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餐饮网 刘妍
解决顾客的一日三餐,是所有餐饮企业的梦想!
又一家食品巨头,杀入餐饮新零售赛道,创新门店模式,意欲成为顾客的家庭厨房。
近日,速冻食品巨头思念食品在河南郑州开出了首家“爱烧饭”三餐生活超市,区别于传统便利店和超市,这家店只卖一日三餐相关产品!
“爱烧饭”项目启动前就引来了阿里前CEO卫哲的嘉御基金投资,计划年内开出50家直营门店!
那这家三餐超市到底长啥样?能否成为餐饮新零售赛道上的新模式?
速冻食品巨头思念开社区餐饮便利店,
聚焦一日三餐!
“爱烧饭”首家门店就开在郑州的蓝堡湾,门店面积大约70平,门头上“思念爱烧饭”的右边印着“三餐生活超市”6个字。
店内共设有热食区、冷冻区、方便食品区、火锅烧烤食材区四大区域,产品总数达400多种。
1、热食区:
一进到店里,可以看到爱烧饭在收银台附近设了一个热食区。但相比一般的便利店,爱烧饭的热食区明显更大一些,产品也要丰富许多。
早餐类产品:包子、玉米、豆浆、茶叶蛋。
小吃类产品:关东煮、烤肠。
除了早餐和小吃类产品,还有整只烤鸡售卖。
2、冷冻区:
冷冻区的产品主要有两大类:
传统速冻产品:包子、饺子、汤圆。
预制菜:既有鱼香肉丝、水煮鱼、酸菜鱼等一些餐桌上常见菜品,也有炒饭、焖面等主食。
这些菜品每周都会调整更新,消费者买回家之后只需要简单加热烹制,很快便可以出锅享用。
摆放菜品的冷柜上还贴有“晚餐推荐”、“中午管饱”、“活力早餐选”等标签,引导顾客根据消费场景购买产品。
3、方便食品区:
紧挨着冷冻区旁边的是方便食品区,货架上面摆着螺蛳粉、拉面说、酸辣粉等网红产品,以及一些解馋小食。
此外,还有日常消费频次比较高的鲜食、卤味、冷饮、乳制品、饮料和部分常温产品。
其中在卤味的选择上,爱烧饭和周黑鸭、绝味等休闲卤味不同,更侧重“餐桌卤味”,如猪头肉等菜品,可以上桌作为一道菜。
4、火锅烧烤食材区:
在爱烧饭还在店里设了专门的火锅烧烤食材区。
但是和市场上遍地开花的火锅食材超市不同的是,火锅烧烤食材在店里的占比很小,并不是爱烧饭的主打品类。这一区域卖的是一些火锅底料、蘸料,以及番茄酱、香菇酱等烧烤用料。
连阿里前CEO也投资,
“三餐生活超市”成社区新零售下一个风口?
后疫情时代,聚焦餐饮新零售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像爱烧饭这样聚焦于“解决社区一日三餐的餐饮超市”,还是头一回见。
1、围绕“三餐场景”,餐饮零售迎来新风口
经历了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在家做饭,再加上外卖的补贴取消,大家在家做饭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提高。所以,主打便利的便利店、垂直品类门店快速发展,许多创业者或巨头都开始围绕“一日三餐”的场景,盯上了这个零售新风口。
今年的1月16日,餐饮供应链巨头千味央厨在郑州开出了一家名为“早饭师”的早餐店,产品不仅包括各种新式油条,还包含粥、蒸饺、菠萝虾等,尤其是“三餐食季”的套餐搭配,大有从早餐切入,来做全天生意的势头。如今,“早饭师”已开出了5家店,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思念食品作为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店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两次开快餐店失败后,思念食品今年1月就在天津悄然成立了“爱烧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先是在思念食品工业园的办公楼内,只面向园区的员工,开了一个“爱烧饭”封测体验店。测试了好几个月之后,才面向市场开出了郑州首店,可以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爱烧饭不同于在卖日用品之外兼顾餐饮的便利店,也不同于在内部开设餐饮档口的商超百货,直接将目光对准了“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正是看中了这一新风口。
2、“预制菜”崛起,成撬动家庭餐桌“新利器”
对于没有时间在家做饭的消费者来说,预制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平常,消费者要想吃上自己做的一道菜至少得经历买、洗、切、配、调、烹、吃、刷8个环节,而预制菜能将这一系列环节减到2一3个:顾客买回家只需要热一热就能吃,吃完连碗都不用洗。
去年一批餐饮企业纷纷推出预制菜,但投入最大的是西贝的“贾国龙功夫菜“,直接投资10亿打造自己的中央厨房,一下推出了包含八大菜系在内的几十道预制菜。所有菜品都是半成品,放在店内保鲜柜内,顾客下单以后,买回家加热就能吃。
就在爱烧饭门店开业的前一天,主做半成品菜的味知香成功登上了“A股预制菜第一股”宝座。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业态,在预制菜上产生了交集,这也向行业释放出一个信号:预制菜在未来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半成品预制菜很好地规避了生鲜品类存在的短板。相较于生鲜而言,冻品预制菜的损耗更低,同时供应链在跨城跨省的全国发展过程中,无需在新区域重构供应链体系,能保持高品质产品最大程度上构建全国统一的供应链,形成全国规模效应。”阿里前CEO卫哲说。
此次思念食品开出爱烧饭,400多款SKU里面,种类最多的是以三餐为消费场景的预制菜品,可以窥见其布局家庭餐桌的“野心”。
职业餐饮网小结:
“社区是未来新零售必争之路,谁把社区位置卡住了,谁就拥有了和传统零售抗衡的武器”!
爱烧饭的新门店模式,能否成功解决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或许还有待市场验证。但是,这无疑是思念食品进军社区新零售的一种探索!
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7月31日,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与泰康集团创始人陈东升、华泰保险集团创始人王梓木、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等,在位于中关村的物美超市,共同品尝物美大食堂19.9元的自助餐。
据悉,多家零售企业跨界推出了餐饮业务,如物美集团开设的“物美大食堂”主打平价策略,吸引了不少周边消费者前来体验。便利店企业7-Eleven则在广州开了一家小食堂,提供现点现做、即烤即炸的限定鲜食,销售的品类以平价的快餐为主。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零售企业热衷于在餐饮领域探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是一种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试图找到‘零售+餐饮’模式中‘1+1大于2’的效益。其次,这是部分传统商超为了应对大环境的压力和挑战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当然这也是探索性的。”
商超开设食堂
近日,物美超市在中关村店、通州龙湖店中开设“物美大食堂”。据了解,物美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物美大食堂”拓展至20家门店。
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食堂均是开设在超市内部,面积上包括后厨在内在300平方米以上,包括凉菜、炒菜、主食、水果、小吃、甜品在内的60余种菜品。定价为面食类碳水自助13元、炒菜类自助19.9元。
谈及开设大食堂的背景,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出:“根据2023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其他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养老助餐服务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构建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开设了物美大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就餐,也解决了周边青年人、打工人的餐食问题。此外,大食堂项目也为超市带来了更多客流量,同时也是顺应我们天天价廉、永远物美的策略。”
根据物美方面的统计,通州龙湖店开业首日客流接近500人,中关村店持续保持每日500至700人的高客流量,单日营业额接近两万元。
零售企业探索餐饮,这是一门好生意吗?对此,文志宏表示:“物美开设食堂的优势在于品牌的背书,在北京市场,物美是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另外,由于平价食堂对于食材的供应链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高的性价比才可能支撑。物美卖场具备空间的优势,利用卖场空间做食堂在租金上会比其他食堂更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平价餐饮竞争激烈,且毛利相对于其他餐饮业态来讲要低,因此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较高。”
实际上,不只是物美,多家商超也在加大对餐饮的投入。根据公众号“永辉同道”在2023年年底发布的内容,增加烘焙、面点、熟食等加工餐饮区是永辉新店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永辉福州滨江金榕店为例,在店内,永辉专门开辟出更具“烟火气”的现制早餐、轻食、卤味、炸串以及捞汁小海鲜等加工食品区;同时,在门店周边,永辉则推出具有性价比的永辉社区食堂,解决消费者的“一日三餐”。
此外,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德国零售企业ALDI奥乐齐也在门店内部设置热食区域,销售烘焙、烤物、炸物等热食产品。
对此,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认为,商超开设食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引流。另一个原因则是对于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为在商超的客流在饭点时间提供餐饮服务。
便利店加大鲜食投入
除了商超之外,鲜食销售在便利店中的比重正在上升。根据《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从商品品类销售贡献看,鲜食、生鲜产品和咖啡销售占比略有上升;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为4.0%。
今年上半年,7-Eleven在广州开设了一家小食堂。根据公众号“广东7ELEVEN”发布的内容,开设在广州天河区的小食堂提供现点现做、即烤即炸的限定鲜食,品种包括即烤可颂、搭配即炸猪排的咖喱饭、牛肉汉堡、薯条等,在价格上也较为亲民,比如一份猪排咖喱饭搭配可乐套餐售价22.9元、薯条售价6.9元/件。
实际上,“以食为先”一直都是7-Eleven的核心战略。7-Eleven中国董事长、总经理严茜曾在2023中国便利店大会上指出,在全球发展的目标中,战略核心还是以食为先,将充分发挥集团在供应链、商品研发上的差异化优势,一方面不断强化供应链,另一方面不断提升FF日配为核心的商品品质,同时继续扩大各种品类。
除此之外,便利店头部企业全家也在餐饮上加大投入。在去年全家推出的新一代门店中,围绕“一日五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策略,升级鲜食产品,并加大鲜食区的面积。
对此,李维华指出:“便利店做餐饮由来已久,本身餐饮在便利店中就有所占比。由于很多人不吃冷的,所以就慢慢引入了关东煮以及其他的餐饮品类。另外,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夜生活的丰富,便利店提倡‘一日五餐’,很多便利店被称为‘深夜食堂’,满足了饭店不能提供饭食的时间段里用户的饮食需求。”
文志宏则表示,便利店开设食堂,无论是日企还是国内本土零售企业都有过相应的探索。由于便利店的便利属性,与餐饮尤其像快餐有着天然的契合,因此,目前很多便利店的快餐、鲜食的营业额占比以及对于利润贡献的占比都比较高。在便利店里卖鲜食已成为了大多数便利店的标配,在此基础上,再往食堂做一些延伸,拓展堂食的空间。当然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讲,这只是一种探索,因为便利店对选址的要求很高,意味着门店租金不低,且空间也有限,在此背景下开设食堂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零售+餐饮”模式的未来空间
众所周知,商超和餐饮本质上是两种业态,同时经营两种业态对于企业来讲是有挑战性的。李维华认为,两个行业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体现在装修、产品、加工、销售、服务提供等方面。在此背景下,企业在营销方式、人员招聘、管理、对客户的服务上都需要下额外的功夫,管理难度、经营风险等都会增加。
以物美食堂为例,物美方面与专营社区食堂、学校食堂的餐饮供应链公司莎莎供应链深度合作。据了解,物美食堂的人员、菜品,包括炒制都是由莎莎供应链负责。
在克服不同业态带来的经营挑战之外,商超要把食堂做好还需要大量的投入。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7-Eleven在这方面做得好,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投入,其在餐食的口味、配送、还原度上的研究、投入是非常可观的。每一个单品都是基于研究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制作出来的,同时具备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所以有了很好的口碑和回头客。”
赖阳进一步指出,现在很多超市都在探索各种各样的餐饮,这其中面临的问题在于:如果口味受消费者喜爱,那么有长期的回头客。但如果消费者觉得价格虽便宜,吃两三次之后已经吃腻,那么,恐怕客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而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对于很多商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有的商超选择引进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这确实可以取长补短。至于合作方在口味的研究、品质把控上的能力如何,也考验着商超筛选合作伙伴的能力。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商超的核心还是要回归到商品上面。“对于商超来讲,做餐饮不一定是个必选项,但确实是一个辅助项。长期来看,能不能提供好的、有优势的、有性价比的餐食服务对消费者的驻留至关重要。而更重要的则是商超本身需要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改革,消费者到商超目的并不是为了吃快餐或者是轻食,还是为了购物,所以重点还是要落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上,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产品。”张毅表示。
< class="pgc-img">市里的快餐档口排起长队。
>“9.9元的鱼香肉丝套餐要两份,帮忙加热下这边直接吃。”7月30日中午,“00后”上班族小杰和同事走进某商务楼下的见福便利店,点餐后径直到用餐区等餐,而附近座位上已经有两位市民在享用午餐。
记者走访发现,大润发、Olé、元初等超市均开设了自选形式的餐饮,见福、罗森等便利店也持续加码堂食服务……如今,鹭岛越来越多超市及便利店刮起“食堂风”,打造“购物+用餐”一站式便利体验,并以高性价比吸引众多客流。
< class="pgc-img">超市内开辟堂食吸引众多食客光顾。
>【现象】
卖场内设置就餐区 到饭点时座无虚席
“我的午餐基本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解决,周末或者晚上下班后就经常光顾家附近的大润发超市。”作为刚刚工作1年左右的年轻上班族,小杰租住在离大润发不远的公寓,他说,大润发新上的自选快餐很不错,价格不贵,用餐也方便。
7月30日中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小杰提及的大润发(厦门店)发现,卖场内的就餐区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在用餐了。它紧挨着卖场的熟食区,3.9元的黑米粥及南瓜粥,9.9元的蛋炒饭、炒面及炒河粉,11.9元的现做凉皮,还有各色包子、馒头、卤味等……餐品涵盖早中晚。其中,单独开辟的“美味快餐区”,有荤有素,按斤称重,标价29.8元/500克,消费者根据需要打菜后,由工作人员称重。
大润发(厦门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5月底,卖场正式推出自选快餐(原先是工作人员打好的一份份盒饭),每天中午至少供应12道菜品,米饭可以免费续,赠送例汤。在附近从事安保工作的李先生说,由于距离近、价格合理,所以他几乎天天中午都会到大润发吃午饭。说着,他还为记者展示了当日的结账小票,当天他打了两荤一素配上米饭及例汤,花了大约12元。
据了解,大润发(厦门店)在2021年重装后,就在卖场内开辟了就餐区,面积大致十几平方米,摆放着十余张餐桌,每到饭点总是座无虚席。就餐区还设有一台自助收银机,消费者购物后,就近结账即可用餐。而这样的就餐区,不仅上班族喜欢,也受到在附近上课学习的学生及家长的青睐。
< class="pgc-img">厦门不少超市开辟就餐区。
>【布局】
超市便利店纷推“平价食堂” 餐品涵盖一日所需
不只是大润发在做便民食堂的生意,位于万象城的Olé精品超市内也设立了快餐档口。7月30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在该超市看到,快餐档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过,Olé精品超市里的快餐档口是由工作人员负责打菜盛饭,中午供应二十多道菜品,消费者任选其中3款18元、任选4款22元、任选5款27元,荤素搭配。
元初超市也从2018年起涉足食堂业务,目前已在厦门的4家门店布局。其中,提供堂食的门店是星河店、磐基店及五通店,食堂的外卖服务则在枋湖店,有小碗菜、米粉及面食等各色餐品。
便利店也在加码堂食服务。记者从见福便利店了解到,见福从2008年开始,陆续在门店打造用餐区,目前厦门门店基本都有设置用餐区,已经超过500家,而用餐区颇受办公人群、独居人士、小家庭人群、老年人群等喜爱。并且,见福从2023年开始,打造一日五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在见福的生活方式。同时,见福开发了冷链复热的9.9元系列便当,部分店铺还增设“代客加热,自由搭配”热餐系列,未来,还会增加小碗菜,给予顾客更多选择权。
【影响】
满足消费多元需求 助力客流明显提升
提及超市便利店“卷”起“平价食堂”的原因,趣觉品牌策划联合主理人肖晴分析认为,一来是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能够方便地解决饮食问题,提供堂食服务能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机会。二来是竞争压力驱动,面对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超市和便利店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范围,以保持竞争力。同时,通过提供餐饮服务,可以开拓新的盈利渠道,提升店铺的整体销售额。
“这个变化契合消费新趋势。”大润发(厦门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大润发多年前就在卖场外面设置了休息区,经常会有消费者购物后在那里用餐。后来,考虑到室外没有空调,遇到高温天体验不佳,公司就在卖场内部开辟就餐区,给顾客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就餐区开辟后,目前该区域日均单量基本在100单以上,一些在周边上班的市民常常过来消费,无形中也助力超市客单价的提升及客流的增加。”
见福便利店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用餐区的出现,让便利店餐饮化,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载体,为周边居民提供有鲜度与温度的服务。而开辟用餐区后,来客频率明显提升。
【观点】
既有优势也有短板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趣觉品牌策划联合主理人肖晴说,近年来,超市便利店的“食堂风”越刮越盛,单是她办公室楼下(思明区新景中心)就已经有四五家便利店推出了堂食,很多同事也常常选择在便利店用餐。这种现象也表明传统的零售行业正在积极探索与餐饮行业的融合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但在肖晴看来,超市及便利店布局“堂食”,既有优势也有短板。肖晴说,大型超市及便利店一般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基础,可以降低食材采购成本。同时,经过多年耕耘,其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已经建立,容易吸引顾客尝试堂食服务。但是,与专业餐厅相比,其在菜品研发、烹饪技术和服务水平上可能存在差距,并且卖场空间很紧凑,可能无法提供宽敞舒适的就餐环境。
那么,超市便利店发展食堂新业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现代消费者不仅追求性价比,也关注菜品的味道及品种。”肖晴提醒,超市便利店的食堂新业态,想要保持吸引力,需要持续研发新菜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出特色和差异化,这是十分考验商家能力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空间和布局,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舒适、整洁、高效的堂食区域。
当然,肖晴特别提醒,仅靠“平价”带来的价格优势远远不够,食品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她说,商家要严格把控食材采购、加工和储存环节,并积极搜集消费者反馈。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