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重仓大湾区市场,港式餐饮品牌大家乐集团(00341.HK)押对了宝,2023年业绩创历史新高。
大家乐公布的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期内集团收入约86.914亿港元,同比增加8.3%;股东应占溢利为3.305亿港元,同比增加199.5%;集团毛利率为11.4%,较上一报告期8.8%的毛利率有所增长。
该数据也意味着大家乐彻底走出疫情阴霾,收入超过了2019财年的84.96亿港元。前几年,大家乐一度靠香港特区政府补助维持经营。
在这份报告里,大家乐多次提及大湾区市场,并对该区域充满憧憬,表示正“蓄势待发开拓大湾区”。
“去年12月,董事局成员亲身考察了大湾区多间门店,深切感受到这个蕴藏无限商机的区域市场,并重申了集团在此区域的发展决心,”集团主席罗开光表示,“年内,我们开设了创纪录的22间新店,我更亲自到访了每一家新增门店。我相信大湾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必将推动集团的未来发展。”
“蓄势待发开拓大湾区”
香港餐饮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提及大家乐,就不得不提到其背后的罗氏家族。
1968年,罗腾祥在快要步入退休之年,与侄子罗开睦共同创立大家乐。罗腾祥的哥哥便是维他奶国际的创始人罗桂祥,罗开睦是罗桂祥之子。罗腾祥的弟弟罗芳祥则是香港另一连锁快餐集团大快活(00052.HK)的创始人。
大家乐从香港起家,旗下除了“大家乐”主品牌之外,还有一粥面、上海姥姥、意粉屋、米线阵等多个子品牌。1992年大家乐进军内地市场,在深圳开了第一家门店。截至2024年3月31日,大家乐集团共有551家门店,其中香港有380家,比去年同期新增4家,内地有171家,比去年同期新增18家。
从数据来看,内地市场正成为引领业绩增长的关键。过去这一财年,大家乐集团在大湾区开设了22间新门店,创下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内地市场收入15.15亿港元,同比增长14.5%,而香港地区的业务同比增幅则为7.1%。其中,华南快餐业务收入增加20.6%至13.52亿元人民币,同店销售年内录得11%增长。
大家乐多次在报告中强调对大湾区市场的重视。大家乐指出,集团的业务已显著复苏,全年业绩持续改善。这受惠于我们集中拓展庞大的大湾区大众消费市场,同时借助品牌宣传推广令顾客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持续拓展大湾区门店网络是内地市场的策略重点。我们将继续寻找大湾区内的优质地点,以扩大我们的网络。”
无独有偶,另一港式餐饮连锁翠华控股(01314.HK)在业绩报告中,也提及了要将更多目光瞄准内地市场,聚焦于相对熟悉的大湾区。为何港式连锁餐饮都在近年将大湾区作为发展重点?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大湾区市场作为内地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消费能力,餐饮业发展迅速,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其次,港式快餐在大湾区具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口碑,由于其口味和菜品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他分析道,深港两地掀起“串门”潮,大湾区成为消费热土。相对于其他区域,大湾区市场有着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人口优势和消费习惯优势等突出优势。政策方面,大湾区内的城市之间有着更加紧密的合作,为餐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经济方面,大湾区内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人口方面,大湾区内的人口数量庞大,且消费习惯与香港相近,为港式快餐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群体。
告别家族化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罗开光此次在财报致辞中表示,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任命标志着集团经历了近十年的传承计划已大功告成,已从家族式管理过渡至可持续的管理模式。
4月1日,梁可婷正式从罗德承(罗开睦之子)手中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这是大家乐首次由罗氏家族以外的人掌舵。梁可婷于2019年加入大家乐,此前在亚太区零售及快速消费品行业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罗开光表示:“过去艰难的几年中,她已展现卓越的领导才能,我深信在她的带领下,集团必能在市况恢复正常时实现业务增长。”
虽然大家乐剑指大湾区市场,但留给大家乐的空间及时间却并不多了。可以观察到,近年来各大连锁快餐品牌都纷纷在大湾区扎根,老乡鸡、乡村基、米村拌饭正加速跑马圈地。克茗冰室、新宝餐厅等同类型港式餐饮也在大湾区遍地开花。
为了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不少餐饮企业开启加盟模式。面对竞争,大家乐仍坚持直营。长期关注餐饮市场的广州萌小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陈彦颐对大家乐该种模式持肯定态度。他表示,虽然这种模式一定程度限制了扩张速度,但却有助于构筑品牌强大的护城河。直营模式让大家乐能够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和品牌一致性。直接管理每个门店的运营,确保从食材采购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维护了品牌的信誉和顾客体验的一致性。
“在大家乐将重心聚焦到大湾区的情况下,直营模式提供了更高的运营灵活性。大家乐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比如在‘串门’消费热潮下,快速扩展大湾区的社区和二、三线城市。直营模式也让大家乐能够深入了解本地市场需求。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具地方特色的餐饮体验。尤其是在大湾区的社区和二、三线城市,这种本地化策略显著增强了竞争力。”陈彦颐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香港连锁餐饮集团大家乐取得了历史最好的业绩。
6月17日,大家乐集团(00341.HK)公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全年业绩。报告期内,集团收入约86.914亿港元,同比增加8.3%;股东应占溢利为3.305亿港元,同比增加199.5%;集团毛利率为11.4%,较上一报告期8.8%的毛利率有所增长。
这个营收水平已超过疫情前2019财年的84.96亿港元。
在过去几年里,大家乐受疫情影响曾苦苦挣扎,一度靠香港特区政府补助维持经营。但度过疫情后,大家乐集团表示,报告期内香港各个业务(香港速食、休闲和机构餐饮)均较上一年有所改善。
披露业绩的同时,大家乐集团董事局主席罗开光在财报致辞中表示,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任命标志着集团经历了近十年的传承计划已大功告成,已从家族式管理过渡至可持续的管理模式。
大家乐集团背后是香港知名的罗氏家族。
1968年,大家乐集团由罗腾祥与侄子罗开睦共同创立。罗腾祥的哥哥是香港知名饮料企业维他奶国际的创始人罗桂祥,罗开睦为罗桂祥之子。而罗腾祥的弟弟罗芳祥则在1972年成立了香港另一连锁快餐集团大快活(00052.HK)。在过去的56年里,大家乐集团都由罗氏家族成员直接管理。
不久前的4月1日,大家乐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德承(集团创始人罗开睦之子)宣布退任,接任首席执行官的梁可婷于2019年加入大家乐集团,此前在亚太区零售及快速消费品行业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罗开光表示,在过去艰难的几年中,梁可婷已展现卓越的领导才能。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梁可婷曾表示,CEO变更后,大家乐集团将把股东、董事局、管理团队三个体系的权责分配清楚,罗氏家族成员在董事会继续担任决策者的角色,而公司的日常营运则交由专业管理团队负责。
除新任CEO之外,大家乐现任中国内地区域行政总裁的杨斌,也是在2016年加入大家乐集团,此前同样拥有多年跨国企业管理经验。
引入职业经理人后,大家乐似乎仍倾向稳定发展。梁可婷在今年3月表示,大家乐集团要在两到三年内,将利润率提升至疫情前2019财年中高单位数的水平,即7%—8%。
大家乐集团旗下有三大餐饮品类,分别为速食餐饮(大家乐品牌、一粥面品牌)、休闲餐饮(意粉屋、上海姥姥、米线阵和巷仔见面馆等7个品牌)、机构饮食(向学校、医院及其他公私营机构提供餐饮)。其中内地市场只开设了大家乐品牌。
截至2024年3月31日,大家乐集团共有551家门店,其中香港380家,內地则为171家。过去这一财年,大家乐集团在大湾区开设了22间新门店,创下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内地市场收入15.15亿港元,同比增长14.5%,而香港地区的业务同比增幅为7.1%。其中,华南快餐业务收入增加20.6%至13.52亿元人民币,同店销售年内录得11%增长。
大家乐称,这主要得益于集团集中拓展庞大的大湾区大众消费市场。此外,门店效率优化计划也有助于提升利润。目前12间门店正在筹划中,将继续寻找大湾区内的优质点位以扩大网络。
在产品方面,大家乐也在进行创新,比如推出针对年轻人的“青花椒海南鸡”、“荷叶饭”等,此外也针对上班族推出外卖早餐产品。在营销方面,大家乐近年来也发力抖音等社交平台,努力贴近内地年轻人。
目前内地如今连锁快餐的主流价格带已经回归至20-30元,而大家乐30元左右的价格带,不仅能适应当下的消费趋势,也利于它下沉到内地三线城市。此外,大家乐全时段营业全天候营业,每个时段有超过30个菜品供选择,覆盖多场景的模式也令其具备一定差异化优势。
因而将目光投向内地的大家乐不再温吞,转而发力开店。
杨斌在今年3月表示,集团的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通过直营开店的方式,让内地的大家乐门店数达到280间。也就是说,集团3年内要在内地新开约110家大家乐门店,即每年要新开约37家门店。
这并不容易。一方面,大家乐的直营模式,也让其门店的扩张无法如加盟模式一样激进。此外,大家乐门店的面积通常在200~300平方米,资产运营模式更重,要完成拓店目标,压力不小。
另一方面,中式快餐已经接近“贴身肉搏”。在各大城市主流商圈,每隔几十米就是米饭、粉面、小吃等门店。
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快餐赛道门店规模约416万家,占全国餐饮市场的48.2%,其中中式快餐门店规模约397.8万家,在快餐中占比超95%。
< class="pgc-img">>月17日,香港中式餐饮龙头——大家乐集团(00341.HK)发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得益于业务的全面复苏,报告期内大家乐集团业绩大增。
< class="pgc-img">>财报显示,2024财年,集团实现收入86.91亿港元,同比增长8.3%;归母净利润3.31亿港元,而上年同期为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9.37%;剔除疫情资助,归母净利润则预计约为上一财年的4.8倍;毛利率提高至11.4%,而上一财年毛利率为8.8%。
对于这一亮眼的成绩单,大家乐集团表示,报告期内,香港各个业务(香港速食、休闲和机构餐饮)均较上一年有所改善。速食餐饮在产品设计、推广、品牌策划及市场营销方面均取得了卓越表现,并通过成本控制、员工生产力提升和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利润率得到提升。
不过,根据2024财年中期记录的2.01亿港元来看,2024财年下半年仅录得约1.3亿港元,这表明大家乐在下半财年的盈利能力显著弱于上半年。
对此,有投资者认为,在去年下半年经济复苏疲软、入境旅客增长迟缓以及市民北上消费热潮等多重挑战下,大家乐集团还能录得不错增长,已实属不易。
在二级市场上,良好的成绩单刺激了大家乐股价的上涨。6月17日,大家乐集团(00341.HK)股价午后走高,截至发稿前,涨幅为2.61%,总市值为50.61亿港元。
具体来看,大家乐集团旗下有三大餐饮品类,分别为速食餐饮(大家乐品牌、一粥面品牌)、休闲餐饮(意粉屋、上海姥姥、米线阵和巷仔见面馆等7个品牌)、机构饮食(向学校、医院及其他公私营机构提供餐饮)。
< class="pgc-img">>按区域看,大家乐集团门店布局主要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其中,中国内地市场只有大家乐品牌,没有休闲餐饮及机构饮食业务。
按地区收入看,集团超82%的收入来自中国香港,期内收入71.76亿港元,同比增长7.1%。其中,香港速食、休闲餐饮和机构餐饮等各个业务板块均取得正向增长,期内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6.9%、2.5%、18%。
中国香港业务向好,主要得益于两大推动力。一是速食餐饮品牌,如“大家乐”和“一粥面”都推出多元化产品,及各类限时优惠活动,刺激消费;二是调整了运营模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包装费用,大幅节省了成本,加上进一步推广数码化和自动化,提升了生产力,使利润率得到改善。
中国内地业务方面亦显著复苏,同店销售增长强劲及利润率稳健。报告期内,收入15.15亿港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华南快餐业务收入增加20.6%至13.52亿元人民币,同店销售年内录得11%增长。
大家乐称,这主要得益于集团集中拓展庞大的大湾区大众消费市场。此外,门店效率优化计划也有助于提升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乐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扩张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4年3月31日,大家乐在中国香港拥有380家门店,较上年同期增加4家门店;于中国内地则拥有171间门店,较上年同期增加18家门店,中国内地门店扩张明显快于香港市场。
近年来,内地市场已成为大家乐集团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被视为重点发展地区。
大家乐集团在财报中指出,集团在内地市场还有12家门店正在筹划中,我们将继续寻找大湾区内的优质地点,以扩大门店网络。
作者: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