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开始,餐饮团购慢慢火爆起来。下馆子吃饭也从过去的奢侈消费,变成了居民的日常消费。快餐店、奶茶店、夜宵店...以几何倍数在增长。许多原本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餐厅,抓住团购机遇成功翻身。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想分一杯羹,就连做餐饮包装的广告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可是一番辛苦下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抱怨做团购不赚钱!
团购的本质降低客单价提高翻台率。但食客们最根本的需求是美味的食物。现在的人很注重餐饮健康,端给食客菜只要稍微有点不新鲜,第二天铁定不会再来。哪怕你的价格打的再低,食客在心里都给你打上了一个垃圾、差劲的标签。这就等于逼着食客去其他店铺消费。
商家利用团购平台吸引客流的目的,并不仅是单纯地赚客单价的钱。而是为了让顾客知道你这家店的存在,并且这里很不错,菜味道很棒,服务好,值得二次消费。毕竟咱们不是把店开在火车站、汽车站,一锤子买卖吃完就走,永不复购。
眼下的情况是,在有的商家还不太确定团购是否适合自家店铺的情况下,便被怂恿着做团购,亏本换人气。对于商家而言,不可取的营销手段就是一味打价格战,低价恶意竞争,店铺前期用低价引来大量客流,后期一旦恢复正常售价,店铺立即变得冷冷清清。甚至连前期好不容易积累的老顾客都流失了。某音团购的经常出现,顾客抱着褥羊毛的心态去了第一次,往后又换家店铺“捡漏”去了。
由此商家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低价引客流,不赚钱甚至亏钱;正常售价,营业额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正常维持店铺支出。第三方团购公司也应该落实自己的责任,不能收了钱就做甩手掌柜。帮助商家发展,两者才能互相成就才能走得长久。
从营销层面分析,有团购肯定是比没团购要好了,至少提高了店铺的曝光率。但是,店家过于依赖团购平台肯定是行不通的。
我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消费在升级。比倒闭潮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现在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顾客要的是品质。店铺若是认识不到这点,最终就会发生扰乱市场,饿了同行,累了自己,坑了店铺的结局。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餐饮营销的模式怎么更变,最终都得回归到“美味”本身。许多店铺砸了上百万的资金来包装店铺,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品牌故事怎么离奇怎么来,找国外的设计师设计店招啥的,店铺装修翻来覆去折腾...可最终营业额还不如一家苍蝇馆子。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对餐饮的发展会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各位餐饮人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多多提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让团购再飞一会,用好滋味长久地留住食客。
天几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张罗聚餐,相约来到一家比较出名的火锅店。
刚要点菜其中朋友说她已经买过套餐,说完跟服务员出示二维码。
服务员说套餐是六人餐,原价468,现价296.
听到这个价格大家都以为占到很大便宜,连忙说朋友明智。
< class="pgc-img">>接下来我们又加了套餐里没有的虾滑,贡菜,一扎现榨饮料。
菜品很快端上来,我们开始边唠边吃,期间又加了一盘鲜羊肉,一盘牛上脑。
店里的小吃与冰淇淋是免费的,只不过餐位费加调料费按人头算,每位16元。
吃完后我去算账,又花了162元。
再加上之前朋友团购的296,一共458元,人均消费91块多。
这个消费水平怎么算都不低。
< class="pgc-img">>仔细分析后我发现,其实团购就是利用菜品7到8折来吸引消费者,然后套餐里不会面面俱到,从而让你产生二次消费,比如点一些饮料啤酒或者你喜欢吃的菜品就是二次消费行为。
而这些往往是暴利,将整单水平拉回到9折左右,林润空间一下子就回来了。
所以团购其实并不划算,除非没有二次消费,你们觉得我说的对吗?
近期,各网络平台上涌现出低价团购“大餐”热。5折、6折不稀奇,有的餐饮店团购低至1折。但问题随之而来,消费者抱怨品质服务缩水、存在隐性消费门槛等;不少餐饮从业者也抱怨夸张的低价带来了恶性竞争。
“2~3人餐只要88元,赶紧囤票了,‘艾特’你的饭搭子去打卡吧”“重庆老火锅团购!原价278元,荤6素4抖音团购价只需168元……”近期,各网络平台上涌现出低价团购“大餐”热,满屏低价令不少网友为之心动。
低价团购营销宣传五花八门,有的突出食材昂贵,有的主打菜品精致,还有的强调高档用餐环境。但各种“大餐”都有一个共同点——价格便宜,甚至出现了“100元7斤小龙虾”“1元吃甜品”“99元吃8个菜”之类的低价套餐。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消费者对于低价团购品质服务缩水、存在隐性消费门槛等投诉质疑频出;不少餐饮从业者则抱怨夸张的低价团购带来了恶性竞争。那么,低价团购的“大餐”到底便宜了谁?
团餐缘何广被吐槽
“今后再也不去团餐了!”家住重庆渝北区的刘女士愤愤不平地说。7月9日,她通过网络平台花138元购买了某餐厅原价492元的超值套餐,“当大家欣喜地来到餐厅准备消费的时候,却被告知团购券不能正常使用,商家的理由是超过了当天的接待能力。”
在某团购网的商品页面,记者看到了一个“19元买价值68元自助餐”的活动,商品描述为:60多种菜品,无限制任意吃,包括现场煎制酱汁牛排、纯正日式寿司、意大利比萨等。可团购过该商品的网友“今晚吃火锅”表示,进了餐厅就后悔不已,“里面除了鸡翅膀就是鸡脚,感觉像是路边大排档。”
一名外地来渝的游客,前不久团购了某餐厅的3~4人餐。“当时是冲着图片上的店面环境去的,去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图片上的店,而是另外一家店,我强烈要求平台退款。”该游客说。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低价团购“大餐”看上去很诱人,但类似的商家拒单、名不副实等问题却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吐槽。还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团购的“爆款”餐厅上菜慢、分量少、质量差,服务严重缩水。
重庆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解放碑所所长张载荣表示,网络团购具有价格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团购信息难辨真伪,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纠纷等。
低价横行逼迫餐饮品牌跟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6月是低价团购兴起的一个重要节点。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逐渐被消化,同时餐饮业还没有跟上暑期消费热的节奏。“不管是为了求生存还是保增长,超低价团购在各个餐饮业态中蔓延,害苦了餐饮人,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我们其实也挺无奈的,但不做不行!”重庆秦妈餐饮集团总裁李杰表示,如今是线上营销时代,很多平台基于线上流量的逻辑,会将优惠、低价团购作为品牌展露的权重项。如果餐饮商家不上线类似的低价团购产品,便得不到优先推荐和露出,生意可能会受到影响。
团购的本意是将零售变成批发的薄利多销,给品牌更多向用户展示、让用户到店体验的机会,整体的引流属性大于交易属性。而如今,团购的价格越来越夸张。各平台不断涌现出“新低”,以往低价套餐常见5折、6折,现在已经低至3折、2折、1折,可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增超202.2万家餐饮经营主体,餐饮业的新店越开越多,一大批跨界而来的参与者不断涌入。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当周边餐饮店或者同类竞品用低价团购活动抢客时,很多餐饮商家也会被裹挟,不得不跟进上线低价团购产品来稳住客流,陷入“不降价影响生意,降价影响利润”的两难境地。
餐企如何“破局”
低价团购盛行,已引发各界对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担忧。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低价竞争貌似可以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双赢,最终结果却可能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输”。
“低价导致商家利润降低,也导致消费者吃上廉价无品质保障的‘大餐’,最终吃了个寂寞。”莫远明说,低价团购愈演愈烈,可能带来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隐患也将日益显现。
“所有的餐饮赛道都走向高度内卷化的充分竞争,最后只能拼效率和价格,未来餐饮将走进微利时代。”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说。
低价纵然能够为餐馆带来流量,但流量难成存量,也基本产生不了利润。营销专家刘润认为,低价格从来都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才是。
重庆味海预制菜公司董事长唐枭桐认为,餐饮业应尽快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供应链的速度和效能。可以简化供应链的节点与链条,尽可能缩短供应链长度,从而直接降低成本。
张载荣表示,针对低价团餐反映出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核查情况和投诉举报,对团餐商家存在的虚构原价打折、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开展调查,依法予以查处,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工人日报)
[ 编辑: 李 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