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高速嘉浏段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拓宽中,而朱桥段是G15(南通方向)进出上海的窗口。小编想,为了能更好地服务来往的行车客流,应该在朱桥收费站旁【高速的两侧】升级打造全新的朱桥服务区,填补G15上海段缺乏优质服务区的现状。
朱桥服务区内部
距离朱桥最近的G15内南北两个服务区分别是金山区的沪浙服务区(相距约85KM)和太仓市的沙溪服务区(相距约28KM)。而作为上海北部连接江苏省的朱家桥,更要发挥它“魔都门户”的牌场,以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形象展现它年轻、奔放、包容、卓越以及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城市理念。除了给过客提供服务区一些基础功能外(包括厕所、开水间、便民服务等),更要升级打造一个多功能高档次的年轻态智慧化Service Area。
G15(南向)现有的朱桥服务区,体量太小,功能服务单一。小编觉得应该重新改造一下,但由于朱桥服务区占地面积有限,西邻厂房,没有多余的空间外拓(除非对其进行拆迁),所以改造除了对服务区空间布局的重新整合外,还要加高建筑的层数,用诸多潮流元素和年轻态的装修风格,绘上魔都文化精髓和嘉定特色风貌,展现朱桥服务区(上海欢迎您)的大气谦和。另外朱桥慢慢在转型成为科创新镇,智慧化的生活方式将引领未来的多种城市需求,所以服务区也该引入一系列智慧产品,包括智慧停车、智慧点餐、智慧加油等等,方便客流的快速使用。最重要的是服务区除了基础小吃外,必须导入咖啡文化和知名的快餐品牌,譬如:星巴克或咖世家、麦当劳或肯德基或汉堡王、小杨生煎或老盛昌汤包、罗森或全家便利店、DQ冰雪皇后或哈根达斯、COCO奶茶(或其他同行品牌)、85°C、大鼓米线等等。
这个可以借鉴阳澄湖服务区,人家真的做得特别棒(无论是装潢布局还是品牌导入)。其服务区室外俨然江南水乡的模样,古风古韵的氛围,不晓得的还以为误闯了某个小众园林。众多网友表示,本来只想在这里歇个脚,但进了门来却像逛了趟街。蓝天白云的顶棚装潢,小桥流水的商业水街,诗情画意的苏式亭台楼榭,简直美呆了!人家一个服务区引进了50多个美食品牌,堪称服务区中的商业大佬。很多人来过一次就对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来高速服务区还能这么美这么值得逛的。阳澄湖服务区不仅代表了江南地方文化的特色,也展现了当地商业与美食的繁荣。所以朱桥服务区也该做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来迎接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的城市高速道路深层发展的新模式,以城市过渡的名片展现一个全面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
阳澄湖服务区
而朱桥G15(北向)暂无服务区,小编认为可以在汇源路收费站的北面建造一个全新的高大上服务体。相对比西区的空间体量要大一些,建筑风格可以结合朱桥科技小镇的设计理念去打造,装潢设计还是要延续西区的统一态势或进行微调,要其符合东西两区总的服务基调。此时已到即将出沪的门口,一定要给人留下深刻的旅途印象,所以除了新颖潮流的都市快餐外,还要赋予上海传统特色的地方餐饮美食,像南翔小笼、老上海馄饨、沈大成、杏花楼等沪上知名老字号的加盟。
甚是美好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还有这休憩片刻的服务区时光。服务区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休息方便的场所了,它可以是一种文化、一段体验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服务”二字,更多去释放当地的人文素养、美食和特色旅游,来作为高速服务区的发展理念,给更多的人了解沿途这座城市的美丽篇章和璀璨未来。作为衔接沈海高速沪太两地的门户窗口,将来更好地服务G15来往的客流并传输魔都生活的智慧多姿,真心希望朱桥服务区的未来设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现实。
更多本土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百姓朱桥(首发)
<>2018中国餐饮品牌力100强”新鲜出炉,按照这些餐饮品牌的形成背景,红餐划分出餐饮老、中、青三代。它们打造品牌力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清晰可见的时代纹理?
近日,“2018中国餐饮品牌力100强”新鲜出炉(榜单链接:重磅!中国餐饮品牌力100强完整名单公布!),各个品类皆涌现了品牌力强劲的品牌。
餐饮品牌力的生成,在不同的时代有独特而又相似的路径。或者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打磨提炼出来的,或者是抓住时机仅在一朝之间功成名就。
按照这些餐饮品牌的形成背景,红餐(ID:hongcan18)划分出餐饮老、中、青三代,它们打造品牌力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清晰可见的时代纹理?
百年餐饮老生
险中求稳,品牌力依旧强劲
在餐饮行业,一个餐厅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左右,能挺过10年的都能算是老品牌。而北京全聚德、东来顺,杭州楼外楼、苏州松鹤楼、上海杏花楼、广州陶陶居等餐饮老生,凭强劲的实力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甚至两个世纪的时间,至今屹立不倒。
老字号的品牌力是时间的馈赠。 它们曾是区域美食的佼佼者,靠菜品和服务汇聚成穿越时间的口碑,连结几代人的记忆,沉淀下独特、厚重的品牌文化底蕴。这是老字号的魅力所在,也是它们的品牌力体现。
近两年,在新消费环境和新餐饮势力的冲击下,频频传出老字号不敌“新来者”、经营状况不佳的报道。如何用旧瓶装新酒,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延续这份品牌力,是这帮餐饮老生们力图破解的。 为此它们做了很多尝试。
上市曾是一条敞亮的路径。2008年全聚德上市之后一度业绩飘红,广州酒家紧跟着也申请了IPO,只是广州酒家上市路长,直到去年才成功过关。同年,创立于1925年的安徽同庆楼也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在上交所上市,所募资金主要投向扩张和加固配送。
老字号+资本的强强联合,原本有助于前者快速扩张、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但老字号毕竟发展了数十上百年,根基深厚,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步都需谨慎,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全聚德上市之后直营店和加盟店共增加了49家,但因为模式太重,难以完全复制,经营状况未能达到上市之初的预期。
除此之外,老字号们还一直在年轻消费人群的边缘试探,就像爷爷奶奶学习用微信一样,通过新品牌或新业务,试图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东来顺的单人小火锅品牌“青春逗”在业绩不佳之后变身为“涮局”,与盒马鲜生合作,欲借助线下体验发力线上火锅配送;热干面老字号蔡林记近期也开出了首家智慧餐厅,用新零售迎合年轻人的快节奏;广州酒家的子品牌“西西地”则依循现下的口味潮流,主做融合菜,用中等亲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
在外界看来,这一系列的尝试,见效的少,无疑是失败的。而对老字号而言,尝试的意义或许不是盈亏,而是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以便更好地接近市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字号的品牌的号召力仍然强劲。目前来看,它们的品牌力更多体现在旅游餐饮和商务宴请中,给人高大上的感觉,但只要肯放下身段,抛掉厚重的模式,再将老字号的技法灵魂注入其中,未尝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陶陶居,精简产品,用原本精致的点心配上时尚但又具有广式特色的装修风格,将门店开到地标性购物中心、机场等年轻人聚集地,“轻装上阵”之后受到年轻人的一致好评,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0~40年餐饮中生
随菜系而起,磨出强大实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尤其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肯德基、麦当劳相继进入中国,对中国餐饮行业的冲击无疑是颠覆性的。
在这两大洋快餐品牌的影响下,原本大排档式和酒楼式的中餐,一边学着标准化经营和系统化管理模式,一边总结中餐的特点,慢慢向着品牌连锁的方向发展。
△上表中除了2个品牌在1978年之前创建外,其余均为改革开放以来创立的。
一大批餐饮中生代,如海底捞、真功夫、西贝、九毛九、徐记海鲜等,从那时开始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成为现在的餐饮头部品牌。如今,它们的门店数量众多,大多打磨出了自己的生态体系,凝聚了强大的品牌实力。
在简快餐品类里,真功夫、乡村基、和合谷、老乡鸡等学习麦肯的体系,加入中餐的精髓,在这个赛道里占据了先手优势,即便现在这个品类里涌现了大量互联网式、现炒式的快餐品牌,它们的品牌力仍难以被超越。
在这段时间还有不少依附着菜系、“抱团”瓜分市场的中生品牌。 “川鲁粤淮阳,闽浙湘本帮”,八大菜系中,川菜和浙菜两系中衍生的品牌显示出了明显的地域性。
川菜随着四川人的外迁,散播到全国各地,至今已经演变成所有菜系里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菜。1996年眉州东坡在北京创立,1999年大蓉和在成都创立,两个品牌都以菜式创新为主导,但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川菜的两大代表性品牌。
眉州东坡将川菜精细化、标准化,更利于复制,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改进川菜,使川菜更符合大众口味。而大蓉和则扎根成都本地,兼收并蓄各菜系特色,创新出以川菜为根基,“形如淮扬,味在川,色及杭帮,精其粤,地道蜀风又似湘”的新派川菜。
而从川菜里分离出来的火锅系更是自带“通吃”属性,孵化了众多强大的品牌。海底捞、德庄、小天鹅火锅、渝味晓宇火锅等都是从几张火锅桌起家,靠着创始人的实干和智慧,一点点蚕食全国市场,让消费者们欲罢不能。
与川菜品牌得利于菜系本身的侵略性不同,浙菜里杭帮菜的地位则完全可以算是品牌打下的江山。 在大众餐饮兴起之初,以外婆家、绿茶餐厅为代表的杭帮菜品牌抢先进入商场,以简约时尚的装修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抓住了他们的胃。
与此同时,浙江本土品牌丰收日和新荣记,也依凭浙江靠海方便获得海鲜的便利,定位为海鲜餐厅,通过品牌力将浙菜的影响力辐射到长三角甚至更远的地方。
除此之外,湘菜系望湘园,淮扬菜系小厨娘、旺顺阁,西北菜系西北莜面村、九毛九,粤菜系炳胜品味、避风塘、半岛餐饮等品牌也蛰伏各地积蓄力量。
相比之下,这些餐饮中生力量有着更朴实的餐饮态度,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摸爬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中央厨房、管理体系和品牌理念,磨出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它们在未来的餐饮市场中保持足够的品牌力。
10年以内餐饮小生
流量划时代,爆品推品牌
流量是近几年餐饮发展的关键词,谁能把握住客户流量,谁就能创造最大的品牌价值。
在这个时代里,新锐餐饮小生层出不不穷,迭代迅速。它们一方面以单品爆款为主打,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获得最大的流量;另一方面对年轻人有着精准的洞察和把控,擅长将消费者喜爱的元素与餐饮糅合,打造出个性化极强的品牌。
2013年,烤鱼品类的火爆离不开探鱼和炉鱼这两个品牌的造势。探鱼将烤鱼从重庆万州挖掘出来,配以“文艺范”的装修风格,开创了炭火烤全鱼全新的餐饮呈现形式。炉鱼则用个性时尚的装饰打造类似于酒吧的自由氛围,丰富的配菜及冷菜搭配,改变了烤鱼唱“独角戏”的餐桌布局。
而这个时候,时间的积累对品牌力的影响渐渐弱化,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品牌的形成几乎只在朝夕之间,抢占市场的速度是树立品牌力的关键。
在最近爆火的茶饮领域,品牌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喜茶自创芝士奶盖茶与大街小巷的粉末茶区别开来,并在空间上不断尝试新的概念;而奈雪の茶创造茶+软欧包的模式,以及鹿角巷凭着一杯设计独特的焦糖珍珠奶茶,几乎一夜之间名声鹊起,从一众茶饮品牌中脱颖而出。
还有在潮汕牛肉火锅中逆势而起的陈记顺和和左庭右院,抓住食材机遇的地方菜品牌云海肴、客语,以及用新零售方式打开咖啡市场的瑞幸咖啡。
这些餐饮小生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很好地契合了消费者对休闲时尚、品质和便捷的需求,同时善于利用资本的力量强化运营、供应和人才体系,快速跑马圈地,通过数量和规模汇聚起突出的品牌影响力。
品牌力的形成更容易了,但要守住却不容易。随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涌入餐饮行业,不同模式和风格的餐饮品牌层出不穷,也迭代迅速。
在餐饮行业,各领风骚一两年的品牌比比皆是。现在看来,品牌造势能力强、走得快,并不能代表能走远。而如何让品牌走远、走稳,是餐饮小生们要去学习和突破的。
>| 互联网的那些事
打开长沙地区的大众点评,麻薯榜第一名是来自墨茉点心局的“彩虹蛋爆浆麻薯”,收藏量达到2.3万人次,远远超过第二名其它品牌产品的1956人次收藏量。
墨茉点心局是一家新中式烘焙品牌,成立于2020年6月,现烤麻薯是他家的爆品。消费者为之疯狂,据了解,自成立以来,墨茉的每个门店外“人潮汹涌”,愿意排队等上半小时甚至更久的顾客比比皆是。
墨茉点心局正在成为资本“宠儿”。截至目前,墨茉点心局已完成B轮融资,短短一年内获得来自清流资本、元璟资本、日初资本、番茄资本、源来资本、今日资本的多轮投资,累计融资数亿元,估值达到20-30亿元。
事实上,根据官方信息显示,墨茉现有门店16家,这意味着,墨茉单店估值超过一亿元。
年轻的墨茉点心局是如何成为网红品牌的?为何近年来新中式烘焙赛道如此火爆?超高估值背后是否有泡沫?
且看本文分解。
烘焙新秀崛起
从菜单上可以看出,麻薯、芝士脆、泡芙为店内的主打产品,另外还有小贝、土司、蛋挞、老婆饼、蛋黄酥等,单价在6-50元之间,在大众点评上,墨茉的人均消费为30元。
墨茉点心局将传统糕点融入新元素,中点西做,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其它类似的烘焙品牌,墨茉点心局还推出了饮品系列,糕点+饮品延伸了年轻人的消费场景,带来了“一口点心一口茶”的独特体验。
年轻的墨茉点心局是如何成长的?
从装修风格和营销方式来看,狮子头logo+红蓝调霓虹灯+实木铺设装饰,处处透露着近两年消费市场上十分火爆的“国潮风味”,还和自然造物联名打造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的点心,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对于新消费品牌的审美需求。
而同类型新中式糕点品牌如吴酥生、詹记、廣蓮申虽然也定位于年轻消费者,但在品牌风格上并未打出如此特色。
除此以外,墨茉点心局的爆火还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长沙。长沙作为“网红城市”的顶流,在这里先后诞生了“茶颜悦色”和“超级文和友”两大网红品牌,有人称之为新品牌的“孵化器”。
来来往往的年轻人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将长沙的美食传向全国各地,加速了品牌成长,截至目前,小红书上关于墨茉点心局的笔记已经超过1万篇。墨茉的门店大多布局在五一商圈附近,这里更是长沙的“心脏地带”,助力墨茉迅速打响名号。
墨茉点心局的创始人王丹曾担任时尚帽子品牌FUO和新锐茶饮品牌ARTEA创始人,她深刻洞察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从一开始,墨茉就找准用户痛点,选择新中式烘焙,一方面糕点是高频次消费品,不需要再花费成本打开用户心智;另一方面,新中式在传统糕点基础上有所创新,改善了过去的高甜、高油口感,兼具颜值与口味。
可以说,墨茉点心局用不到一年时间再次点燃烘焙市场之火,离不开品牌对于市场的敏锐洞察以及自身的产品创新。
群雄逐鹿的新中式烘焙
烘焙食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香港、台湾进入大陆市场。在过去,传统中式烘焙品牌包括稻香村、杏花楼、徐福记等,主打传统节日送礼场景,给人略显刻板的气息,而西式烘焙品牌如巴黎贝甜、克里斯汀、好利来等,给人带来精致、年轻的印象,传统vs西式,成为了对头。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国内烘焙市场可以说是西式烘焙的天下。以烘焙门店为例,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烘焙门店仍以经营面包、蛋糕为主,这类门店占比近80%,而中式糕点门店只占10%左右。
2013年,北京卫视的一档美食节目使得鲍师傅的招牌产品“肉松小贝”在网络中爆火,从而撬动市场,自此,各种新中式烘焙品牌开始兴起。美团点评发布的《2020年中国烘焙门店市场报告》称,2020年全国中式糕点门店规模增长率达21%。
特别是近两年,新中式烘培赛道的火热景象有目共睹。
7月14日,成立于2019年的新锐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宣布完成A轮融资,品牌估值已经达到20亿元;南京新中式糕点品牌泸溪河自2017年诞生至今,全国门店已超过140家,备受VC关注。此外,轩妈、詹记、木鱼等多个新中式烘培品牌也纷纷崛起,在烘焙市场跑马圈地。
这条赛道为何如此拥挤?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的烘焙市场具有巨大想象空间。根据《2020年烘焙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达到2358亿元,未来5年预计将以7%的速度持续增长。
由此看来,一家家糕点店背后是价值千亿的广阔市场,资本难免躁动。而从消费者这端来看,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追求“好吃、健康”,崇尚个性,喜欢尝试新事物,相较于上一代人对于西方品牌的盲目追求,他们拥有更多的文化自信。
根据美团点评统计,中式烘焙门店消费者中,最主力人群是年龄介于25-3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达36%。同时,女性消费群体占76.6%,成为烘焙门店消费人群的主流。
因此,紧紧抓住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消费心理,正是新中式烘焙崛起的契机。
在口味上,新中式糕点以传统中式糕点为基底,在工艺上融合了西式糕点的特色,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低脂低糖满足了年轻人的胃。在营销上,讲好新的“国潮”故事,通过有趣的文案、年轻化的包装、跨界联动来俘获年轻人的心。
过去,在与西式烘焙的PK下,不论在包装、口味,还是营销上,中式烘焙品牌都略输一筹,如今,面对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以及新消费者的崛起,新中式糕点强势入局,通过创新,中式糕点迎来振兴的好时机,新品牌迅速成长,资本加持,烘焙赛道持续升温。
火热下的隐忧
在新中式烘焙市场中,既有稻香村、鲍师傅等老字号品牌入局,更有墨茉点心局、虎头局、轩妈等新兴品牌强势崛起,可以说,新中式烘焙当下是欣欣向荣。
目前来看,墨茉点心局受到资本和消费者的双重青睐,但高光背后是其地基不稳的发展隐忧。
推爆款、KOL种草、讲故事,墨茉点心局是典型的网红发展路径——选择一个缺少头部竞争的赛道,推出爆款,通过故事和社交媒体平台讨好年轻人,在获得大量流量以后吸引资本入局,最后回头为品牌注入足够的文化内涵。
网红打法可以使新品牌快速崛起,但如果不能保证产品持续的后劲,最终结果只能是消费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例如被资本热捧的植物基食品赛道,去年全球投融总金额超80亿元,一批网红品牌如星期零、未食达、Green Monday等快速崛起,却又很快在市场回归沉寂。
除此以外,“国潮”标签如今正成为很多新消费品牌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以此更快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但当国潮盛行、处处国潮时,不仅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用户也会对“国潮”名号背后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内涵产生质疑。
市场需要好故事,但只有经得起推敲的好故事叠加过硬的品质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新中式烘焙赛道红海一片,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崛起,同质化现象也随之而来。清一色的肉松小贝、麻薯、蛋黄酥……各家换着花样打造新品,而真正成为爆品的只有那么几样,大多数所谓新品不过是换个口味和名字,沦为“一次性消费品”。
对此,注重创新、加大研发、推陈出新才是糕点店消解同质焦虑、赢得挑剔味蕾的新解法。
值得注意的是,墨茉点心局10个月之内估值翻了500倍,1年内融资4次,单店估值超1亿元,这是过去线下连锁店极少出现的情况。资本疯狂押注,品牌身价高涨,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么高的估值背后有泡沫吗?
毫无疑问,新中式烘焙赛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但面对快速更迭的市场、捉摸不定的投资和喜欢尝新却又缺乏忠诚度的年轻人,墨茉能否让消费者和资本持续上头,还要拭目以待。
而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如何拒绝昙花一现,成为绿树长青,则是所有网红消费品牌都需要考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