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感恩而死
近日,网飞(Netflix)宣布将拍摄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电影,并由日本知名商业片导演佐藤信介执导,这则新闻在国内引起了影迷的热议。同样的,即将在日本公映的鬼才导演福田雄一新作《三国志新解》发布当时也曾成为热门话题。
< class="pgc-img">福田雄一以恶搞爆笑的风格著称,《三国志新解》仍为同一路线
>当这些经典改编被提上日程时,想必国内网友最普遍的一个想法就是「是不是要毁原著?」、「日本人看不看得懂我们的经典?」,但其实大可不必太过在意,毕竟我们也改了人家的国宝《源氏物语》互相伤害嘛(播出遥遥无期的《源氏问花录》)。
玩笑归玩笑,实际上我们不可小觑日本人对一部分中国古典名著的熟悉程度。记得有一次与日本导演深田晃司及马来西亚导演杨毅恒聊天,聊到马来西亚著名羽毛球选手李宗伟时,为了向深田解释李与林丹的关系,我用了一个「既生瑜,何生亮」的比喻,他马上就理解了。
< class="pgc-img">既生瑜,何生亮!
>作为文化相近的邻邦,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历史悠久,在日本被誉为「中国三大奇书」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早在17~18世纪就已被译介到日本,包括这些在内的中国历史、古典名著、民间传说等等,都成为了日本各个领域创作的灵感与素材。
时至今日,通过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媒介,日本人对于《三国志》、《西游记》这些中国经典可谓是耳熟能详,尤其如《三国志》,通过光荣公司的游戏《三国志》以及《三国无双》系列反过来输入中国,更有周显扬翻拍电影《真·三国无双》,可谓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 class="pgc-img">《真·三国无双》古力娜扎饰貂蝉
>由于没有了我们对老祖宗这些经典的「思想包袱」,日本人的改编从严肃认真到天马行空无所不有,甚至出现了像《一骑当千》这样将三国人物全换成美少女的「性感」动漫作品,也曾引来国内许多三国迷的不满。不过或许这也是网飞改编《水浒传》时选择日本导演的原因之一,既要熟悉其文化,又要不落窠臼。毕竟这部作品将要面对的是全球观众,若过于恪守经典,难免不够「现代化」与「国际化」。
< class="pgc-img">三国迷眼中离经叛道的《一骑当千》
>回到电影的话题,纵观日本电影史,取材于中国历史或经典的作品不在少数,亦历史悠久,其中更不乏明星或大导,下面就让我们来简单看看都有哪些重要作品吧。
也许是《西游记》的神话与玄幻色彩更富娱乐性,更容易做商业电影改编,《西游记》相关作品显而易见是中国题材电影中数量最多的。从日本电影草创期至今,有不下数十部大大小小的作品问世,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无疑是制作于1940年的超级娱乐大作《孙悟空》(又名《榎健的孙悟空》)。影片由电影天皇黑泽明的恩师山本嘉次郎执导,主演则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喜剧之王」榎本健一(昵称榎健),分为前后两部。
< class="pgc-img">山本嘉次郎
>作为东宝公司斥资的娱乐大作,影片阵容相当豪华,除榎本健一外,高峰秀子、渡边浜子、三益爱子等女星均有出演,因战时的特殊背景,更有代表伪满映的李香兰与伪华影的汪洋两位中国女星加盟,上演了一部载歌载舞的音乐喜剧。值得一提的是,黑泽明在本片中担任副导演,后来还因此让被誉为日本最伟大演员的三船敏郎与孙悟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 class="pgc-img">市售黑泽明DVD作品集中的《孙悟空》
>黑泽明与三船敏郎之间的友谊与恩怨,影迷早已耳熟能详,据黑泽组场记野上照代在回忆录中记载,拍《七武士》时,黑泽曾因在《孙悟空》中做副导演的经验,经常说「让三船来演孙悟空一定很有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三船便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一想法,甚至曾一度作为其制片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作品,在媒体上公开《孙悟空》的制作企划。
影片的剧本已由桥本忍写好,其中孙悟空由三船本人饰演,猪八戒是著名相扑运动员高见山大五郎,沙僧是小萨米·戴维斯,唐僧则是当时还是童星的瑞克·施罗德,可谓是相当国际化的阵容。可惜的是,这个企划因为规模过大,最后未能实现,而这也成为三船一生最大的遗憾,晚年在电视节目中曾坦言这是他最大的梦想。据野上照代回忆,三船家的抽屉中,一直都珍藏着这部未能实现的《孙悟空》的剧本。
< class="pgc-img">1982年报道三船版《孙悟空》的报纸,中间为三船的试妆孙悟空形象。
>在众多的《西游记》相关电影中,还有另一部作品也值得一提,那就是由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等合导的动画长片《西游记》(1960年),这部作品明显受到万氏兄弟创作于1941年,并于1942年被引进至日本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影响。
作为日本「动画王国」东映动画公司成立初期的作品,本片与另一部东映动画的创业作,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1958年,取材自中国民间传说),可谓是共同奠定了日本现代商业动画的基础,而它们的中国色彩不言而喻。
< class="pgc-img">最近的西游记题材主流商业片是2007年由SMAP成员香取慎吾主演的《西游记》,女星深津绘里在片中反串唐僧
>前文提到的动画长片《白蛇传》,其创作契机实际上来自于另一部真人电影《白蛇传》(1956年)。这部作品由香港的邵氏公司与日本东宝公司合拍,丰田四郎执导,传奇女星李香兰主演,是1950~1960年代港日合作蜜月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此期间另一部更为重量级的合拍代表作亦是中国历史题材大片,由巨匠沟口健二执导,京町子、森雅之等主演的《杨贵妃》(1955年),这部作品甚至入围了威尼斯影展竞赛。
< class="pgc-img">《白蛇传》与《杨贵妃》是港日合作影片的两部代表作
>相比《西游记》题材的频繁创作,「三大奇书」中的另一部,网飞准备改编的《水浒传》电影就很少了。或许是直接遵循中国原著内容的改编难度太大,日本的电影多以取材自日本本土民间曲艺的《天保水浒传》等,借用「水浒传」之名的本土创作为主,原汁原味设定的作品几乎没有。根据资料显示,仅有一部拍摄于1942年,市面上已看不到的《水浒传》(又名《榎健的水浒传》)。
片如其名,主演的仍是喜剧之王榎本健一,他在片中分饰旅行艺人、黑旋风李逵和郑屠三个角色,与《孙悟空》一样是音乐喜剧风格。影片曾于上海沦陷时期的1943年春节,由日伪华影公司引进在大华大戏院放映,并「获得开馆以来最好成绩」(《中华电影通信》昭和18年2月21日号)。
< class="pgc-img">>当时国内报纸上的影片广告,下为《水浒传》。上为被译作《飞太子空袭珍珠港》的日本首部动画长片《桃太郎的海鹫》,据称这部作品制作的契机之一是被在日本大卖的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所刺激,因此这部国策动画与中国也可谓不无关系。
《水浒传》本传虽难搬上大银幕,但源自水浒的「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倒也因其香艳而被日本粉红电影巨擘若松孝二看上,于1968年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片中饰演潘金莲的真山知子是后来成为日本戏剧界泰斗的蜷川幸雄之妻,而西门庆则由当时还未大红大紫的影视风云人物伊丹十三饰演。可惜的是,影片质量不尽如人意,在若松孝二的诸多作品中也毫无地位,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 class="pgc-img">《金瓶梅》片场照。
>「三大奇书」中最后一部是《三国演义》。尽管借由文学、动漫、游戏等众多媒介的传播,三国文化在日本享有绝高的知名度,但在日本电影中,却与《水浒传》一样,鲜有直接的改编,而多为《次郎长三国志》、《江户三国志》等本土衍生作品。而只有一部,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作品,就是斥15亿日元巨资,耗时10年制作完成的动画长片三部曲《三国志》(1992~1994年)。
这套分为《英雄的黎明》、《长江的燃烧》和《辽阔的大地》三部的动画史诗,是无数影迷和动画迷心中的经典,而谷村新司创作的主题歌《风姿花传》更因唱出三国神髓而被广为传唱,成为一代影视金曲。
< class="pgc-img">动画长片《三国志》三部曲
>自1979年《追捕》在中国大陆上映并风靡全国以后,在两国关系的背景下,电影的交流也迎来蜜月期,并诞生了如《天平之甍》(1980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年)这样的中日合拍片,而其中亦有一部纯中国历史题材的大作《敦煌》(1988年)。
影片改编自日本文豪井上靖的同名历史小说,由《追捕》的导演佐藤纯弥执导,西田敏行、佐藤浩市、渡濑恒彦等全明星阵容。这部历时6年,花费了45亿日元巨额制作费的恢弘史诗巨作,在制作时得到中方的全力协助,甚至为长期驻扎在敦煌的日方工作人员专门修建了宾馆。影片最终不但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更横扫日本电影学院奖7项大奖,在中日电影交流·合作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笔。
< class="pgc-img">《敦煌》堪称史上最成功的中日合拍片
>中国题材的日本电影当然并不止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影片,比如即将执导网飞版《水浒传》的佐藤信介,去年就曾拍摄过一部以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为舞台的《王者天下》(改编自日本原著)。客观来说,要符合网飞「未来主义版动作冒险传奇大片」定位,佐藤信介无疑是最适合的日本导演之一。他一直都走在行业前沿,历史、科幻、玄幻、动作等各类型都游刃有余,甚至为游戏《三国志》与《真·三国无双》的几部作品拍摄过开场动画。
< class="pgc-img">《王者天下》
>我们不妨像日本人那样多一些解构自家经典的文化自信,放开心态,不要过分期待「自己想看到」的《水浒传》,而是看看佐藤对《水浒传》的理解与脑洞,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或失望?)。
<>以歌手出道,和陈小春同演鹿鼎记后走红,曾为母写书为父拍电影
他出生在一个草根之家,童年的经历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在成名之后他常以自己是巴士司机的家属为豪,还曾专门写过一首歌曲叫做《爸士》。他在1994年以歌手的身份出道之后一直没有什么作品,不料在1998年因与陈小春一起主演了金庸剧《鹿鼎记》后一炮走红,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小生之一,还曾被誉为是无线古装剧第一小生。在近些年他逐渐将事业的重心放在内地,虽然鲜有全民观看的力作推出,但是他多年来的良好形象还是很深入人心的。他就是马浚伟,一个我怎么看都是少年小康熙的演员。
马浚伟,1971年10月26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出生在一个草根家庭,父亲是九巴车长,母亲长年患病。十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到雪糕店等地方兼职补贴家用,十六岁的时候其开始到图书馆做管理员。在做图书管理员的同时一直在厂商会中学学习课程,完成中学课程后停止学业,开始专心赚钱养家。
马浚伟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但是他从小唱歌就非常好听。在成年之后还曾在酒吧做过驻唱,在1993年的时候经朋友推荐马浚伟参加了第三届Pioneer雷射Karaoke大赛,在决赛中他以一首《李香兰》夺得冠军,之后同华纳唱片签约,正式出道。
在加入华纳唱片之后公司并没有立马安排他的音乐事业,反而是首先安排了他同无线电视的签约,签约之后他成为了无线的一名合约艺人,只不过他的歌手经纪合约留在了华纳唱片。在加盟无线之后,马浚伟开始陆续在一些剧集里面出演一些小角色,到了拍摄《壹号皇庭》的时候马浚伟终于获得了一个有些分量的角色。
随后在1998年的时候马浚伟以男二号的身份参演了电视剧《鹿鼎记》的拍摄,关于这部剧的火爆程度我想不用多说。时至今日这部剧在网络上的点击率都居高不下,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而在剧中饰演少年康熙的马浚伟自然也随着这部剧的热播被更多的人熟知。在这部剧热播之后,马浚伟迅速的成为了无线力捧的古装小生。
在1999年,马浚伟的母亲结束了其与疾病抗争十几年的苦难,安然离世。在马母离世的时候,马浚伟正在外地工作,未能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段经历让马浚伟对人生有了别样的领悟,随后他出版了两部与母亲有关的著作,分别是《点解要自杀?》和《我是病人家属》。
其实从一入行开始,马浚伟就是出名的孝子,母亲的离去则让他更加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在母亲去世之后,马浚伟便把父亲接到了自己家里同住,在不开工的时候就陪父亲去喝茶、散步。在2014年的时候马浚伟还曾创作了一首叫做《爸士》的歌曲,并拍摄了同名的微电影。他说自己在看到巴士的时候会想到很多儿时的回忆,还笑称自己是喝九巴奶粉长大的,爸爸曾是九巴车长也是让他骄傲的一件事。他写这首歌,拍摄这部微电影主要是想送给爸爸,并告知他自己很爱他。在如此的同时,他也想呼唤身边更多的人去重视亲情,去珍惜身边的人。
在说回马浚伟的事业,在1998年拍摄完《鹿鼎记》之后马浚伟一飞冲天,2000年他和佘诗曼、张智霖一同主演的电视剧《澳门街》更是以平均36点,最高46点的收视率刷新了香港电视的收视记录。随后他又接连出演了《洛神》、《金牌冰人》、《碧血盐枭》的热播剧集。
在2012年的时候,与无线约满的马浚伟选择了到内地发展,并在随后成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不过他也一直同无线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仍和无线签订了部头约。
这几年马浚伟似乎一直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相信一直以来都很勤奋努力工作的马浚伟不会让观众等得太久,或许好的作品马上就会出现也说不定呢~
……………………………
本文由沈嘉柯工作室、理想阅读工作室联合出品
理想阅读工作室主笔梦元执笔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交流、合作:igoodread@foxmail.com
><>光曾风光无限,但很少有人知道光环背后的曲折和艰难。
近读“夜光杯”副刊上《周璇与白光》一文,颇有感慨,故略作补说。
白光是女低音,这在旧上海众多风骚各领的歌星中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在中国歌坛也是百年难遇。
白光于1921年生于北平,兄妹八人中排行老四。她从小就随祖父母生活,没有母爱,任性又叛逆,刚上小学时,就敢登台表演《葡萄仙子》。进入中学后,她积极参加学校话剧团,曾与石挥、张瑞芳等同台演《日出》,她饰演小东西一角,光彩照人,显露了她不凡的表演才能。
抗战爆发后,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白光考入一家电影公司,曾出演过一个小角色。影片最终并未公映,但白光从此做起了电影明星梦。为了学习舞台本领,她不顾家人反对,独自一人去日本勤工俭学,拜在日本著名歌唱家三浦环门下,学习西洋唱法和表演,与李香兰同学。
学成归国后的白光,因为热爱电影,看到从放映间射出的一道白光,能让自己出现在银幕上,于是就把自己的原名史永芬改成艺名——白光。
白光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桃李争春》,片中她扮演一名放荡的交际花。那时她的演技还稚嫩、不够成熟。但影片发挥了她的歌唱才华而一炮打响。陈歌辛为她量身定做的主题歌《桃李争春》,好评如潮、流传甚广。
电影《柳浪闻莺》是白光最成功的一部音乐歌唱片。片中有多位作曲家为她谱写了《如果没有你》《柳浪闻莺》等七首作品。她独唱四首,三首与女高音龚秋霞重唱。那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和声,让听众观者耳目一新。
电影《十三号凶宅》,则展示了白光超凡脱俗的演技。这部由老导演徐昌霖编导的影片,描写了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白光一人在片中分饰四角,而且能把不同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此举也创下中国电影史表演之最。同时她还为影片配唱四首插曲。
电影《人尽可夫》是白光在上海的关门之作。导演徐苏灵特邀白光担纲女主角冯芒,与当年影坛的大牌石挥、韩非和张伐搭戏,这也是白光第一次在银幕上塑造一位正派女人。此作也是她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后来,白光去了香港,加盟张善琨主持的长城影业公司,25年里连续主演了《荡妇心》《血染海棠红》和《一代妖姬》三部影片,其中,《一代妖姬》在香港等地公映后,场场爆满。白光也由此得了“一代妖姬”的外号。
白光风光无限,但很少有人知道光环背后的曲折和艰难,尤其是多次失败的恋爱婚姻。但她始终炽热地期盼着纯真爱情的到来。
这一刻在她徐娘半老时终于来临。那年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家夜总会驻唱,她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夜总会老板的弟弟颜良龙。这位比她小26岁的年轻人,在吉隆坡经商,对白光一见钟情,不顾世俗的眼光,疯狂地投入了全身心的爱。两人旋即坠入爱河,不久便步入婚姻殿堂,白光就此告别艺坛。
在度过近三十年的幸福时光之后,1999年8月,白光去世。(李定国)
>