饮无定势,自己去实践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不要相信权威,也不要相信大神,要靠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测试!
一切的经验都不能照搬,生搬硬套是大忌。再权威的大神,即使自己再开店,也不能保证百战百胜。
餐饮行业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西贝贾国龙耗资3000万、规划已久的麦香村,经历4次关店调整,最终仍然以叫停告终。
市场瞬息万变,如果简单按照经验行事,失败将是大概率的事件!
当然,错了没关系,找到原因,认清事实,马上去改、实践、测试。
顾客不是傻子
千万不要认为顾客是傻子。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发达,顾客一定比你聪明。
此前,在郑州一个考古学的大会上,专家所住的宾馆餐厅,在晚餐的时候上了一盘烤羊腿,结果几个动物考古学家就依照吃剩的骨头进行了分析,一致得出结论:这是猪腿骨。
当老板知道这几位都是靠鉴定动物骨骼吃饭的专家时,脑门上也只剩下大写的“服气”。
这些年,总有一些跨界人士,用各种噱头做营销,虽然短时间吸引了关注,引起了排队,但最终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如果你想着靠糊弄顾客做生意,这生意一定难以长久!
所以,你要把每一个顾客都当成行家,怀着敬畏的心态去用心对待每个顾客。
好吃不重要
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只要把东西做好吃了,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如果你怀着这样的心态开餐厅做生意,失败的概率会很大。
但凡去那些知名的餐厅尝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些餐厅的菜,如果按照口味评判,顶多也就85分(满分100分)!
就连著名的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明确表示:“好吃并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值得拿出来说!”“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死得很快!”
事实也是这样,虽然很多人吐槽海底捞不好吃,但是人家上市了!
这里面有个最重要的原因:人是众口难调的。天南海北各处来的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
所以说,不存在有哪一个产品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你所谓的好吃,标准是哪来的?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
所以,当你固执地在“好吃”这条路上自嗨时,我对你的前途表示担忧。
事实上,你只需要把菜品做到:所有的人吃完以后,不一口吐到地下,说“这是啥东西,根本没法吃”,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如果来100个人吃,打出来的平均分能到70分,那就说明你这个产品已经做得非常牛了。
不要做正宗,正宗的都死了
在市场上,总能遇到一些品牌,忍不住地打出“正宗”的标签。
事实上,正宗不是你自己喊出来的,而是顾客说了才算数。
放眼地域外的餐厅,开在兰州外的牛肉面,开在西安外的羊肉泡馍,开在柳州外的螺蛳粉,开在贵阳外的肠旺面……别管生意多好,原产地的人去了,估计都会愁眉:不正宗!
原因很简单:餐厅要赚钱,必然要按照当地顾客的口味进行调整。例如,在重庆吃火锅,用老油才是正宗,但是在其他城市,用老油连食品安全部门这一关都过不了!
所谓的正宗,要花钱吃饭的顾客说了算,不是老板说了算!
口味要100%稳定
估计很多同行是看到标题,忍不住想开骂才点开文章的。看完第三点,如果还没扔手机,说明你懂我在说什么。
接着第三点,我想补充:比起追求本就不存在的“好吃”,口味的稳定才是关乎一家餐厅生死存亡的:口味越稳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长,你的店才能开得越久!
如果你的餐厅,口味能一如既往地做到70分,比“偶尔100分,偶尔又让顾客怀疑厨师失恋了,口味简直是负分”更重要。
出品稳定,才是你产品的生命线,才是你产品的大动脉,才是你产品的心脏,才是你产品的核心,才是你产品经营的一切!
可以观察一下,肯德基和麦当劳,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国内还是国外,每家门店的汉堡和薯条,口味都是一样的。
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连锁餐饮品牌,成功的核心因素就是口味稳定。
营销不是万能的
餐饮生意不好做,特别是很多新手刚入行,店里几天没人就慌了。他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营销引流。
朋友曾经介绍了一个餐饮新手,在北京的三里屯开了一家火锅店。由于生意不好,亏损1000多万。这家老板四处想找懂营销的人。
事实上,不用内行,我们普通人作为食客,去品尝后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东西难吃,价格死贵,你就是把人引来,别人也不会来第二次!
这老板不听劝啊,各种营销挨个试,结果生意仍然一塌糊涂。
唯营销论,是大多数新人对没有做好餐厅的唯一解释。
卫生间也得干净卫生
仅仅餐厅的卫生就可以讲一天,还不重样。
因为现在好多店,尤其是中小型的店,卫生间不卫生,相信说到这里大家鼻子下面已经泛起卫生间的味道。
是的,大多店都忽略了卫生间的卫生。
这里的卫生问题主要指的是味道,我们要随时检查,不能有一丁点的污物。其实有过麦肯系经验的服务员应该对他们的卫生有体验:98%的麦肯店卫生是值得表扬的,没有异味,没有污物,随时有专人打扫。
你要学习很简单:你直接去,他们门后面有个表格,你拍个照片回来,比着做一张。再按照上面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就行了,就这样简单。
还有,就是味道,只要坚持打扫,味道就没有了。
这只是初级的,你要在同类中脱颖而出,厕所的功劳还是很大的,至少会给你10%的加分。
后面做的就是“变态”,让你的店干净得令人发指。如果能做到这个卫生,你的店不火很难。
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喜家德,老板在十几年前去日本考察时发现,人家的厕所很干净,所以当时就在门店卫生间里全部采用了大品牌的洁具,卫生做得跟日本有一比。
精简菜单,做减法
近年来,关于减菜单这个话题,业内已经讨论很多了。
很多刚刚开始创业的人,老是担心菜品种类太少,顾客不够吃,或者顾客吃了以后不满意。
于是,他们就拼命地去找新菜,或者去尝新菜,在外面吃了一个他认为好吃的菜,回来就描述给厨师,然后让厨师比着去做。
我曾经见过一个不到200平的小餐馆,菜单上有90多种菜,我看了以后摇摇头。老板担心地盯着我说:老师,是不是菜太少了?
我也看着他,摇摇头,说:是菜太多了!
菜品太多让顾客不好选择,对于厨房来说,也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对于采购人员来说,备餐也极其不便。
像中餐馆,一定要进行优化,减少菜品。
像单品为主的店面,比如说烤鱼店、炒鸡店,这种单品为主的店面更要做好产品的优化和精简,突出你的主营产品,将主营产品品质做上去,这个在后面为大家去说。
要做到产品线清晰,让顾客一目了然,提高点餐速度,加快制作速度,采购和厨房里面避免浪费。
食材一定要新鲜
品质也是必须要拿出来说道的,简单一点就是:新鲜。
曾经有同行说,饭店里根本做不到新鲜。
对于这种说法,只能说“呵呵”。如果一个开饭店的人,连新鲜都做不到,那简直就是耍流氓。
来吃饭的人,没有傻子。食材怎样,用的调料品质如何,顾客都能分辨出来。
对于一道口味70分的菜来说,新鲜必须要做到98分。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除了菜品口味70分,做好口味的稳定性之外,能支撑着餐馆生意火爆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新鲜。
只有一开始保证好菜品、主料的新鲜,把菜的品质做到极致,才能吸引大量的顾客回头。
所以,与其挖空心思琢磨怎么靠花样和营销来吸引顾客,不如把心思用到食材新鲜上。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当你真正开始丢弃当天剩菜的时候,你会心痛的。
当你忍住痛,坚持用最新鲜的原材料去面对你的顾客的时候,你的生意就会莫名其妙地好起来。
要想心不痛,需要你对每天的食材采购量有精准把握,这又是餐饮老板需要掌握的另一项高难度技能。
小 结
最后的最后,我想再次提醒想进入餐饮行业的人:餐饮是勤行,事事都要自己努力,不能上来就做甩手掌柜。
事情能不能做好和能力没有关系,和你的态度有关系,成功也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不断的去寻找最适合你的方法,然后扎实执行,直到有结果为止。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990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
开餐厅,模式和管理谁更重要?多品牌发展和单品牌发展到底该走哪条路?
集中打透一个区域集聚品牌势能?还是一有机会就做连锁加盟?
不同的阶段,太多的选择题让诸位老板们纠结不已。
在餐饮行业浸淫10年的A老板,缴了两千万“学费”才搞懂了这些问题!
第一坑:选项目
看起来有前景,实际却需要教育市场
▽
想开一家餐馆,管理重要还是模式重要?在A老板看来,选对好的模式才最关键。虽然在10年前,A老板初次创业时选择做粤菜是一个偶然,但回头复盘时,他认为自己选到了一个好赛道。
△
创业要选能看清楚未来发展的餐饮业态
A老板说,粤菜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业态,在消费者认知中是没有教育成本的。而自己的品牌能够10年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最初选对了赛道,即使如今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依然能够跟上。
不过,A老板同样也吃过选错赛道的亏。就是2010年,他做的点心品牌和餐酒吧品牌。
点心品牌其实是从粤菜品牌中剥离出来的,在A老板的粤菜品牌中,点心的点单率达到60%,这让他觉得,点心会是一个大市场。于是,重新打造了一个港点品牌。
然而,店开了以后才发现大问题,消费者对港点的认知,与西点和中式小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客人点单的时候,港点既不能作为主食,也不能作为茶点。这种认知障碍直接导致半年后被迫关门。
餐酒吧品牌的失败,是十几年前的重庆人对消费品质还没过多诉求,迟迟接受不了这个品类,即使门店管理做得再到位,最终还是关门。
这两个失败的品牌,A老板投入了1000多万,最终因为定位偏差而缴了“学费”。
教训:在创业初期选择赛道的时候,A老板认为还是应该选择比较成熟,能够看得清楚未来发展的餐饮业态进入。
第二坑:布局
占位核心商业区不一定适合你
▽
很多已经过了初创阶段,并且发展得蒸蒸日上的餐企容易有一种思维,即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去占位。
△
总想着占位,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就是只要看中好的位置,不管人流多不多,品牌认知度是否覆盖,先把位置占到,生意以后再慢慢培养。
A老板说,这样的思想非常危险,他就吃过大亏。
2010年,A老板的品牌开始跨区域到成都发展,原本找了三个好位置可以同时开店,快速在当地打开知名度,聚集品牌势能。但是A老板考虑到不熟悉市场,最终决定先开一家店测试。
用剩下的资金又在重庆解放碑开了一家店,当时重庆已经拥有五六家店。之所以这么做,当时的A老板单纯就是为了占位,“解放碑是当时重庆的中心区域,品牌如果不覆盖这个核心区域,有点说不过去。”
结果,这家店成为了最大的败笔,虽然商场人流不错,但大多不是品牌目标人群,最终在今年关闭。
而从前期投资到运营期间的持续亏损,至少损失了500万。
教训:餐饮选择一定要务实,哪里赚钱才去哪里,一定不能基于占位的考虑。如果以前因为占位进行了布局,但经营效果并不好,建议立马砍掉。
第三坑:规模
机会来了就加速,该跑的时候别慢走
▽
如今,很多餐饮老板迷恋做小而美的单店,但是在A老板看来,品牌如果想做大做强,就一定要先做大规模。
△
是走还是跑,学会控制做规模的节奏。
暂且不说,做大规模能够控制供应链、降低成本,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扩大影响力。
A老板认为,店招就是品牌最大的营销,所以麦当劳愿意花巨资去做店招,因为店招比品牌所有的广告都直观,只要品牌招牌在那里,影响永远都在那里。而做单店永远没有多店的影响效果。
那么如何控制做规模的节奏?A老板认为,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而自己也在上面缴了“学费”。
A老板在规模的步伐上走得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当他做粤菜品牌的时候,很快就聚集起了川渝两地的品牌势能,但在品牌输出上,A老板相对谨慎,后期开店速度很慢。
在最好的一年里没有快速占领市场,给了后入者可趁之机,导致目前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
教训:在创业期的前三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加速跑,尽可能抓住做大规模的机会。现在很多企业困扰的是先做强再做大,还是先做大再做强,这个没有绝对的答案。
所以,因人而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快的时候一定要快,势能放大了所匹配的资源就都不一样了。但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产品一定要做到,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达到平均水平以上。
第四坑:老板自己
专业的人往往只做份内的事,老板要操心
▽
A老板对于自己的评价是有情怀,但是性子有点自由散漫。对于金钱的企图心不够,从而在过去十年失去了很多壮大的机会。
△
品牌发展是企业老板和员工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果
他认为,做餐饮老板,如果对金钱的欲望不够强,对取得成功的渴望也不够强,就会让品牌在处于逆境的时候轻易放弃,并且导致团队没有强执行力。
在这方面,A老板也吃过亏。原本以为高薪聘请专业人士就能把品牌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上,专业人士往往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而品牌发展的方向和推力,更多还是需要老板来把握和使劲。
教训:作为老板,一定要在前期亲力亲为做很多事情,从各个链条和每个环节都要去熟悉。拖延症则是餐饮老板的大忌,很多时候需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点击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参干货—
统筹:刘晓红|编辑:王艳艳|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neicanmishu
30万餐饮创业,半年亏完几年心血。
退伍老兵做餐饮创业,半年亏掉30万退伍费。这个兄弟刚退伍回来,满腔热血,想闯出一片天地,说跟着他做餐饮,全程扶持,装修运营,都有人来交。毫不犹豫,把加盟费交了,学习不到半个月,就把店铺开了起来。一边装修,一边学习。开了以后才发现,附近的人流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 class="pgc-img">>周围做餐饮的很少,说好的总部扶持也只是偶尔来看一下。生意不好,也不会来解决。加盟前说的天花乱坠,加盟后人都找不到,只能靠自己。撑了半年实在撑不住了。把店铺转了出去。这个兄弟太想赢了,太想证明自己。在部队里面拿过这么多的奖,会这么多的技能,出身社会,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记得点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